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抵達信德府,又發天災
全家穿越之一家三口齊奮鬥 作者:財小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佑九年七月,當周大江率領第二批救災隊伍抵達信德府時,信德府的低窪地區依舊是汪洋一片,而露在外麵的許多房屋都已經倒塌,許多樹也是歪七扭八,樹的枝條上還掛著雜草和破布條,農田全部被淹,橋梁被衝斷,露出來的路麵也是泥濘不堪,到處都是滿目瘡痍的模樣。
而最關鍵的是,天依舊是陰沉沉的,烏壓壓的雲仍舊掛在空中,始終不肯散去,好似下一刻就會從空中掉落下來。
陳王帶領的九十六名醫師團隊,和被工部先行派過來的十名水務司人員,以及從附近其他各地征調過來的百名工匠,已全部被陳王打散,分散到受災的三個地區。做為皇家代表,陳王留守在受災最嚴重的信德府。
附近到處都是軍區派出的士兵,還在繼續搜索著幸存者。
周大江作為賑災副使,自然要與陳王確認情況,一問才知道,兩組隊伍雖然相隔兩天出發,陳王他們的隊伍在路上比周大江他們多花了一天時間,昨天才到的。
好在兵部那邊是最先到達的,軍區的人從抵達信德府開始到現在,救出被困群眾達失蹤人口的百分之八十,餘下的百分之二十,依舊在緊急搜索中。
此時,渾濁的水麵上時不時地會劃過一個橡皮救生艇,艇上的士兵們在大聲地唿喊著:“有人嗎?”
周大江看了看天,情況依舊很嚴峻。若不加快些速度,說不準就趕上雨了。
他連忙讓人找到當地官府臨時辦事處,先把帶來的藥材和糧食,讓人登記給搬到庫房中存放。
然後,他又找到陳王,建議道:“王爺,如今這天氣不利於災後重建,救援還得再加快些,要是再降暴雨下來,難度就更大了。另外,百姓的安置之處最好挪一下,現在的安置處離山太近,萬一有泥石流,人都跑不了。”
陳王在周大江來後,就像有了主心骨,這會兒周大江說什麽他都點頭,“好,聽你的,讓他們轉移地方,你說哪裏好?”
周大江立馬讓人叫一個當地官員過來,他要先了解一下情況。他本想著讓人隨便叫一個過來,他問一下這信德府空曠的公共設施都有哪些。誰成想,那人是個實在的,直接把他們的知府給叫來了。
待知府走到近前時,周大江才發現這人他還認識,林丞相的小兒子林誌高。
林誌高當初因為戰爭,在青山鎮一待就是好幾年,最後戰爭結束,他也因為後防工作做得好,直接官升一級,成為了知府。
而且人家的這個知府,還不是小地方的知府,而是東華國第二大糧倉的知府,就相當於現代二級大城市的市委書記了。即使周大江是京官,高半級,在人家麵前,也是比人小兩級。
但周大江這次是天家賜的賑災副使,屬於欽差性質,所以又另當別論。
兩個人見了麵,彼此互相恭喜一番,然後周大江又跟林知府了解了一下情況,重點是哪裏有相對安全的公共設施。
要說這林誌高,也不知說他是官途坎坷,還是幸運了。他任職的地方總會出事,而且還都是大事,但人幸運在,總能遇到周大江,不用他多做什麽,跟著周大江的腳步走,他就平步青雲了。
上次的戰爭就是,本來他做為臨港縣令,按說也是危險的,誰知周大江的一番操作,直接讓他成為了抗倭主力的大後方。戰船改造、武器研發,都在他的轄區內。他隻要按照上麵要求,將各項工作給落實到位就行了,都不用他去動腦,青山鎮的經濟就自然發展起來了。
事後迴京過年,他爹都說他借了周大江的光。所以這次林誌高看見周大江過來,分外高興,他有種直覺,周大江這次還會給他帶來好運!
所以,當周大江問他安全的公共設施時,他直接讓‘楊大秘’拿來了信德府的轄區輿圖,周大江拿到輿圖後很開心。因為,林知府早已讓人在輿圖上,將各堤壩位置給標注出來了。
上麵空曠的建築也讓林誌高用筆給點了出來,最後,周大江挑了一個離山離河都挺遠的地方,女媧廟,此處雖說是廟,但主殿的周圍有好幾排的廟宇,且廟宇內每間房的空地都很大,大家擠一擠,這些房間倒也能將這些被救出的災民都給裝下了。
周大江等一眾人也和陳王一樣,被林知府給安排到了離女媧廟不遠的府學裏。
進了府學,周大江又將兩百工匠也按照先前陳王來時做的那樣,也給分成了三個組,一組跟她,另兩組則讓人給帶去了冀州、滄州兩地,與先前的工匠們會合。
然後,分開去查看堤壩各處都哪些需要修複,哪些比較危險,因著天陰下來了,此事讓周大江給放到了第一步。
工匠們來前都給配備了蓑衣,直接穿上,鬥笠也給戴上,幾個人一組,由林知府安排的當地人,將人給帶到了水壩處查看。
安排完百姓和工匠,周大江又和陳王來到了醫護間,查看了一下病人的情況,並叮囑看守的醫師,萬一有人發燒,要立即將其送至單間隔離,並要及時匯報,以免大型瘟疫產生。
他同時也和幾個醫師確認了一下,一些常見病症的應對方法,確保萬無一失。
待這些都忙完了,天空也飄起了毛毛細雨。周大江心中一緊,擔心這雨越下越大。他立刻吩咐下去,讓士兵們加快搜救進度,同時,再次督促民眾加快速度往女媧廟裏轉移。
然而,轉移途中並非一帆風順。由於道路泥濘,一些老弱婦孺行走困難,走一步哧一滑,分外難行。周大江見狀,帶頭背起一位老人,其他士兵或年輕男子們也紛紛效仿,一人背著一位老人或者幫忙抱孩子,疾走在泥濘的道路上,場麵令人十分動容。
好不容易到達女媧廟,眾人開始男人們尋一處,女人孩子住一間,如此類推有序安頓下來。
待安頓好後,外麵的雨也漸漸大了起來,打在屋頂瓦片上,劈裏啪啦作響。
周大江望著窗外的雨幕,心中默默祈禱,不要再發生意外。然而,天災之所以叫天災,都是人無法完全掌控的。正當大家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時,忽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周大江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而最關鍵的是,天依舊是陰沉沉的,烏壓壓的雲仍舊掛在空中,始終不肯散去,好似下一刻就會從空中掉落下來。
陳王帶領的九十六名醫師團隊,和被工部先行派過來的十名水務司人員,以及從附近其他各地征調過來的百名工匠,已全部被陳王打散,分散到受災的三個地區。做為皇家代表,陳王留守在受災最嚴重的信德府。
附近到處都是軍區派出的士兵,還在繼續搜索著幸存者。
周大江作為賑災副使,自然要與陳王確認情況,一問才知道,兩組隊伍雖然相隔兩天出發,陳王他們的隊伍在路上比周大江他們多花了一天時間,昨天才到的。
好在兵部那邊是最先到達的,軍區的人從抵達信德府開始到現在,救出被困群眾達失蹤人口的百分之八十,餘下的百分之二十,依舊在緊急搜索中。
此時,渾濁的水麵上時不時地會劃過一個橡皮救生艇,艇上的士兵們在大聲地唿喊著:“有人嗎?”
周大江看了看天,情況依舊很嚴峻。若不加快些速度,說不準就趕上雨了。
他連忙讓人找到當地官府臨時辦事處,先把帶來的藥材和糧食,讓人登記給搬到庫房中存放。
然後,他又找到陳王,建議道:“王爺,如今這天氣不利於災後重建,救援還得再加快些,要是再降暴雨下來,難度就更大了。另外,百姓的安置之處最好挪一下,現在的安置處離山太近,萬一有泥石流,人都跑不了。”
陳王在周大江來後,就像有了主心骨,這會兒周大江說什麽他都點頭,“好,聽你的,讓他們轉移地方,你說哪裏好?”
周大江立馬讓人叫一個當地官員過來,他要先了解一下情況。他本想著讓人隨便叫一個過來,他問一下這信德府空曠的公共設施都有哪些。誰成想,那人是個實在的,直接把他們的知府給叫來了。
待知府走到近前時,周大江才發現這人他還認識,林丞相的小兒子林誌高。
林誌高當初因為戰爭,在青山鎮一待就是好幾年,最後戰爭結束,他也因為後防工作做得好,直接官升一級,成為了知府。
而且人家的這個知府,還不是小地方的知府,而是東華國第二大糧倉的知府,就相當於現代二級大城市的市委書記了。即使周大江是京官,高半級,在人家麵前,也是比人小兩級。
但周大江這次是天家賜的賑災副使,屬於欽差性質,所以又另當別論。
兩個人見了麵,彼此互相恭喜一番,然後周大江又跟林知府了解了一下情況,重點是哪裏有相對安全的公共設施。
要說這林誌高,也不知說他是官途坎坷,還是幸運了。他任職的地方總會出事,而且還都是大事,但人幸運在,總能遇到周大江,不用他多做什麽,跟著周大江的腳步走,他就平步青雲了。
上次的戰爭就是,本來他做為臨港縣令,按說也是危險的,誰知周大江的一番操作,直接讓他成為了抗倭主力的大後方。戰船改造、武器研發,都在他的轄區內。他隻要按照上麵要求,將各項工作給落實到位就行了,都不用他去動腦,青山鎮的經濟就自然發展起來了。
事後迴京過年,他爹都說他借了周大江的光。所以這次林誌高看見周大江過來,分外高興,他有種直覺,周大江這次還會給他帶來好運!
所以,當周大江問他安全的公共設施時,他直接讓‘楊大秘’拿來了信德府的轄區輿圖,周大江拿到輿圖後很開心。因為,林知府早已讓人在輿圖上,將各堤壩位置給標注出來了。
上麵空曠的建築也讓林誌高用筆給點了出來,最後,周大江挑了一個離山離河都挺遠的地方,女媧廟,此處雖說是廟,但主殿的周圍有好幾排的廟宇,且廟宇內每間房的空地都很大,大家擠一擠,這些房間倒也能將這些被救出的災民都給裝下了。
周大江等一眾人也和陳王一樣,被林知府給安排到了離女媧廟不遠的府學裏。
進了府學,周大江又將兩百工匠也按照先前陳王來時做的那樣,也給分成了三個組,一組跟她,另兩組則讓人給帶去了冀州、滄州兩地,與先前的工匠們會合。
然後,分開去查看堤壩各處都哪些需要修複,哪些比較危險,因著天陰下來了,此事讓周大江給放到了第一步。
工匠們來前都給配備了蓑衣,直接穿上,鬥笠也給戴上,幾個人一組,由林知府安排的當地人,將人給帶到了水壩處查看。
安排完百姓和工匠,周大江又和陳王來到了醫護間,查看了一下病人的情況,並叮囑看守的醫師,萬一有人發燒,要立即將其送至單間隔離,並要及時匯報,以免大型瘟疫產生。
他同時也和幾個醫師確認了一下,一些常見病症的應對方法,確保萬無一失。
待這些都忙完了,天空也飄起了毛毛細雨。周大江心中一緊,擔心這雨越下越大。他立刻吩咐下去,讓士兵們加快搜救進度,同時,再次督促民眾加快速度往女媧廟裏轉移。
然而,轉移途中並非一帆風順。由於道路泥濘,一些老弱婦孺行走困難,走一步哧一滑,分外難行。周大江見狀,帶頭背起一位老人,其他士兵或年輕男子們也紛紛效仿,一人背著一位老人或者幫忙抱孩子,疾走在泥濘的道路上,場麵令人十分動容。
好不容易到達女媧廟,眾人開始男人們尋一處,女人孩子住一間,如此類推有序安頓下來。
待安頓好後,外麵的雨也漸漸大了起來,打在屋頂瓦片上,劈裏啪啦作響。
周大江望著窗外的雨幕,心中默默祈禱,不要再發生意外。然而,天災之所以叫天災,都是人無法完全掌控的。正當大家以為可以鬆一口氣時,忽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周大江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