http://.biquxs.info/
</p>
我把這場亂局分為六個迴合,
第一迴合:
永寧元年(301年)
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vs司馬倫
結果:取得勝利,迎晉惠帝司馬衷複位,殺死篡位的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
第二迴合:
太安元年(302年)
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vs齊王司馬冏
結果:大晉帝國的政權落入司馬乂手中。
第三迴合:
太安二年(303年)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vs長沙王司馬乂
結果: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穀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沒成功。
第四迴合:
永興元年(304年)正月
東海王司馬越vs長沙王司馬乂
結果:擒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炙而殺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被“燒烤”了。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迴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從洛陽移到鄴城。
第五迴合:
永興元年(304年)
東海王司馬越vs成都王司馬穎
結果:挾持晉惠帝北上進攻鄴城。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並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司馬越與司馬穎都敗了,贏的是河間王司馬顒。
第六迴合:
永興二年(305年)
東海王司馬越vs河間王司馬顒
結果:東海王司馬越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迴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司馬越手中。
八王之亂到此結束。
過程並不重要,這場戰亂的最終結果才是最重要的。從賈南風興兵作亂殺死楊駿(291年)開始,到司馬越重新把晉惠帝迎迴洛陽(306年)結束,共曆時16年,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甚眾,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各民族之間矛盾爆發,剛剛建立起來沒多久的國家,本應該是朝氣蓬勃的,卻被這場大動亂折騰得筋疲力盡暮氣沉沉。
自己衰弱一分,其實就意味著對手強大一分!當司馬氏家族用無數的人命壘砌著通向權力巔峰的台階的時候,那些始終被漢民族壓製著的各個少數民族部落,趁著宗主國窩裏鬥而導致全麵衰弱的機會,在這場動亂中迅速崛起,甚至入主中原,給整個華夏民族帶來了深重且沉痛的災難和永遠無法抹去的恥辱。
先來一個簡單介紹,讓我們看一下那些時勢造就的英雄。
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肅天水、秦安一帶)、雍(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地區氐、羌部落推舉氐帥齊萬年為“皇帝”。
永kang二年(301年),散騎常侍張軌求為涼州刺史,“陰有保據河西之誌”。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蠻人張昌據江夏(今湖北安陸),擁立丘沈(後改名劉尼)為天子,建國號“漢”;
永興元年(304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王,建國號為“成”,並於兩年後稱帝;
也是在這一年,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稱王,建國號為“漢”,並於308年稱帝;
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據江東叛,自稱楚王。
此外,後來建立“前趙”的匈奴人劉曜、建立“後趙”的羯人石勒、開“前燕”之基的鮮卑人慕容廆等,都經過這場戰亂的鍛煉,不斷成長壯大起來。我們將他們一一展開,詳細來看那場規模宏大又混亂、輝煌又屈辱的曆史。
</p>
我把這場亂局分為六個迴合,
第一迴合:
永寧元年(301年)
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vs司馬倫
結果:取得勝利,迎晉惠帝司馬衷複位,殺死篡位的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
第二迴合:
太安元年(302年)
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vs齊王司馬冏
結果:大晉帝國的政權落入司馬乂手中。
第三迴合:
太安二年(303年)
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vs長沙王司馬乂
結果: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穀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沒成功。
第四迴合:
永興元年(304年)正月
東海王司馬越vs長沙王司馬乂
結果:擒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炙而殺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被“燒烤”了。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迴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從洛陽移到鄴城。
第五迴合:
永興元年(304年)
東海王司馬越vs成都王司馬穎
結果:挾持晉惠帝北上進攻鄴城。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並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司馬越與司馬穎都敗了,贏的是河間王司馬顒。
第六迴合:
永興二年(305年)
東海王司馬越vs河間王司馬顒
結果:東海王司馬越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迴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司馬越手中。
八王之亂到此結束。
過程並不重要,這場戰亂的最終結果才是最重要的。從賈南風興兵作亂殺死楊駿(291年)開始,到司馬越重新把晉惠帝迎迴洛陽(306年)結束,共曆時16年,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甚眾,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各民族之間矛盾爆發,剛剛建立起來沒多久的國家,本應該是朝氣蓬勃的,卻被這場大動亂折騰得筋疲力盡暮氣沉沉。
自己衰弱一分,其實就意味著對手強大一分!當司馬氏家族用無數的人命壘砌著通向權力巔峰的台階的時候,那些始終被漢民族壓製著的各個少數民族部落,趁著宗主國窩裏鬥而導致全麵衰弱的機會,在這場動亂中迅速崛起,甚至入主中原,給整個華夏民族帶來了深重且沉痛的災難和永遠無法抹去的恥辱。
先來一個簡單介紹,讓我們看一下那些時勢造就的英雄。
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肅天水、秦安一帶)、雍(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地區氐、羌部落推舉氐帥齊萬年為“皇帝”。
永kang二年(301年),散騎常侍張軌求為涼州刺史,“陰有保據河西之誌”。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蠻人張昌據江夏(今湖北安陸),擁立丘沈(後改名劉尼)為天子,建國號“漢”;
永興元年(304年),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王,建國號為“成”,並於兩年後稱帝;
也是在這一年,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稱王,建國號為“漢”,並於308年稱帝;
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據江東叛,自稱楚王。
此外,後來建立“前趙”的匈奴人劉曜、建立“後趙”的羯人石勒、開“前燕”之基的鮮卑人慕容廆等,都經過這場戰亂的鍛煉,不斷成長壯大起來。我們將他們一一展開,詳細來看那場規模宏大又混亂、輝煌又屈辱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