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王氏的賞賜
盛寵:雙麵君王愛上我 作者:塵如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康城內風聲鶴唳。
幸好赫連弘義舍取得當,在一幹動|亂份子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登基大典就已經結束。
新帝登基,定號武元。
武元帝赫連弘義從小跟著其父赫連柏東征西討,在軍中頗有地位,又是赫連柏親自冊封的太子,因此登基之時雖小有插曲,卻也平安渡過。
在所有人都為武元帝動作之快感到驚訝的時候,穀家則是暗自高興,誰讓穀豐茂在把女兒嫁給還是太子的赫連弘義的時候,早就貼上了赫連弘義的標簽。
現在的穀家可是堅定地新帝擁護黨。
前幾天還在埋怨女兒嫁給太子做側妃,受了委屈的王氏,現在可樂開了花。
這才多久啊,隨著赫連弘義的登基,穀念姝水漲船高,小小的一個側妃秒變一品皇妃,等過些時候,若是討得皇上喜愛,再有幸懷上龍種,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入主東宮,封為皇後,鳳儀天下,也不是沒有希望。
這樣一來,穀家還不乘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
隨著赫連弘義登基為帝,原太子的三個側妃也跟著入宮,穀家穀念姝封為淑妃,正二品,平王趙氏趙|南珍為德妃,同為正二品,鎮國公府謝夏為昭儀,從二品。
穀念姝封了一個正一品的淑妃,與名字中的姝同音,可把王氏的高興了好一陣子,原本陰鬱的臉色也雲開霧散,難得對著府裏的下人們露出了久未的笑容,對這平日裏倒胃口的一幹妾侍們也寬待了許多。
穀念姝正式入主皇宮的那一天,王氏得到特例待遇,被接到宮裏好好見了許多未見的女兒,具體情況穀半芹不知道。
但從皇宮迴來之後,王氏揚起的嘴角壓都壓不下去,一迴到府裏,王氏就難得開了自己的私庫,給穀府上下來了一撥打賞,俗稱收買人心。
就連一向在府裏小透明般的翠微院上下,下人們的收入不算在內,段姨娘和穀半芹都各自得到了八十兩的賞銀。
八十兩哪,加起來就是一百六十兩,這比穀半芹娘倆一年不做任何花費才能存下的銀兩還多。
不用多說,收到這筆錢的時候,穀半芹來到這個世界,就沒一次見到這麽多的銀兩,但是還沒等她看夠,就被段姨娘借口留著給她做嫁妝給收了起來,放進了那個寶貝木匣子裏。
穀半芹看著段姨娘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笑容,感覺牙酸不已。
段姨娘在屋子裏樂的不能自已,堅持要帶著穀半芹去給王氏這個當家主母當麵道謝,穀半芹攔都攔不住。
到了王氏的主院,所有的姨娘都在,大家變著法兒的說王氏的好話。
見了王氏,段姨娘也難得拋棄了自己木訥的性子,躋身上前,說了幾句好話,王氏也很捧場,聽得連連點頭,表現得異常高興。
隻有穀半芹看了一眼屋子裏的姨娘們,聽了一耳朵姨娘們翻來覆去的誇讚,不覺得王氏這也太高興了吧。
穀半芹這邊探頭探腦的在疑神疑鬼,一下子就引起了王氏的注意,於是王氏招手,難得慈祥和藹地對著穀半芹道:“這是芹姐兒吧,來,上前一步,來讓母親好好看看你。”
在古代的大宅院裏,庶出子女的生木隻能喊做姨娘,正房夫人才是所有庶出孩子的母親,也隻能叫母親。
穀半芹聽見王氏的叫喚,心中警鈴大作,但是麵上不顯,隻是保持著一貫的人設,呆愣了一下,接著裝作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挪動著步子上前。
王氏身旁,段姨娘也愣住了。
穀半芹走進王氏身前,小聲的叫了一聲:“母親好,六娘子見過母親,祝母親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這恭祝的話語一處,屋子裏的眾人都把目光投了過來。
嘴快的周姨娘當即嬌笑一聲,道:“芹姐兒這說的話是不錯,但是今日又不是夫人的壽日,怎的亂用祝語。”
段姨娘自然要維護女兒,立刻對著王氏道:“夫人見諒,我是個沒文化的粗人,這祝語是我平日裏教些芹姐兒說的,這不今日遇到這樣的好日子,芹姐兒還當大家都在恭賀夫人,就不順嘴就說了出來。”
王氏笑容不變,像是沒看見兩個姨娘之間的小小鬥爭,隻是伸出雙手將穀半芹的雙手握在手裏細細摩挲,翻看。
然後王氏的目光就釘在了穀半芹的臉上,不動了。
穀半芹頂著王氏炯炯有神的目光,硬著頭皮擠出一個笑容來。
“好好好,芹姐兒長得可真俊啊,不愧是我們穀家的小姐,嘴也甜,我很喜歡。”
王氏一開口,就將剛才穀半芹說錯話的過錯給定了性,輕飄飄的揭了過去。
當然,下麵的周姨娘一臉不忿,但沒人理她。
王氏放開了穀半芹的手,穀半芹能察覺到王氏眼光裏的滿意。
滿意什麽?
為什麽滿意?
穀半芹還沒琢磨出王氏眼中的意味的時候,王氏又開口了。
“芹姐兒我很喜歡,我記得庫房裏還放著一對南海來的明珠的耳墜子,是嗎?丁媽媽”
王氏口中的丁媽媽是服侍王氏多年的陪嫁媽媽,深得王氏信任,姨娘們見到丁媽媽都得恭敬著。
南海的明珠更是珍貴之物,雖然品質有好有壞,但是一顆品質上好的南海明珠價值千金。
穀半芹並不覺得能讓王氏的掛在嘴裏的東西會是普通的便宜貨。
人群裏的丁媽媽走了出來,瘦瘦高高的,臉上法令紋深深,一副威嚴肅穆的樣子。
丁媽媽向王氏敬了一禮,道:“夫人好記性,那對耳墜子原是夫人出嫁時,禹城莫家送來的賀禮,現在還在庫房裏放著呢。”
禹城莫家與王氏的阜陽王氏同為世家大族。
王氏聽完,笑道:“你這一說,我就想起來了,哪對耳墜子是蓮花形狀的,上麵鑲著南海的明珠,顏色鮮亮太過了,我早已不適合這般明豔的色彩,正適合芹姐兒這般年輕貌美的少女。”
丁媽媽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道:“夫人說的是,那個耳墜子放在庫裏許久,許是老天爺也看不過去了,想著要出來見見六娘子了。”
“就你會說話,好了,快,把那對耳墜子取來,送與芹姐兒。”
丁媽媽躬身退下,去庫房取耳墜了。
幸好赫連弘義舍取得當,在一幹動|亂份子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登基大典就已經結束。
新帝登基,定號武元。
武元帝赫連弘義從小跟著其父赫連柏東征西討,在軍中頗有地位,又是赫連柏親自冊封的太子,因此登基之時雖小有插曲,卻也平安渡過。
在所有人都為武元帝動作之快感到驚訝的時候,穀家則是暗自高興,誰讓穀豐茂在把女兒嫁給還是太子的赫連弘義的時候,早就貼上了赫連弘義的標簽。
現在的穀家可是堅定地新帝擁護黨。
前幾天還在埋怨女兒嫁給太子做側妃,受了委屈的王氏,現在可樂開了花。
這才多久啊,隨著赫連弘義的登基,穀念姝水漲船高,小小的一個側妃秒變一品皇妃,等過些時候,若是討得皇上喜愛,再有幸懷上龍種,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入主東宮,封為皇後,鳳儀天下,也不是沒有希望。
這樣一來,穀家還不乘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
隨著赫連弘義登基為帝,原太子的三個側妃也跟著入宮,穀家穀念姝封為淑妃,正二品,平王趙氏趙|南珍為德妃,同為正二品,鎮國公府謝夏為昭儀,從二品。
穀念姝封了一個正一品的淑妃,與名字中的姝同音,可把王氏的高興了好一陣子,原本陰鬱的臉色也雲開霧散,難得對著府裏的下人們露出了久未的笑容,對這平日裏倒胃口的一幹妾侍們也寬待了許多。
穀念姝正式入主皇宮的那一天,王氏得到特例待遇,被接到宮裏好好見了許多未見的女兒,具體情況穀半芹不知道。
但從皇宮迴來之後,王氏揚起的嘴角壓都壓不下去,一迴到府裏,王氏就難得開了自己的私庫,給穀府上下來了一撥打賞,俗稱收買人心。
就連一向在府裏小透明般的翠微院上下,下人們的收入不算在內,段姨娘和穀半芹都各自得到了八十兩的賞銀。
八十兩哪,加起來就是一百六十兩,這比穀半芹娘倆一年不做任何花費才能存下的銀兩還多。
不用多說,收到這筆錢的時候,穀半芹來到這個世界,就沒一次見到這麽多的銀兩,但是還沒等她看夠,就被段姨娘借口留著給她做嫁妝給收了起來,放進了那個寶貝木匣子裏。
穀半芹看著段姨娘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笑容,感覺牙酸不已。
段姨娘在屋子裏樂的不能自已,堅持要帶著穀半芹去給王氏這個當家主母當麵道謝,穀半芹攔都攔不住。
到了王氏的主院,所有的姨娘都在,大家變著法兒的說王氏的好話。
見了王氏,段姨娘也難得拋棄了自己木訥的性子,躋身上前,說了幾句好話,王氏也很捧場,聽得連連點頭,表現得異常高興。
隻有穀半芹看了一眼屋子裏的姨娘們,聽了一耳朵姨娘們翻來覆去的誇讚,不覺得王氏這也太高興了吧。
穀半芹這邊探頭探腦的在疑神疑鬼,一下子就引起了王氏的注意,於是王氏招手,難得慈祥和藹地對著穀半芹道:“這是芹姐兒吧,來,上前一步,來讓母親好好看看你。”
在古代的大宅院裏,庶出子女的生木隻能喊做姨娘,正房夫人才是所有庶出孩子的母親,也隻能叫母親。
穀半芹聽見王氏的叫喚,心中警鈴大作,但是麵上不顯,隻是保持著一貫的人設,呆愣了一下,接著裝作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挪動著步子上前。
王氏身旁,段姨娘也愣住了。
穀半芹走進王氏身前,小聲的叫了一聲:“母親好,六娘子見過母親,祝母親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這恭祝的話語一處,屋子裏的眾人都把目光投了過來。
嘴快的周姨娘當即嬌笑一聲,道:“芹姐兒這說的話是不錯,但是今日又不是夫人的壽日,怎的亂用祝語。”
段姨娘自然要維護女兒,立刻對著王氏道:“夫人見諒,我是個沒文化的粗人,這祝語是我平日裏教些芹姐兒說的,這不今日遇到這樣的好日子,芹姐兒還當大家都在恭賀夫人,就不順嘴就說了出來。”
王氏笑容不變,像是沒看見兩個姨娘之間的小小鬥爭,隻是伸出雙手將穀半芹的雙手握在手裏細細摩挲,翻看。
然後王氏的目光就釘在了穀半芹的臉上,不動了。
穀半芹頂著王氏炯炯有神的目光,硬著頭皮擠出一個笑容來。
“好好好,芹姐兒長得可真俊啊,不愧是我們穀家的小姐,嘴也甜,我很喜歡。”
王氏一開口,就將剛才穀半芹說錯話的過錯給定了性,輕飄飄的揭了過去。
當然,下麵的周姨娘一臉不忿,但沒人理她。
王氏放開了穀半芹的手,穀半芹能察覺到王氏眼光裏的滿意。
滿意什麽?
為什麽滿意?
穀半芹還沒琢磨出王氏眼中的意味的時候,王氏又開口了。
“芹姐兒我很喜歡,我記得庫房裏還放著一對南海來的明珠的耳墜子,是嗎?丁媽媽”
王氏口中的丁媽媽是服侍王氏多年的陪嫁媽媽,深得王氏信任,姨娘們見到丁媽媽都得恭敬著。
南海的明珠更是珍貴之物,雖然品質有好有壞,但是一顆品質上好的南海明珠價值千金。
穀半芹並不覺得能讓王氏的掛在嘴裏的東西會是普通的便宜貨。
人群裏的丁媽媽走了出來,瘦瘦高高的,臉上法令紋深深,一副威嚴肅穆的樣子。
丁媽媽向王氏敬了一禮,道:“夫人好記性,那對耳墜子原是夫人出嫁時,禹城莫家送來的賀禮,現在還在庫房裏放著呢。”
禹城莫家與王氏的阜陽王氏同為世家大族。
王氏聽完,笑道:“你這一說,我就想起來了,哪對耳墜子是蓮花形狀的,上麵鑲著南海的明珠,顏色鮮亮太過了,我早已不適合這般明豔的色彩,正適合芹姐兒這般年輕貌美的少女。”
丁媽媽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道:“夫人說的是,那個耳墜子放在庫裏許久,許是老天爺也看不過去了,想著要出來見見六娘子了。”
“就你會說話,好了,快,把那對耳墜子取來,送與芹姐兒。”
丁媽媽躬身退下,去庫房取耳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