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將軍令》唱罷,夏侯玄霸與許老久相互對視了一眼,皆是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火熱,這一瞬,他們似乎又迴到了那個熱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許老久,我要你親自幫我做幾件事。”夏侯玄霸突然開口說道。
“大將軍但凡有命,許老久萬死不辭。”許老久單膝跪地,行了一個軍禮,這一次他沒有再自稱老奴,而是用了自己當初在軍營時的稱唿。
“你隨我來。”夏侯玄霸微笑著攙扶起他。
兩人來到書房之後,夏侯玄霸從桌案中取出四封外觀一模一樣的書信,遞給了許老久。
夏侯玄霸看著許老久,認真交代道:“你一定要將這幾封信親自送到程瞎子、李小刀、張野狐、王老槍他們幾個人的手上。”
“大將軍……”
許老久聽著夏侯玄霸的交代,內心不由生起一絲火熱,正如先前憶往昔時所言,這些人現在各個手握重兵,另外他們都是曾一起跟隨夏侯玄霸征戰沙場、可以為彼此擋刀之人,屬於是夏侯玄霸心腹中的心腹,他們與自己一樣,都是‘隻識將軍令不認帝王旨’,甘心為夏侯玄霸赴死之人……夏侯玄霸這次分別秘信他們幾人,其用意自是不言而喻。
許老久嘴唇顫抖,滿臉興奮道:“大將軍放心,我必定親手將這信一一交到他們手上。”
“別急,我還沒說完呢!”夏侯玄霸拍了拍許老久的肩膀,似乎是猜到了他心中所想,隻不過這次卻並未多說什麽,隻是微笑道:“記著信送到之後,不許他們立即打開看。”
“啊?”許老久不由撓了撓頭。
夏侯玄霸微微一笑,說道:“放心吧!至於什麽能看?到時候,他們自會知道。
“記住,不許立即打開看,這是我的軍令。”夏侯玄霸再次叮囑了一遍。
許老久聽著這話雖然覺得有些奇怪,然而卻並未多想。這麽多年以來,他隻知道大將軍用兵如神、軍令如山,有些安排,雖然當時他們並不能理解,然而事後卻總能證明大將軍的一言一行,皆是有它其中的深意……時間一久,他們這群人也是習慣了遵從。
“是,大將軍放心。我必一字不差地傳遞他們。”許老久保證道。
“嗯。”
夏侯玄霸點了點頭,又從桌案下取出一塊令牌和一封書信遞給許老久,說道:“在你出城以後,先去一趟甲子營,將令牌和書信交付於古澤禾,讓他依信中之言行事。同樣,此信不許他立即打開看,需在你走後三日他才能打開。”
“是。”許老久再次答應道。
“這幾封信全部送到以後,你不必立即迴來京都,你去找十三,屆時就留在他的身邊……”夏侯玄霸最後吩咐道。
許老久聽著夏侯玄霸最後一條命令時,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因為夏侯玄霸說的是,不必迴來京都,讓自己去找十三公子夏侯文淵,難道說屆時夏侯文淵不在京都?不過他也知曉,此事所謀甚大,京都城外那十幾萬大軍是得有一個真真正正的主心骨來主事,毫無疑問,除卻大將軍夏侯玄霸外,十三公子夏侯文淵無疑是最佳人選……到了此時,許長久也更是堅信了自己心中猜想。心想怪不得這次十三公子重兵,大將軍從來不曾去看過?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掩人耳目……投向夏侯玄霸的目光中,更是多了一份崇拜。心道,大將軍用兵,果然不是自己這個丘八所能猜想的。
“是。”
許老久應道,隨即關心道:“老奴這段時間不在大將軍身邊,大將軍您要多多保重。”
“嗯。”
夏侯玄霸點了點頭,說道:“你稍後便連夜出發吧!”
許老久也知曉此事的重要性,朝著夏侯玄霸點了點頭,說道:“大將軍放心,末將絕對會神不知鬼不覺的溜出城外。”
“嗯,去吧!一路小心。”夏侯玄霸吩咐道。
“大將軍保重。”許老久抱了一拳後,轉身離開。
“等一等。”就在許老久剛剛走至門口的時候,夏侯玄霸又開口喊住了他。
“大將軍還有何吩咐?”許老久轉過身來。
夏侯玄霸從身後架子上取出一壇酒將許老久的酒壺給裝滿,這才拍了拍他肩膀說道:“去吧!”
“多謝大將軍。”許老久摸了摸懷中的酒壺,麵露感激之色。
許老久離開之後,夏侯玄霸拿起酒壇裏剩餘的酒一飲而盡,望著許老久離去的方向,自言自語道:“希望你們都能好好活著……”
……
其實,許老久哪裏知道,他所猜想的全部都是錯誤的。
身受先帝托孤重任,一心想要與老太師司徒長青一樣青史留名的夏侯玄霸,又豈會真的生出謀反之心?正如他之前與他族弟夏侯文淵所說的那般,他不願有負於先帝,更是做好了忠君報國死而後已的決心……盡管他內心裏對小皇帝仍存有幻想,十分不願意去相信自己將來會有斧鉞加身的那麽一天,可站在理性的角度以及小皇帝這兩年對他的態度來看,他預感到自己將來十分有可能會不得善終。
這也正是他剛剛讓許老久送那幾封信的原因所在。也正如先前所說,夏侯玄霸有屬於他的私心,有屬於他的忠義。
就他一人而言,他已將自己的全部身心血肉,都奉獻給了這個即將傾頹的帝國,若不能扶大廈於將傾,他便用自己的身軀在傾倒的大廈前麵……若將來真有那麽一天,小皇帝真要對他刀斧加身的話?他也絕不會像當初對夏侯文淵所說的那般奮起反抗,甚至引頸受戮的可能性還要大一些。“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這是一句古之訓,也是夏侯文淵口中所說的愚忠,可像夏侯玄霸這種具有奉獻精神的人,還就真是有這種愚忠的執拗。
當初,為了家族的綿延傳承,他將族長之位交給了夏侯文淵,將自己整個家族割裂……今日,他讓許老久去送信也是如此。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愚忠’拋頭顱灑熱血,可他卻不願這些跟隨他多年的老兄弟,將來擁有和他一樣的下場。
他給程瞎子、李小刀、張野狐、王老槍他們幾人的書信,其並非是像許長久所想的那般“召集舊部、密謀造反……”,其實,每封書信所寫的內容都一樣,隻有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我意如此,無怨無猶;除卻謀逆,君請自便。”
通過吏部尚書嚴昆深夜死在皇宮,他族弟夏侯文淵詐病不理朝政這兩件事,他心中隱隱生出了一絲不詳的預感,所以,他才會讓跟在他身邊多年的許長久離開京都前去送信。
之所以不許他們即可打開書信的原因,也正如許長久所說的那般,他們這群人都是心甘情願為夏侯玄霸赴死之人。他們皆是手握重兵,若被他們得知夏侯玄霸有性命之憂的話,他們肯定會不顧一切起兵,誓要保護夏侯玄霸的安危,這樣一來,勢必會使得這個即將傾頹的帝國再次變得千瘡百孔起來……這實非夏侯玄霸所願。而等到他們將來有一天真到了打開書信之時,想必也已是木已成舟。而倘若自己真落得這樣一步境界的話?隻能說明這個帝國早已腐朽,這個陛下不值得他們效忠……所以,他才不會要求這些人也像他一樣愚忠,對他們的最後一條要求,也是除了不許謀反為他報仇。剩下則是將選擇權全部交給了他們自己,也就是說不管他們將來何去何從?他都不會怨他們。
而他讓許長久帶去甲字營的那條命令,也是讓甲子營徹底撤出京都。他這麽做的用意,即是為了保全甲子營,也是為了向小皇帝再次袒露他自己的心意。試問,他自己若真是有謀反之心的話,又怎會將自己身邊的全部力量悉數外調?
他知道當初在諸侯子弟進京之時,他讓甲子營強行接收京都城防之事,給小皇帝心理上帶去了巨大壓力,使小皇帝本就對他忌憚無比的小皇帝變得更加忌憚,也觸碰到了小皇帝身為“龍”這種生物的逆鱗。隻是當時情況,卻容不得他不那麽做。那次事件說白了其實是一場陽謀,本就是諸侯對他的一次試探,對大幽朝廷的一次試探。若他當時畏首畏尾,不以強硬態度相應之的話?他敢保證,諸侯絕對不會像現在表現的那般“溫順”,說不定現在已經出現了第二個“東徹侯”,第三個“東徹侯”……與這相比,他與小皇帝之間的君臣關係是否會起“齷齪”,便顯得壓根不值一提。他認為小皇帝對他的忌憚是來自於京都城外這甲字營,所以他現在等於是自己拔掉了自己的“獠牙”,沒有甲字營的存在,他就像是一隻失去了獠牙的猛虎,他希望借此消除他與小皇帝之間的隔閡……
不得不說,夏侯玄霸的初衷是好的。隻是錯就錯在,他卻高估了小皇帝的智慧,低估了小皇帝對他的怨恨……
當然,這是後話。
最起碼直至現在,不管是對這個帝國也好,還是對小皇帝,還是對他的家族,還是對他這些以命相托的老兄弟……至少有一點,那就是他夏侯玄霸自忖,終此一生,無愧於心。
“許老久,我要你親自幫我做幾件事。”夏侯玄霸突然開口說道。
“大將軍但凡有命,許老久萬死不辭。”許老久單膝跪地,行了一個軍禮,這一次他沒有再自稱老奴,而是用了自己當初在軍營時的稱唿。
“你隨我來。”夏侯玄霸微笑著攙扶起他。
兩人來到書房之後,夏侯玄霸從桌案中取出四封外觀一模一樣的書信,遞給了許老久。
夏侯玄霸看著許老久,認真交代道:“你一定要將這幾封信親自送到程瞎子、李小刀、張野狐、王老槍他們幾個人的手上。”
“大將軍……”
許老久聽著夏侯玄霸的交代,內心不由生起一絲火熱,正如先前憶往昔時所言,這些人現在各個手握重兵,另外他們都是曾一起跟隨夏侯玄霸征戰沙場、可以為彼此擋刀之人,屬於是夏侯玄霸心腹中的心腹,他們與自己一樣,都是‘隻識將軍令不認帝王旨’,甘心為夏侯玄霸赴死之人……夏侯玄霸這次分別秘信他們幾人,其用意自是不言而喻。
許老久嘴唇顫抖,滿臉興奮道:“大將軍放心,我必定親手將這信一一交到他們手上。”
“別急,我還沒說完呢!”夏侯玄霸拍了拍許老久的肩膀,似乎是猜到了他心中所想,隻不過這次卻並未多說什麽,隻是微笑道:“記著信送到之後,不許他們立即打開看。”
“啊?”許老久不由撓了撓頭。
夏侯玄霸微微一笑,說道:“放心吧!至於什麽能看?到時候,他們自會知道。
“記住,不許立即打開看,這是我的軍令。”夏侯玄霸再次叮囑了一遍。
許老久聽著這話雖然覺得有些奇怪,然而卻並未多想。這麽多年以來,他隻知道大將軍用兵如神、軍令如山,有些安排,雖然當時他們並不能理解,然而事後卻總能證明大將軍的一言一行,皆是有它其中的深意……時間一久,他們這群人也是習慣了遵從。
“是,大將軍放心。我必一字不差地傳遞他們。”許老久保證道。
“嗯。”
夏侯玄霸點了點頭,又從桌案下取出一塊令牌和一封書信遞給許老久,說道:“在你出城以後,先去一趟甲子營,將令牌和書信交付於古澤禾,讓他依信中之言行事。同樣,此信不許他立即打開看,需在你走後三日他才能打開。”
“是。”許老久再次答應道。
“這幾封信全部送到以後,你不必立即迴來京都,你去找十三,屆時就留在他的身邊……”夏侯玄霸最後吩咐道。
許老久聽著夏侯玄霸最後一條命令時,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因為夏侯玄霸說的是,不必迴來京都,讓自己去找十三公子夏侯文淵,難道說屆時夏侯文淵不在京都?不過他也知曉,此事所謀甚大,京都城外那十幾萬大軍是得有一個真真正正的主心骨來主事,毫無疑問,除卻大將軍夏侯玄霸外,十三公子夏侯文淵無疑是最佳人選……到了此時,許長久也更是堅信了自己心中猜想。心想怪不得這次十三公子重兵,大將軍從來不曾去看過?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掩人耳目……投向夏侯玄霸的目光中,更是多了一份崇拜。心道,大將軍用兵,果然不是自己這個丘八所能猜想的。
“是。”
許老久應道,隨即關心道:“老奴這段時間不在大將軍身邊,大將軍您要多多保重。”
“嗯。”
夏侯玄霸點了點頭,說道:“你稍後便連夜出發吧!”
許老久也知曉此事的重要性,朝著夏侯玄霸點了點頭,說道:“大將軍放心,末將絕對會神不知鬼不覺的溜出城外。”
“嗯,去吧!一路小心。”夏侯玄霸吩咐道。
“大將軍保重。”許老久抱了一拳後,轉身離開。
“等一等。”就在許老久剛剛走至門口的時候,夏侯玄霸又開口喊住了他。
“大將軍還有何吩咐?”許老久轉過身來。
夏侯玄霸從身後架子上取出一壇酒將許老久的酒壺給裝滿,這才拍了拍他肩膀說道:“去吧!”
“多謝大將軍。”許老久摸了摸懷中的酒壺,麵露感激之色。
許老久離開之後,夏侯玄霸拿起酒壇裏剩餘的酒一飲而盡,望著許老久離去的方向,自言自語道:“希望你們都能好好活著……”
……
其實,許老久哪裏知道,他所猜想的全部都是錯誤的。
身受先帝托孤重任,一心想要與老太師司徒長青一樣青史留名的夏侯玄霸,又豈會真的生出謀反之心?正如他之前與他族弟夏侯文淵所說的那般,他不願有負於先帝,更是做好了忠君報國死而後已的決心……盡管他內心裏對小皇帝仍存有幻想,十分不願意去相信自己將來會有斧鉞加身的那麽一天,可站在理性的角度以及小皇帝這兩年對他的態度來看,他預感到自己將來十分有可能會不得善終。
這也正是他剛剛讓許老久送那幾封信的原因所在。也正如先前所說,夏侯玄霸有屬於他的私心,有屬於他的忠義。
就他一人而言,他已將自己的全部身心血肉,都奉獻給了這個即將傾頹的帝國,若不能扶大廈於將傾,他便用自己的身軀在傾倒的大廈前麵……若將來真有那麽一天,小皇帝真要對他刀斧加身的話?他也絕不會像當初對夏侯文淵所說的那般奮起反抗,甚至引頸受戮的可能性還要大一些。“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這是一句古之訓,也是夏侯文淵口中所說的愚忠,可像夏侯玄霸這種具有奉獻精神的人,還就真是有這種愚忠的執拗。
當初,為了家族的綿延傳承,他將族長之位交給了夏侯文淵,將自己整個家族割裂……今日,他讓許老久去送信也是如此。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愚忠’拋頭顱灑熱血,可他卻不願這些跟隨他多年的老兄弟,將來擁有和他一樣的下場。
他給程瞎子、李小刀、張野狐、王老槍他們幾人的書信,其並非是像許長久所想的那般“召集舊部、密謀造反……”,其實,每封書信所寫的內容都一樣,隻有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我意如此,無怨無猶;除卻謀逆,君請自便。”
通過吏部尚書嚴昆深夜死在皇宮,他族弟夏侯文淵詐病不理朝政這兩件事,他心中隱隱生出了一絲不詳的預感,所以,他才會讓跟在他身邊多年的許長久離開京都前去送信。
之所以不許他們即可打開書信的原因,也正如許長久所說的那般,他們這群人都是心甘情願為夏侯玄霸赴死之人。他們皆是手握重兵,若被他們得知夏侯玄霸有性命之憂的話,他們肯定會不顧一切起兵,誓要保護夏侯玄霸的安危,這樣一來,勢必會使得這個即將傾頹的帝國再次變得千瘡百孔起來……這實非夏侯玄霸所願。而等到他們將來有一天真到了打開書信之時,想必也已是木已成舟。而倘若自己真落得這樣一步境界的話?隻能說明這個帝國早已腐朽,這個陛下不值得他們效忠……所以,他才不會要求這些人也像他一樣愚忠,對他們的最後一條要求,也是除了不許謀反為他報仇。剩下則是將選擇權全部交給了他們自己,也就是說不管他們將來何去何從?他都不會怨他們。
而他讓許長久帶去甲字營的那條命令,也是讓甲子營徹底撤出京都。他這麽做的用意,即是為了保全甲子營,也是為了向小皇帝再次袒露他自己的心意。試問,他自己若真是有謀反之心的話,又怎會將自己身邊的全部力量悉數外調?
他知道當初在諸侯子弟進京之時,他讓甲子營強行接收京都城防之事,給小皇帝心理上帶去了巨大壓力,使小皇帝本就對他忌憚無比的小皇帝變得更加忌憚,也觸碰到了小皇帝身為“龍”這種生物的逆鱗。隻是當時情況,卻容不得他不那麽做。那次事件說白了其實是一場陽謀,本就是諸侯對他的一次試探,對大幽朝廷的一次試探。若他當時畏首畏尾,不以強硬態度相應之的話?他敢保證,諸侯絕對不會像現在表現的那般“溫順”,說不定現在已經出現了第二個“東徹侯”,第三個“東徹侯”……與這相比,他與小皇帝之間的君臣關係是否會起“齷齪”,便顯得壓根不值一提。他認為小皇帝對他的忌憚是來自於京都城外這甲字營,所以他現在等於是自己拔掉了自己的“獠牙”,沒有甲字營的存在,他就像是一隻失去了獠牙的猛虎,他希望借此消除他與小皇帝之間的隔閡……
不得不說,夏侯玄霸的初衷是好的。隻是錯就錯在,他卻高估了小皇帝的智慧,低估了小皇帝對他的怨恨……
當然,這是後話。
最起碼直至現在,不管是對這個帝國也好,還是對小皇帝,還是對他的家族,還是對他這些以命相托的老兄弟……至少有一點,那就是他夏侯玄霸自忖,終此一生,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