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在東周時期的一個哲學派別,是當時的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的三大哲學體係。


    當然,墨家又被古代的一些大家認為是道家的一個分支,深受道家的影響。


    後來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後來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曾說過‘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的言語,這也就是後來人常說的‘非楊即墨’。這就證明了,當時墨家思想曾經的輝煌。


    但是等到了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和其它的一些哲學派別便不斷的遭受到了嚴重的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它存身的現實基礎,就這樣墨家思想逐漸的走向了滅絕。


    那墨家組織又是怎麽一迴事呢?


    要知道,墨家的創始人墨子,他是當時唯一的一位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思想家。而其他的那些哲學派別的創始人,大都是一些當時的貴族出身,至少後世之人是這樣理解的。


    正是因為墨子的出身比較的卑微,而他想要真正的闡述和宣傳自己的那些學說思想,那就必須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大努力和犧牲。或許也隻有這樣,他的一些學術理念,才會被當時的社會所認知和肯定。


    因此,墨子他首先用自己的學術思想征服和團結了很大的一批人,形成了一個相當嚴密的團體組織,然後通過這些人不折不扣的貫徹和執行,來擴大自己學術思想的影響力和說服力。


    墨家的創始人叫做墨翟,戰國時宋國人,一說是魯陽人,一說是滕國(今山東滕州)人。


    墨子的主要學術思想大致包括十大主張:兼愛(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尚賢(打破等級製度用人唯賢),尚同(統一標準名正言順),天誌(遵從自然規律按章程行事),明鬼(相信鬼神存在警惕君主),非樂(反對聲色享受),非命(否定命運的存在不相信命運安排),節用(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葬(反對厚葬)。


    當然這些便是後來墨家組織所必須信奉的思想。


    據說墨子所開創的墨家組織,則是一個紀律極其嚴密的學術團體。墨家的最高首領被稱作‘钜子’,墨家的成員都被稱為‘墨者’,代代下傳,所有墨者都必須服從钜子的指揮,絕對遵從钜子的指導。


    墨家的紀律嚴明,甚至非常苛刻,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就算是钜子本人或者至親的家人,也必須嚴格遵從,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在一定意義上講,墨家屬於一種帶有宗教信仰的團體,他們的合心力和執行力都非常的強大。


    墨者大多數是來自社會下層,大多數都是一些有一定知識認知的勞動者,倒並非全是些目不識丁的下層民眾。


    雖然他們平日裏‘以裘褐為衣,以跋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非常的清苦;但是他們卻是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甚至可以真正做到‘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說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做義不容辭的責任。


    另外,墨者在當時按照他們的職能,一般又分為兩大類:其中從事談辯者,被稱作‘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


    但是等到了後期,墨家便慢慢的分化成了兩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被稱作‘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簡單的轉化為了秦漢時期的社會遊俠,變成了單純意義上的‘行俠仗義’。


    原來,在西漢之後,真正意義上的墨家組織確實已經基本上消失了,再也沒有了他們的什麽相關音信。直到明末清初的時候,在對抗異族入侵的時候,他們的身影才再次的又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之中。


    但是這一次也隻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很快就又完全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後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當時他們這支曇花一現的墨家隊伍,應該是與清兵交戰時所有人全部戰死了,這才以至於後來再也沒有他們的任何消息了。


    至於後來在抗戰時期,據說又曾經有人假托墨家組織,進行過一些秘密的暗殺活動,但是卻沒有任何的真憑實據,可以證明他們就是真正的墨家組織。


    所以說,很多人都認為這並不可信,隻不過是當時一些抗日人士,故作神秘假托為墨家組織,為的隻是造勢和擴大影響罷了。


    但是據說到了民國時期,卻有人意外的在一個極其隱秘的深山洞穴之中,發現了一本很奇怪的線裝古書。


    這本線裝古書裏麵所記載的東西,在被完全的破解讀懂之後,很多人都大吃一驚,甚至還引起了相當的震動。


    原來,這本線裝古書中清楚的記載了明末清初時期,那支曾經曇花一現的墨家組織,最後的結局和後來的演變。


    當時的那支墨家隊伍確實是在一場對抗清兵的激戰中傷亡殆盡,絕大部分的墨者都先後戰死,最後他們的首領钜子在手下墨者的死命掩護下,帶著僅剩下的兩名弟子拚死殺出重圍,逃進了深山。


    從此這位身受重傷的墨家钜子便帶著這兩名弟子,在深山中的一個隱秘的洞穴之中潛伏了下來。直到數年之後,在這位钜子臨終的時候下令,讓其中的一個弟子外放,任其遠行立業,另尋它途。


    而讓另外一個自願留下的弟子,封閉了他們最後的這座所謂的隱靈秘府,和他一起陪這個古老的墨家組織一起殉葬。


    從此真正意義上的墨家組織,就隨著這最後一位墨家钜子的死亡而徹底消亡了。


    當然,當時的這最後一位墨家钜子為什麽為這樣做,為什麽會親自下令,徹底終結這個古老的墨家組織,沒有人真正知道他是如何想的,甚至就連他那個被外放的弟子自己也說不明白。


    估計這一點,可能也隻有他自己,或者那位最後自願陪他一起殉葬的弟子,才能夠真正的明白吧。


    但是那個被外放的弟子,卻是非常的不甘心,在很多年之後,他自己竟然又重新組建起了一個神秘的結社組織。


    隻是由於當年那位最後的墨家钜子曾經讓他立下了重誓,從此不得再打著墨家的名號,以墨家的名義從事任何的事情,甚至不能再自己承認是墨家組織的後人。


    因此,不得已,他隻有自己另起爐灶,創建了另外的一個團體組織。


    隻不過,他自幼深受墨家思想影響,雖然是標新立異另起爐灶,但是在骨子裏仍舊擺脫不了,原來的那些早已在他身上根深蒂固的東西。


    從他這個團體組織的名號——短衣社,就可以看出,他仍舊在暗中秉承墨家的某些思想理念。


    不僅如此,就連這個短衣社的宗旨,也正是昔日墨家思想中的部分主張的延伸,他們明確提出:“尊天誌,興利除害;明鬼神,揚善懲惡。”


    而且尤其明顯的是,他們的所有成員左臂的上端,都必須要紋上一個,身穿麻布衣短衫的墨子上半身畫像圖案。這也是他們的一個極其特別的標誌,或許這也正是他們的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傳承和緬懷吧。


    當然,至於這個墨子的上半身畫像,到底真有古老的遺像版本,還是他們自己臆想杜撰出來的,那就不可得知了。


    隻是這個短衣社的首領不敢再自稱钜子,而是改稱幽冥鬼王,他的那些下屬則稱作鬼卒。從這一些稱唿就又可以看出,這個短衣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別於傳統的墨家組織了,他們已經儼然變成了江湖上的那種秘密結社。


    而且從他們的這些簡單的稱唿,也可以看出,這個外放的弟子,雖然依舊沒有完全的脫離墨家的那一套基本理論,但是也已經是在一定意義上的舍本逐末了。從當初的一套完整的哲學體係,漸漸的變成了某個簡單主張上麵的闡釋了。


    到了此時,這個短衣社的性質,和那些在特定時期出現的那些民間秘密結社並無什麽本質上的不同。隻不過,他們依然多多少少受早期墨家組織的影響比較多一點而已。


    最為重要的是,據說這個短衣社還真是並不簡單,他們的組織構成非常的嚴密,而且也並非什麽地方性的小團體,而是一個結構複雜空前龐大的地下結社組織。


    據說在他們全盛的時期,他們的勢力幾乎和洪門不相上下,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分舵堂口。


    隻是,這個短衣社不僅僅比當時的洪門組織更加的隱秘,而且他們的實際組織構成也截然不同,甚至就算是他們內部的自己人,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組織構成。


    根據那本古書中的明確記載,這個短衣社的組織構成,表麵上和當時的其它幫派大致相似,都是由總舵和各地分舵組成,但是它們的具體職能卻又是完全的不一樣。


    按正常來說,其它幫派大都是傳統的金字塔模式,一般具體的事務,都有各地的分舵根據總舵的意思進行相應處理,然後再匯總上報。


    而總舵隻是總管全局協調布置,除非是在一些特別重大的事情上才會親自過問,平時絕對不會過分的幹涉下麵各分舵的具體事宜。


    然而人家短衣社卻不是這樣,他們所有的具體事宜,事無巨細,竟然全部有總舵親自處理,親力親為。


    而下麵的各分舵,隻是負責平日的巡查和梳理上報,並沒有絲毫的處置權利,這也是他們短衣社的一大特色。


    他們的總舵由內堂和外三堂組成。


    內堂,也叫天刑堂,類似於其它幫派的刑堂,主要負責整個社團的內部紀律。


    隻是他們的這個天刑堂的權利更大,除了負責整個社團內部的生死刑殺之外,還掌管更重要的錢糧和內衛,是整個社團最精銳的核心力量。他們直接對最高首領幽冥鬼王負責,權利淩駕於其它堂口之上。


    外三堂,分別是天殺堂、天機堂、天毒堂。


    天殺堂,主要負責策劃和執行各項具體行動,類似於現在的實際執行部門。


    天機堂,主要負責匯總和處理,各地分舵匯報上來的各種信息,類似於現在的情報信息部門。


    天毒堂,主要負責研製和製造各種特殊武器和秘製藥物,類似於現在的特種研發部門。


    據說他們總舵的所有成員,統一身穿黑色布衣,被稱作黑衣鬼卒,又叫黑衣死士。


    另外,天刑堂的堂主又被稱作宗主,權利也僅次於幽冥鬼王,有時也由幽冥鬼王自領;天殺堂的堂主被稱作聖女,地位稍低於宗主;天機堂和天毒堂的堂主被稱作左右護法,他們之間是平等的,地位又稍低於聖女。


    或許當初他們短衣社成立之初,確實是有一個女人擔任天殺堂的堂主,而她當時被人稱作聖女,所以後來也就由此繼續延續下來吧。也就是說,後來的天殺堂堂主雖然也被照舊稱作聖女,但是卻也不一定就必須是女性吧。


    短衣社的各地分舵主要負責平日裏的巡查和梳理,在第一時間把各地的各種信息,準確無誤的匯報到天機堂。


    至於他們的分舵劃分,那倒是嚴格的按照地域來劃分。


    他們具體是參照明朝兩京十三司的行政製度,把全國分為十五個分舵,每一個分舵各設一個壇主,負者本區域的相關事宜。


    短衣社分舵手下的人員一般身穿普通的灰色布衣,被稱作灰衣鬼卒,又叫灰衣行腳。


    兩京十三司是明朝的行政製度,是當時直轄地區的省級行政機構和區劃。


    明朝建立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改元朝的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僅管民政,又設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獄、都指揮使司掌軍政,合稱布、按、都三司,遇大事由三司會商。


    雖然明布政使司的職掌與元代的行省不同,但是作為行政區劃分並無本質上的不同,所以,習慣上仍稱布政使為省。


    當時除了京師和南京之外,另有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京師又稱北直隸,南京又稱南直隸,這就是明朝所謂的兩京(直隸)十三司,俗稱十五省,是明朝直轄地區的行政劃分。


    據說雖然短衣社在各省都專門設立了自己的分舵,但是他們的總舵所在地卻是非常的神秘,甚至可以說是飄忽不定居無定所,根本沒有什麽固定的位置。


    短衣社各地分舵的相關事務,都是由天機堂的各路使者,負者專門收集和傳達。各地分舵並不直接呈報,甚至根本不與總舵直接發生聯係。


    而他們的總舵卻是隨機的移動,到了什麽地方就暫時使用當地的分舵作為總舵,臨時處理各項重大事宜。


    至於總舵的內堂和外三堂所有人馬,也隨時跟隨總舵移動。


    所以說,一直以來,並沒有人知道他們總舵的具體位置所在,今天可能還在遼東濱海,明天可能又開拔去了貴州深山,這也正是他們短衣社的一大神秘地方。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在當時曾經被稱作天下第一秘門組織。


    按照那本古書上麵的介紹,至少在民國初年之前,他們短衣社更像是一個宗教色彩較為強烈的秘密結社組織。


    他們隻是以墨家的‘天誌’‘明鬼’為最高法則,完全按照他們自己的標準行事,行事的手段也相對的比較偏激,往往采取暗殺、綁架這些恐怖手段,以求最大化達到他們所謂的‘尊天誌’‘明鬼神’的目的。


    他們對於那些認為是大奸大惡之人,必須采用暗殺手段取其性命,而對於那些為富不仁之人,則采取綁架手段取其不義之財。而且他們的監察目標非常廣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他們監察的目標。


    但是到了民國初年之後,另據其它的信息來源證明,他們短衣社開始一步步的轉變成了,變本加厲的無政府主義的暗門組織。


    甚至有人大膽的猜測,認為民國初年的一代暗殺大王王亞樵,極有可能就是他們短衣社的成員,因為他們的行為標準和行事風格都極其相似。


    據說短衣社他們的組織成員,平日裏大都隱身在了各地的民間最下層的民眾之中,隻是在有任務的時候,才被臨時喚醒啟用。


    至於他們的這些組織成員如何的辨認,目前就隻有那個奇特的隱形紋身圖案這一條線索了。至於其它的那些普通的灰衣行腳,已經不再專門紋有這些奇特圖案了。”


    而且,他們的這些紋身圖案,一般都隱藏的非常巧妙,而且還極其細微。


    據說他們隻有在飲用了一種特殊的藥酒之後,那個紋身圖案才會明顯的顯現出來。而在平時,幾乎根本就看不出來,隻是很淡的一個痕跡而已,如果不是特意的認真辨識,普通人根本就無法辨識出來。


    如此一來,這些潛伏下來的黑衣死士平日裏便是絕難辨認。至於那些巡查各地的灰衣行腳,他們原本就是些形形色色的走街串巷飄忽不定的小商小販,那是更難認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璞隨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元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元璞並收藏元璞隨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