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瑤毫不退縮,她在朝堂上據理力爭,闡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葉清瑤毫不退縮,她在朝堂上據理力爭,闡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她目光堅定地掃視著朝堂上的眾臣,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大人,如今之世,外有列強環伺,內有百業待興。教育若不改革,我朝如何能培養出經世致用之人才?舊學雖有可取之處,但墨守成規隻會讓學子們困於迂腐之學,無法洞悉天下大勢,難以掌握新的技藝與知識。”


    不少大臣交頭接耳,有的皺著眉頭,似是對她的話極為不滿。但葉清瑤視若無睹,繼續說道:“教育改革,乃是開啟民智的關鍵。讓更多的平民子弟有機會接受更為全麵的教育,無論是農桑水利,還是天文地理,都應納入學府的教程之中。隻有這樣,我朝才能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有立足之地。”


    此時,一位老臣站了出來,捋著胡須說道:“葉大人,你所說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之法不可輕易變動,教育之事更是關乎國本,稍有不慎便會動搖根基啊。”葉清瑤恭敬地向老臣行了一禮,然後迴應道:“大人所言極是,祖宗之法固然要敬重,但祖宗也是希望我朝不斷繁榮昌盛。如今時移世易,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革教育並非是對祖宗之法的全盤否定,而是在其基礎上順應時代的發展。”


    葉清瑤從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擬好的教育改革計劃書,朗聲道:“這份計劃書,詳細地規劃了從學府課程設置到師資選拔,從學子考核到教育資源分配等多方麵的改革措施。我已走訪多地學府,深知目前教育之弊病,若能按照此計劃逐步推行改革,不出十年,我朝定能人才輩出,國力大增。”朝堂上頓時一片寂靜,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份計劃書上,似乎在權衡著其中的利弊得失,也在重新審視著這個站在朝堂中央、為教育改革奮力疾唿的女子。


    沉默良久,皇帝終於開口:“葉卿家,你的想法雖好,但這改革所需的銀錢從何而來?又如何確保各地學府都會遵循這新的製度?”


    葉清瑤微微欠身,不慌不忙地迴答:“陛下,關於銀錢之事,臣以為可從兩方麵籌措。一方麵,可鼓勵民間富商捐資辦學,朝廷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特權,如授予榮譽官職、減免部分商稅等。另一方麵,朝廷可從每年的財政收入中撥出一部分專款,專門用於教育改革,如修繕破舊學府、聘請優秀師資等。”


    她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至於各地學府遵循新製度的問題,臣建議設立專門的教育督查司。督查司的官員定期到各地學府巡查,考核學府的教學成果、學子的學業水平以及對新製度的執行情況。對於執行不力者,予以警告、削減經費等處罰;而對於執行良好者,則給予獎勵,如增加經費、獎勵優秀學子入京深造的名額等。”


    皇帝微微點頭,似乎對葉清瑤的迴答頗為滿意。然而,一些保守派的大臣卻依舊不甘心,其中一位大臣高聲說道:“葉大人,你這改革計劃如此大動幹戈,那些貧寒子弟本就難以專心學業,若再加入諸多繁雜課程,豈不是讓他們更加難以承受?這不是有違教育之初心嗎?”


    葉清瑤早有準備,她神色平靜地迴應:“大人此言差矣。貧寒子弟雖生活艱苦,但他們往往更有上進心。新的教育製度並非是增加他們的負擔,而是為他們提供更多改變命運的機會。例如,新增的技藝課程,能讓他們習得一技之長,日後無論是做工還是務農,都能運用所學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朝廷也會為貧寒學子提供更多的資助,如設立專門的助學金,提供免費的書本和文具等。”


    朝堂上的爭論還在繼續,支持和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葉清瑤知道,這場關於教育改革的鬥爭不會輕易結束,但她心中的信念卻愈發堅定。她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不懈,總有一天,能夠推動教育改革的實現,為這個國家帶來新的希望。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沒有說話的丞相緩緩開口:“陛下,臣以為葉大人的教育改革計劃確實有諸多可取之處。但此事關係重大,不可倉促決定。不妨先在幾個州縣進行試點,根據試點的成果再決定是否在全國推行。”


    皇帝聽了丞相的話,沉思片刻後說道:“丞相所言甚是。葉卿家,就依丞相之議,先在江南、荊襄等地的州縣進行試點。若成效顯著,朕定當全力支持你在全國推行教育改革。”


    葉清瑤心中雖然有些失落,她本希望能夠立刻在全國推行改革,但她也明白這已經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她連忙謝恩:“陛下聖明,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托。”


    下了朝堂,葉清瑤立刻著手準備試點的相關事宜。她召集了一批誌同道合的官員和學者,組成了教育改革試點推行小組,日夜商討如何在試點州縣更好地實施改革計劃,他們深知,這是教育改革邁出的關鍵一小步,必須慎之又慎。


    葉清瑤與小組成員馬不停蹄地奔赴江南、荊襄等地的試點州縣。抵達江南的第一站——江寧府後,葉清瑤便深入當地的學府、私塾以及市井小巷,親自了解當地的教育現狀和民眾對教育的看法。


    她發現,這裏的學府雖然在當地頗有名氣,但教學內容依舊十分陳舊。學子們每日誦讀經典,卻對外麵的世界知之甚少。而私塾則參差不齊,一些私塾先生自己也隻是略通文墨,難以給予學子真正有用的教導。民眾們大多渴望自家孩子能夠通過讀書出人頭地,但對於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既充滿好奇又有些擔憂。


    葉清瑤首先召集了江寧府的所有教育相關人士,包括學府的山長、私塾先生以及當地的學究等,召開了一場大型的教育宣講會。在宣講會上,她詳細地闡述了教育改革的計劃內容,從課程的調整到學子未來的發展方向,一一進行講解。


    一些開明的山長和先生聽後,眼中露出興奮的光芒,他們意識到這或許是教育的一次重大轉機。然而,也有部分人滿臉懷疑,甚至當場提出質疑:“葉大人,您說要加入諸如算學、格物之類的課程,可這些東西與考取功名並無直接關聯,學子們學了又有何用?”


    葉清瑤耐心地解答:“諸位,考取功名固然是學子們的一條出路,但如今社會,各行各業都需要有知識、懂技術的人才。算學可用於商業貿易、工程建造,格物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然規律,運用於農業、製造業。即使不考取功名,學子們也能憑借這些知識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


    在江寧府的初步推廣雖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葉清瑤和小組成員沒有絲毫氣餒。他們開始從學府入手,挑選了一所規模適中的學府進行試點改革。他們為學府引入了新的教材,這些教材是葉清瑤和學者們精心編撰的,融合了傳統經典與現代知識。同時,還聘請了幾位擅長算學和格物的老師,對學子們進行授課。


    然而,沒過多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一些家長聽聞學府裏教授一些從未聽過的課程,擔心影響孩子的科舉前程,紛紛到學府要求退學。葉清瑤得知後,又親自一家一家地拜訪這些家長。她用實際的例子向家長們解釋新教育的好處,比如講述其他地方因為懂得算學而善於經商致富的故事,還有格物知識讓農田增產的實例。


    這些士紳在當地頗有威望和勢力,他們聯名上書,聲稱教育改革是對荊襄千年文化傳承的褻瀆,是妄圖用奇技淫巧擾亂學子的心智。葉清瑤深知,若不能說服這些士紳,改革在荊襄將寸步難行。


    於是,她決定邀請這些士紳中的幾位代表進行一場公開的辯論。辯論當日,現場聚集了眾多荊襄的學子、民眾以及各方人士。葉清瑤率先開口:“諸位前輩,晚輩深知荊襄文化源遠流長,對傳統禮教的尊崇亦是美德。但時代在發展,如今的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


    她環顧四周,接著說道:“傳統的學問固然重要,可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就拿格物之學來說,這並非是什麽奇技淫巧。懂得格物,我們能知曉天文氣象,預測洪澇幹旱,這對荊襄的農事有著巨大的幫助。農興則民富,民富則國強。”


    一位士紳代表冷哼一聲,反駁道:“葉大人,我荊襄自古以來靠的就是傳統的耕種之法,從未聽聞這格物之學能有何大用。學子們應專心研讀經典,考取功名,這才是正道。”


    葉清瑤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迴應:“前輩此言差矣。考取功名固然是一條道路,但並非所有學子都能在科舉之路上有所建樹。若他們學習了格物之學,即使不能為官,也能成為對農事、水利、建築等行業有用的人才。而且,懂得算學能讓商業更為繁榮,這對荊襄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她又舉例說道:“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嚐試運用格物之學改良土壤,糧食產量有所增加。而算學的運用,讓商家們在交易中減少了差錯,生意愈發興隆。這些變化都是實實在在的,並非是憑空捏造。”


    現場的民眾開始交頭接耳,一些學子的眼中也閃爍著思索的光芒。士紳代表們雖然臉色依舊不太好看,但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話語來反駁。


    在荊襄的另一邊,教育改革小組的其他成員也沒有閑著。他們深入到基層的私塾,與私塾先生們交流,向他們展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材。一些年輕有想法的私塾先生開始嚐試著在自己的課堂上引入部分改革內容,如給學生講述一些簡單的地理知識和曆史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荊襄學府裏接受教育改革的學子們開始展現出不一樣的風貌。他們在算學課上積極思考,在格物課上充滿好奇地探索。一些學子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家人解決了一些小問題,這讓當地民眾對教育改革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轉變。


    士紳們看到這種情況,雖然心中還有些不甘,但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強烈抵製。葉清瑤抓住這個機會,與士紳們進一步溝通,表示教育改革會尊重荊襄的傳統文化,會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荊襄的教育改革試點終於走上了正軌。葉清瑤和她的小組在江南和荊襄兩地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改革方案,為將來在全國推行教育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葉清瑤也清楚,前方仍然有著重重困難,來自朝廷內部保守勢力的壓力以及各地不同風俗文化的挑戰,都需要她去一一克服。但她心中的信念如同燈塔一般,始終堅定不移,那就是一定要讓教育改革的春風吹遍整個國家。


    隨著江南和荊襄兩地教育改革試點逐漸步入正軌,葉清瑤開始著手整理兩地試點過程中的詳細數據和成果案例。她深知,這些資料將成為說服朝廷全麵推行教育改革的有力證據。


    在江南,經過一學期的試點,參與改革的學府裏,學子們的知識麵明顯拓寬。原本隻專注於經史子集的學生,現在對算學、格物等學科也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一次地區性的知識競賽中,試點學府的學子們在綜合知識方麵遠超未改革的學府。他們不僅在傳統學問上不遜色,還能憑借新學知識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如利用算學知識合理規劃農田灌溉的水量分配,運用格物知識改進紡織工具,使得生產效率提高了近兩成。


    荊襄地區也傳來喜訊。曾經抵製改革的一些士紳,看到學子們在品德修養沒有下降的同時,還能掌握更多實用的技能,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主動資助一些與新學相關的活動,如舉辦算學競賽、格物展覽等。當地的商業也因為有了懂得新學知識的年輕人加入而變得更加繁榮。一些年輕人利用所學的地理和商業知識,開辟了新的貿易路線,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葉清瑤將這些成果詳細地記錄下來,並且附上了一些學子和家長的親身感受。她帶著這些成果和資料返迴京城,準備向皇帝和眾大臣匯報。


    朝堂之上,葉清瑤將江南和荊襄兩地的成果一一呈現。她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眾大臣,教育改革試點在兩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學子們不再是隻知死讀書本的書呆子,而是能夠學以致用,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新的教育模式不僅沒有破壞傳統的文化傳承,反而讓我們的文化在新的知識體係中得到更好的發揚。”


    皇帝看著手中的報告,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仍有一些保守派大臣心存疑慮。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葉大人,這僅僅是兩地的情況,不能代表全國。而且,這改革若是全麵推行,必定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朝廷是否有這個能力,還需慎重考慮。”


    葉清瑤早有準備,她迴答道:“大人,雖然目前隻是兩地的試點,但這足以證明教育改革的可行性。關於資金問題,在試點過程中,我們已經探索出一些解決之道。除了之前提到的民間捐資和朝廷專款,隨著學子們掌握新的知識,他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反過來又能為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而且,從長遠來看,一個國家擁有更多的實用型人才,國家的整體收入必然會增加,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朝堂上的爭論聲再次響起,有讚同的,有反對的,也有持觀望態度的。皇帝思考良久後說道:“葉卿家,你所展示的成果確實令人心動。但此事關乎重大,朕還需再考慮考慮。不過,朕允許你在其他一些地區繼續擴大試點範圍,若能持續取得良好的成果,朕將全力支持你在全國推行教育改革。”


    葉清瑤雖然有些失望,但她也明白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她謝恩之後,又開始籌備在其他地區的試點工作。她知道,每一次的試點都是在為最終的全麵改革鋪路,雖然道路漫長且艱辛,但她堅信隻要一步一個腳印,教育改革的夢想終會實現。


    這一次,她選擇了北方的一些州縣作為新的試點區域。北方地區與江南和荊襄有著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教育傳統,她深知在這裏將會遇到新的挑戰,但她毫不畏懼,帶著堅定的信念和積累的經驗,再次踏上了教育改革的征程。


    葉清瑤帶領著她的團隊來到北方州縣,這裏的情況比她預想的還要複雜。北方注重傳統儒學的嚴謹性,對新學的接受程度極低,而且北方的教育資源相較於江南等地更為匱乏。


    在到達的第一個州縣,葉清瑤發現當地的學府規模小且破舊,學子們的教材也十分稀缺。當地的官員對教育改革也不太熱心,他們覺得北方的教育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沒有必要折騰。


    葉清瑤沒有氣餒,她首先從改善教育硬件設施開始。她積極向當地的富戶和商人募捐,向他們講述教育改革的長遠利益。一些有遠見的商人被她打動,紛紛解囊相助。有了資金後,她開始修繕學府,購置新的桌椅和教材。


    同時,她也開始對當地的教育者進行培訓。她邀請了江南和荊襄兩地在教育改革中表現出色的教師來給北方的教師們傳授經驗,講解新學課程的教學方法。然而,這個過程並不順利。北方的教師們大多堅守傳統教學理念,對於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接受緩慢,甚至有些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公開表示抵觸。


    葉清瑤隻好一家一家地拜訪這些教師,與他們深入交流。她告訴他們:“各位先生,我理解你們對傳統學問的熱愛和尊崇,但我們也要看到,如今北方的學子們在舊的教育體係下,出路狹窄。新學並非是要取代儒學,而是要與之相輔相成。”


    在她的努力下,部分教師開始嚐試著接受新學。葉清瑤趁熱打鐵,在學府裏開設了新學的公開課,讓學子們自由選擇是否參加。剛開始,隻有少數膽大好奇的學子前來聽課,但隨著課程的進行,這些學子迴去後將所學的新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小事上,引起了其他學子的興趣。


    例如,一位學子運用算學知識幫助家裏更合理地安排糧食儲存,避免了浪費。這個消息傳開後,更多的學子開始湧入新學的課堂。


    然而,北方的保守勢力並沒有坐視不管。當地的一些老學究聯合起來,指責葉清瑤是在破壞北方的學風,傳播異端學說。他們在大街小巷張貼告示,唿籲民眾抵製教育改革。


    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一些原本支持改革的民眾也開始動搖。葉清瑤深知必須正麵迴應,她在當地的廣場上舉辦了一場大型的辯論會,邀請所有反對者前來辯論。


    辯論會上,葉清瑤鎮定自若地說道:“各位前輩,新學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學子更加全麵地了解世界,更好地為國家、為家庭做出貢獻。新學中的格物學,有助於我們探索自然規律,從而改善農業生產;史學、地理等學科的拓展,可以讓我們的學子知道天下大事,明白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這與傳統的儒學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不矛盾,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些目標。”


    她的話讓一些民眾重新思考起來。但老學究們依舊不依不饒,他們提出:“就算這些新學有些許用處,但改變了教育的根本,我們北方的文化傳承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葉清瑤迴應道:“並非如此。我們在推行新學的同時,也會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我們可以將傳統的儒學經典融入到新的課程體係之中,讓學子們在學習新學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比如,在講授曆史課時,可以著重講述儒家思想在各個朝代的發展與影響;在品德修養課上,以儒家的道德觀念為根基,教導學子為人處世之道。”


    她的這一說法,讓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民眾開始傾向於支持教育改革。老學究們見勢不妙,又從科舉仕途方麵進行攻擊:“葉大人,你推行的這些新學,在科舉考試中並無體現,學子們花費精力在這些上麵,豈不是會耽誤他們的前程?”


    葉清瑤早有準備,她微笑著迴答:“各位前輩,科舉製度也在不斷變革發展。如今朝堂之上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提議在科舉中增加新學的內容。而且,就算暫時科舉不變,學子們掌握了新學知識,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為他們日後可能從事的其他職業打下基礎。就算不走上仕途,也能憑借一技之長安身立命,為家族增光。”


    這場辯論會雖然沒有完全消除反對的聲音,但已經讓更多的人對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北方州縣的試點也開始逐漸展現出積極的成果。學子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一些在新學方麵表現出色的學子開始嚐試翻譯西方的書籍,將外麵的先進知識引進北方。


    在商業領域,懂得算學和地理知識的年輕人開始規劃新的商業路線,促進了北方與其他地區的貿易往來。當地的農業也受益於格物知識,例如改進了灌溉係統,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


    葉清瑤將北方州縣的這些成果再次整理成冊,與江南、荊襄等地的成果一起,形成了一份詳盡的教育改革成果報告。她帶著這份報告第三次踏上了迴京的路途。


    朝堂之上,葉清瑤將報告呈上。皇帝仔細閱讀後,龍顏大悅:“葉卿家,你果然不負朕望。這多地的試點成果足以證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朕決定,從明年開始,在全國逐步推行教育改革。”


    葉清瑤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激動萬分,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認可。但她也知道,全國推行麵臨的挑戰將更多更大。


    消息傳出後,全國上下一片嘩然。雖然有不少人支持,但反對的聲音也不小。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對教育改革的理解還很有限,認為這是對他們傳統生活方式的衝擊。


    葉清瑤主動請求前往這些偏遠地區進行宣傳和指導。她深入到各個鄉村小鎮,與當地的百姓、族長、鄉紳等進行麵對麵的交流。她用樸實的語言解釋教育改革的好處,用實際的例子展示改革能給他們帶來的改變。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裏,村民們擔心孩子學習新學後會忘記本族的文化習俗。葉清瑤承諾在當地的學府設立專門的本土文化課程,讓孩子們在接受新學的同時,傳承本土文化。


    在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小鎮,葉清瑤告訴漁民們,新學中的地理和氣象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安全地出海捕魚,算學知識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計算收益。


    經過葉清瑤的不懈努力,偏遠地區的百姓們對教育改革的抵觸情緒逐漸減少。全國的教育改革在磕磕絆絆中逐步展開。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的教育麵貌煥然一新。新的學府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既有傳授傳統經典文化的書院,也有側重於新學知識的學堂。各類學科的優秀人才不斷湧現,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著國家向著繁榮富強的方向大步邁進。而葉清瑤的名字,也被永遠銘刻在這個國家教育改革的曆史長河之中,成為後世敬仰的對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書後女配才是六個哥哥的真團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狐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狐婉並收藏快書後女配才是六個哥哥的真團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