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收成
洪荒:先天神道,吾為紫微大帝 作者:愛吃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剩下的十畝小麥幾乎七零八落糊在地上,大部分已經發黑。
收成和損失沒有太大區別,索性不收了,等天放晴後再燒掉吧。
芝麻情況也不好,許多都已經倒伏,好在還有部分種子尚存。
相對來說,玉米、黃豆、綠豆情況較好一些,不知道土豆有沒有受損。
還好沒有完全絕收,看來天公總算睜了一點眼。
又過了兩天,地上水分基本蒸發完畢,土壤也沒那麽黏膩了。
李石山帶著鐮刀來到地裏收割三十畝芝麻,這塊地用不了機械化設備,隻能手工慢慢收割。
按照他現在的速度,估計要花費一星期時間。
而之後還有黃豆、玉米等待收割,算是一個安慰了。
他帶著草帽彎腰勞作,不知何日才能完工。
第五天早上,算下來已經花了四天半的時間,李石山終於結束了全部三十畝的芝麻收割,心裏不禁感歎這工作真不容易。
若不悉心照顧,作物很容易就在地裏腐爛掉。
九月初,迴到家的李石山一進家門就直接癱倒在豆杆堆上,整個人都麻木了,仿佛靈魂都要離開身體一樣。
幸虧太陽熱辣的光芒照射下來,才把他拉迴現實。
九十多畝的小麥被雨水浸濕後也曬幹了,這其中有小部分是李石山親自救出的珍貴糧種,必須要留下來。
其餘的小麥加起來也有75畝左右的樣子。
芝麻還算慶幸,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隻有少量脫落。
黃豆幾乎沒受影響,而玉米雖然浸泡過水至今未成熟,也讓李石山歎息。
李石山手裏的竹竿揮舞,快速擊打著芝麻稈。
這時,門外傳來喇叭聲,他放下竹竿迎了出去。
“老周,你來了。”
“李石山,這邊怎麽樣?”
見到來人顯得異常疲憊,李石山忙將老周一並司機讓進屋坐下,並為他們準備了茶水和午餐——一碗餃子加上幾盤簡單的涼菜。
“老周,大問題倒是沒出現,但是小麻煩堆積如山,我已經好多天沒有睡個安穩覺了。
至少損失了25畝小麥,30畝芝麻大約有5畝受損,至於黃豆倒是沒大影響,但現在玉米還沒熟。”
聽完李石山的話,老周點點頭:“那還不錯呢,總比一無所有好得多。”
李石山關心外麵的情形:“叔,外麵現在什麽情況呀?”
老周搖搖頭歎氣:“一片混亂啊,到處都是水患,減產最少九成了。”
李石山寬慰道:“應該不會這麽糟糕吧,至少我們還可以搶救一些糧食吧。”
“就算全部收割,也是泡在雨裏的糧食。”
“你吃飯了嗎?”
李石山連忙問道。
“不用了迴去再吃。”
老周一擺手拒絕。
“不麻煩,正好我煮好的餃子裏有。”
李石山堅持邀請,並很快煮了一鍋餃子端出來。
飯桌上氣氛輕鬆了些許,大家都享受到了難得的一餐。
臨走時,老周囑咐說幾天後來收糧時再通知糧庫的人。
長歎了口氣,李石山吃飽喝足後再次撿起地上的竹竿,迴到田裏繼續忙碌起來。
第105章 災後收成
稱重顯示斤小麥是剛剛收獲的重量結果。
### 收成情況與糧食交公
這片廣袤的耕地上,共有一百畝地種植著小麥。
今年的小麥產量不算差,畝產勉強超過了一百斤。
至於大豆的表現則更為喜人,在遭受水災的情況下,不僅沒有減產,反而畝產量提升了,達到了每畝139斤。
而芝麻就略顯不如意了,三十畝地上隻收了1260斤,平均畝產僅42斤。
這一次收獲的時候,周叔因事未能前來,改由糧站的張局長帶隊負責驗收。
現場工作簡捷明快,雙方沒作過多寒暄,所有裝運任務都直接在田間地頭完成。
看著糧食順利裝車後,他們這才放心離開。
盡管今年受到了洪水侵襲,給農業帶來了不小影響,但大家仍全力以赴保證了交納的數量。
“李同誌,感謝您為國家做出的努力。”
麵對局長道謝的話語,農戶迴應說:“這都是應盡之責,局長言重了。”
### 物資清點與村民幫助
完成所有交接程序之後是核對票據,並簽字確認。
最終統計下來收入不足4000元現金及若幹物資,如兩百斤全國通用的米票和三百多斤食用油票。
看到滿載車隊駛離的身影,這位農民心中充滿感觸。
想到其他地方可能受災更加嚴重,趙大哥決定將家裏現有的存貯盡可能全部上交給國家以表達自己的支持。
對於自己而言,儲存在密室裏的糧食足夠應付到下一個收獲季節。
打掃完房間後,他發現自己似乎有了某種力量上的進步——原本50米範圍內的能力,現已能擴展至80米之外,這種現象使他認為可能是能力等級有所提升的結果。
“常山兄,我們來幫您鋪橋啦。”
剛走出門準備清理道路之際,對岸傳來唿喚聲。
趙大哥抬頭望去,發現原來是兩位熟悉的村婦:小韓和小鄭。
放下手中活計趕往岸邊迴應。
“怎麽了?”
“今天不是星期一嗎?”
小韓害羞地說,“哎呀……我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為了便於村民們往返通行河麵搭建竹橋是一項重要準備工作。
趙大哥迅速用手召喚來了幾根修長的竹子搭建成一座堅固平穩可步行過河用具。
不一會兒便有村民紛紛趕來集合前往對麵。
當郝老伯帶領眾人到達此地時感激地表示:“感謝趙同誌的幫助!”
趙常山迴答:“不用客氣,跟我走吧。”
接著他帶領這些人走進屋子裏稍等,在小倉庫裏拿出了幾個大籃子並告知:“這裏麵全是雞蛋,一共648個,請你們自己數一下看對不對。”
每枚雞蛋僅售三分錢算是給予村民的一份心意和支持。
同時他也提醒他們附近菜園中蔬菜也將成熟可采摘補充營養。
很快村民們投入緊張忙碌的勞動之中。
一些婦女先將籃中的雞蛋送迴去分發;隨後男人們也跟著摘取新鮮蔬果。
在這片忙碌氛圍之中陳大媽帶著幾位年輕人來幫忙清理地瓜、馬鈴薯等作物以及搬運花生和土豆入庫。
半天時間過去後菜地變得井然有序且作物全部收獲入倉。
最後一批作物收獲完成已是九月下旬。
由於秋季氣候逐漸轉冷加上連日來的雨勢未停因此必須加快進度確保這些農產品能夠安全存放過冬直到春天來臨才能繼續耕種工作。
收成和損失沒有太大區別,索性不收了,等天放晴後再燒掉吧。
芝麻情況也不好,許多都已經倒伏,好在還有部分種子尚存。
相對來說,玉米、黃豆、綠豆情況較好一些,不知道土豆有沒有受損。
還好沒有完全絕收,看來天公總算睜了一點眼。
又過了兩天,地上水分基本蒸發完畢,土壤也沒那麽黏膩了。
李石山帶著鐮刀來到地裏收割三十畝芝麻,這塊地用不了機械化設備,隻能手工慢慢收割。
按照他現在的速度,估計要花費一星期時間。
而之後還有黃豆、玉米等待收割,算是一個安慰了。
他帶著草帽彎腰勞作,不知何日才能完工。
第五天早上,算下來已經花了四天半的時間,李石山終於結束了全部三十畝的芝麻收割,心裏不禁感歎這工作真不容易。
若不悉心照顧,作物很容易就在地裏腐爛掉。
九月初,迴到家的李石山一進家門就直接癱倒在豆杆堆上,整個人都麻木了,仿佛靈魂都要離開身體一樣。
幸虧太陽熱辣的光芒照射下來,才把他拉迴現實。
九十多畝的小麥被雨水浸濕後也曬幹了,這其中有小部分是李石山親自救出的珍貴糧種,必須要留下來。
其餘的小麥加起來也有75畝左右的樣子。
芝麻還算慶幸,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隻有少量脫落。
黃豆幾乎沒受影響,而玉米雖然浸泡過水至今未成熟,也讓李石山歎息。
李石山手裏的竹竿揮舞,快速擊打著芝麻稈。
這時,門外傳來喇叭聲,他放下竹竿迎了出去。
“老周,你來了。”
“李石山,這邊怎麽樣?”
見到來人顯得異常疲憊,李石山忙將老周一並司機讓進屋坐下,並為他們準備了茶水和午餐——一碗餃子加上幾盤簡單的涼菜。
“老周,大問題倒是沒出現,但是小麻煩堆積如山,我已經好多天沒有睡個安穩覺了。
至少損失了25畝小麥,30畝芝麻大約有5畝受損,至於黃豆倒是沒大影響,但現在玉米還沒熟。”
聽完李石山的話,老周點點頭:“那還不錯呢,總比一無所有好得多。”
李石山關心外麵的情形:“叔,外麵現在什麽情況呀?”
老周搖搖頭歎氣:“一片混亂啊,到處都是水患,減產最少九成了。”
李石山寬慰道:“應該不會這麽糟糕吧,至少我們還可以搶救一些糧食吧。”
“就算全部收割,也是泡在雨裏的糧食。”
“你吃飯了嗎?”
李石山連忙問道。
“不用了迴去再吃。”
老周一擺手拒絕。
“不麻煩,正好我煮好的餃子裏有。”
李石山堅持邀請,並很快煮了一鍋餃子端出來。
飯桌上氣氛輕鬆了些許,大家都享受到了難得的一餐。
臨走時,老周囑咐說幾天後來收糧時再通知糧庫的人。
長歎了口氣,李石山吃飽喝足後再次撿起地上的竹竿,迴到田裏繼續忙碌起來。
第105章 災後收成
稱重顯示斤小麥是剛剛收獲的重量結果。
### 收成情況與糧食交公
這片廣袤的耕地上,共有一百畝地種植著小麥。
今年的小麥產量不算差,畝產勉強超過了一百斤。
至於大豆的表現則更為喜人,在遭受水災的情況下,不僅沒有減產,反而畝產量提升了,達到了每畝139斤。
而芝麻就略顯不如意了,三十畝地上隻收了1260斤,平均畝產僅42斤。
這一次收獲的時候,周叔因事未能前來,改由糧站的張局長帶隊負責驗收。
現場工作簡捷明快,雙方沒作過多寒暄,所有裝運任務都直接在田間地頭完成。
看著糧食順利裝車後,他們這才放心離開。
盡管今年受到了洪水侵襲,給農業帶來了不小影響,但大家仍全力以赴保證了交納的數量。
“李同誌,感謝您為國家做出的努力。”
麵對局長道謝的話語,農戶迴應說:“這都是應盡之責,局長言重了。”
### 物資清點與村民幫助
完成所有交接程序之後是核對票據,並簽字確認。
最終統計下來收入不足4000元現金及若幹物資,如兩百斤全國通用的米票和三百多斤食用油票。
看到滿載車隊駛離的身影,這位農民心中充滿感觸。
想到其他地方可能受災更加嚴重,趙大哥決定將家裏現有的存貯盡可能全部上交給國家以表達自己的支持。
對於自己而言,儲存在密室裏的糧食足夠應付到下一個收獲季節。
打掃完房間後,他發現自己似乎有了某種力量上的進步——原本50米範圍內的能力,現已能擴展至80米之外,這種現象使他認為可能是能力等級有所提升的結果。
“常山兄,我們來幫您鋪橋啦。”
剛走出門準備清理道路之際,對岸傳來唿喚聲。
趙大哥抬頭望去,發現原來是兩位熟悉的村婦:小韓和小鄭。
放下手中活計趕往岸邊迴應。
“怎麽了?”
“今天不是星期一嗎?”
小韓害羞地說,“哎呀……我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為了便於村民們往返通行河麵搭建竹橋是一項重要準備工作。
趙大哥迅速用手召喚來了幾根修長的竹子搭建成一座堅固平穩可步行過河用具。
不一會兒便有村民紛紛趕來集合前往對麵。
當郝老伯帶領眾人到達此地時感激地表示:“感謝趙同誌的幫助!”
趙常山迴答:“不用客氣,跟我走吧。”
接著他帶領這些人走進屋子裏稍等,在小倉庫裏拿出了幾個大籃子並告知:“這裏麵全是雞蛋,一共648個,請你們自己數一下看對不對。”
每枚雞蛋僅售三分錢算是給予村民的一份心意和支持。
同時他也提醒他們附近菜園中蔬菜也將成熟可采摘補充營養。
很快村民們投入緊張忙碌的勞動之中。
一些婦女先將籃中的雞蛋送迴去分發;隨後男人們也跟著摘取新鮮蔬果。
在這片忙碌氛圍之中陳大媽帶著幾位年輕人來幫忙清理地瓜、馬鈴薯等作物以及搬運花生和土豆入庫。
半天時間過去後菜地變得井然有序且作物全部收獲入倉。
最後一批作物收獲完成已是九月下旬。
由於秋季氣候逐漸轉冷加上連日來的雨勢未停因此必須加快進度確保這些農產品能夠安全存放過冬直到春天來臨才能繼續耕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