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朝上完了,擱翰林院在幹啥呢?


    沒事兒幹,沒事兒幹,閑死了。


    天天聽個八卦呀,李平腦袋已經爆炸了。


    也沒活兒幹呀,這至少還要當個十幾年,然後李平才能進入仕途啊。


    除非皇帝對你十分看重。


    幹點兒啥子嘞?幹點兒啥子嘞?隔壁都熬了 12年了,也沒見到朝廷啟用他呀。


    哎呀,我這個新晉狀元郎這個幹啥呢?幹啥呢?幹啥呢?幹啥呢?幹啥呢?觀眾姥爺們給我出出主意吧。


    不好意思。


    前麵說玩其實是起草詔書,修書撰史,之類的雜活,然後哎呀,手得廢,手得廢,手得廢。


    然後他因為是近臣,所以會被那個皇帝看中,然後就有可能往上升官。


    但這弘治皇帝一直擱那兒看那個書,看書看書根本就是有的時候去翰林院,但是沒啥事兒也。


    李平除了修書就是往窗外看看,這個故宮的景象。


    因為這個故宮後麵後續是把那個戶部,刑部,禮部之類的那些六部六部的建築給拆除了,所以在後麵是看不見的。


    然後我當年進去的時候就沒看見。


    他在這裏也是能認識一些同僚,但是在現在這裏基本上是找不到人的名兒了,除非那種就是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出名兒的人。


    如在前20年的那裏兒就是劉健,謝遷,李東陽之類的人兒。


    如果往後看的話呢,往後再看今年如果正德那年的話,我估計那誰那個張居正之類的,嚴嵩之類的也能來。


    反正我不知道是誰,但是李萍擱這兒認識的基本上吧在曆史上沒啥出名的。


    出名兒的這中間出名的就那麽幾個人,也沒多少大人物。


    其實在這裏悶著寫書,還不如那個請個假出去看看。


    但是這個請假製度啊,哎呀,算了,如果想請長假,我估計還是不行。


    但是再過幾天就休浴了。


    這樣還得是無聊啊。再看那邊兒,楊謹言她那兒。


    她擱那兒幹啥呢?寫小說唄。


    反正李平是每天下班兒迴來就是教她寫小說,反正讓她自己寫去吧,要不是李平寫。


    其實李平最近也在想一個問題。


    一個封建王朝的問題。關於文官集團與皇權與武勳集團的問題。


    如果一個文官集團的人投靠了皇權,那會遭到文官集團怎樣的敵對呢?


    會是像焦芳的樣嗎?


    文官集團為什麽會出現?武勳集團為什麽會出現?皇權又為什麽會出現。皇權他出現有用嗎?


    這一切應該是因為皇權出現了,文官集團和武勳集團才會出現。


    文官集團爭奪權利是為了什麽?他們為什麽要爭奪權利?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文官集團和武勳集團他們的他們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的,是先有了皇權,然後才有的這兩個東西。


    那他們能和平共處嗎?


    我想大概是不能。先不說這個了。


    迴去之後,聽說李東陽讓他和一些學子一起吟詩作對。


    李平在前世是會寫詩的,因為他是隨了我,我會寫詩。


    詩集主要是複古想象。


    李平跟著李東陽過去之後,你猜他在哪裏讀的詩?


    那位學子他家的後院兒。


    因為學子他家那個後院兒那可真是相當的大啊!不僅如此,它還特別寬敞,甚至還有一個湖泊呢!


    聽說這個湖泊可是某個國公家的世子所擁有的。


    不過對於李平來說,他並不認識這位世子。


    此時此刻,幾位文人早已在那裏等候著他們的到來了。


    好幾個都是翰林院的。


    按照李東陽他自己說的這些應該都江南才子。李東陽也任過幾次主考。


    其實吟詩作對啥的都是可以的,隻不過自己隻是被李東陽拉上來的一個家中的晚輩。


    處在一起除了尷尬就是尷尬。主要就是沒有認識的人。


    如果能有熟悉的人,那可真是太好了!哪怕彼此之間有些共同話題也好呀。


    但現實卻令人感到無奈,一個相識之人都沒有。


    那麽,你們猜猜看,接下來到來的會是誰呢?竟然是江南四大才子!


    他們分別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


    哎呀,也沒什麽特別的事情啦,隻是想告訴大家。


    在弘治六年的時候,江南四大才子來到了京城。


    其實曆史中應該是沒有,但我隻能先編一個了,主要是真找不到啥文人了。


    說實在的,就算李平真的認識他們幾個人,場麵恐怕也會相當尷尬。


    畢竟,李東陽還在這裏待著呢,這讓我如何自處啊!


    李東陽一看這尷尬的氣氛,然後就道


    “你們幾個先聊吧,我這老身子呀,我先走了。”


    李東陽走後,那四個人直直的盯上李平。


    “聽說你是弘治六年的狀元郎啊,我們可是連進士都沒當過呀。”四人好奇的問。


    “這個呀,你們這兒怎麽落榜的呀?你是唐伯虎,是吧?”李平道。


    “你這是怎麽知道我的名字的?”唐伯虎說


    “哎呀,你們這四位在京中可是流傳甚廣啊。聽說諸位畫也不錯。”李平說道


    “是不錯啊,但也畫不好啊。”文徽明說


    “這三個別謙虛了,你說我這畫技呀一點兒也不好。要不然你們教教我?”李平又說。


    “沒問題這點兒事兒交給我們不就行了嗎?”祝枝山 徐禎卿道。


    “對了,聽說唐伯虎是要弘治十二年進京趕考是吧?”李平問道。


    “我師父五月剛逝世,祝兄勸我科舉。但我覺得還不用,我家景殷實不用科舉。”唐伯虎說。


    “那可不一定,萬一呢?凡事最好先往壞了想。”李平說。


    “我估計不會。”唐伯虎說。


    “我們這幾天就迴江南了。”文徽明說。


    “那來時記得看看我。明天我還得上朝。這上朝太累了,站著兩個時辰。你覺得苦不苦?”李平道。


    三人異口同聲道。“不哭,李兄,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諸位加油吧!我祝唐兄12年能取一個好成績,我會在京中看著的。”


    “不是那還對不對詩啊。”


    “那肯定對詩啊。”


    “那行,諸位請看這個景,這個景寫一首詩如何?”


    “四位,我這個我主要寫的就是想象詩不在這裏,所以我這個有點兒寫不了。但我試試能不能寫。”


    “那行,唐兄你先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夢令: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朕是一隻小李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朕是一隻小李子並收藏如夢令: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