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原本他們世代都是廣西大山裏的采藥人,他自幼隨父祖在大山裏練就了一身極好的輕身功夫。


    雖然不能說是像真正的內家高手一樣,踏雪無痕淩波微步,但是飛簷走壁卻也是不在話下,尤其擅長攀援絕壁。


    早在金田起義之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馮雲山從清兵手中,冒了極大的風險救了的武清他們一家人的性命。


    從那之後,武清的父親為了感激馮雲山的大恩,便讓武清帶領族中少壯,開始追隨馮雲山左右,時刻保護恩公的安危。


    等到了金田起義之後,馮雲山見武清驍勇善戰,更是把他收做了義子,做了自己的貼身護衛。平日裏跟隨左右負責自己的生活起居,一旦遇到戰事便時常派出去進行敵情偵察,作為斥候之用。


    還別說,別看武清當時年紀輕輕,才剛剛十六七歲,但他在馮雲山的運籌帷幄之下卻是不負眾望屢建奇功。等到鹹豐二年初永安建製的時候,他就因戰功被封為了南王帳下的一名旅帥,手下五百精騎,專司斥候一職。


    俗話說的好:“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到了鹹豐二年(1852)六月,南王馮雲山在強渡全州蓑衣渡口的時候,不幸被早已埋伏好的清軍江忠源部用炮火命中,傷重身亡。而當時武清正在前麵率著手下精騎,遠遠的繞到了岸上清軍的後麵,準備實施突襲計劃,配合大軍強渡。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後麵馮雲山的座船,竟然遭到了清軍的猛烈炮擊,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當聞聽馮雲山不幸戰死之後,武清立刻像發了瘋一樣,率著手下的五百健兒,對清軍江忠源的帥帳發起了自殺式的瘋狂衝鋒。但是人家江忠源卻也是晚清的一代名將,自也不是白給。


    他不僅頑強的殺退了武清自殺式的衝鋒,更是趁勢一舉大敗了馮雲山部,以至於太平軍丟下了大批的輜重,不得已轉而從西岸的陸路去了湖南。


    這一場血戰之後,武清的五百精騎僅僅剩下不到兩百來人,而他自己也是身受重傷,最後被他的手下拚死救了出去。


    等他們安全脫身之後,一路上收攏四下潰散的殘兵,經過在山中短暫的修整,又陸續招募了一些當地的少壯青年,實力慢慢的又恢複了一些,手下又聚集了兩三千名兄弟。


    但是,這時武清非常清楚,僅憑他現在手中的這些殘兵敗將,絕難擊殺江忠源為自己的義父報仇雪恨。於是,他決定帶著他們去投奔義父生前最看重的翼王石達開,到他的軍中效命,等待機會再圖謀報仇大事。


    等武清帶著這些人馬投到石達開的軍中之後,石達開也是非常的高興,對他格外的禮遇。不僅仍然讓他帶領自己帶來的兄弟,還又另外撥給了他六七百名老兄弟,讓他自成一營自統一軍。並且承諾,一定盡量幫他創造機會,讓他親手為南王馮雲山報仇雪恨。


    為這樣一來,武清便死心塌地的開始追隨了石達開,成了他麾下的一員悍將。


    其實說白了,這也正是人家石達開作為一路主帥知人善任的高明之處。他非常清楚像武清這樣悍勇之人,原本就沒有高遠誌向遠大抱負,他僅僅就是憑著自己的性情義氣行事。


    隻有放手的使用,才能讓他心存知遇之情,也就能夠更好的讓他發揮出最大的能量。也隻有想他所想念他所念,他才能真正的感恩戴德,拚死完成各項交付的任務。


    果不其然,這個武清在石達開的巧妙駕馭下,甚至比早先在他義父馮雲山的帳下還要勇猛彪悍。很快就成了一名讓清軍聞風喪膽的猛將,為石達開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人家石達開也真的就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在鹹豐三年(1853),終於把剛剛到達廬州的江忠源部牢牢的包圍了起來。


    與此同時,他特意命令武清親率所部精銳擔任先鋒,對廬州發起了猛攻。在血戰了數月之後,廬州城終於被太平軍攻破,而江忠源也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水自盡自殺身亡。


    這一次,終於讓武清得以完成了自己的報仇大業,從此他對石達開也就更加的敬重,從此真正成為了石達開帳下的一名心腹將官。


    時間一晃到了鹹豐六年(1856),由於太平天國內部高層之間矛盾的日益激化,終於爆發了導致了加速太平天國運動滅亡的最大的一個事件——天京事變。


    在這次事件中,天王洪秀全先是暗中急調北王韋昌輝,精心布置,突然發難,一舉殺死了東王楊秀清,並大肆屠殺了他的數萬下屬。


    事後石達開對韋昌輝濫殺無辜的做法表示非常不滿,但是早已殺紅眼的韋昌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隨即對石達開也展開了猛烈攻擊。


    幸好石達開見機較早,手下又有武清一幫悍勇將士拚死抵擋,這才讓他能夠得以脫身逃往安慶。


    石達開雖然逃了出去,但是他留在天京的一些親人和下屬卻是沒有逃過韋昌輝的殺戮,全部被斬殺幹淨。甚至就連武清在力竭重傷之後,也被暫時的押入了死牢,說是要等抓到石達開後一起斬草除根。


    當然,韋昌輝這也是念在他是已故南王馮雲山義子的麵子上,這才網開一麵,沒有直接一並殺害。


    等到了石達開逃走之後,韋昌輝便變得更加的飛揚跋扈了起來。最後,甚至就連天王洪秀全也深深感到了威脅,於是終於又設計一舉擒殺了韋昌輝和他手下的二百多名親信。並派人迎迴石達開,命他掌管政務。


    但沒過多久,天王洪秀全就開始對石達開又心存疑忌,加封自己的兄弟為王,處處牽製打壓於他,並且意圖加害。


    無奈之下,石達開之後再度出走天京,避禍安慶。從此一步步的走上了悲壯的遠走西南道路,最後兵敗大渡河,於成都身受清廷淩遲酷刑而死。


    而那個武清在石達開再度出走天京避禍安慶的時候,因為傷病未愈未能隨之同行。


    幸好他平日裏戰功顯赫,在軍中的口碑又是頗佳,再加上經此天京事變之後,天朝極其缺乏能夠真正打仗的將帥,而且他又是已故南王馮雲山的螟蛉義子。


    所以在事後,他不但沒有被牽連受罰,而且還被正式加封為將軍一職,專門負責招募和培訓斥候軍。


    但是,此時的武清在親身經曆了天京事變之後,已經變得日益消沉了起來。尤其是石達開的再次被迫出逃安慶,更是讓他不能接受,百思不得其解。


    原本,他對這個什麽天朝就沒有什麽太多的感情色彩,從第一天加入太平軍,原本就是為了報答義父的恩情。


    而後來繼續追隨石達開,說白了也不過是借以替義父報仇罷了,再說了這麽多年立下的軍功,也算是已經報答了石達開的知遇之情。


    所以在這之前,他早就已經暗中萌生了退意,因為他不知道像這樣整天的打來打去,到底究竟是為了什麽。


    昨日還在一起生死與共的兄弟,今朝就莫名其妙的拔刀相向相互廝殺,許許多多的從廣西出來的老兄弟,在和清軍的殊死拚殺中尚可九死一生,但是最後卻死在了自己昔日兄弟們的手中。


    尤其是,早些年天王他們這些首領為大家所暢想的美好幸福生活,到最後卻變成了隻是他們自己的安逸享樂,而下麵的百姓甚至生活的更加苦不堪言了,完全看不到絲毫的天朝盛世。


    武清就這樣,在經過反複的內心掙紮之後,他決定也學著翼王石達開一樣逃離天京。但是他卻並不是試圖另尋它途,繼續這渺茫的天朝迷夢,而是想著徹底逃出這場,他自己無法看懂的血腥大廝殺,重新去做一個平平淡淡的山民。


    在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便暗中四下找尋昔日的那些手下,想著帶著他們一起逃離這個毫無希望的天朝。


    隻是在他苦苦的找尋了一年多,也隻不過尋到了三十幾個和他一起一路拚殺過來的老兄弟,其他的人幾乎早就都已經戰死了。而他的這些老兄弟們,也大都讚同他的想法,不想再這樣整日裏渾渾噩噩的拚命了。


    當然其中也有幾個已經當上了將官的兄弟,他們雖然有些貪戀自己來之不易的位置,但是也都表示絕對不會向天朝出賣大家。


    隻不過是大路朝天,大家各走一邊罷了,必要時還會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幫助,也算是報答武清當年的提攜的恩情了。


    最後,在又經過半年多的充分準備,武清終於順利的帶著二十八名老兄弟逃離了天京,逃離了那個瘋狂而又血腥的天朝。


    他們逃出來之後,並沒有直接西進逃迴廣西老家,而是明智的按計劃選擇了向東出海,先到早先他們已經探明的東海的一個小島上,暫時的隱藏起來。等到真正的天下太平之後,再重新返迴廣西老家,認祖歸宗。


    由於他們二十九個人個個都有一身的功夫,早先又都一直擔任軍中的斥候,再加上他們準備的也非常充分,所以他們逃亡的行動非常的順利。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就成功的駕著從海邊強擄的一艘漁船,順利的逃到了海上。


    隻不過,他們在出海沒多久就不幸遇到了台風,打亂了他們早先準備逃往東海那個小島的計劃。不得已,他們之後順著台風一路北上,最後竟然陰差陽錯的飄到了黃海海域的一個海島上。


    還好,這並不是一座荒無人煙的荒島,上麵不僅有少量的土著居民,甚至還盤踞著一夥海盜。當他們剛開始向島上發出信號求援的時候,就遭到了島上海盜的驅逐。


    原來,這幫海盜一看就知道,這破破爛爛的漁船根本沒有什麽油水,直接就不允許他們靠岸,甚至還用鳥銃和弩箭向漁船射擊,威脅他們趕快滾蛋離去。


    這一下就把武清惹惱了,一來他們的漁船上幾乎沒有什麽食物和淡水了,二來對方又是如此的無理,不幫忙救援也就算了,竟然還無緣無故的向他們射擊,傷了他們的一名兄弟。


    但是,武清並沒有貿然的向對方發起反擊,而是飛快的逃離了海盜的攻擊範圍,裝作倉皇而逃的樣子,遠遠的離開了這個海島。


    看到他們的破漁船落荒而逃,那幫海盜也並未進行追擊,算定他們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己喪生於這茫茫的大海之中。


    等到了半夜裏的時候,武清竟然就又指揮漁船偷偷的從海島的另一側靠了過去。原來這座海島的地形非常險要,除了朝東南方向有一個地勢平坦的缺口之外,其它所有的地方全部都是高達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懸崖峭壁。


    所以,在當時海島上的海盜在夜間,也隻是在這個東南方向的缺口布置了常規的防禦人手,在其它地方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崗哨,充其量也就是象征性的零星巡邏隊而已。


    因為,像那種常年海水拍打的岩壁,普通人是極難從哪裏攀援而上的。就算是僥幸上去,也不過三兩人而已,麵對海島腹地之中的百餘名窮兇極惡的海盜,那也不過是狼入虎口而已。要知道,那個年頭凡是淪為海盜的,哪個不是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角色。


    然而:“眾人皆是菩提果,惡人自有惡人磨!”


    這幫海盜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武清家族原本就是廣西大山之中客家采藥人之中的一個獨特分支,他們世世代代都在懸崖峭壁上討生活。


    再兇險萬分的崖壁,在他們這一支族人的眼裏也是極其普通的坦途,因為他們這一支族人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那就是他們這一支族人的手腳中央位置,都天生有一個極其罕見的強力吸盤,平日裏別人絕難發現,隻有在他們自己施展攀岩絕技的時候才會顯現出來。


    這當然也是武清和他的營中老兄弟們,一直以來被天朝諸王所重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們確實能夠在很多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創造出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當初石達開數月圍困廬州城,就是武清帶領他的兄弟們,在暴雨之中徒手登上城牆,從裏麵強行炸開了城門,最終一舉逼死了晚清名將江忠源。


    而此時在漁船上,武清所率領的二十八人中,其中就有他的五位族人,剩下的也都是跟隨他百戰餘生的好手。


    其實,早在白天那幫海盜嘍囉耀武揚威的時候,武清就已經暗自決定一定要強行拿下這個海島。因為,他已經喜歡上了這裏得天獨厚的絕佳環境,這正是他和兄弟們暫時甚或長期棲身的寶地。


    當夜武清隻留下七名不擅長攀岩的兄弟,照看漁船和那位受傷的兄弟,而自己親率剩下的十九人直接就從懸崖峭壁上攀援了上去。


    等他們從上麵殺入海盜盤踞的山洞的時候,那幫海盜幾乎全部還都在熟睡之中。原本就算是他們都是清醒的,也絕難抵擋這二十名久經戰陣的斥候軍的攻擊,更何況他們現在幾乎毫無反抗的能力。


    沒用半個小時,武清他們就完全的控製了局麵。但是武清並沒有對他們大肆殺戮,而隻是親手斬殺了七八名特別頑固的頭目,對於那些願意投降的海盜一概既往不咎,甚至就連那名射傷他們兄弟的小嘍囉,也沒有再追究問罪。


    因為武清非常清楚,在這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想站穩腳生存下去,那就必須要依靠這些人。


    尤其是在這茫茫大海之中,自己兄弟就算是武功再高,那是無濟於事的,畢竟他們早先充其量也就隻是在江河之中行走過,但是一遇到這真正的大海也就沒有什麽本事了。


    而且,像他們這種海盜大多都是些好勇鬥狠的匪徒,彼此也隻是各取所需聚集在一起罷了。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盲目的崇拜英雄,隻要你把他們徹底的降服了,他們就會真心誠意的歸順。


    因為他們的終極目標,無非就是吃喝玩樂,說白了就是更好的生存下去,誰有本事他們自然就會信服誰,並不存在什麽普通江湖的那套忠孝仁義。


    所以隻要是能夠真正的震懾住他們,假以時日,自能慢慢的把他們調教成一支有戰鬥力的武裝。


    果不其然,這些海盜在看到武清他們的功夫之後,都表示願意推他為主讓他做老大。尤其是他們在知道了武清的真實身份之後,更是心悅誠服,因為他們雖然孤懸海外,但是太平天國的威名他們還是早就有所聽聞的。


    甚至他們當時暗自猜想,武清他們可能就是太平軍派來收服他們的,有朝一日這些人或許也能真的像人家那些太平軍一樣拜將封侯。


    當然,武清並不會把自己這幫人的真實來曆如實的告訴他們,而是順著他們的意思,說正是天王派他們前來找尋開辟海外基地的。


    隻不過在途中遭遇了台風,他們的戰船被毀,幸好遇到了這艘漁船,這才尋到此地。不僅如此,武清還當即裝模作樣的對他們進行了封賞,以此來收攏人心。


    好在,他們出逃天京的時候準備的夠充分,帶出了一定的財物,而在後來逃亡的時候又劫掠了幾個大戶,也得到了不少的錢財,這時倒是派上了用場。


    這樣一來,武清就穩穩的掌握住了這支百餘人海盜隊伍,算是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地盤,可以暫時的讓兄弟們安頓下來了。


    等一切穩定下來之後,武清這才得以好好的研究了一下這個海島。


    原來這個海島確實是一個可以長期棲身的寶地,這個海島三麵環山一麵臨水,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海島三麵的山上有著眾多的山洞,島上的居民和海盜都居住在山洞之中,倒也無需另外建造住所。


    在海島的中央有一大片的肥沃土地,可以種植大量的農作物,基本上可以解決島上居民和海盜的正常需求。


    而且,在海島三麵的山上還有許許多多可以食用的山珍野果,這些都是海上難能可貴的寶貝。


    另外,島上還有幾處常年不枯的山泉,這就解決了淡水的問題。這也就是說,就算是這些海盜安安分分的在此處生活,也能夠過上自給自足的安穩生活。


    更何況,他們還有十餘隻大大小小的海盜船,手裏還有一些相對比較先進的武器,這一來他們就可以時常出去進行劫掠。


    武清當家之後,一方麵大力開展島上的自給自足,讓島上原有的居民安安分分的從事生產,確保島上常年所需的正常供應。


    一方麵加強整訓島上的海盜武裝,挑選出一批精幹的人手,親自進行強化訓練。把一些老弱病殘的海盜剔除出來,讓他們也加入到生產之中,或者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後勤工作。


    很快,武清就親手訓練出了一支七八十人的精幹海盜隊伍,再加上他自己帶來的二十八人,一共湊成了一百人的隊伍。


    而且,武清還立下了許多的規矩,讓所有人都必須遵守。比如,不許搶劫普通的漁船,不許隨意的劫掠侮辱婦女,不許跟其他的海盜組織相互勾結,不許參與任何其他勢力之間的爭鬥。


    遇到國內的商船,隻許搶貨,除非必要時不許傷人性命;遇到外國人的船隻,無論什麽情況,不管是商隊還是流竄的海盜,隻要情況允許,一概統統拿下,人員就地解決毀屍滅跡絕不留一點痕跡。


    遇到國內官軍的船隊,一概避而遠之,絕對不要輕易的去招惹他們,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必須在完全有把握全殲的情況下才能出手。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向清廷投誠,因為清廷和他們太平軍之間的仇恨太深重了。


    就這樣,不到幾年,在武清的帶領下他們這座海島越來越興旺了起來。由於他們的紀律嚴明,行動迅捷,做事隱秘,再加上他們這個海島比較偏遠,一直以來也都沒有引起各方麵的特別注意,就這樣安安穩穩的發展了起來。


    到後來最興盛的時候,他的海盜武裝達到了兩百多人,島上居民達到了六七百人。當然這時所有人早就忘了原來的那些往事,就連武清他們一眾兄弟,也漸漸的淡忘了迴家的事,所有人都希望就此安居樂業下去。


    再後來,武清就索性在島上娶了一個土著女子,開始過起了正兒八經的日子。


    漸漸的武清老去了,但是他的後人一直承襲著他的首領位置,一輩輩的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璞隨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元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元璞並收藏元璞隨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