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曹梁緒眼見在場之中除了自己再無可領兵之人,知道馬遵其實就是想讓自己領兵前去,心中暗歎一聲說道:“太守勿慮,梁緒願領兵前去陳倉!”
“好!梁大人忠勇可佳,我給你三千人馬前去救援陳倉。”馬遵見梁緒自己應承馬上高興的說到。
“大人,三千人馬是不是有點偏少?”主薄尹賞說到。
“本太守也知道三千人馬是有點少,但何奈城中隻有一萬人馬,又要防止敵軍前來攻打,所以隻能撥出三千之數,還望梁功曹體諒!”馬遵冒似真誠的解釋到。
梁緒見馬遵已經搬出職位來,知道已經沒有商量的餘地,隻能應道:“太守守土有責,小人怎會不知,我這就領兵出城,前去增援陳倉。”
“多謝梁功曹體諒,願梁功曹此去擊退敵軍,建功立業!”馬遵假模假樣的說著風涼話。
眾人散去,尹賞和梁緒相交甚厚,於是隨梁緒來到府中,說道:“馬遵貪生怕死,隻許三千人馬與你,此去陳倉,還不知途中還有多少敵軍,這與讓你前去送死有何區別?”
“哎~~~有什麽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啊!”梁緒感歎到。
“我聞鎮南將軍仁德之名布於天下,所治四州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如今兵臨西涼,此乃民心所向,說不定百姓已經簞食壺漿,相迎鎮南將軍的軍隊。你我皆為西涼之人,本該造福家鄉,如今馬遵又如此對待,我等何不棄暗投明,獻了天水?”尹賞正色到。
“尹兄之言有理,但我已答應前去陳倉,如果現在反悔,恐遭馬遵猜忌。”
“無防,你盡管領兵出城,以釋馬遵之疑。既然鎮南將軍的軍隊出現在陳倉,那麽我料天水附近也馬上會有鎮南將軍的軍隊,你此次出城,正好前去接應。你我今日約定,在你引兵來此當晚,南門三更時分,各自舉火三次,我便開啟城門,迎鎮南將軍之兵入城!”尹賞說到。
“如此甚好!那麽為了不讓馬遵起疑,我馬上前去點兵出城。”梁緒應到。
梁緒和尹賞說定,便前往軍營點起兵馬三千前往陳倉而來。行不過三十裏,遠遠望見一支大軍浩蕩而來,不穿曹軍服飾,大旗上繡一“吳”字。梁緒心想定是韓軍,於是命心腹攏住人馬,自己拍馬前去相迎。
來的正是吳懿大軍,梁緒上前一說,吳懿自是歡喜萬分,心想果真如此的話,又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天水城,但又怕此乃曹軍之計,所以久久不能決定。
梁緒見狀,知道吳懿不能盡信,所以提出以自己和三千曹軍為質,但凡有詐,聽憑處置。
吳懿於是不疑,領兵接管了三千曹軍,再與梁緒往天水而來。
馬遵見韓宇至,人馬又數倍於己,早已嚇得半死,已存棄城而走之心。遂命尹賞等人領軍去守城門,自己卻帶心腹留於家中,命家人收拾細軟,準備隨時出城逃命。
當晚,吳懿領大軍兵臨南門。時至三更,隻見城頭火把三起三落,吳懿即命親衛照做,然後讓其弟吳班領兵三千,待城門一開便引軍入城。
城上尹賞見城下按約迴應,知道梁緒已經成功接頭,便命打開城門。
吳班見狀,一馬當先衝入城內,隨後趕到的將士也馬上控製了城門。吳懿見狀,知梁緒乃是真心投誠,遂命大軍進城。
太守府中的馬遵聽聞南門陣陣噪雜之聲,以為敵軍已經攻破城門,不敢再多停留,領著心腹護好家眷打開西門逃命去了。
守城曹軍見主將臨陣脫逃,軍心潰散,哪還有什麽士氣廝殺,逃的逃,降的降,實在不行就把兵服一脫,躲進民宅扮作百姓以保性命。
天亮,各軍清點完畢,大軍隻傷亡數百,卻俘虜了近三千降兵,加上之前梁緒之兵三千,攻下了天水重鎮人馬不但沒有太多損失,反而多了近六千之數。吳懿知道打下漢陽一郡還隻是第一步,以後還需更多的兵馬掃平西涼全州,遂命打散收編六千曹兵為己用,一麵派斥候前往陳倉方麵打探消息。
“尹兄、梁兄,二位此次立此大功,我定要上報主公,為二位論功行賞!”太守府內,吳懿對尹賞、梁緒二人說到。
“能為主公效力實乃我二人之福,而且,我等也不願見天水百姓遭受戰火之苦,故而封賞一事吳將軍切莫再提。”尹賞代表二人說到。
“哎,主公賞罰分明,有功當獎,有過必罰,該是怎樣就是怎樣!如今天水太守一職空缺,我又無暇分身,還請尹兄暫領天水太守一職,不知尹兄意下如何?”吳懿知道尹賞是目前天水太守的最佳人選,所以這樣說到。
“尹賞領命,不過說好了隻是暫代,日後如何還需稟明主公,由主公決定!”尹賞應到。
“如此甚好!哎,尹兄、梁兄,之前主公命我到了天水,一定要我找到一人,二位久在天水,可否幫我打聽一二?”吳懿這時想起戰前韓宇所托,心想自己人生地不熟,要找一個陌生人當然沒有尹賞、梁緒二人來得得心應手。
“主公所找之人姓甚名誰吳將軍說來聽聽。”梁緒在旁說到。
“此人姓薑名維,主公說是冀縣人氏,如今應該還不滿二十歲!”吳懿答到。
“薑維薑伯約?哈哈哈,吳將軍你算是問對人了。”梁緒聽了大笑道。
“哦,梁兄認得此人?”吳懿急切的問到。
“不光認識,還是熟人。其父薑囧乃上任天水功曹,我與他甚為相投。”梁緒答到。
“那你可知薑維現在何處?”吳懿再問。
“薑囧死後,薑維之母一人將薑維扶養成人,所以薑維對其母甚孝,如今應該還在冀縣老家陪伴其母左右。”
“既然至孝,其人定是不差,隻是不知其本領如何?”吳懿聽說薑維人在冀縣,不由放下心來。
“吳將軍,據我所知,薑維人小誌堅,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可與古之韓信相媲美。人們見其年齡尚輕,美之曰“幼麟”,意為年幼之麒麟!”
“好!梁大人忠勇可佳,我給你三千人馬前去救援陳倉。”馬遵見梁緒自己應承馬上高興的說到。
“大人,三千人馬是不是有點偏少?”主薄尹賞說到。
“本太守也知道三千人馬是有點少,但何奈城中隻有一萬人馬,又要防止敵軍前來攻打,所以隻能撥出三千之數,還望梁功曹體諒!”馬遵冒似真誠的解釋到。
梁緒見馬遵已經搬出職位來,知道已經沒有商量的餘地,隻能應道:“太守守土有責,小人怎會不知,我這就領兵出城,前去增援陳倉。”
“多謝梁功曹體諒,願梁功曹此去擊退敵軍,建功立業!”馬遵假模假樣的說著風涼話。
眾人散去,尹賞和梁緒相交甚厚,於是隨梁緒來到府中,說道:“馬遵貪生怕死,隻許三千人馬與你,此去陳倉,還不知途中還有多少敵軍,這與讓你前去送死有何區別?”
“哎~~~有什麽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啊!”梁緒感歎到。
“我聞鎮南將軍仁德之名布於天下,所治四州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如今兵臨西涼,此乃民心所向,說不定百姓已經簞食壺漿,相迎鎮南將軍的軍隊。你我皆為西涼之人,本該造福家鄉,如今馬遵又如此對待,我等何不棄暗投明,獻了天水?”尹賞正色到。
“尹兄之言有理,但我已答應前去陳倉,如果現在反悔,恐遭馬遵猜忌。”
“無防,你盡管領兵出城,以釋馬遵之疑。既然鎮南將軍的軍隊出現在陳倉,那麽我料天水附近也馬上會有鎮南將軍的軍隊,你此次出城,正好前去接應。你我今日約定,在你引兵來此當晚,南門三更時分,各自舉火三次,我便開啟城門,迎鎮南將軍之兵入城!”尹賞說到。
“如此甚好!那麽為了不讓馬遵起疑,我馬上前去點兵出城。”梁緒應到。
梁緒和尹賞說定,便前往軍營點起兵馬三千前往陳倉而來。行不過三十裏,遠遠望見一支大軍浩蕩而來,不穿曹軍服飾,大旗上繡一“吳”字。梁緒心想定是韓軍,於是命心腹攏住人馬,自己拍馬前去相迎。
來的正是吳懿大軍,梁緒上前一說,吳懿自是歡喜萬分,心想果真如此的話,又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天水城,但又怕此乃曹軍之計,所以久久不能決定。
梁緒見狀,知道吳懿不能盡信,所以提出以自己和三千曹軍為質,但凡有詐,聽憑處置。
吳懿於是不疑,領兵接管了三千曹軍,再與梁緒往天水而來。
馬遵見韓宇至,人馬又數倍於己,早已嚇得半死,已存棄城而走之心。遂命尹賞等人領軍去守城門,自己卻帶心腹留於家中,命家人收拾細軟,準備隨時出城逃命。
當晚,吳懿領大軍兵臨南門。時至三更,隻見城頭火把三起三落,吳懿即命親衛照做,然後讓其弟吳班領兵三千,待城門一開便引軍入城。
城上尹賞見城下按約迴應,知道梁緒已經成功接頭,便命打開城門。
吳班見狀,一馬當先衝入城內,隨後趕到的將士也馬上控製了城門。吳懿見狀,知梁緒乃是真心投誠,遂命大軍進城。
太守府中的馬遵聽聞南門陣陣噪雜之聲,以為敵軍已經攻破城門,不敢再多停留,領著心腹護好家眷打開西門逃命去了。
守城曹軍見主將臨陣脫逃,軍心潰散,哪還有什麽士氣廝殺,逃的逃,降的降,實在不行就把兵服一脫,躲進民宅扮作百姓以保性命。
天亮,各軍清點完畢,大軍隻傷亡數百,卻俘虜了近三千降兵,加上之前梁緒之兵三千,攻下了天水重鎮人馬不但沒有太多損失,反而多了近六千之數。吳懿知道打下漢陽一郡還隻是第一步,以後還需更多的兵馬掃平西涼全州,遂命打散收編六千曹兵為己用,一麵派斥候前往陳倉方麵打探消息。
“尹兄、梁兄,二位此次立此大功,我定要上報主公,為二位論功行賞!”太守府內,吳懿對尹賞、梁緒二人說到。
“能為主公效力實乃我二人之福,而且,我等也不願見天水百姓遭受戰火之苦,故而封賞一事吳將軍切莫再提。”尹賞代表二人說到。
“哎,主公賞罰分明,有功當獎,有過必罰,該是怎樣就是怎樣!如今天水太守一職空缺,我又無暇分身,還請尹兄暫領天水太守一職,不知尹兄意下如何?”吳懿知道尹賞是目前天水太守的最佳人選,所以這樣說到。
“尹賞領命,不過說好了隻是暫代,日後如何還需稟明主公,由主公決定!”尹賞應到。
“如此甚好!哎,尹兄、梁兄,之前主公命我到了天水,一定要我找到一人,二位久在天水,可否幫我打聽一二?”吳懿這時想起戰前韓宇所托,心想自己人生地不熟,要找一個陌生人當然沒有尹賞、梁緒二人來得得心應手。
“主公所找之人姓甚名誰吳將軍說來聽聽。”梁緒在旁說到。
“此人姓薑名維,主公說是冀縣人氏,如今應該還不滿二十歲!”吳懿答到。
“薑維薑伯約?哈哈哈,吳將軍你算是問對人了。”梁緒聽了大笑道。
“哦,梁兄認得此人?”吳懿急切的問到。
“不光認識,還是熟人。其父薑囧乃上任天水功曹,我與他甚為相投。”梁緒答到。
“那你可知薑維現在何處?”吳懿再問。
“薑囧死後,薑維之母一人將薑維扶養成人,所以薑維對其母甚孝,如今應該還在冀縣老家陪伴其母左右。”
“既然至孝,其人定是不差,隻是不知其本領如何?”吳懿聽說薑維人在冀縣,不由放下心來。
“吳將軍,據我所知,薑維人小誌堅,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可與古之韓信相媲美。人們見其年齡尚輕,美之曰“幼麟”,意為年幼之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