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關於第47章故事簡介:前秦皇帝苻堅統率百萬大軍南下的消息傳至東晉王朝。舉國震驚,東晉皇帝司馬曜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眾臣毫無主見,大臣謝安推薦侄兒謝玄統領精銳的北府兵八萬餘人北上禦敵。謝玄深感臨危受命,責任重大,數次遣人問計謝安,但都無功而返。謝安處事不驚,安定如常,直到謝玄率軍即將開拔,謝安做出了固守疲敵的計劃。
在正史中,東晉王朝抵抗前秦大軍的準備階段,並沒有太多的記載,關於固守疲敵對策我虛構出來的。固守疲敵這也是冷兵器時代兩軍對戰最常用的手段。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謝安在這一時期的表現時。也都說他是故作鎮定,實際內心是慌亂無比的。我認為出身世家大族的謝安也應該如此。魏晉風度讓這些主持國政的士人沽名釣譽的手段繁多,而自身並未無實際才幹,充其量也就能想出固守疲敵的對策。所以,就在謝安坦然自若的部署迎戰之際,同為出身世家大族的將領桓衝自然深知謝氏家族都是什麽貨色,所以他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可見當時東晉王朝內部的文武大臣對當時的戰局根本毫無把握,更談不上有什麽高深的禦敵之策。東晉王朝能夠做到的隻是派出軍隊盡全力抵抗,然後聽天由命罷了。
我們之前也曾說過,以士族地主階級階級為統治階級的東晉王朝。其內部是有很多個世家大族所構成的。這些世家大族都有自己家族的領地,有自己的田地和奴仆,勢力之大,儼然地方上的獨立王國,所以東晉王朝的統治結構很像唐王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的情況。我們借此機會也就是簡要的說一說唐王朝中後期的一些事情。
在我國曆史上最讓今天的人們自豪的朝代就是漢王朝和唐王朝,尤其唐王朝更是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盛景,不過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的中後期,雖然稱霸北方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國在唐王朝的不斷打擊下走向衰落,但是曾經被其奴役的另一個遊牧民族的部族契丹開始崛起,並且不斷騷擾唐王朝的邊境,唐玄宗為了使邊疆將領能更好的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入侵,便賦予邊疆重鎮守將以征兵,選官,收稅等權力,並將這些地方將領命名為節度使,這就讓這些節度使掌握了地方的財政軍大權,而唐王朝內地因為多年的和平,各地防務空虛,兵將不識戰陣,唐玄宗卻忙著和兒媳婦楊玉環扒灰兒,達到了春宵帳暖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鎮守河北的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見此機會,起兵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沉醉於溫柔鄉的唐玄宗頓時慌了手腳,賜死已犯眾怒的楊玉環楊國忠兄妹,帶著文武百官跑到蜀地躲了起來。其太子李亨在眾將士擁戴下稱帝,遙遵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肅宗李亨在位期間全力領導全國兵馬鎮壓叛亂,在忠心耿耿的寒門庶族子弟的保駕護航下,安史之亂終於成了強弩之末,但是在平叛過程中,直接導致了大量手握重兵的將領擔任節度使一職,節度使這一旨在安定邊疆的官職,不再限於對邊將的任命,而且唐肅宗在稱帝平叛的過程中,得到了宦官李輔國的大力支持,李輔國很得唐肅宗信任,掌握了禁軍大權,這也就拉開了唐王朝中後期的宦官亂政的序幕。
唐肅宗駕崩後,其子李豫繼位,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間,曆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唐代宗又刺殺了手握大權的李輔國,重新掌控朝政,並通過改革財政來維護唐王朝的統治,然而因為地方上節度使林立,而其又重新寵幸其他太監,終究讓唐代宗所主持的改革難以挽迴唐王朝的頹勢。
唐代宗李豫病逝後,其子李適繼位,唐德宗李適頗為賢名,限製宦官弄權,重用賢臣,並延續其父的財政改革,並且派兵成功抵禦了盤踞西藏地區的吐蕃的入侵,還不斷征討不臣之藩鎮,在其統治時期,唐王朝大有中興之勢,然而在唐德宗晚年,卻又寵信宦官,姑息藩鎮,最終沒能讓唐王朝的中興之治提前到來。
唐德宗去世後,其重病纏身的太子李誦繼位,唐順宗李誦繼位未及一年,終因病體難以處理政事,大權在握的宦官們為了獲得擁立之功,借機逼迫其禪位於太子李純,不久後,唐順宗因病去世,唐憲宗李純利用支持他的宦官政治集團不斷出擊各地藩鎮,大大削弱了藩鎮力量,並且唐憲宗為政勤勉,延續前幾任皇帝的改革之法,開啟了唐王朝的中興之路,但是宦官政治集團在出擊藩鎮的過程中力量增長迅速,其內部圍繞擁立之功,開始不斷爭權奪利,唐憲宗李純也在宦官政治集團的內鬥中被弑殺,其子李恆被宦官們擁立為帝。
唐穆宗李恆麵對宦官掌握朝政大權的局麵束手無策,其遊宴無度,不思政事,朝中大臣更是黨爭不斷,唐穆宗在遊玩過程受傷而亡,其子李湛繼位,有其父必有其子,唐敬宗李湛遊玩的興趣比唐穆宗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在位期間,朝堂上內亂迭起,藩鎮間兼並嚴重,被唐敬宗遊玩無度折騰的心力交瘁的宦官們實在不堪唐敬宗的荒唐舉動,將其弑殺,因為唐敬宗被殺時尚無子嗣,宦官們就擁立宗室李昂繼位。
唐文宗李昂本想勵精圖治,恢複唐王朝的盛世,但其外受製於藩鎮,內受製於宦官,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所以唐文宗企圖先從誅滅宦官政治集團著手,將朝政大權收歸自己手中,但是事情泄露,宦官們先下手為強,發動甘露政變,軟禁了唐文宗,壯誌未酬的唐文宗隻能抑鬱而終。
宦官們在唐文宗死後,又擁立宗室李炎繼位,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大力壓製佛教發展,並且為增加財政收入,沒收寺院土地,用金屬佛像鑄造錢幣,強迫僧尼還俗從事生產,史稱會昌法難,唐武宗還派兵征討叛亂藩鎮,強化中央集權,重現了唐王朝的中興之路,但其繼位僅僅七年便因病去世。宦官們又擁立宗室李忱繼位。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間,學習先祖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力圖革新,限製宦官專權,打擊割據藩鎮,並且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緩和社會矛盾,唐王朝短暫的重現了繁盛的景象,但不幸的是,被後世史家稱之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因服用丹藥而至中毒身亡,掌握禁軍兵權的宦官們擁立其子李漼繼位,然而李漼毫無其父之德行,驕奢淫逸,寵信奸佞,很快就結束了其父李忱開創的大中之治的盛世,由於唐懿宗李漼在位時間近20年,其所作所為皆顯昏君之狀,李漼好大喜功,迎奉佛骨,無節製的揮霍唐王朝最後的政治本錢,徹底將唐王朝帶入了萬劫不複的滅亡深淵。不過,其所迎奉的佛骨藏於法門寺地宮之中,時至今日,隨著法門寺地宮的考古發掘,這顆稀世珍寶佛骨舍利重現人世,也算是唐懿宗對於佛教發展的一個貢獻吧!然而醉心玩樂的唐懿宗李漼並沒有因為佞佛而得到佛祖的庇佑,在迎奉佛骨大典結束後幾個月,李漼就一病不起,駕鶴西去了,其子李儼繼位。
唐僖宗李儼繼承了其父的喜好遊宴,不理朝政的惡習,政務盡皆依靠宦官處理,朝堂內政治昏暗腐敗,朝堂外藩鎮兼並嚴重,又逢天災不斷,這樣的朝廷怎麽可能解決災民的生計問題,不堪忍受層層盤剝的百姓萬民最終揭竿而起,爆發了黃巢起義,唐僖宗不得不仿照先祖唐玄宗的辦法,先逃到相對安全的蜀地再集合力量鎮壓起義,各地藩鎮借著平叛的名義在剿滅起義軍的同時,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力量,導致了掌握唐王朝禁軍大權的宦官政治勢力已經不能與藩鎮的軍事實力所抗衡了。唐僖宗病逝後,其弟李曄繼位,唐王朝徹底陷入了崩潰的境地。
唐昭宗李曄雖然為避免唐王朝的滅亡竭盡所能,但唐王朝已經積重難返,唐昭宗借助藩鎮力量即使鏟除了掌握朝政大權的宦官政治集團,可惜的是,出身黃巢起義軍的降將朱溫又在藩鎮兼並中逐漸的控製了唐王朝的軍事大權,朱溫深知李曄絕非等閑之輩,在掌權之後借機弑殺了唐昭宗李曄,立其年僅12歲的兒子李柷為帝,三年後,大權在握的朱溫廢掉了傀儡皇帝李柷,建立後梁王朝,唐王朝自此滅亡,而唐王朝各地藩鎮的節度使見國滅主亡,紛紛自立建國,五代十國的混戰時代隨之開啟。
作為以庶族地主階級為統治階級的唐王朝自然與以士族地主階級為統治階級的東晉王朝再政治結構上大相徑庭,但是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相互兼並和東晉王朝內部的世家大族爭權奪利都是這兩個封建王朝走向滅亡的根源,不過,因為士族地主階級的自私性和虛偽性最終沒能讓東晉王朝存在更多的時間,而唐王朝中後期統治者雖然受製於宦官政治集團,但是宦官與生俱來的殘疾,無法最終獲得政權,更不可能成為統治者,而地方上的節度使雖然手握地方大權,但也在名義上擁護唐王朝的正統地位,這就使得唐王朝獲得了近三百年的享國時間。
</p>
關於第47章故事簡介:前秦皇帝苻堅統率百萬大軍南下的消息傳至東晉王朝。舉國震驚,東晉皇帝司馬曜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眾臣毫無主見,大臣謝安推薦侄兒謝玄統領精銳的北府兵八萬餘人北上禦敵。謝玄深感臨危受命,責任重大,數次遣人問計謝安,但都無功而返。謝安處事不驚,安定如常,直到謝玄率軍即將開拔,謝安做出了固守疲敵的計劃。
在正史中,東晉王朝抵抗前秦大軍的準備階段,並沒有太多的記載,關於固守疲敵對策我虛構出來的。固守疲敵這也是冷兵器時代兩軍對戰最常用的手段。現在很多人在談論謝安在這一時期的表現時。也都說他是故作鎮定,實際內心是慌亂無比的。我認為出身世家大族的謝安也應該如此。魏晉風度讓這些主持國政的士人沽名釣譽的手段繁多,而自身並未無實際才幹,充其量也就能想出固守疲敵的對策。所以,就在謝安坦然自若的部署迎戰之際,同為出身世家大族的將領桓衝自然深知謝氏家族都是什麽貨色,所以他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可見當時東晉王朝內部的文武大臣對當時的戰局根本毫無把握,更談不上有什麽高深的禦敵之策。東晉王朝能夠做到的隻是派出軍隊盡全力抵抗,然後聽天由命罷了。
我們之前也曾說過,以士族地主階級階級為統治階級的東晉王朝。其內部是有很多個世家大族所構成的。這些世家大族都有自己家族的領地,有自己的田地和奴仆,勢力之大,儼然地方上的獨立王國,所以東晉王朝的統治結構很像唐王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的情況。我們借此機會也就是簡要的說一說唐王朝中後期的一些事情。
在我國曆史上最讓今天的人們自豪的朝代就是漢王朝和唐王朝,尤其唐王朝更是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盛景,不過在唐玄宗李隆基統治的中後期,雖然稱霸北方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國在唐王朝的不斷打擊下走向衰落,但是曾經被其奴役的另一個遊牧民族的部族契丹開始崛起,並且不斷騷擾唐王朝的邊境,唐玄宗為了使邊疆將領能更好的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入侵,便賦予邊疆重鎮守將以征兵,選官,收稅等權力,並將這些地方將領命名為節度使,這就讓這些節度使掌握了地方的財政軍大權,而唐王朝內地因為多年的和平,各地防務空虛,兵將不識戰陣,唐玄宗卻忙著和兒媳婦楊玉環扒灰兒,達到了春宵帳暖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鎮守河北的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見此機會,起兵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沉醉於溫柔鄉的唐玄宗頓時慌了手腳,賜死已犯眾怒的楊玉環楊國忠兄妹,帶著文武百官跑到蜀地躲了起來。其太子李亨在眾將士擁戴下稱帝,遙遵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肅宗李亨在位期間全力領導全國兵馬鎮壓叛亂,在忠心耿耿的寒門庶族子弟的保駕護航下,安史之亂終於成了強弩之末,但是在平叛過程中,直接導致了大量手握重兵的將領擔任節度使一職,節度使這一旨在安定邊疆的官職,不再限於對邊將的任命,而且唐肅宗在稱帝平叛的過程中,得到了宦官李輔國的大力支持,李輔國很得唐肅宗信任,掌握了禁軍大權,這也就拉開了唐王朝中後期的宦官亂政的序幕。
唐肅宗駕崩後,其子李豫繼位,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間,曆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唐代宗又刺殺了手握大權的李輔國,重新掌控朝政,並通過改革財政來維護唐王朝的統治,然而因為地方上節度使林立,而其又重新寵幸其他太監,終究讓唐代宗所主持的改革難以挽迴唐王朝的頹勢。
唐代宗李豫病逝後,其子李適繼位,唐德宗李適頗為賢名,限製宦官弄權,重用賢臣,並延續其父的財政改革,並且派兵成功抵禦了盤踞西藏地區的吐蕃的入侵,還不斷征討不臣之藩鎮,在其統治時期,唐王朝大有中興之勢,然而在唐德宗晚年,卻又寵信宦官,姑息藩鎮,最終沒能讓唐王朝的中興之治提前到來。
唐德宗去世後,其重病纏身的太子李誦繼位,唐順宗李誦繼位未及一年,終因病體難以處理政事,大權在握的宦官們為了獲得擁立之功,借機逼迫其禪位於太子李純,不久後,唐順宗因病去世,唐憲宗李純利用支持他的宦官政治集團不斷出擊各地藩鎮,大大削弱了藩鎮力量,並且唐憲宗為政勤勉,延續前幾任皇帝的改革之法,開啟了唐王朝的中興之路,但是宦官政治集團在出擊藩鎮的過程中力量增長迅速,其內部圍繞擁立之功,開始不斷爭權奪利,唐憲宗李純也在宦官政治集團的內鬥中被弑殺,其子李恆被宦官們擁立為帝。
唐穆宗李恆麵對宦官掌握朝政大權的局麵束手無策,其遊宴無度,不思政事,朝中大臣更是黨爭不斷,唐穆宗在遊玩過程受傷而亡,其子李湛繼位,有其父必有其子,唐敬宗李湛遊玩的興趣比唐穆宗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在位期間,朝堂上內亂迭起,藩鎮間兼並嚴重,被唐敬宗遊玩無度折騰的心力交瘁的宦官們實在不堪唐敬宗的荒唐舉動,將其弑殺,因為唐敬宗被殺時尚無子嗣,宦官們就擁立宗室李昂繼位。
唐文宗李昂本想勵精圖治,恢複唐王朝的盛世,但其外受製於藩鎮,內受製於宦官,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所以唐文宗企圖先從誅滅宦官政治集團著手,將朝政大權收歸自己手中,但是事情泄露,宦官們先下手為強,發動甘露政變,軟禁了唐文宗,壯誌未酬的唐文宗隻能抑鬱而終。
宦官們在唐文宗死後,又擁立宗室李炎繼位,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大力壓製佛教發展,並且為增加財政收入,沒收寺院土地,用金屬佛像鑄造錢幣,強迫僧尼還俗從事生產,史稱會昌法難,唐武宗還派兵征討叛亂藩鎮,強化中央集權,重現了唐王朝的中興之路,但其繼位僅僅七年便因病去世。宦官們又擁立宗室李忱繼位。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間,學習先祖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力圖革新,限製宦官專權,打擊割據藩鎮,並且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緩和社會矛盾,唐王朝短暫的重現了繁盛的景象,但不幸的是,被後世史家稱之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因服用丹藥而至中毒身亡,掌握禁軍兵權的宦官們擁立其子李漼繼位,然而李漼毫無其父之德行,驕奢淫逸,寵信奸佞,很快就結束了其父李忱開創的大中之治的盛世,由於唐懿宗李漼在位時間近20年,其所作所為皆顯昏君之狀,李漼好大喜功,迎奉佛骨,無節製的揮霍唐王朝最後的政治本錢,徹底將唐王朝帶入了萬劫不複的滅亡深淵。不過,其所迎奉的佛骨藏於法門寺地宮之中,時至今日,隨著法門寺地宮的考古發掘,這顆稀世珍寶佛骨舍利重現人世,也算是唐懿宗對於佛教發展的一個貢獻吧!然而醉心玩樂的唐懿宗李漼並沒有因為佞佛而得到佛祖的庇佑,在迎奉佛骨大典結束後幾個月,李漼就一病不起,駕鶴西去了,其子李儼繼位。
唐僖宗李儼繼承了其父的喜好遊宴,不理朝政的惡習,政務盡皆依靠宦官處理,朝堂內政治昏暗腐敗,朝堂外藩鎮兼並嚴重,又逢天災不斷,這樣的朝廷怎麽可能解決災民的生計問題,不堪忍受層層盤剝的百姓萬民最終揭竿而起,爆發了黃巢起義,唐僖宗不得不仿照先祖唐玄宗的辦法,先逃到相對安全的蜀地再集合力量鎮壓起義,各地藩鎮借著平叛的名義在剿滅起義軍的同時,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力量,導致了掌握唐王朝禁軍大權的宦官政治勢力已經不能與藩鎮的軍事實力所抗衡了。唐僖宗病逝後,其弟李曄繼位,唐王朝徹底陷入了崩潰的境地。
唐昭宗李曄雖然為避免唐王朝的滅亡竭盡所能,但唐王朝已經積重難返,唐昭宗借助藩鎮力量即使鏟除了掌握朝政大權的宦官政治集團,可惜的是,出身黃巢起義軍的降將朱溫又在藩鎮兼並中逐漸的控製了唐王朝的軍事大權,朱溫深知李曄絕非等閑之輩,在掌權之後借機弑殺了唐昭宗李曄,立其年僅12歲的兒子李柷為帝,三年後,大權在握的朱溫廢掉了傀儡皇帝李柷,建立後梁王朝,唐王朝自此滅亡,而唐王朝各地藩鎮的節度使見國滅主亡,紛紛自立建國,五代十國的混戰時代隨之開啟。
作為以庶族地主階級為統治階級的唐王朝自然與以士族地主階級為統治階級的東晉王朝再政治結構上大相徑庭,但是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相互兼並和東晉王朝內部的世家大族爭權奪利都是這兩個封建王朝走向滅亡的根源,不過,因為士族地主階級的自私性和虛偽性最終沒能讓東晉王朝存在更多的時間,而唐王朝中後期統治者雖然受製於宦官政治集團,但是宦官與生俱來的殘疾,無法最終獲得政權,更不可能成為統治者,而地方上的節度使雖然手握地方大權,但也在名義上擁護唐王朝的正統地位,這就使得唐王朝獲得了近三百年的享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