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關於第八章故事簡要:司馬倫篡位之後,齊王司馬囧聯合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誅殺司馬倫,迎請白癡皇帝司馬衷複位,西晉王朝大權盡握齊王司馬冏手中,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同樣實力大增。


    這則故事說明了手握重權的皇室宗親,在皇權受到威脅之時,皆有挺身而出的雄心壯誌,但是一旦掌握朝中大權,也必然走上謀權篡位的道路,而精通政治手段的世家大族,麵對皇室宗親的互相殘殺,為了維護自身家族的勢力長久不衰,也隻能互相站隊,靜待一個穩定的統治階段出現,在尋求重新成為統治階級。


    由此也可以看到,士族地主階級實際上在封建王朝中根本起不到維持一個穩定的大一統王朝的統治作用,當皇室宗親們禍起蕭牆,兵戈相向,統治者出現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麵時,世家大族們隻是默默的等待,士族地主階級的自私性和虛偽性一覽無餘。


    西晉諸王混戰的局麵下,白癡皇帝司馬衷也隻能成為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在封建社會的大一統王朝中能夠兩次當皇帝的人實在不多,估計也隻有明王朝的明英宗和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但是這兩位皇帝複位的情況跟司馬衷是截然不同的,接下來,我們就說一說明英宗和宣統皇帝的一些事情。


    明英宗的故事,我們在之前已經提到過一些了,在這裏不妨再多說一說,明英宗叫做朱祁鎮,明宣宗的長子,在朱祁鎮繼位以後,重用宦官王振,而王振出身於落第秀才,雖然粗通文墨,但對科舉考試隻能是望洋興歎,史書未記載其為何自閹入宮當上了太監,我猜測很有可能是為生活所迫,王振是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而封建社會的底層文人實際上是很清苦的,但其又想出人頭地,科舉考試又太難,當太監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王振入宮後,因其有些文化便被分到東宮伺候太子,王振生性狡黠,做事察言觀色,很得當時的太子朱見深的信任,所以當朱見深即位之後,將朝政大事盡皆委托給王振管理,而王振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便借機大肆斂財,陷害忠良,排除異己,使得當時的明王朝朝政一片黑暗。


    當時,蒙古族所創建的元朝並沒有滅亡,隻是元順帝帶領蒙古貴族逃迴了蒙古草原,史稱北元,後來北元內部分裂成韃靼和瓦剌兩部,其中瓦剌的勢力最為強大,瓦剌部的首領也先也想恢複當年元朝的盛世,所以頻繁率部騷擾明朝邊境,而這時,王振已經掌管朝政多年,一心想借機衣錦還鄉,正巧瓦剌部騷擾明朝邊境,王振便慫恿明英宗率大軍親征。


    瓦剌部首領也先得知明英宗統率大軍親征時,便想一鼓作氣擊垮明軍,便也親率幾十萬蒙古騎兵迎戰,這時,明軍已經知道也先率大軍來攻,明英宗和王振都不是有能力的人物,原本以為騷擾邊境的蒙古軍隊不多,耀武揚威一下,結果沒想到也先竟然率大軍前來,自然恐懼非常,明英宗趕緊率軍返迴北京,但是王振為了榮歸故裏,又慫恿皇帝率軍繞路而迴,以至於明軍耽誤行程,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領的騎兵所包圍,並且被切斷了水源,在蒙古騎兵的衝擊下,明軍徹底崩潰,明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憤怒的明軍將士所殺,也先自然想乘勝一鼓作氣攻克北京,收複元大都。


    這時,明英宗被俘,明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北京,朝中一片混亂,寒門庶族出身的大臣於謙等人推舉明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是為明代宗,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在於謙等人的帶動下,明軍堅壁清野,據城固守,而明王朝各地勤王軍隊紛紛趕來,也先不得不退軍而走,明王朝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瓦剌也因此得罪明王朝,無法與明王朝進行互市貿易,使得實力大幅下滑,也先隻好跟明王朝請和,並送迴了被俘的明英宗,但是,明代宗怎麽可能將皇帝寶座拱手想讓,便將明英宗軟禁於皇宮之內,尊為太上皇。


    可惜明代宗運氣不好,比明英宗年紀小,但身體狀況遠不如哥哥明英宗,不出幾年,明代宗就患病不起,而且自己所立的親生太子朱見濟也沒有自己廢掉的太子朱見深命長,沒等父皇明代宗駕崩,朱見濟就先行一步了,群臣見皇帝已無法處理朝政,又不見其複立太子朱見深,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一些不被明代宗依重的大臣為獲得擁立之功,便發動政變,攻入皇宮,迎請明英宗複位,明代宗在無奈中閉上了眼睛。複位的明英宗既不英也不明,複位之後便誅殺了功臣於謙,並重用奸佞小人,還好在其晚年,念及當年自己被俘之時,皇後錢氏因悲傷過度而至眼瞎腿殘,便下旨廢除了朱元璋製定的宮人殉葬製度,也不實為一項寬厚仁愛的壯舉。


    明英宗的複位可不是統治階級的更迭而導致的,但是,從他的複位可以看到作為統治階級的寒門庶族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樣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相互間發生內鬥,這種情況多體現於各個封建王朝中的黨爭,出現擁立皇帝的事情也隻限於明英宗被俘的偶然事件。而且隋唐以後出現的以皇室宗親身份篡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也同樣是處於一個比較偶然的階段下產生的,這也說明了庶族地主階級作為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雖然內部有一定的紛爭,但總體來講,對於封建王朝的維護和統治還是比較長久和穩定的。


    關於末代皇帝溥儀複位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因為這不僅涉及到統治階級的更迭,更涉及到我國封建社會的大轉折時期,我在這裏就簡要的說一說溥儀複位的情況。


    溥儀登基時不到三歲,大清王朝已經是朝不保夕了,在其登基不到三年的光景,在袁世凱的軍事壓力下,幼年的溥儀就不得不下詔退位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正式滅亡,結束了我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但是退位後的溥儀依然生活在皇宮中,當北洋軍閥之間的內鬥不止之時,滿清遺老張勳,借機攻入北京,並且迎請溥儀重坐大清皇帝寶座,但是此時中華民國已經成立五年多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短短十餘日,張勳便被皖係軍閥段祺瑞打敗,龍椅尚未坐熱的溥儀又隻好尷尬的退位,在北洋軍閥的內鬥中,馮玉祥取得北京政變的勝利,為了做出擁護共和的姿態,馮玉祥便以溥儀複位為借口,將其趕出了紫禁城,溥儀隻好逃往天津暫住,靜觀局勢發展。


    當日本帝國主義想要吞並東北,成立偽滿洲國之時,便想起了在天津當寓公的溥儀,便派臭名昭著的女特工川島芳子將溥儀接到長春,溥儀不顧父親載灃的反對,一心想恢複大清王朝,便迴到了東北老家,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溥儀被攻滅偽滿洲國的蘇聯紅軍俘虜,並交還給新中國,經過新中國對溥儀的改造,使得封建王朝的皇帝轉型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並且幸福的開始了新的生活,溥儀從去世到今天也不過六十餘年的光景,從他的著述中,你可以看到作為新中國的公民,他是何等的驕傲和自豪,快樂程度遠遠超過做皇帝的日子,由此也可以看到,新中國製度的優越性史無前例,眼下的國富民強更說明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億兆萬民的福祉。


    如果說您認為溥儀有兩次複位的情況,我是不認同的,因為第三次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傀儡皇帝,實際上完全是日本帝國主義想要滅亡中國的陰謀,日本人用心險惡,不可與忠心於清王朝的張勳所能比擬的,而且滿洲國也隻是一個日本統治下的傀儡政權,溥儀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就是一塊日本人奴役中國的遮羞布,偽滿洲國完全沒有任何主權國家的統治特征,所以說在我看來,溥儀一生也隻當過兩次皇帝,一次複位經曆。因為末代皇帝溥儀跨越了清王朝,中華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我們就不再多講。


    通過明英宗複位的事情,能夠看到庶族地主階級雖然有相互鬥爭的情況出現,但是對於封建皇權還是極力維護的,這就說明了庶族地主階級更為適合封建社會的發展。


    然而,被貴族地主階級和士族地主階級所裹挾的西晉王朝皇帝司馬衷完全沒有明英宗和溥儀的好運氣,即使其複位以後,統治階級的內鬥依然不斷,雖然司馬衷重登皇位,但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觀念已經深入當時的人心,沒有人再將這個複位的白癡皇帝當迴事了,西晉王朝的崩潰近在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說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臣高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臣高升並收藏說說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