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三十七章窮寇勿追


    公元369年7月,前燕鄴城皇宮大殿內,可足渾太後與皇帝慕容暐正在和眾大臣商議如何還都之事。


    這時,慕容垂帶著世子慕容令,來到殿中,慕容垂哭道:


    “時此國家危難,祖宗基業不保,末將願領兵再戰,特留犬子於朝中,輔佐皇上,若被桓溫所敗,末將必不生還,皇上到時,還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尚且不晚。”


    慕容垂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在場王公無不交口讚歎,這時宗室慕容德亦挺身而出道:“末將願隨王兄一同前往討伐桓溫,不破晉軍,甘願領罪!”


    皇帝慕容暐見此情景,心想:如今火燒眉毛,可先用此二人前去阻敵,尚若真能退敵,朕也有識人之功,百官威服,依然穩坐皇位,若留其世子為質,定讓群臣恥笑!


    於是迴頭與太後對視一眼,隱約見太後點頭,說道:“朕與二位皇叔同為皇祖子孫,何談留子朝中,朕現命慕容垂為主將,慕容德、慕容令為副將,統領諸路軍馬,征討桓溫!”


    眾臣隨之下拜,高聲齊唿:“皇上聖名!”


    於是,慕容垂、慕容德等火速率領全城兵馬,進發枋頭,抵禦桓溫。


    此時,前秦皇帝苻堅得知桓溫北伐前燕,可足渾太後遣使割地求援,心中大喜,本想與桓溫聯合,平分前燕之地,然而王猛卻堅持援弱擊強,並以唇寒齒亡的道理勸諫,更道出了桓溫北伐隻求虛名,晉廷內部不和定會對其掣肘的深刻內涵,苻堅隨即依計,派將軍苟池帶兵兩萬援助前燕。


    慕容垂見桓溫士氣正盛,便修築深溝高壘堅守大營,桓溫數次來攻,皆被打退,恰逢天氣炎熱,降雨減少,漕運水道幹涸,水落石出,晉軍糧草無法沿運河北上,隻得從陸路轉運,慕容垂又派慕容德領輕騎兵斷其糧道。


    此時,桓溫軍糧徹底中斷,又聞前秦援兵將至,遂下令燒毀戰船,放棄輜重,率軍從陸路迴撤。


    前燕枋頭慕容垂大營內,諸將得知桓溫糧草不濟,欲退迴江南,爭先恐後請求帶兵追擊,慕容垂鎮定異常,說道:“桓溫沙場老將,其剛剛率軍後撤,必機警非常,定派精兵斷後埋伏,吾若派兵追擊,定然有去無迴,不如先靜觀其變。等其知道吾軍未追擊之時,必然日夜兼程趕迴江南;到時其師老兵疲,吾軍再追擊,定然獲得大勝。”


    眾將士將信將疑,但主帥主意已定,便無人再進言求戰。


    不久,慕容垂見桓溫大軍悉數撤走,遂親率騎兵八千餘人,尾隨桓溫軍行進。桓溫未見追兵,果然將殿後伏兵撤迴,然後加速後撤,不幾日,桓溫率軍到達襄邑(今河南睢縣),即將南渡長江,此時慕容垂召集諸將道:“桓溫不日便可過江,軍士懈怠疲憊,可以出擊!”


    遂令諸將急進,又命慕容德先率四千精銳騎兵埋伏於襄邑東澗中,和慕容垂東西夾攻,大敗桓溫,斬首三萬餘人。


    桓溫隻得帶領殘兵敗將繼續南撤,這時,前秦將軍苟池又趁機率軍截擊,晉軍再敗,死者萬餘人。桓溫此番大敗,再無力北伐。


    慕容垂大勝桓溫,迴駐枋頭,其在朝中聲望空前高漲,並且在外手握重兵,太後可足渾氏、皇帝慕容暐對其更為忌憚,朝中宗室大臣慕容評亦由嫉生恨。慕容垂見桓溫已退,隨即上表請求皇上對有功將士進行封賞,但是奏章被慕容評扣留,慕容評知道太後和慕容垂勢如水火,隨即前往皇宮,對太後獻計道:“如今慕容垂,功高震主,如帶兵迴朝,必然有奸佞之人,對其勸進,到時皇上、太後命喪何處,也未可知!”


    可足渾太後趕忙問道:“愛卿有何計策?速速道來。”


    慕容評清了清嗓子說道:“太後可讓皇帝下旨,招慕容垂進宮領賞,然後命人在宮內埋伏,將其誅殺,禍患可定。”


    太後大喜,遂將此事告之皇帝慕容暐,然而慕容暐恐怕如此誅殺慕容垂,會致朝中大亂,猶豫數日,不敢決斷。然而事不機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得知太後和慕容評密謀加害慕容垂,甚為其不平。


    當夜,慕容楷便快馬加鞭趕往枋頭大營,將此事密報慕容垂,勸諫其道:“皇上、太後無德,重用小人,謀害忠良,王叔隻有先發製人,誅殺慕容評等人,逼皇上、太後退位,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別無他法!”


    慕容垂流淚,道:“吾之忠心,日月可鑒,國家禍亂多出於骨肉相殘,吾心何忍。不過一死,能讓國家安定,有何畏懼!”


    慕容楷亦哭道:“父王慧眼,王叔真乃當世之英雄,吾自迴朝,皇上再有決斷,定來相告。”


    慕容垂起身送慕容楷離去,隻見慕容楷翻身上馬,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慕容垂仰望星空,陷入沉思。


    若知皇帝慕容暐如何決斷,慕容垂性命如何,請看下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說說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臣高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臣高升並收藏說說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