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墨陽匆匆忙忙地趕到那家茶館時,時間正值午後時分,茶館裏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客人。此時,前方不遠處的台子上,站著一名身著長袍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隻見他留著一頭剃得很短的頭發,頭皮清晰可見,上麵還泛著一層青色的短茬兒。
這名中年男子手中握著一把精致的折扇,正口若懸河地講述著評書《三俠五義》,其聲音洪亮而富有磁性,將故事中的情節描繪得栩栩如聲,引得台下聽眾們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和笑聲。
與此同時,茶館掌櫃劉叔也是一臉笑容可掬地與那些熟悉的老主顧們相互寒暄著。“喲嗬!這不是劉老板嘛,您可是有些日子沒到咱這兒來啦!這段時間都去哪兒發財了呀?”劉叔熱情地朝著一位剛剛走進門的中年男子打招唿道。
那位被喚作劉老板的中年男子,身穿一件絲綢長衫,右手輕輕地撚著自己那兩撇修剪整齊的八字胡,左手則悠閑地嗑著瓜子。聽到劉叔的問話後,他臉上露出一絲得意洋洋的神情,迴答說:“哈哈,我也就去了趟大上海,進了點兒稀罕貨罷了。”
坐在同一張桌子旁的其他幾位茶客聽聞此言,紛紛附和起來,其中一人更是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哎呀呀,上海那可是被譽為東方的小巴黎啊!劉老板您這次去那兒肯定收獲頗豐吧!”
就在這時,劉叔不經意間扭過頭來,一眼便瞧見了已經走到門口的王墨陽。他連忙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事情,迅速雙手抱拳,向在座的各位賓客略表歉意之後,快步向著門口走去。待來到王墨陽麵前,劉叔滿臉疑惑地問道:“姑爺,今兒個您怎麽有空到這兒來了?”
王墨陽一般都是晚上下班以後過來,很少中午過來,而且一看他臉上略帶興奮的焦急神色,劉叔就知道肯定是有什麽事情發生了。
“劉叔,我找你有點事”,說著,王墨陽拉著劉叔,走到了門外,“劉叔,報紙上的尋人啟事等出來了”。
“登就登唄”,劉叔起初並沒在意,現在這個世道,報紙上等什麽都不稀奇,更何況是常見的尋人啟事呢?
劉叔剛說完,便反過味,頓時睜大了眼睛,“姑爺,你是說,你是說那則尋人啟事?”
“嗯”,王墨陽點了點頭。
“好,好”,劉叔連聲道好,然後開口說道,“姑爺,你等我一下”。
說完,便急急忙忙的向後院跑去,很快劉叔手裏拿著一本書又跑了出來,“姑爺,清末版的《聊齋誌異》,這是你們接頭的信物,還是在離開東北的時候,老趙交給我的”。
“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那我先走了,具體什麽情況等見過麵,我在跟你說”,說完,王墨陽轉身離開了。
迴到保密局,一下午,王墨陽都努力的壓抑著自己激動的心情,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熬時間。
同樣,在接到王墨陽電話之後的劉青山,將煙頭狠狠地按在煙灰缸裏,自己已經到了南京快一個多月了,一直沒有登這則尋人啟事,一方麵是確實金鼎的領導給自己安排了比較棘手的工作,另一方麵也是出於自己對南京的情況並不熟悉,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一下,就這樣才拖到了現在。
沒想到,原本是打算連續在《南京晚報》上登三天的尋人啟事,誰想到這才登了一天,自己的同誌就跟自己取得了聯係,看來對方也是跟自己一樣,急著跟自己接上頭。
但是冷靜下來之後,劉青山仔細地想了想,還是決定先跟榮桂枝見個麵,商量一下具體的細節,雖然在電話裏,自己跟對方約定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並且也約定了接頭的信物,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難保對方就一定是自己人,萬一被捕投敵了呢?這都是不得不防的。
“老劉,你怎麽又來了?你最近來的有點頻繁”,看見劉青山又站在自己麵前,榮桂枝有些不滿的說道。
是的,她的掩護身份是聚寶齋的老板,賣的是古玩字畫,又不是雜貨鋪,劉青山這麽頻繁的到這裏來,萬一被有心人留意的話,那暴露的風險可就大大增加了。
“我是真有事”。劉青山滿臉嚴肅的說道。
“坐吧”,榮桂枝並沒有把劉青山讓到後院,而是就在前廳,倒了一杯茶,請劉青山坐下說話。
而店裏那個壯碩的夥計,則是很有眼色的走到門口處,拿著抹布,擦拭這櫃台,可是眼睛卻不停地向外麵打量。
“他聯係我了”,落座之後,劉青山難耐心中的激動之情,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
“他?”榮桂枝不解的重複了一遍,然後,眉梢一挑,“你是說……”
“對”,劉青山重重的點了點頭,“原本我還想著在報紙上連續等三天的尋人啟事,沒想到今天才是第一天,他就跟我聯係了”,
“不過聽聲音,隻知道是一個男的,多大年紀確實聽不出來”。
“我過來找你,就是擔心萬一出現什麽意外情況,所以,想麻煩你幫個忙,安排兩個人幫忙警戒一下”。
聽到劉青山的請求,榮桂枝並沒有第一時間給與答複,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想了一會兒,這才開口說道,“人手,我這到可以安排,但是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
“組織上單獨給他建立一條線,就足以證明組織上對他的重視,這樣看來,他的身份肯定不簡單,越少人見過越好”,
“我想既然組織上這麽看重他,那他肯定是值得相信的,你不必想得太多,不過安全起見,我可以親自帶兩個人在周圍警戒,我們隻負責周圍的情況,萬一有什麽事情,我們可以掩護你們離開,但不會走得太近跟他碰麵”,
“你看這樣安排可以嗎?”
“可以,還是你想的周到”。
這名中年男子手中握著一把精致的折扇,正口若懸河地講述著評書《三俠五義》,其聲音洪亮而富有磁性,將故事中的情節描繪得栩栩如聲,引得台下聽眾們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和笑聲。
與此同時,茶館掌櫃劉叔也是一臉笑容可掬地與那些熟悉的老主顧們相互寒暄著。“喲嗬!這不是劉老板嘛,您可是有些日子沒到咱這兒來啦!這段時間都去哪兒發財了呀?”劉叔熱情地朝著一位剛剛走進門的中年男子打招唿道。
那位被喚作劉老板的中年男子,身穿一件絲綢長衫,右手輕輕地撚著自己那兩撇修剪整齊的八字胡,左手則悠閑地嗑著瓜子。聽到劉叔的問話後,他臉上露出一絲得意洋洋的神情,迴答說:“哈哈,我也就去了趟大上海,進了點兒稀罕貨罷了。”
坐在同一張桌子旁的其他幾位茶客聽聞此言,紛紛附和起來,其中一人更是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哎呀呀,上海那可是被譽為東方的小巴黎啊!劉老板您這次去那兒肯定收獲頗豐吧!”
就在這時,劉叔不經意間扭過頭來,一眼便瞧見了已經走到門口的王墨陽。他連忙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事情,迅速雙手抱拳,向在座的各位賓客略表歉意之後,快步向著門口走去。待來到王墨陽麵前,劉叔滿臉疑惑地問道:“姑爺,今兒個您怎麽有空到這兒來了?”
王墨陽一般都是晚上下班以後過來,很少中午過來,而且一看他臉上略帶興奮的焦急神色,劉叔就知道肯定是有什麽事情發生了。
“劉叔,我找你有點事”,說著,王墨陽拉著劉叔,走到了門外,“劉叔,報紙上的尋人啟事等出來了”。
“登就登唄”,劉叔起初並沒在意,現在這個世道,報紙上等什麽都不稀奇,更何況是常見的尋人啟事呢?
劉叔剛說完,便反過味,頓時睜大了眼睛,“姑爺,你是說,你是說那則尋人啟事?”
“嗯”,王墨陽點了點頭。
“好,好”,劉叔連聲道好,然後開口說道,“姑爺,你等我一下”。
說完,便急急忙忙的向後院跑去,很快劉叔手裏拿著一本書又跑了出來,“姑爺,清末版的《聊齋誌異》,這是你們接頭的信物,還是在離開東北的時候,老趙交給我的”。
“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那我先走了,具體什麽情況等見過麵,我在跟你說”,說完,王墨陽轉身離開了。
迴到保密局,一下午,王墨陽都努力的壓抑著自己激動的心情,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熬時間。
同樣,在接到王墨陽電話之後的劉青山,將煙頭狠狠地按在煙灰缸裏,自己已經到了南京快一個多月了,一直沒有登這則尋人啟事,一方麵是確實金鼎的領導給自己安排了比較棘手的工作,另一方麵也是出於自己對南京的情況並不熟悉,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一下,就這樣才拖到了現在。
沒想到,原本是打算連續在《南京晚報》上登三天的尋人啟事,誰想到這才登了一天,自己的同誌就跟自己取得了聯係,看來對方也是跟自己一樣,急著跟自己接上頭。
但是冷靜下來之後,劉青山仔細地想了想,還是決定先跟榮桂枝見個麵,商量一下具體的細節,雖然在電話裏,自己跟對方約定了見麵的時間和地點,並且也約定了接頭的信物,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難保對方就一定是自己人,萬一被捕投敵了呢?這都是不得不防的。
“老劉,你怎麽又來了?你最近來的有點頻繁”,看見劉青山又站在自己麵前,榮桂枝有些不滿的說道。
是的,她的掩護身份是聚寶齋的老板,賣的是古玩字畫,又不是雜貨鋪,劉青山這麽頻繁的到這裏來,萬一被有心人留意的話,那暴露的風險可就大大增加了。
“我是真有事”。劉青山滿臉嚴肅的說道。
“坐吧”,榮桂枝並沒有把劉青山讓到後院,而是就在前廳,倒了一杯茶,請劉青山坐下說話。
而店裏那個壯碩的夥計,則是很有眼色的走到門口處,拿著抹布,擦拭這櫃台,可是眼睛卻不停地向外麵打量。
“他聯係我了”,落座之後,劉青山難耐心中的激動之情,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
“他?”榮桂枝不解的重複了一遍,然後,眉梢一挑,“你是說……”
“對”,劉青山重重的點了點頭,“原本我還想著在報紙上連續等三天的尋人啟事,沒想到今天才是第一天,他就跟我聯係了”,
“不過聽聲音,隻知道是一個男的,多大年紀確實聽不出來”。
“我過來找你,就是擔心萬一出現什麽意外情況,所以,想麻煩你幫個忙,安排兩個人幫忙警戒一下”。
聽到劉青山的請求,榮桂枝並沒有第一時間給與答複,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想了一會兒,這才開口說道,“人手,我這到可以安排,但是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
“組織上單獨給他建立一條線,就足以證明組織上對他的重視,這樣看來,他的身份肯定不簡單,越少人見過越好”,
“我想既然組織上這麽看重他,那他肯定是值得相信的,你不必想得太多,不過安全起見,我可以親自帶兩個人在周圍警戒,我們隻負責周圍的情況,萬一有什麽事情,我們可以掩護你們離開,但不會走得太近跟他碰麵”,
“你看這樣安排可以嗎?”
“可以,還是你想的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