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方春陽
醫術在身,穿到古代成團寵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學徒拿著禮盒去偏院,這裏有兩個女子正在收攏各種禮物。
雖說是杏林堂的家宴,但客人不少,隻不過每人送的禮物都不貴重,甚至有些奇怪。
都是枝枝葉葉、花花草草,石頭瓦塊等,看似小孩過家家的玩物。
就連包裝也隨意得很,布袋裝著,草繩拴著,門邊還有人扛來一捆樹枝。
規規矩矩送的禮盒也有五六個。
兩個收拾東西的女人對那些樹葉草根卻格外小心,取來木盒分類裝好。
小學徒走到其中一個三十年紀已婚婦人身邊:“大姑奶奶,這是顧郎中送來的禮盒。”
婦人隨意接過,迴頭對旁邊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道:“春陽,今天辛苦你了,本來是作客,還累你跟我來做這些活。”
方春陽放下正整理的一個瓦罐,裏麵不知道誰送的黏糊糊藥材,害羞一笑:“嫂子說什麽外家話,倒是我來給嫂子添麻煩。”
婦人看著麵前姑娘,微微一笑:“不麻煩不麻煩!以後這種事情就該你來做了。”
她是牟老郎中的大女兒,叫牟巧玲。
前幾個月端午節牟巧玲迴過娘家。
聽繼母二夫人無意提起醫館趙平還沒有婚配,就動了心思。
這是姑娘是自己夫家的遠房表妹,家裏有田有地,又很得父母兄長寵愛,家裏嬌慣了些,在親事上左右挑剔著總不合適。
眼看翻過年節就奔十八歲還沒有定親,方家終於急了。
因為跟自家走動得勤,表姨媽話裏話外都說要挑一個郎中當女婿,家境不拘,隻要人踏實。
反正自家會準備良田山林做嫁妝,夠女兒吃喝。
女婿當郎中掙的錢,能養活他自己和父母就行。
趙平家底單薄,兄弟眾多,從十三歲在杏林堂來拜師就被牟老郎中看好收成徒弟,人踏實,對杏林堂忠心,基本上當成半個兒子在養。
於是這次杏林堂的家宴,牟巧玲丟下自家的事,忙著就把方春陽帶來了。
方春陽自然也知道是什麽意思,羞答答幫忙做事,這時候更被表嫂看得紅了臉。
她在剛進院時,就已經看見一個門外迎客的年輕郎中,表嫂說那人就是趙平。
方春陽一眼就看中了。
不為其他,單就趙平容貌不醜,人也精神就讓她心動,隻是還沒能跟趙郎中說上一句話。
見方春陽害羞,牟巧玲也不再逗她,隨手把剛接下的禮盒遞給她:“這裏麵也查一下,若是不能放置的要趕緊處理。”
方春陽接過禮盒打開,撇了撇嘴:“這是什麽呀,就隻有一些糕點。還是鎮上買的,都不去縣城置辦。”
牟巧玲探頭一看,的確隻是一些糕點。
雖然是關口鎮能買到最好的,但今天已經收到好幾盒,她皺眉道:“剛才那個小學徒說了是誰送的?我忘了!”
方春陽想了想:“好像姓顧。”
牟巧玲搖頭:“不認識,應該不是杏林堂的郎中,你就隨便找一個盒子裝了,送給外麵的車夫吃。”
顧沐雲才拜師一個來月,牟巧玲在婆家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
杏林堂在關口鎮上的醫館最大,每逢過節時,其他小醫館的郎中送些禮品來常見得很,牟巧玲從小就吃膩了。
方春陽答應一聲,把那盒糕點放在地上,自己帶來的長工有口福了。
外院暖廳,顧沐雲跟牟老郎中等人談笑風生。
趙平、嚴風舟和肖郎中幾個圍坐一起旁聽。
說是談論,其實大多時候是這些人在聽,顧沐雲在說。
論在關口鎮上的生活經驗和處理過的疑難雜症,顧沐雲比不上幾位老郎中,就連嚴風舟和肖郎中趙平也不如。
但論起知識麵,接受過知識大爆炸的她要認第二,就無人敢說第一。
從幼兒園的十萬個為什麽開始,至少二十年苦讀,天文地理勉強算得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就是說社會閱曆,顧沐雲也不怕。
看過數不清的正劇、野劇和土狗短劇,她現在強得可怕。
在牟老郎中他們心裏,不光是佩服顧沐雲的頭腦聰明,還佩服尚醫局的教學。
話說著說著,又從各種八卦閑聊說迴醫術。
一個老頭摸著胡須感歎:“聽說尚醫局的醫案醫書堆了幾座院子,沒想到還是這樣的全麵。
我們這些人若有生之年能聽到大醫講學,就死而無憾了。”
尚醫局從社會招生培訓郎中,至少需要秀才功名才有資格報名。
顧沐雲這種醫家子女,算是拚爹成功走了捷徑,才能從小在醫局裏混。
現在顧沐雲不光是針灸理論清楚,經絡腧穴學爛熟於心,更讓幾人羨慕的是還知曉人體解剖。
對這一點,顧沐雲不用解釋,因為尚醫局有解剖資料的醫書。
顧廷柏那裏就有一張人體解剖圖。
繪圖雖然粗淺,隻有五髒器官和一些骨骼框架,但也是不可多得的。
被顧廷柏放在一本書裏夾著,已經放得墨跡都淡了。
有這張紙,也讓顧沐雲對這個時代醫術發展的程度有一個了解,至少不會在這些郎中們麵前說些神經、心室心房什麽太過超前的詞語。
在老郎中裏麵,有一個郎中是瘡科的,他皺眉道:“顧姑娘,你剛才說割瘡不出血這很好辦,隻要刀快手快就行,可還是難逃術後高熱,尚醫局會怎麽辦?”
他給人割惡瘡,當時好好的,可幾天後人就發燒,藥物救治也會死十之一二。
顧沐雲知道瘡科為外科的一部分,而且惡瘡死亡率也高。
曆史上好幾個名人就死於背癰,在現代就是急性化膿性感染,不算什麽大病。
割肉容易,隻要膽大就行,但得消毒啊,這可是關鍵。
顧沐雲沒說細菌感染,隻說尚醫局是把所有刀具蒸煮過,就連要接觸傷口的布料都會蒸。
她沒有說煮,因為水煮溫度是100度,而普通水蒸氣的溫度能達到320度,加壓就是500多度,對消毒殺菌很有效果。
牟老郎中他們聽得津津有味,平時大家割瘡都隻用清水洗一下刀具,能煮已經是很講究的了。
遇到遊方郎中,在田間地頭用袖子擦擦也是行的。
現在聽到連布料也要隔水用大甕蒸,自然大開眼界,紛紛說這趟來得值,迴去就試一下。
就在一群人說得熱鬧時,牟老郎中的女兒牟巧玲走過來:“爹、叔伯們,馬上開席,請大家上座了。”
雖說是杏林堂的家宴,但客人不少,隻不過每人送的禮物都不貴重,甚至有些奇怪。
都是枝枝葉葉、花花草草,石頭瓦塊等,看似小孩過家家的玩物。
就連包裝也隨意得很,布袋裝著,草繩拴著,門邊還有人扛來一捆樹枝。
規規矩矩送的禮盒也有五六個。
兩個收拾東西的女人對那些樹葉草根卻格外小心,取來木盒分類裝好。
小學徒走到其中一個三十年紀已婚婦人身邊:“大姑奶奶,這是顧郎中送來的禮盒。”
婦人隨意接過,迴頭對旁邊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道:“春陽,今天辛苦你了,本來是作客,還累你跟我來做這些活。”
方春陽放下正整理的一個瓦罐,裏麵不知道誰送的黏糊糊藥材,害羞一笑:“嫂子說什麽外家話,倒是我來給嫂子添麻煩。”
婦人看著麵前姑娘,微微一笑:“不麻煩不麻煩!以後這種事情就該你來做了。”
她是牟老郎中的大女兒,叫牟巧玲。
前幾個月端午節牟巧玲迴過娘家。
聽繼母二夫人無意提起醫館趙平還沒有婚配,就動了心思。
這是姑娘是自己夫家的遠房表妹,家裏有田有地,又很得父母兄長寵愛,家裏嬌慣了些,在親事上左右挑剔著總不合適。
眼看翻過年節就奔十八歲還沒有定親,方家終於急了。
因為跟自家走動得勤,表姨媽話裏話外都說要挑一個郎中當女婿,家境不拘,隻要人踏實。
反正自家會準備良田山林做嫁妝,夠女兒吃喝。
女婿當郎中掙的錢,能養活他自己和父母就行。
趙平家底單薄,兄弟眾多,從十三歲在杏林堂來拜師就被牟老郎中看好收成徒弟,人踏實,對杏林堂忠心,基本上當成半個兒子在養。
於是這次杏林堂的家宴,牟巧玲丟下自家的事,忙著就把方春陽帶來了。
方春陽自然也知道是什麽意思,羞答答幫忙做事,這時候更被表嫂看得紅了臉。
她在剛進院時,就已經看見一個門外迎客的年輕郎中,表嫂說那人就是趙平。
方春陽一眼就看中了。
不為其他,單就趙平容貌不醜,人也精神就讓她心動,隻是還沒能跟趙郎中說上一句話。
見方春陽害羞,牟巧玲也不再逗她,隨手把剛接下的禮盒遞給她:“這裏麵也查一下,若是不能放置的要趕緊處理。”
方春陽接過禮盒打開,撇了撇嘴:“這是什麽呀,就隻有一些糕點。還是鎮上買的,都不去縣城置辦。”
牟巧玲探頭一看,的確隻是一些糕點。
雖然是關口鎮能買到最好的,但今天已經收到好幾盒,她皺眉道:“剛才那個小學徒說了是誰送的?我忘了!”
方春陽想了想:“好像姓顧。”
牟巧玲搖頭:“不認識,應該不是杏林堂的郎中,你就隨便找一個盒子裝了,送給外麵的車夫吃。”
顧沐雲才拜師一個來月,牟巧玲在婆家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
杏林堂在關口鎮上的醫館最大,每逢過節時,其他小醫館的郎中送些禮品來常見得很,牟巧玲從小就吃膩了。
方春陽答應一聲,把那盒糕點放在地上,自己帶來的長工有口福了。
外院暖廳,顧沐雲跟牟老郎中等人談笑風生。
趙平、嚴風舟和肖郎中幾個圍坐一起旁聽。
說是談論,其實大多時候是這些人在聽,顧沐雲在說。
論在關口鎮上的生活經驗和處理過的疑難雜症,顧沐雲比不上幾位老郎中,就連嚴風舟和肖郎中趙平也不如。
但論起知識麵,接受過知識大爆炸的她要認第二,就無人敢說第一。
從幼兒園的十萬個為什麽開始,至少二十年苦讀,天文地理勉強算得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就是說社會閱曆,顧沐雲也不怕。
看過數不清的正劇、野劇和土狗短劇,她現在強得可怕。
在牟老郎中他們心裏,不光是佩服顧沐雲的頭腦聰明,還佩服尚醫局的教學。
話說著說著,又從各種八卦閑聊說迴醫術。
一個老頭摸著胡須感歎:“聽說尚醫局的醫案醫書堆了幾座院子,沒想到還是這樣的全麵。
我們這些人若有生之年能聽到大醫講學,就死而無憾了。”
尚醫局從社會招生培訓郎中,至少需要秀才功名才有資格報名。
顧沐雲這種醫家子女,算是拚爹成功走了捷徑,才能從小在醫局裏混。
現在顧沐雲不光是針灸理論清楚,經絡腧穴學爛熟於心,更讓幾人羨慕的是還知曉人體解剖。
對這一點,顧沐雲不用解釋,因為尚醫局有解剖資料的醫書。
顧廷柏那裏就有一張人體解剖圖。
繪圖雖然粗淺,隻有五髒器官和一些骨骼框架,但也是不可多得的。
被顧廷柏放在一本書裏夾著,已經放得墨跡都淡了。
有這張紙,也讓顧沐雲對這個時代醫術發展的程度有一個了解,至少不會在這些郎中們麵前說些神經、心室心房什麽太過超前的詞語。
在老郎中裏麵,有一個郎中是瘡科的,他皺眉道:“顧姑娘,你剛才說割瘡不出血這很好辦,隻要刀快手快就行,可還是難逃術後高熱,尚醫局會怎麽辦?”
他給人割惡瘡,當時好好的,可幾天後人就發燒,藥物救治也會死十之一二。
顧沐雲知道瘡科為外科的一部分,而且惡瘡死亡率也高。
曆史上好幾個名人就死於背癰,在現代就是急性化膿性感染,不算什麽大病。
割肉容易,隻要膽大就行,但得消毒啊,這可是關鍵。
顧沐雲沒說細菌感染,隻說尚醫局是把所有刀具蒸煮過,就連要接觸傷口的布料都會蒸。
她沒有說煮,因為水煮溫度是100度,而普通水蒸氣的溫度能達到320度,加壓就是500多度,對消毒殺菌很有效果。
牟老郎中他們聽得津津有味,平時大家割瘡都隻用清水洗一下刀具,能煮已經是很講究的了。
遇到遊方郎中,在田間地頭用袖子擦擦也是行的。
現在聽到連布料也要隔水用大甕蒸,自然大開眼界,紛紛說這趟來得值,迴去就試一下。
就在一群人說得熱鬧時,牟老郎中的女兒牟巧玲走過來:“爹、叔伯們,馬上開席,請大家上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