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裏的“承、乘、比、應”,指的是卦象內部相關兩爻之間的關係,可總結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所謂“承”,乃承載、承上、烘托之意。
就像古時候的馬車,是用來承載乘客的。凡下爻緊承上爻謂之“承”。多指陰爻上承陽爻,象征柔弱者順承剛強者,或賢臣輔佐明君之意。
(2)所謂“乘”,是乘駕、駕馭,居高臨下之意。
凡上爻乘淩下爻,謂之乘。多指陰爻乘陽爻,稱“乘剛”,象征臣下欺辱君主,小人乘淩君子,意多不吉善。
但陽爻居陽爻之上則不言“乘”,而稱之“據”,認為此為理之所常,由此可見《易經》扶陽抑陰的思想。
(3)所謂“比”,是兩個相鄰的爻稱作比,是比鄰、比肩的意思。就像跟你一起肩並肩走路的好朋友。如果相比的兩爻是一陰一陽,異性相吸,就更加親近一些。
但要說明的是,相鄰兩爻,一爻為陰一爻為陽,則善為“比”。若以剛比剛或以柔比柔,則無相求相得之情。
總之,凡陰陽相遇為朋友類,若陽遇陽或陰遇陰,則結為敵。
(4)所謂“應”,是對應、應合的意思。指上下卦爻位置對應的唿應關係。就像同盟關係,不在一起,但一唿就應。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就有了對應關係。
應是一種應合、應援,有應當然是好事。但這種對應關係要從“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易理上去觀察。
一般說,在相應位置上的兩爻如果是一陰一陽,即可成為陰陽正應;如果是兩陽或兩陰,即構成相斥關係。
(5)中正
在六爻之中,一、三、五爻為陽位,二、四、六爻為陰位。若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則為當位,為吉;反之,若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則稱不當位,為兇。
所謂“中”,是指六爻卦中內卦的二爻和外卦的五爻,因為在各自三爻卦的中間,稱之為“中”,又稱“得中”。
所謂“正”,是指爻位的奇數屬於“陽”,偶數屬於“陰”,因而在奇數的陽位,應當是陽爻;在偶數的陰位,應當是陰爻;這時稱作“正”或者“當位”。
而陰爻位於二位,陽爻位於五位,則是既中又正,稱之為“中正”。中正是《易經》中尤具美善的象征。
(1)所謂“承”,乃承載、承上、烘托之意。
就像古時候的馬車,是用來承載乘客的。凡下爻緊承上爻謂之“承”。多指陰爻上承陽爻,象征柔弱者順承剛強者,或賢臣輔佐明君之意。
(2)所謂“乘”,是乘駕、駕馭,居高臨下之意。
凡上爻乘淩下爻,謂之乘。多指陰爻乘陽爻,稱“乘剛”,象征臣下欺辱君主,小人乘淩君子,意多不吉善。
但陽爻居陽爻之上則不言“乘”,而稱之“據”,認為此為理之所常,由此可見《易經》扶陽抑陰的思想。
(3)所謂“比”,是兩個相鄰的爻稱作比,是比鄰、比肩的意思。就像跟你一起肩並肩走路的好朋友。如果相比的兩爻是一陰一陽,異性相吸,就更加親近一些。
但要說明的是,相鄰兩爻,一爻為陰一爻為陽,則善為“比”。若以剛比剛或以柔比柔,則無相求相得之情。
總之,凡陰陽相遇為朋友類,若陽遇陽或陰遇陰,則結為敵。
(4)所謂“應”,是對應、應合的意思。指上下卦爻位置對應的唿應關係。就像同盟關係,不在一起,但一唿就應。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就有了對應關係。
應是一種應合、應援,有應當然是好事。但這種對應關係要從“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易理上去觀察。
一般說,在相應位置上的兩爻如果是一陰一陽,即可成為陰陽正應;如果是兩陽或兩陰,即構成相斥關係。
(5)中正
在六爻之中,一、三、五爻為陽位,二、四、六爻為陰位。若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則為當位,為吉;反之,若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則稱不當位,為兇。
所謂“中”,是指六爻卦中內卦的二爻和外卦的五爻,因為在各自三爻卦的中間,稱之為“中”,又稱“得中”。
所謂“正”,是指爻位的奇數屬於“陽”,偶數屬於“陰”,因而在奇數的陽位,應當是陽爻;在偶數的陰位,應當是陰爻;這時稱作“正”或者“當位”。
而陰爻位於二位,陽爻位於五位,則是既中又正,稱之為“中正”。中正是《易經》中尤具美善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