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啷”一聲巨響,三柄劍徑直碰到了一起,準確來說,應該是“湛盧”與“勝邪”這兩柄寶劍,一上一下的夾住了“青蓮”。
正如剛剛所說,若將其三柄劍比作兩軍對陣的話,眼看即將被奪帥,那麽,無論是大軍還是暗軍,他們第一時間要做的絕對不是完成任務,而是迴防護帥。自古軍法有言“主帥有失,護衛皆斬”,此時,持劍人便好比是主帥,而“湛盧”與“勝邪”即是大軍亦是護衛,因此,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自是得迴軍護帥。
三柄劍並未久觸,堪稱是一觸即分,因為“勝邪”與“湛盧”本就是一正一邪,正所謂正邪不相容,正若不能祛邪,則邪勢必壓正,剛剛兩者同時迴防乃是為了護主,如今“青蓮”抽身而退,這兩者之間自是開始互相排斥起來,若非持劍人歐冶子,對其將柄劍的劍性都較為了結的話,換作旁人恐怕會被這一正一邪的劍氣所傷。
“去。”
“魚腸,來!”
眼看“湛盧”與“勝邪”難分勝負,歐冶子隨手將“勝邪”拋出,緊接著又是一聲大喝,召來了“魚腸劍”。
魚腸劍聽聞號令疾馳而出,魚腸劍本就很短,更像是一把匕首,下一瞬,隻見魚腸劍就好似鮮活的魚兒一般,在歐冶子周圍盡情翻轉。
而歐冶子再召來“魚腸劍”後,並未停歇,緊接著又是大叫一聲“泰阿!”,下一瞬,“泰阿劍”亦是清脆出鞘,如同蛟龍出海一般唿嘯而去,徑直落在了歐冶子的手上。
“蒼蒼茫,天似穹廬。”
“曲曲折,縹緲無蹤。”
“聲聲震,籠蓋四野。”
隨著歐冶子的三聲長嘯,歐冶子再次持劍攻了過去,此時是右手“湛盧”、左手“泰阿”,而那柄“魚腸”被他用“湛盧”輕輕一挑,就好似一條逐浪的魚兒歡快向前,卻又令人摸不著它的運行軌跡,當真是應了那句“曲曲折,縹緲無蹤”……迴頭再看,“湛盧”這柄仁道之劍,依舊蘊含著純白的浩然之氣,而“泰阿”這把威道之劍,亦是渾身上下包裹著象征著權威的明黃之氣。
此時,“湛盧”與“泰阿”竟是“白”“黃”交映,相輔相成,而“魚腸”在這兩道璀璨的劍氣之下,卻是突然斂去全身劍氣,消失的無影無蹤。
歐冶子卻對於那柄消失的“魚腸”不管不顧,全力操縱自己手中的這兩柄“仁”“威”之劍。而歐冶子的周身亦是被劍氣所包裹,整個人就像是一個充滿毀滅的源頭,徑直朝李太白撞了過去……這一次,他除了“兩軍合一”正麵直攻之外,還有一支不知會在何時出現的“伏兵”,突然一擊。
李太白此時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動的大山一般,對於那柄突然消失的“魚腸”是不管不顧,就連那正麵而來的“湛盧”與“太阿”,他似乎也並未展現出多大重視。
直至歐冶子距離他隻有一尺之地時,才見他突然動了一下,輕輕的將手中“青蓮”遞出,輕輕的點在了“湛盧”與“泰阿”的劍尖之上,他遞出的速度很慢,點的力度也很輕,卻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地與對方碰在了一起……
“青蓮”長劍上麵蘊含的玄青色劍氣,就像是蜻蜓點水,又好似鴻泥雪爪……總而言之,“青蓮”的加入,成功的擾亂了“湛盧”與“泰阿”的劍氣。
這就好像是在,往麵粉裏麵摻草木灰。
麵對歐冶子這威勢更勝剛剛的那一劍,李太白沒有選擇硬接,因為,他也不確定自己究竟能否擋得住?
其實,他本是想做那座任海浪驚拍,而巍然不動的巨石來著。可是隻能怪這場“海浪”的威勢,超出了他的預想太多。
因此,他作了一件很恥的事情,他選擇了“同流合汙”。
“湛盧”與“泰阿”本是親密無間、攜手同行,卻不曾想“青蓮”竟會如此“流氓”?如今,三股劍氣纏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得彼此不分起來。
“好一個‘青蓮劍歌第二式、一蓮枯度’。”
歐冶子直接道出了李太白的劍招,同時,他也突然明白起了李太白這記劍招的精華所在……這式一蓮枯度,是對力的巧妙運用,不管是法寶還是真元力,借敵力而還攻於敵,自己則穩立於不敗之地。
不過,眼看這招已然失效,歐冶子卻仍舊不慌不忙,反而是流露出來一幅意料之中的模樣。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因為,歐冶子這一式的真正殺招,本就不是落在明處的“湛盧”與“泰阿”,而是落在了別處。
就在此時,那柄消失的無影無蹤的“魚腸”,卻是如同鬼魅一般,清晰地出現在了李太白的身後,且這次,它不再躲躲藏藏,而是光明正大,像離弦的劍支一一樣,直奔李太白的後腦而去……
剛剛“青蓮”選擇了“同流合汙”,如今,麵對著第三柄不速之客,“青蓮”卻是深陷在“沼澤”之中,一時之間抽身不得。
眼看“魚腸”轉瞬即至,下一刻就要穿透李太白的頭顱時,卻是“當啷”一聲輕響,接著“魚腸”倒飛出去落進竹林,不知所蹤……原來,就在剛剛“魚腸”突然出現的時候,李太白直接用自己反手上的青蓮劍鞘格擋了過去,將其擊飛。
目睹這一幕,歐冶子臉上的顏色不禁變了變,不過卻也並未擁有太多失落,雖然剛剛“魚腸”行的詭招,他也對“魚腸”抱有很大期望,可他也僅僅是想看看李太白在青蓮被他控製的時候,究竟會如何去應對這柄“魚腸”,而沒有真的指望這柄“魚腸”能立不世之功。
畢竟,李太白與他都是非一般的人物,迄今為止,他所鑄的的八柄劍也才隻用了四柄而已,他的“禦劍訣”剛剛也才同時控了三柄劍而已,要知道他的“禦劍訣”最高層次可以同時控八柄呢!況且,李太白的“青蓮劍歌”如今也才剛剛使用了兩式。
如此便輕易決出勝負的話,非但是輕視了李太白,同時也是低估了他自己。
……
眼看“魚腸”無功而返,歐冶子索性切斷了與“魚腸”的聯係,將全部身心都放在了手裏的“湛盧”與“泰阿”上麵。他想借用這“仁道之氣”與“威道之勢”,看看能不能一舉毀掉李太白的“青蓮”。正如剛剛李太白所說,他的這柄劍隻是在蜀山腳下尋常鐵匠鋪裏,花費三兩三錢銀子買來的尋常鐵劍。其用料與做功上,自然比不得他這八柄原材料珍貴,更是由自己曆盡心血精心所鑄而來……他很想看看,沒有了劍的青蓮劍仙又該如何?
想到便做,歐冶子瘋狂地將真元灌入這兩柄劍中,而在這一瞬間,兩柄劍也是突然發光發亮起來,就連兩人周身的溫度都好似在這一刻突然升高了幾分。
可奇怪的是,與兩柄劍糾纏在一起的“青蓮”,卻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一樣,就在“湛盧”與“泰阿”做好準備,正要夾擊收網的那一刻,“青蓮”卻是突然抽身而退,退幹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以雷霆不及迅耳之速退了出來。
“什麽?”眼見此番無功,歐冶子不禁有些不解。
按理說,剛剛是三股劍氣纏繞在一起,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得彼此不分起來,就算“青蓮”要退,也應該是得經過“湛盧”與“泰阿”的允許才對啊!若非如此的話,為何剛剛在“魚腸”突至的那一刻,“青蓮”不得退呢?
原來,剛剛不是“青蓮”不得退,而是“青蓮”不願意退,就在最早看見歐冶子召喚出來的“魚腸”隱入暗中之後,李太白就洞悉了他的想法,所以,便提前留下了劍鞘,用來防備“魚腸”。而“青蓮”在剛剛那一刻更是退不得,除了要應對“湛盧”與“太阿”的正麵攻擊之外,“青蓮”還有一個目的便是示敵以弱,好引出那柄擅長突襲的“魚腸”……而到了此時,“魚腸”的隱患以消,“青蓮”自然便不用再冒著被毀去的風險置自身於險地,可以功成身退了。
到了此時,歐冶子也是明白了李太白的“青蓮劍歌”為何能夠縱橫江湖這麽久而未逢一敗了?因為,他除了自身能力極為強大之外,更擅長的是算敵先機。
顯而易見,在剛剛兩人的一番心智交鋒上,李太白占了上風。雖然,歐冶子先前已經對李太白極為重視了,可剛剛那一幕,卻又將他心底裏的重視,再次加強了幾分。
隻是,還不待他想好加下來該如何出劍時,便聽得李太白開口大叫道:“剛剛都是你在搶攻,現在輪到我了。”
“青蓮劍歌第三式,無限蓮環。”
話音剛落,便見李太白持劍倒行,腳朝天、臉朝地,“青蓮劍”在他手中兀自翻轉,下一瞬,劍氣成圓,環環相扣,劍氣來迴往複循環不息,自組成陣……
當真是將“進可攻、退可守”這六字真意發揮的淋漓盡致。
正如剛剛所說,若將其三柄劍比作兩軍對陣的話,眼看即將被奪帥,那麽,無論是大軍還是暗軍,他們第一時間要做的絕對不是完成任務,而是迴防護帥。自古軍法有言“主帥有失,護衛皆斬”,此時,持劍人便好比是主帥,而“湛盧”與“勝邪”即是大軍亦是護衛,因此,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自是得迴軍護帥。
三柄劍並未久觸,堪稱是一觸即分,因為“勝邪”與“湛盧”本就是一正一邪,正所謂正邪不相容,正若不能祛邪,則邪勢必壓正,剛剛兩者同時迴防乃是為了護主,如今“青蓮”抽身而退,這兩者之間自是開始互相排斥起來,若非持劍人歐冶子,對其將柄劍的劍性都較為了結的話,換作旁人恐怕會被這一正一邪的劍氣所傷。
“去。”
“魚腸,來!”
眼看“湛盧”與“勝邪”難分勝負,歐冶子隨手將“勝邪”拋出,緊接著又是一聲大喝,召來了“魚腸劍”。
魚腸劍聽聞號令疾馳而出,魚腸劍本就很短,更像是一把匕首,下一瞬,隻見魚腸劍就好似鮮活的魚兒一般,在歐冶子周圍盡情翻轉。
而歐冶子再召來“魚腸劍”後,並未停歇,緊接著又是大叫一聲“泰阿!”,下一瞬,“泰阿劍”亦是清脆出鞘,如同蛟龍出海一般唿嘯而去,徑直落在了歐冶子的手上。
“蒼蒼茫,天似穹廬。”
“曲曲折,縹緲無蹤。”
“聲聲震,籠蓋四野。”
隨著歐冶子的三聲長嘯,歐冶子再次持劍攻了過去,此時是右手“湛盧”、左手“泰阿”,而那柄“魚腸”被他用“湛盧”輕輕一挑,就好似一條逐浪的魚兒歡快向前,卻又令人摸不著它的運行軌跡,當真是應了那句“曲曲折,縹緲無蹤”……迴頭再看,“湛盧”這柄仁道之劍,依舊蘊含著純白的浩然之氣,而“泰阿”這把威道之劍,亦是渾身上下包裹著象征著權威的明黃之氣。
此時,“湛盧”與“泰阿”竟是“白”“黃”交映,相輔相成,而“魚腸”在這兩道璀璨的劍氣之下,卻是突然斂去全身劍氣,消失的無影無蹤。
歐冶子卻對於那柄消失的“魚腸”不管不顧,全力操縱自己手中的這兩柄“仁”“威”之劍。而歐冶子的周身亦是被劍氣所包裹,整個人就像是一個充滿毀滅的源頭,徑直朝李太白撞了過去……這一次,他除了“兩軍合一”正麵直攻之外,還有一支不知會在何時出現的“伏兵”,突然一擊。
李太白此時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動的大山一般,對於那柄突然消失的“魚腸”是不管不顧,就連那正麵而來的“湛盧”與“太阿”,他似乎也並未展現出多大重視。
直至歐冶子距離他隻有一尺之地時,才見他突然動了一下,輕輕的將手中“青蓮”遞出,輕輕的點在了“湛盧”與“泰阿”的劍尖之上,他遞出的速度很慢,點的力度也很輕,卻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地與對方碰在了一起……
“青蓮”長劍上麵蘊含的玄青色劍氣,就像是蜻蜓點水,又好似鴻泥雪爪……總而言之,“青蓮”的加入,成功的擾亂了“湛盧”與“泰阿”的劍氣。
這就好像是在,往麵粉裏麵摻草木灰。
麵對歐冶子這威勢更勝剛剛的那一劍,李太白沒有選擇硬接,因為,他也不確定自己究竟能否擋得住?
其實,他本是想做那座任海浪驚拍,而巍然不動的巨石來著。可是隻能怪這場“海浪”的威勢,超出了他的預想太多。
因此,他作了一件很恥的事情,他選擇了“同流合汙”。
“湛盧”與“泰阿”本是親密無間、攜手同行,卻不曾想“青蓮”竟會如此“流氓”?如今,三股劍氣纏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得彼此不分起來。
“好一個‘青蓮劍歌第二式、一蓮枯度’。”
歐冶子直接道出了李太白的劍招,同時,他也突然明白起了李太白這記劍招的精華所在……這式一蓮枯度,是對力的巧妙運用,不管是法寶還是真元力,借敵力而還攻於敵,自己則穩立於不敗之地。
不過,眼看這招已然失效,歐冶子卻仍舊不慌不忙,反而是流露出來一幅意料之中的模樣。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因為,歐冶子這一式的真正殺招,本就不是落在明處的“湛盧”與“泰阿”,而是落在了別處。
就在此時,那柄消失的無影無蹤的“魚腸”,卻是如同鬼魅一般,清晰地出現在了李太白的身後,且這次,它不再躲躲藏藏,而是光明正大,像離弦的劍支一一樣,直奔李太白的後腦而去……
剛剛“青蓮”選擇了“同流合汙”,如今,麵對著第三柄不速之客,“青蓮”卻是深陷在“沼澤”之中,一時之間抽身不得。
眼看“魚腸”轉瞬即至,下一刻就要穿透李太白的頭顱時,卻是“當啷”一聲輕響,接著“魚腸”倒飛出去落進竹林,不知所蹤……原來,就在剛剛“魚腸”突然出現的時候,李太白直接用自己反手上的青蓮劍鞘格擋了過去,將其擊飛。
目睹這一幕,歐冶子臉上的顏色不禁變了變,不過卻也並未擁有太多失落,雖然剛剛“魚腸”行的詭招,他也對“魚腸”抱有很大期望,可他也僅僅是想看看李太白在青蓮被他控製的時候,究竟會如何去應對這柄“魚腸”,而沒有真的指望這柄“魚腸”能立不世之功。
畢竟,李太白與他都是非一般的人物,迄今為止,他所鑄的的八柄劍也才隻用了四柄而已,他的“禦劍訣”剛剛也才同時控了三柄劍而已,要知道他的“禦劍訣”最高層次可以同時控八柄呢!況且,李太白的“青蓮劍歌”如今也才剛剛使用了兩式。
如此便輕易決出勝負的話,非但是輕視了李太白,同時也是低估了他自己。
……
眼看“魚腸”無功而返,歐冶子索性切斷了與“魚腸”的聯係,將全部身心都放在了手裏的“湛盧”與“泰阿”上麵。他想借用這“仁道之氣”與“威道之勢”,看看能不能一舉毀掉李太白的“青蓮”。正如剛剛李太白所說,他的這柄劍隻是在蜀山腳下尋常鐵匠鋪裏,花費三兩三錢銀子買來的尋常鐵劍。其用料與做功上,自然比不得他這八柄原材料珍貴,更是由自己曆盡心血精心所鑄而來……他很想看看,沒有了劍的青蓮劍仙又該如何?
想到便做,歐冶子瘋狂地將真元灌入這兩柄劍中,而在這一瞬間,兩柄劍也是突然發光發亮起來,就連兩人周身的溫度都好似在這一刻突然升高了幾分。
可奇怪的是,與兩柄劍糾纏在一起的“青蓮”,卻似乎並沒有受到影響一樣,就在“湛盧”與“泰阿”做好準備,正要夾擊收網的那一刻,“青蓮”卻是突然抽身而退,退幹淨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以雷霆不及迅耳之速退了出來。
“什麽?”眼見此番無功,歐冶子不禁有些不解。
按理說,剛剛是三股劍氣纏繞在一起,已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得彼此不分起來,就算“青蓮”要退,也應該是得經過“湛盧”與“泰阿”的允許才對啊!若非如此的話,為何剛剛在“魚腸”突至的那一刻,“青蓮”不得退呢?
原來,剛剛不是“青蓮”不得退,而是“青蓮”不願意退,就在最早看見歐冶子召喚出來的“魚腸”隱入暗中之後,李太白就洞悉了他的想法,所以,便提前留下了劍鞘,用來防備“魚腸”。而“青蓮”在剛剛那一刻更是退不得,除了要應對“湛盧”與“太阿”的正麵攻擊之外,“青蓮”還有一個目的便是示敵以弱,好引出那柄擅長突襲的“魚腸”……而到了此時,“魚腸”的隱患以消,“青蓮”自然便不用再冒著被毀去的風險置自身於險地,可以功成身退了。
到了此時,歐冶子也是明白了李太白的“青蓮劍歌”為何能夠縱橫江湖這麽久而未逢一敗了?因為,他除了自身能力極為強大之外,更擅長的是算敵先機。
顯而易見,在剛剛兩人的一番心智交鋒上,李太白占了上風。雖然,歐冶子先前已經對李太白極為重視了,可剛剛那一幕,卻又將他心底裏的重視,再次加強了幾分。
隻是,還不待他想好加下來該如何出劍時,便聽得李太白開口大叫道:“剛剛都是你在搶攻,現在輪到我了。”
“青蓮劍歌第三式,無限蓮環。”
話音剛落,便見李太白持劍倒行,腳朝天、臉朝地,“青蓮劍”在他手中兀自翻轉,下一瞬,劍氣成圓,環環相扣,劍氣來迴往複循環不息,自組成陣……
當真是將“進可攻、退可守”這六字真意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