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老爹臉上的擔憂,常經文的臉上露出點點笑意。
這老爹對自己還是挺關心的。
不過常經文卻是並不擔心。
看著老爹說道:“父親,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常經文說著坐下來繼續說道:“這些年以來,天下崩壞,可不隻是他們說的天災問題,還有人為。
對於天下官員而言,他們並不想去改變現在的情況,他們希望的是維持現狀,因為這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如果我當真在三年內做出了改變,並且取得成功,這不隻是打他們臉這麽簡單。
到時候陛下怕是也要以此而苛責他們。所以我知道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攔我。”
常經文說著,抬頭看向老爹繼續道:“父親,這些事你就不用擔心了,我心裏有數。
他們能設置的困難,其實我想都能想到。
他們要玩的那些把戲,不過就是找點流民之類的編入軍戶,然後再提高一下糧價這些。”
對於這些文官集團的把戲,常經文的心中還是很清楚的。
你說這些人,他們有沒有高明的手段?
有!貪汙受賄的手段老高明了。
使絆子也有的是辦法,但萬變不離其宗,翻來覆去也就是那麽一些東西了。
常延齡聽自家兒子這樣說,這才微微點頭道:“嗯!這次為夫就看你的了。
因我們家與成國公府,還有徐府等,關係不佳,這導致他們在陛下麵前對我多有彈劾。
致使陛下不信,此次你出任山東都司,為夫需要留守京城,否則陛下不會安心的!”
常經文對這一點不意外,崇禎初年,他被東林黨忽悠的團團轉。
最後反應過來後,整個人都開始變得多疑起來。
看誰都懷疑,哪怕是到了後來,僅剩下孫傳庭了,他都還在懷疑。
懷疑的結果也很顯然,孫傳庭戰死,大明也就走到了最後一步。
而在這之前,還有盧象升的戰死。
盧象升的戰死,純碎就是被害,像高起潛這樣的太監,居然敢用作監軍,純碎就是昏頭了。
大明一朝,皇帝的確是用過許多太監,也有許多太監在大明揚名的。
像什麽鄭和,馮保汪直等等。
但有誰會隨便把太監指認為監軍的嗎?
鄭和,別人本來就是有軍功的,跟著朱棣起家的,懂打仗。
高起潛是個啥玩意兒?
連朱純臣都不如的貨色!
常經文又和老爹說了一會兒之後才迴了自己的東跨院。
整個懷遠侯府並不大,相比於其他公侯之家來說差了許多。
整個懷遠侯府也隻是一個七進的宅邸,這還是當年弘治皇帝賞賜的。
否則的話更加不堪,沒辦法,誰讓常家在朱棣靖難之後,身份特殊,被打的沒落了呢?
常經文剛迴到東跨院,一個穿著藍色家丁服,年紀大約十六七歲左右的少年家丁就小跑過來了。
他叫常四,是一直都跟著常經文的家丁,平時的時候還會跟著常經文一起讀書。
不要以為大家族的這些家丁什麽的,不會認字,這得看你是什麽人,在什麽位置上。
像常四,當年常延齡從人伢子手上買來的兒童,作為常經文這個大少爺的小跟班。
這種從小就跟著長大的,有忠心,並且將來要繼承家族的,往往還會把這種從小跟著長大的,送去念書。
得讀書識字,還得學會管理生意等。
等以後這少爺成為家主了,曾經的小跟班,小家丁基本上就會成為管家之一。
“少爺,剛才郭小侯爺給您送來了一塊虎肉,說是有人進山打的,這送到京城來賣,他見著給買了。
你要不要現在就吃?要是現在吃,我立即去廚房吩咐。”
所謂的郭小侯爺,也就是成安侯郭祚永的兒子郭世和。
在這明末,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向李自成投降,也不是所有的勳貴都打開城門投降。
成安侯的郭家,襄城伯的李家等,他們都殉國了。
不過就是有些不一樣,成安侯與襄城伯他們,在大明完蛋的時候殉國了,但不代表他們就有能力。
他們平日裏也都是一群鬥雞遛鳥的主,隻是大廈將傾之際,他們沒有,賣主求榮,而是選擇殉國。
而懷遠侯府,得罪了絕大部分的勳貴,也就是成安侯與襄城伯府和懷遠侯府的關係好一些。
常經文走進屋內坐下,喝了一口茶後才說道:“讓廚房給做上吧!另外你再派人去請郭世和與襄城伯李國珍過府一敘,就說我有事找他們。”
這兩人對於常經文而言,可以說是發小了。
襄城伯李國珍,因為他老爹死的早,喝酒給喝的身寬體胖,最後給喝死的,然後他就襲爵了。
郭世和嘛,他老爹郭祚永吃嘛嘛香,平日裏還喜歡打幾場馬球,經常鍛煉著,身體好著呢!
至於他想要襲爵,那有的等了!
常四聽後立即道:“少爺,您等等,我這就下去派人。”
常四說著就轉身離開了。
等他離開後,常經文才把心神沉入到係統內,先是看看這激活的係統,到底是啥情況。
常經文看了一陣,隻是看完後,他卻是有些傻眼!
“隻提供一些糧食、甲胄、部分金銀和部分武器?其他的呢?統子哥,我其他的東西呢?這到了古代,你不得給我整點土豆?整點玉米?這亂世,沒點高產農作物咋搞?”
常經文問著就不禁抓抓腦袋,這係統的使用說明,他看完了。隻是看完就傻眼了。
首先就是糧食問題,明末時期,整個大明有多少人口,這一點還真不好說。
官方記錄上的數字是六七千萬,但實際上,誰都知道這個數字是扯淡的。
很多黑戶,他們都沒掛在朝廷的戶籍上,而且因為有明一朝,天災太多,明朝兩百多年,天災三千九百多次。
就問問還有誰?
像大唐,天災才幾百次,兩宋一起也是幾百次。
後麵的有清一朝,天災也是幾百次。
隻是大明,造孽啊!三千九百多次天災,那真的是得罪老天爺了。
這麽多天災,導致人口的流動和流失很大,文官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樂意向朝廷上報。
但根據後來人們的各種統計,明末時期的人口總數起步應該是在一點五億左右,還有人說是在三億左右。
具體多少人,常經文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要養活這麽多人,還得打仗,得整點高產農作物才行。
隻是常經文才剛說完,係統的迴答就來了。
【土豆玉米已進入大明,就在山東境內,需大人自行尋找。】
這老爹對自己還是挺關心的。
不過常經文卻是並不擔心。
看著老爹說道:“父親,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常經文說著坐下來繼續說道:“這些年以來,天下崩壞,可不隻是他們說的天災問題,還有人為。
對於天下官員而言,他們並不想去改變現在的情況,他們希望的是維持現狀,因為這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如果我當真在三年內做出了改變,並且取得成功,這不隻是打他們臉這麽簡單。
到時候陛下怕是也要以此而苛責他們。所以我知道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攔我。”
常經文說著,抬頭看向老爹繼續道:“父親,這些事你就不用擔心了,我心裏有數。
他們能設置的困難,其實我想都能想到。
他們要玩的那些把戲,不過就是找點流民之類的編入軍戶,然後再提高一下糧價這些。”
對於這些文官集團的把戲,常經文的心中還是很清楚的。
你說這些人,他們有沒有高明的手段?
有!貪汙受賄的手段老高明了。
使絆子也有的是辦法,但萬變不離其宗,翻來覆去也就是那麽一些東西了。
常延齡聽自家兒子這樣說,這才微微點頭道:“嗯!這次為夫就看你的了。
因我們家與成國公府,還有徐府等,關係不佳,這導致他們在陛下麵前對我多有彈劾。
致使陛下不信,此次你出任山東都司,為夫需要留守京城,否則陛下不會安心的!”
常經文對這一點不意外,崇禎初年,他被東林黨忽悠的團團轉。
最後反應過來後,整個人都開始變得多疑起來。
看誰都懷疑,哪怕是到了後來,僅剩下孫傳庭了,他都還在懷疑。
懷疑的結果也很顯然,孫傳庭戰死,大明也就走到了最後一步。
而在這之前,還有盧象升的戰死。
盧象升的戰死,純碎就是被害,像高起潛這樣的太監,居然敢用作監軍,純碎就是昏頭了。
大明一朝,皇帝的確是用過許多太監,也有許多太監在大明揚名的。
像什麽鄭和,馮保汪直等等。
但有誰會隨便把太監指認為監軍的嗎?
鄭和,別人本來就是有軍功的,跟著朱棣起家的,懂打仗。
高起潛是個啥玩意兒?
連朱純臣都不如的貨色!
常經文又和老爹說了一會兒之後才迴了自己的東跨院。
整個懷遠侯府並不大,相比於其他公侯之家來說差了許多。
整個懷遠侯府也隻是一個七進的宅邸,這還是當年弘治皇帝賞賜的。
否則的話更加不堪,沒辦法,誰讓常家在朱棣靖難之後,身份特殊,被打的沒落了呢?
常經文剛迴到東跨院,一個穿著藍色家丁服,年紀大約十六七歲左右的少年家丁就小跑過來了。
他叫常四,是一直都跟著常經文的家丁,平時的時候還會跟著常經文一起讀書。
不要以為大家族的這些家丁什麽的,不會認字,這得看你是什麽人,在什麽位置上。
像常四,當年常延齡從人伢子手上買來的兒童,作為常經文這個大少爺的小跟班。
這種從小就跟著長大的,有忠心,並且將來要繼承家族的,往往還會把這種從小跟著長大的,送去念書。
得讀書識字,還得學會管理生意等。
等以後這少爺成為家主了,曾經的小跟班,小家丁基本上就會成為管家之一。
“少爺,剛才郭小侯爺給您送來了一塊虎肉,說是有人進山打的,這送到京城來賣,他見著給買了。
你要不要現在就吃?要是現在吃,我立即去廚房吩咐。”
所謂的郭小侯爺,也就是成安侯郭祚永的兒子郭世和。
在這明末,也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向李自成投降,也不是所有的勳貴都打開城門投降。
成安侯的郭家,襄城伯的李家等,他們都殉國了。
不過就是有些不一樣,成安侯與襄城伯他們,在大明完蛋的時候殉國了,但不代表他們就有能力。
他們平日裏也都是一群鬥雞遛鳥的主,隻是大廈將傾之際,他們沒有,賣主求榮,而是選擇殉國。
而懷遠侯府,得罪了絕大部分的勳貴,也就是成安侯與襄城伯府和懷遠侯府的關係好一些。
常經文走進屋內坐下,喝了一口茶後才說道:“讓廚房給做上吧!另外你再派人去請郭世和與襄城伯李國珍過府一敘,就說我有事找他們。”
這兩人對於常經文而言,可以說是發小了。
襄城伯李國珍,因為他老爹死的早,喝酒給喝的身寬體胖,最後給喝死的,然後他就襲爵了。
郭世和嘛,他老爹郭祚永吃嘛嘛香,平日裏還喜歡打幾場馬球,經常鍛煉著,身體好著呢!
至於他想要襲爵,那有的等了!
常四聽後立即道:“少爺,您等等,我這就下去派人。”
常四說著就轉身離開了。
等他離開後,常經文才把心神沉入到係統內,先是看看這激活的係統,到底是啥情況。
常經文看了一陣,隻是看完後,他卻是有些傻眼!
“隻提供一些糧食、甲胄、部分金銀和部分武器?其他的呢?統子哥,我其他的東西呢?這到了古代,你不得給我整點土豆?整點玉米?這亂世,沒點高產農作物咋搞?”
常經文問著就不禁抓抓腦袋,這係統的使用說明,他看完了。隻是看完就傻眼了。
首先就是糧食問題,明末時期,整個大明有多少人口,這一點還真不好說。
官方記錄上的數字是六七千萬,但實際上,誰都知道這個數字是扯淡的。
很多黑戶,他們都沒掛在朝廷的戶籍上,而且因為有明一朝,天災太多,明朝兩百多年,天災三千九百多次。
就問問還有誰?
像大唐,天災才幾百次,兩宋一起也是幾百次。
後麵的有清一朝,天災也是幾百次。
隻是大明,造孽啊!三千九百多次天災,那真的是得罪老天爺了。
這麽多天災,導致人口的流動和流失很大,文官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樂意向朝廷上報。
但根據後來人們的各種統計,明末時期的人口總數起步應該是在一點五億左右,還有人說是在三億左右。
具體多少人,常經文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要養活這麽多人,還得打仗,得整點高產農作物才行。
隻是常經文才剛說完,係統的迴答就來了。
【土豆玉米已進入大明,就在山東境內,需大人自行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