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關於第33章故事簡介:前秦皇帝苻堅登基之後,其母親苟太後懼怕苻法權勢過大,威脅兒子帝位,派親信將其剪除。曾經輔助苻堅篡位的王猛,因為執法嚴格觸動權貴,被人構陷,打入長安大牢,但其因禍得福,與苻堅一番交談,很得苻堅賞識,罪名被赦免,留用朝中,苻堅又不顧王猛反對,收留了羌人首領姚萇。


    在這個故事中,作為十六國時期最負賢明的帝王,苻堅可謂是胸襟開闊,海納百川,在世家大族橫行的時代,苻堅招攬賢才,不問出身貴賤,在這點上可謂千古開明之君,媲美三國梟雄曹操。雖然苻堅在處理苻法的事情上,其行為做的有一些假,但是古之帝王能有如此胸襟之人,實屬罕見,不管他是真性情,還是假仁義,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苻堅即使是在裝假,但他也得到了廣大的寒門庶族子弟之心,能夠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也能夠讓自己統治下的百姓萬民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所以說,不管苻堅的虛懷若穀是假的,還是真的,隻要他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不問出身高低,選賢任能,把國家治理好,他就是一個賢君,一個明君,作為老百姓來講,不管統治者是如何做人的,隻要能保證自己吃得飽,穿得暖,睡得香,他就是一個好皇帝。


    能夠被史書所記載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政治人物,所以說,我認為作為政治人物來講,一心為民,人心才正,德行再引經據典,隻做表麵文章,不做為民而做實事,那隻能是人心險惡,被人唾棄。而且人性是極其複雜的,同一個人,每個人對他的認識都莫衷一是,評價更是眾說紛紜,不會有單純的好,也不會有單純的壞,拿苻堅來說,他在苻法的事情上的所作所為,怎麽看怎麽惡心,但是他對王猛卻是真心實意相交,因為苻堅深深的知道王猛的才能能夠讓前秦帝國強盛,能夠讓自己的統治安定,能夠讓自己成為千古一帝,苻堅相交的是王猛的才華,王猛相交的是苻堅的氣度和魄力,因為二人彼此相交,彼此互補,最終成就了我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君臣佳話。借著其二人的關係,我們就說一說曆史上有名的君臣組合。


    在我國曆史上最為有名的君臣佳話肯定要屬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劉備了,二人同心同德,終究在三國亂世做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實際上,二人關係遠沒有苻堅和王猛的關係融洽,並且諸葛亮之才,也僅僅限於政治才幹,其統兵征戰並無太多勝績。劉備的實力也難以達到苻堅的高度,因為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數百年來的廣泛傳播,讓人們感覺諸葛亮無所不能,劉備更如長者般仁厚,但在曆史上,二人相逢後的首場大勝仗就是奠定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戰,但是早在唐代的時候,大詩人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名句,直接道出了打勝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是周郎,就是東吳政權中的世家大族的代表周瑜,諸葛亮在赤壁之戰隻是在政治上促成了孫劉聯盟,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故事雖然精彩,但都是虛構之說,赤壁之戰在我看來就是以周瑜為首的世家大族打敗了控製中央政權的寒門庶族的代表曹操,保證了士族地主階級的在這一時期的正統性。


    而諸葛亮輔佐劉備建國蜀漢之後,二人關係卻走入穀底,因為諸葛亮年輕而功大,劉備則垂垂老矣,而且麵對蜀地的世家大族,二人的政見則完全不同,諸葛亮是想構建寒門庶族為統治階級的封建王朝,而劉備則是想學習東吳,依靠世家大族維護自己的統治,所以出兵重鎮漢中,派的是蜀地世家大族的代表法正。同樣,作為一代帝王,劉備更是害怕諸葛亮取而代之的,到了白帝城托孤,劉備更是使用了欲擒故縱的伎倆,告訴諸葛亮,劉禪如果不才,他可以為成都之主,而這個成都之主,應該是主持蜀漢政權國政的意思,並非讓諸葛亮當蜀漢皇帝,諸葛亮何嚐不懂帝王之心,他更知道篡位奪權的風險,不如甘心輔佐劉禪,構建自己理想中的寒門庶族之王朝,由此可見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並沒有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那麽好,二人的關係甚至連劉邦跟張良,朱元璋與劉基的關係都不如,甚至遠遠沒有曹操對郭嘉的感情強烈。


    其實在古代社會中的曆朝曆代,每個封建王朝的開創初期,其統治者都有自己非常得力的助手,但在統治者看來,自己一旦功成名就,當年輔佐自己的助手也必將大權在握,聲名顯赫,無論在創業艱難的時期,自己和助手關係多麽融洽,感情多麽深厚,但是麵對皇權,統治者肯定是想法設法的剪除一切威脅,如果他們的助手們能夠識時務為俊傑,功成身退,尚可放其一馬,否則必然要被誅殺殆盡,所以早在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範蠡說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言警句。在這一點上遊牧民族出身的帝王反而要比漢族先民的帝王強很多。


    在十六國時期,建立後趙帝國的羯人偉大首領石勒對其謀士張賓不可不畏是信任備至,毫無猜忌之心,石勒對張賓的感情流露,在史書中的記載極為豐富,盡顯這位草原民族的帝王的感恩之心,保留到現在的張賓墓附近曾經出土了一塊殘碑,上麵字跡清晰可見,其中關於石勒參加張賓葬禮時,對張賓病逝,悲痛萬分,慟哭涕零的記載,可見一個不同民族的君臣二人感情之深。


    當然,張賓作為一個謀士,輔佐石勒建立了後趙帝國,也可以說是其君臣二人聯手基本完成了民族大融合時期的初步融合期,張賓對於石勒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石勒能夠在張賓死後痛不欲生,也可見石勒是一個很有良心很有柔情的遊牧民族帝王。到了民族大融合的繼續融合期,氐族人群的首領苻堅同樣有了比張賓還要有能力的王猛,二人之情更是超過了石勒和張賓,因為王猛出身遠沒有張賓顯赫,就是一個靠不斷遊說別人接受自己政見的寒門學子,能夠得到苻堅的青睞,王猛是付出了很多艱辛和努力的,而苻堅通過篡位坐上皇帝寶座,所麵臨的政治壓力不可謂不大,二人能通過呂婆樓推薦而走到一起,實屬不易,而張賓則出身世家大族,直接被石勒招入君子營中,逐漸脫穎而出的,一直輔佐石勒左右。王猛則先做縣令後又得罪權貴被下獄,曆經坎坷才遇英主,完全要比張賓入仕途徑艱難太多。


    其實從王猛的早期經曆來看,在當時世家大族把持的封建社會中,寒門庶族子弟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華多麽的不容易,恰好當時的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對於門第之分雖然受到漢族先民的影響,但是應為遊牧民族本就屬於寒門庶族,對於門第的要求遠不及漢族統治者強烈,所以當遊牧民族的統治者看到寒門庶族子弟才華橫溢之時,也就自然而然的選擇大量啟用寒門庶族子弟入仕為官,維護自己民族的最高利益,這就為以後的庶族地主階級登上曆史舞台,取代士族地主階級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打下了基礎。


    可見,十六國時期不僅僅是民族大融合的曆史時期,更是寒門庶族與世家大族的博弈階段,這一時期,有五胡亂華的血腥教訓,同樣也有百姓萬民追求平等,民主的腳印,一切都是因為作為統治階級的士族地主階級的政治才能難以支撐起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無法處理好愈演愈烈的民族問題,最終導致了兩晉十六國時期和南北朝時期的國家大分裂。


    當北魏王朝統一北方之後,其統治者同樣看到了世家大族對於皇權的威脅,北魏王朝的四朝元老,拓跋燾最為倚重的謀士崔浩被殺,同樣折射出來了,作為寒門庶族出身的遊牧民族統治者不願意被世家大族所束縛的心態,實際上,後趙帝國的首席謀士張賓早於石勒而死,而其病亡之時,石勒並沒有完全統一中原地區,否則張賓的下場不會比崔浩好到哪裏去!但是,王猛和苻堅是跟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情景,因為二人都是寒門庶族出身,都有相同的政治抱負和政治理想,所以苻堅對於王猛應該是真心實意的倚重,二人的關係不會出現微妙的變化。縱觀整個中國曆史,君臣二人能達到如此地步的恐怕再也沒有了,因為前秦帝國所處的這一時期,既是民族大融合的繼續融合期,又是寒門庶族崛起的初期,二人的關係是非常符合時代特征的,隋唐以後的君臣,雖然都屬於庶族地主階級,但是因為在民族上,他們屬於同一民族,統治者仍然對高權重之臣忌憚萬分,而在這一時期,遊牧民族的統治者卻因為與漢族大臣有種族的隔閡,遊牧民族本身又很看重情義,所以對於出身相同,能力出眾的漢族大臣,並不會引起遊牧民族統治者太多的顧慮和忌憚。那麽苻堅和王猛的情誼必然是亙古未有之君臣關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說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臣高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臣高升並收藏說說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