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嬪站在唐寧楠旁邊的灶台前,嫌棄的用手絹拿起一塊柴火,送進火中,被竄出來的火星嚇得驚聲尖叫,連連後退,隻是滿屋子的人都在忙自己手頭的事情,根本沒人在意她,這讓樺嬪有些尷尬,看著眾人不知道說啥。
段安看樺嬪根本不會做這些,幹脆走到她身邊把樺嬪擠開,自己做起燒柴火的工作來。
光講鍋粥不行,唐寧楠又說到,還得做一些填肚子的食物,於是就讓段安派人去清點了災民的人數,她打算做一些饅頭,這樣吃了以後能頂餓一些。
隻是做麵食她不太拿手,又想到剛剛和自己說話的那位婦人,她已經有了孩子,想來應該是拿得下的,於是就親自去請了她來,問她能不能幫她做蒸饅頭。
那婦人聽到唐寧楠要請她到縣衙裏為災民蒸饅頭,又生出疑惑來,這些人到底是什麽身份,能讓這個不管事的縣令開糧倉賑災?
但想到做好飯後,能讓自己兩個孩子不挨餓,也能讓鄉親們填飽肚子算好事一樁,她也沒多問就答應了,跟著唐寧楠去到縣衙了。
其實誰是真的在做事,誰在渾水摸魚裝裝樣子,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這就是一位是皇後,以為隻是嬪妃的區別,段安在心中如是想著,手上動作不禁停了下來,還被唐寧楠提醒,要趕快做好給災民們送去,他們有的人已經好久沒吃飯了,段安這才又放了柴火進爐子裏。
做飯交談中,唐寧知道了這婦人叫冉薑,原是綏梁人,與丈夫相識才嫁到這裏的。
難怪一手麵食做的熟練,澠水這邊是吃大米的,做麵食做的如此熟練的應該不多,但綏梁是出了名的麵食之州,這樣來講,唐寧楠還真找對人了。
唐寧楠這邊做飯做的如火如荼,鳳霏韓在外麵也沒閑著。
和李蘭詩他們一起沿著河堤檢查河堤上是否還有其他隱患,唐寧楠去縣衙前,提醒鳳霏韓說眉縣的官兵連日來抗洪,肯定身心俱疲,就讓李蘭詩帶來的侍衛頂替了他們的工作,讓他們能好好休息。
兩邊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邊唐寧楠請來的那位婦人做饅頭的手法很是嫻熟,饅頭蒸的快,籠屜百來個,很快就蒸了五百個饅頭,經過清點,外麵的災民帶上小孩總共有四百八十二個,這點饅頭隻夠一人一個,肯定是不行的,還要繼續蒸。
鳳霏韓這邊,帶著李蘭詩,沿著河堤仔細查看,有要決堤得跡象就立馬補救,災民們呆在隻有個草頂的臨時居所肯定不行,鳳霏韓又命李蘭詩找來了木板,為災民們搭建能擋風的住所。
這時唐寧楠帶著人把蒸好的饅頭和粥從縣衙帶到了外麵,給災民們分發起來。
本來身處絕望,餓的前胸貼後背的災民們看著有這樣一個天仙似的人給他們分發糧食,一個個就像見了人間活菩薩一樣,領了粥和饅頭,就跪下向著唐寧楠磕頭道謝。
唐寧楠還沒開口,樺嬪就先跳出來說話了,“各位父老鄉親們不用多禮,這些都是我們該做的。”
眾人看這位女子穿著比唐寧楠要富貴的多,就以為她才是這次讓縣令能開倉放糧人,又紛紛朝著她跪拜起來。
段安和那冉薑相視一眼,這些人怎麽這麽糊塗呢,這一切明明就是唐寧楠親手做的,樺嬪連個柴火都燒不好,更別提主張著做了這麽多饅頭和粥了。
冉薑最先忍不住了,朝著災民們說,你們拜錯人了,這位才是真正的活菩薩。
唐寧楠卻搖了搖頭,攔著她,示意不用替自己這樣說話,如此冉薑也不好再說什麽,可心中還是替唐寧楠感到不值得,好好的功勞就被別人搶了。
唐寧楠自然是不在意這些的,樺嬪這種人隻要待久了,災民們自然就看得出她是什麽樣的人,她現在擔心的是鳳霏韓的名聲。
吳桂章不修繕河堤,導致洪水決堤,災民遍地,卻緊閉縣衙大門,不開倉放糧,最後還把罪過歸結到鳳霏韓的身上,謊稱說他沒有撥銀子,這樣以來,鳳霏韓在眉縣人中,不知還會被怎麽議論。
於是唐寧楠走到眾人麵前,開口道:“鄉親們,你們要感謝地不是我,而是皇上,皇上聽聞眉縣遭難,又派人查明眉縣縣令私吞公銀的罪行,心係這眉縣民眾,才派我家老爺前來賑災的,所以,一切都是皇上聖明決斷的功勞啊。”
眾人聽見唐寧楠這樣說,又紛紛對著北邊,梁國京城的方向跪拜,“多謝皇上,多謝夫人。”
唐寧楠說這番話的時候,鳳霏韓正檢查完河堤迴到這裏監製臨時居所的修建,遠遠看著唐寧楠在百姓們說出這番話,心中甚是欣慰。
段安也覺得這位皇後娘娘實在是思路周全,沒有居功,而說這是皇上的的旨意,三兩句話就把皇上從泥沼中救了上來,維護的皇上的名聲。
唐寧楠這時也注意到鳳霏韓,兩人隔著人群,像是一笑。
李蘭詩帶來的侍衛不是很多,眉縣當地的官兵奮戰三日,在讓他們搭建木板房是在不妥,眼下人手不夠,鳳霏韓也親自上陣幫忙,這讓李蘭詩很是惶恐,想要攔下皇上,唐寧楠在旁邊搖搖頭,示意李蘭詩讓皇上放手去做。
正愁人手不夠,一天之內可能搭建不完,這邊災民們喝完粥吃完了饅頭,有了力氣,裏麵那些青壯的男子就走上前來,說要幫忙搭建。
唐寧楠感念他們的相助,說道他們都沒休息好,又餓了這麽些天,不好讓他們幫忙。
“沒事,我還年輕,身體好著呢!”
“對,你們抓了吳桂章那個蛀蟲,開倉放糧給我們吃食,現在有炎症為我們搭建住所,我們怎麽又坐著不幫忙的道理。”
“就是啊,就讓我們幫忙吧。”
災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裏麵不光有壯年男子,還有十幾歲的小孩子,五六十歲的老漢,隻要是男丁都說道要來幫忙。
災民們盛情難卻,唐寧楠看了看鳳霏韓,鳳霏韓表示同意,不過隻需要壯年男子就好,讓李蘭詩統計報名人數。
還告訴他們,他們的名字會被上報朝廷,寫入呈給皇上的奏折之中,皇上一定會嘉許他們齊心抗洪的精神的。
聽到這裏,這些男子們的士氣更加激昂,紛紛但李蘭詩哪裏報上自己的名字。
看著官民齊心,共抗洪災,鳳霏韓臉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來李蘭詩那裏登記名字的約莫有兩百三十多號人,突然多了這麽多幫手,到了下午,臨時居住的木板房很快就搭建好了。
唐寧楠和李蘭詩負責分配房屋,盡量讓一家人都住在一起,與李蘭詩商量安排的時候,唐寧楠發現一些災民得到了吃食,分了居所還是難免愁容。
大概是親人在這次洪水中喪生了吧,唐寧楠心想著,覺得他們很是可憐,對待手頭的工作更加認真了。
等每個人的居所安排的差不多的時候,唐寧楠也長舒一口氣,現在災民都著落,眼下就是修繕好河堤了,自己做了這些,鳳霏韓總能輕鬆一點。
可剛剛還沒放鬆多久,就聽見人群中出現騷動,唐寧楠上前去看,發現在那滾滾的江水中,似乎有一個人影,而且還是小孩子的樣子,正抱著一根浮木,隨著洪水漂流,時不時還被洪水卷進水中,轉而又浮出水麵,情況很是不妙。
“愣著幹嘛,快去救人啊!”唐寧楠對著身旁的侍衛說,可是洪水洶湧,估計人下去就沒了,沒有那個侍衛好親自上前。
唐寧楠這時隻恨自己是一個女兒身,力氣單薄,不能入水去救這個孩子。
這時李蘭詩上前來,說他可以一試。
雖然李蘭詩說自己可以救人,但直接入水還是很危險,唐寧楠看見那孩子被洪水衝擊的前麵正前方有一座橋,問了李蘭詩,李蘭詩說那橋還能用是還能用,隻是不知道能堅持多久,畢竟那橋是木頭做的,泡在水裏這麽多天,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塌了。
遂想了這樣一個法子,用繩索拴住李蘭詩,讓人在橋上拉著他,李蘭詩則倒仰下到橋底接近水麵的地方,在前麵攔住那個孩子,蔥水中把他拉上來。
眾人看著這動作心驚肉跳,一個不留神孩子救不起來,李蘭詩自己也會墜入河水中,丟掉性命。
那小孩子也算機靈,知道李蘭詩他們是在救自己,就朝著他們的方向讓自己飄過去。
李蘭詩讓上麵的人把自己再放下去一點,伸手一撈,就把那個小孩兒撈了起來。
站在岸邊看著的災民中,立馬爆發出歡唿聲,拍掌為李蘭詩叫好,鳳霏韓也在心中暗暗誇讚。
但這還隻是第一步,橋上的人要立馬把李蘭詩和那個孩子拉上去,洪水的上遊正好有一根枝椏叢生的大樹漂下來,目測是要比這木橋高,如果不趕快把兩人拉上來,被樹木撞到,橋上的人都有可能被這顆樹帶下去。
好在橋上的侍衛也很得力,在樹木還未到的時候,就把李蘭詩拉了起來,眾侍衛和抱著孩子的李蘭詩連忙離開這座木橋。
段安看樺嬪根本不會做這些,幹脆走到她身邊把樺嬪擠開,自己做起燒柴火的工作來。
光講鍋粥不行,唐寧楠又說到,還得做一些填肚子的食物,於是就讓段安派人去清點了災民的人數,她打算做一些饅頭,這樣吃了以後能頂餓一些。
隻是做麵食她不太拿手,又想到剛剛和自己說話的那位婦人,她已經有了孩子,想來應該是拿得下的,於是就親自去請了她來,問她能不能幫她做蒸饅頭。
那婦人聽到唐寧楠要請她到縣衙裏為災民蒸饅頭,又生出疑惑來,這些人到底是什麽身份,能讓這個不管事的縣令開糧倉賑災?
但想到做好飯後,能讓自己兩個孩子不挨餓,也能讓鄉親們填飽肚子算好事一樁,她也沒多問就答應了,跟著唐寧楠去到縣衙了。
其實誰是真的在做事,誰在渾水摸魚裝裝樣子,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這就是一位是皇後,以為隻是嬪妃的區別,段安在心中如是想著,手上動作不禁停了下來,還被唐寧楠提醒,要趕快做好給災民們送去,他們有的人已經好久沒吃飯了,段安這才又放了柴火進爐子裏。
做飯交談中,唐寧知道了這婦人叫冉薑,原是綏梁人,與丈夫相識才嫁到這裏的。
難怪一手麵食做的熟練,澠水這邊是吃大米的,做麵食做的如此熟練的應該不多,但綏梁是出了名的麵食之州,這樣來講,唐寧楠還真找對人了。
唐寧楠這邊做飯做的如火如荼,鳳霏韓在外麵也沒閑著。
和李蘭詩他們一起沿著河堤檢查河堤上是否還有其他隱患,唐寧楠去縣衙前,提醒鳳霏韓說眉縣的官兵連日來抗洪,肯定身心俱疲,就讓李蘭詩帶來的侍衛頂替了他們的工作,讓他們能好好休息。
兩邊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邊唐寧楠請來的那位婦人做饅頭的手法很是嫻熟,饅頭蒸的快,籠屜百來個,很快就蒸了五百個饅頭,經過清點,外麵的災民帶上小孩總共有四百八十二個,這點饅頭隻夠一人一個,肯定是不行的,還要繼續蒸。
鳳霏韓這邊,帶著李蘭詩,沿著河堤仔細查看,有要決堤得跡象就立馬補救,災民們呆在隻有個草頂的臨時居所肯定不行,鳳霏韓又命李蘭詩找來了木板,為災民們搭建能擋風的住所。
這時唐寧楠帶著人把蒸好的饅頭和粥從縣衙帶到了外麵,給災民們分發起來。
本來身處絕望,餓的前胸貼後背的災民們看著有這樣一個天仙似的人給他們分發糧食,一個個就像見了人間活菩薩一樣,領了粥和饅頭,就跪下向著唐寧楠磕頭道謝。
唐寧楠還沒開口,樺嬪就先跳出來說話了,“各位父老鄉親們不用多禮,這些都是我們該做的。”
眾人看這位女子穿著比唐寧楠要富貴的多,就以為她才是這次讓縣令能開倉放糧人,又紛紛朝著她跪拜起來。
段安和那冉薑相視一眼,這些人怎麽這麽糊塗呢,這一切明明就是唐寧楠親手做的,樺嬪連個柴火都燒不好,更別提主張著做了這麽多饅頭和粥了。
冉薑最先忍不住了,朝著災民們說,你們拜錯人了,這位才是真正的活菩薩。
唐寧楠卻搖了搖頭,攔著她,示意不用替自己這樣說話,如此冉薑也不好再說什麽,可心中還是替唐寧楠感到不值得,好好的功勞就被別人搶了。
唐寧楠自然是不在意這些的,樺嬪這種人隻要待久了,災民們自然就看得出她是什麽樣的人,她現在擔心的是鳳霏韓的名聲。
吳桂章不修繕河堤,導致洪水決堤,災民遍地,卻緊閉縣衙大門,不開倉放糧,最後還把罪過歸結到鳳霏韓的身上,謊稱說他沒有撥銀子,這樣以來,鳳霏韓在眉縣人中,不知還會被怎麽議論。
於是唐寧楠走到眾人麵前,開口道:“鄉親們,你們要感謝地不是我,而是皇上,皇上聽聞眉縣遭難,又派人查明眉縣縣令私吞公銀的罪行,心係這眉縣民眾,才派我家老爺前來賑災的,所以,一切都是皇上聖明決斷的功勞啊。”
眾人聽見唐寧楠這樣說,又紛紛對著北邊,梁國京城的方向跪拜,“多謝皇上,多謝夫人。”
唐寧楠說這番話的時候,鳳霏韓正檢查完河堤迴到這裏監製臨時居所的修建,遠遠看著唐寧楠在百姓們說出這番話,心中甚是欣慰。
段安也覺得這位皇後娘娘實在是思路周全,沒有居功,而說這是皇上的的旨意,三兩句話就把皇上從泥沼中救了上來,維護的皇上的名聲。
唐寧楠這時也注意到鳳霏韓,兩人隔著人群,像是一笑。
李蘭詩帶來的侍衛不是很多,眉縣當地的官兵奮戰三日,在讓他們搭建木板房是在不妥,眼下人手不夠,鳳霏韓也親自上陣幫忙,這讓李蘭詩很是惶恐,想要攔下皇上,唐寧楠在旁邊搖搖頭,示意李蘭詩讓皇上放手去做。
正愁人手不夠,一天之內可能搭建不完,這邊災民們喝完粥吃完了饅頭,有了力氣,裏麵那些青壯的男子就走上前來,說要幫忙搭建。
唐寧楠感念他們的相助,說道他們都沒休息好,又餓了這麽些天,不好讓他們幫忙。
“沒事,我還年輕,身體好著呢!”
“對,你們抓了吳桂章那個蛀蟲,開倉放糧給我們吃食,現在有炎症為我們搭建住所,我們怎麽又坐著不幫忙的道理。”
“就是啊,就讓我們幫忙吧。”
災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裏麵不光有壯年男子,還有十幾歲的小孩子,五六十歲的老漢,隻要是男丁都說道要來幫忙。
災民們盛情難卻,唐寧楠看了看鳳霏韓,鳳霏韓表示同意,不過隻需要壯年男子就好,讓李蘭詩統計報名人數。
還告訴他們,他們的名字會被上報朝廷,寫入呈給皇上的奏折之中,皇上一定會嘉許他們齊心抗洪的精神的。
聽到這裏,這些男子們的士氣更加激昂,紛紛但李蘭詩哪裏報上自己的名字。
看著官民齊心,共抗洪災,鳳霏韓臉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來李蘭詩那裏登記名字的約莫有兩百三十多號人,突然多了這麽多幫手,到了下午,臨時居住的木板房很快就搭建好了。
唐寧楠和李蘭詩負責分配房屋,盡量讓一家人都住在一起,與李蘭詩商量安排的時候,唐寧楠發現一些災民得到了吃食,分了居所還是難免愁容。
大概是親人在這次洪水中喪生了吧,唐寧楠心想著,覺得他們很是可憐,對待手頭的工作更加認真了。
等每個人的居所安排的差不多的時候,唐寧楠也長舒一口氣,現在災民都著落,眼下就是修繕好河堤了,自己做了這些,鳳霏韓總能輕鬆一點。
可剛剛還沒放鬆多久,就聽見人群中出現騷動,唐寧楠上前去看,發現在那滾滾的江水中,似乎有一個人影,而且還是小孩子的樣子,正抱著一根浮木,隨著洪水漂流,時不時還被洪水卷進水中,轉而又浮出水麵,情況很是不妙。
“愣著幹嘛,快去救人啊!”唐寧楠對著身旁的侍衛說,可是洪水洶湧,估計人下去就沒了,沒有那個侍衛好親自上前。
唐寧楠這時隻恨自己是一個女兒身,力氣單薄,不能入水去救這個孩子。
這時李蘭詩上前來,說他可以一試。
雖然李蘭詩說自己可以救人,但直接入水還是很危險,唐寧楠看見那孩子被洪水衝擊的前麵正前方有一座橋,問了李蘭詩,李蘭詩說那橋還能用是還能用,隻是不知道能堅持多久,畢竟那橋是木頭做的,泡在水裏這麽多天,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塌了。
遂想了這樣一個法子,用繩索拴住李蘭詩,讓人在橋上拉著他,李蘭詩則倒仰下到橋底接近水麵的地方,在前麵攔住那個孩子,蔥水中把他拉上來。
眾人看著這動作心驚肉跳,一個不留神孩子救不起來,李蘭詩自己也會墜入河水中,丟掉性命。
那小孩子也算機靈,知道李蘭詩他們是在救自己,就朝著他們的方向讓自己飄過去。
李蘭詩讓上麵的人把自己再放下去一點,伸手一撈,就把那個小孩兒撈了起來。
站在岸邊看著的災民中,立馬爆發出歡唿聲,拍掌為李蘭詩叫好,鳳霏韓也在心中暗暗誇讚。
但這還隻是第一步,橋上的人要立馬把李蘭詩和那個孩子拉上去,洪水的上遊正好有一根枝椏叢生的大樹漂下來,目測是要比這木橋高,如果不趕快把兩人拉上來,被樹木撞到,橋上的人都有可能被這顆樹帶下去。
好在橋上的侍衛也很得力,在樹木還未到的時候,就把李蘭詩拉了起來,眾侍衛和抱著孩子的李蘭詩連忙離開這座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