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守義的一番話讓常經文的目光微微閃了閃,常經文沒說話。


    但眼底卻是有了點點殺意。


    顧守義見常經文不說話,便後退兩步,突然雙膝就跪下了。


    “顧守義願唯常大人馬首是瞻,聽從常大人調遣,望常大人憐憫!”


    顧守義的話讓常經文久久未曾動彈。


    許久後才笑著上前攙扶顧守義道:“顧大人這是說的什麽話?


    你我二人都是朝廷命官,自當為朝廷效力,為陛下效力。


    你為布政使,本都為都指揮使,你我二人,你管行政,我管軍。


    何來馬首是瞻的說法?”


    常經文笑眯眯的說著,誰也不知道常經文的心中到底在想什麽。


    有些事,常經文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給詐出來,除非他是傻子。


    現在他老爹可還在京城做人質,有些事,即便是有想法,也不能表露出來。


    顧守義聽著常經文的話,在夜色下,他看不太清常經文臉上的神情。


    但他能感覺到常經文似乎在笑,但這種笑,並不真誠。


    似乎還有試探的意味,這讓顧守義張張嘴。


    最後才無奈歎口氣道:“常大人,難道顧某就真的這麽不值得信任嗎?”


    常經文聞言一副熱絡的模樣道:“顧大人,你這話就見外了,什麽信不信的?


    我們都是為陛下效力,為朝廷效力嗎?


    顧大人,我們就到此為止吧!紀公公邀請本都赴宴,這差不多快到時間了,本都得先去紀公公府邸了。”


    常經文說著向顧守義抱拳告辭。


    轉身上了馬,帶著親兵就離開了。


    看著常經文的背影,顧守義不禁苦笑幾聲,卻也無可奈何。


    “誒!”


    顧守義有些不太明白了,自己這一跪,居然都未能得到常經文的信任。


    他本想以此報恩,誰知常經文卻是不領情。


    顧守義迴到家中時,看著自己夫人正指揮下人上菜。


    見顧守義迴來,卻隻有他一個人。


    胡氏不禁走過來,看了看顧守義身後問道:“怎麽就你一個人?常大人沒來?”


    顧守義微微搖頭道:“算了,在這之前,有其他人邀請他赴宴了。


    我要是猜的沒錯,應該是紀勻邀請他。”


    胡氏聽後不禁說道:“下次你得快點,別到頭了才邀請。


    提前邀請,那你今晚有沒有提前和他約好?”


    顧守義搖頭道:“沒有!就算是想要提前約好,也不可能。


    現在韃子大軍已經抵達城外了,這一段時間,就算我們想邀請也不可能。


    他沒這個時間的,現在隻能等這一仗打完。”


    顧守義說著抬頭看著自己夫人說道:“不過,為夫倒是和他說過,隻是可惜了。


    他並不信任我,哪怕我已經對他行大禮,但他依舊未曾理睬。”


    顧守義的這話讓胡氏有些愕然的問道:“對他行大禮,他都不信任?這…難道說你想錯了?”


    胡氏的這話讓顧守義微微搖頭道:“不清楚,我有點看不明白這常經文了。”


    這個時候,顧守義的長子顧青山走過來說道:“父親,聽聞懷遠老侯爺在京城。


    我看這件事暫時就先別說了。其實相比於說而言,我們還是做更好。”


    顧青山的話讓顧守義抬頭看向他。


    “青山,你這…”


    顧青山站在顧守義身旁,輕聲說道:“當今陛下生性多疑,朝中又有奸臣作亂。


    東林黨把持朝政,掌控清流,控製輿論,陛下忠奸不分,用人不信。


    當今天下大亂,內有流寇作亂,外有強敵環視。


    值此之際,男兒當手提三尺青峰,立不世之誌。”


    顧青山說著看向老爹顧守義繼續道:“昔日孩兒苦讀聖賢,望報效朝廷,為國盡忠。


    然此次,韃子南下,朝廷大軍卻在京畿地區對峙,隻因怕朝廷精銳戰死,無力平定流寇叛亂。


    然,朝廷雖知攘外安內之策,卻不知流寇本為百姓。


    若有生計,百姓何故造反?然朝堂袞袞諸公卻無視民生疾苦。


    當今天下,在家苦讀聖賢,有何出路?


    欲平定天下,忠於國事,當深陷圇圄,方有破解之道。”


    顧青山說著便向顧守義躬身行禮道:“父親,孩兒欲投身常大人之處,報效國家與黎民百姓,還望父親成全!”


    人都是會變的,顧青山也是。


    曾經他是布政使大人的公子哥,是貴公子。


    每日在家苦讀聖賢,有閑暇時間便約上一些公子哥,或者是其他大人的小姐,外出吟詩作賦,激揚文字。


    但這一次被俘之後,在韃子的俘虜營內,他知道了許多事。


    所謂的吟詩作賦,不過小道罷了。


    於天下黎民而言,沒有任何益處。


    遙想昔日整日空談報國,空談理想,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救人讓他感覺羞愧。


    現在他想出來做點事情,而不是在家空談。


    當今山東之際,他目前想到的就是常經文。


    不隻是因為常經文打勝仗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於常經文將衛所土地分給下麵的軍戶。收取百分之二十的田賦,剩下的都歸百姓。


    顧青山是因為這一點,而決定要去投靠常經文。


    當今天下,許多手握重兵的人,其實注重百姓的人並不多。


    像河南的平賊將軍左良玉,他的麾下有兩三萬軍隊,雖然戰鬥力不咋樣。


    但就說他這兩三萬軍隊是怎樣養活的!


    朝廷拿錢?


    別逗了,崇禎連邊軍的糧餉都在不斷拖欠,還給他糧食和軍餉?


    也就是有些時候稍微給點,但給的也不多。


    有些時候,給個幾萬兩白銀啥的就完事兒了。


    左良玉養這些軍隊的手段就是逼士紳這些給錢。


    當然,要是按照正常的發展,今年左良玉還逼福王給了不少錢糧。


    其他時候,像縱兵劫掠,敲詐商賈等,這些事情沒少做。


    這種做法,能養軍隊,但卻敗壞軍紀,沒有根基。


    顧青山是個讀書人,他也不傻。


    穩紮穩打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自古以來,從來就沒有依靠劫掠能成事的。


    雖然儒家在許多地方讓人生厭,但不論是秦漢時期的儒家,隋唐時期的儒家,他們的一個觀點很正確。


    行王者之道,展王者之師。


    這一觀念確是沒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紈絝到暴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田野上的期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田野上的期望並收藏大明:從紈絝到暴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