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師兄相送
少年白馬醉春風:風華絕代 作者:銀月之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場由藥人引發的禍亂,其劇烈程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不過僅僅在兩個多時辰的瘋狂肆虐後,伴隨著四象陣的全麵鎮壓,徹底平息了這場災難。
長街之上,處處都是破損的房屋建築,一具具屍體橫陳,暴露在夜雨之中。
然而,這突如其來的平靜並不意味著風暴的終結,相反,它隻是揭開了朝堂之下更為複雜、更為兇險的黨爭序幕。
隨著藥人禍亂的平息,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分一杯羹。
夜幕低垂,天啟城的天空被一層厚重的烏雲遮蔽,月光難以穿透。
而在這黑暗之中,一道道身穿緊身黑衣、頭戴寬邊鬥笠的身影如同幽靈般從各個府邸的陰影中悄悄走出。
他們的眼神冷冽,手中握著鋒利的兵刃,預示著又一場腥風血雨的到來。
這些殺手們行動迅捷且默契十足,他們無聲無息地穿梭於街巷之間,每一次出手都精準而致命。
天啟城的夜空,再一次被一道道血光所籠罩,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死亡氣息。
一時間,朝廷重臣們成為了這些殺手的重點目標。
一個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在死裏逃生後,迎接來的不是黎明的曙光,而是冰冷的刀刃。
他們的府邸內,門客和護衛死的死,傷的傷,更多的人則選擇在大亂爆發前夕,悄悄卷走主人的財富,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以求自保。
在這混亂不堪的時刻,百裏筠秋的去留,反而被大多數人遺忘在了腦後。
南城門。
隨著藥人禍亂的最終平息,司空長風帶著朱雀令,與前來支援的顧劍門一同迴到了城中。
然而,卻有一人,借著夜雨的掩護,駕著一匹渾身漆黑的烈馬,以驚人的速度衝出了南城門。
馬蹄聲在雨夜中顯得格外響亮,伴隨著一陣陣唿嘯的風聲,守城的士兵都被這股不可阻擋的氣勢所震懾,無人敢上前阻攔。
這匹黑馬一路狂奔,直至遠離了天啟城的喧囂,來到了官道上。
大約行出了十裏之遙,突然間,一旁的林木間傳來了一陣輕微的響動。
緊接著,一個熟悉而略帶調侃的聲音在夜色中響起:“你就打算這麽離開?”
君玉,這位總是帶著幾分不羈與風流的師兄,此刻正悠閑地耷拉著一條腿坐在粗壯的樹杈上。
他一手撐著油紙傘,抵擋著夜雨的侵襲,另一手則拎著一個雕刻精美的白玉酒葫蘆,目光則牢牢鎖定在官道之上,仿佛早已料到百裏筠秋會經過此地。
乍一聽到君玉的聲音,百裏筠秋猛地一夾馬腹。
那匹烈馬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緒波動,前蹄高高揚起,幾乎要將她整個人拋向空中。
隨後它又朝前踉蹌了兩步,這才在百裏筠秋的控製下,終於穩住了身形。
她緩緩迴頭,望向那個在急驟的夜雨中依舊顯得那麽從容不迫的師兄。
他的目光依舊溫和如初,仿佛能穿透一切陰霾,直達人心最深處。
“師兄?”百裏筠秋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惑,眉宇間輕輕蹙起。
她不明白君玉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裏。
君玉輕輕一笑,那雙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一眼便看穿了她心中的疑慮。
他緩緩開口,聲音沉著:“行館已經被我布下了一座從學宮中學來的陣法,除非修為達到半步神遊之境,否則無人能悄無聲息地踏入其中。”
君玉的話如同一劑定心丸,讓百裏筠秋心中的不安逐漸消散。
見她神情一緩,君玉突然輕聲笑了起來,那笑聲中帶著幾分欣慰。
“果然,你不是君邪境,更不是鬼仙。你隻是刻意蒙蔽了自己的心神,想要以此來欺詐我們這些熟悉你的人。”
“不過,終究還是瞞不過師兄的眼睛。”百裏筠秋的神情依舊淡然,仿佛早已料到君玉會識破她的偽裝。
雨珠從她蓑笠的邊緣不斷滴落,沿著她的臉頰滑落,與淚水交織在一起,模糊了她眼前的視線。
君玉自得地點了點頭,臉上洋溢著一種作為師兄的驕傲和滿足。
然而,他的目光卻又隨之落在了百裏筠秋的眉心上。
那裏仍舊殘留著那道血爪印,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她的肌膚上,為她增添了幾分妖豔和神秘。
“這一點,我自始至終都有些想不通。”君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困惑,“未曾入魔,卻眉現血爪,你究竟如何做到?”
百裏筠秋伸手輕輕撫過自己的眉心,仿佛想要撫平那道血爪印留下的痕跡。
“逍遙禦風門的四位開山祖師中,有一人曾儒、道、魔三修,以魔頭之姿,躋身天下絕頂之列。他所留下的秘法,便是我能夠如此做的關鍵。”
昔日學宮閉關修行之際,百裏筠秋並未選擇再次鎮壓體內日益膨脹的殺意,而是另辟蹊徑。
她借著黃龍山開山祖師之一謝羽靈留下的一法,將之徹底掌控於股掌之間。
此法,雖被世人視為入魔之道,實則不然。
它並未讓人真正墮入萬劫不複的邪途,其本質與儒家的修身養性、釋家的禪定悟道、道家的自然無為並無根本的不同,皆是對心性的一種磨礪與提升。
隻是,此法對心性的要求,更為嚴苛,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既然你心中已有計較,我這個做師兄的,除了幾句忠告,也確實沒什麽實質性的東西能幫你了。”
君玉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欣慰,他輕輕一笑,將手中那隻雕刻著繁複花紋的白玉葫蘆拋向空中。
百裏筠秋眼疾手快,穩穩地將它接在掌心之中,葫蘆上殘留的涼意讓她不禁微微一顫。
君玉繼續道:“這是百裏東君親手釀製的風花雪月酒,他特意囑咐我,見到你後務必轉交於你,並說了一句話——酒喝完了,就迴家吧。”
百裏筠秋低頭凝視著手中晶瑩剔透的白玉葫蘆,狐疑地抬起頭,目光中夾雜著幾分不解與好奇,“這真是他說的?”
“信與不信,皆在於你心。”君玉微微一笑。
“好,既然如此,師兄也請代我傳一句話吧。就說……”百裏筠秋輕輕將白玉葫蘆綁在馬鞍上,目光愈發堅定。
“酒喝完了,我就迴家。”
言猶在耳,她已策馬揚鞭,馬蹄聲轟鳴,宛如潮水般洶湧而去。
君玉自樹梢輕盈躍下,漫步至官道之上,目光緊隨她那逐漸模糊的背影,嘴角不經意間勾勒出一抹釋然的笑意,溫暖而悠長。
不過僅僅在兩個多時辰的瘋狂肆虐後,伴隨著四象陣的全麵鎮壓,徹底平息了這場災難。
長街之上,處處都是破損的房屋建築,一具具屍體橫陳,暴露在夜雨之中。
然而,這突如其來的平靜並不意味著風暴的終結,相反,它隻是揭開了朝堂之下更為複雜、更為兇險的黨爭序幕。
隨著藥人禍亂的平息,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分一杯羹。
夜幕低垂,天啟城的天空被一層厚重的烏雲遮蔽,月光難以穿透。
而在這黑暗之中,一道道身穿緊身黑衣、頭戴寬邊鬥笠的身影如同幽靈般從各個府邸的陰影中悄悄走出。
他們的眼神冷冽,手中握著鋒利的兵刃,預示著又一場腥風血雨的到來。
這些殺手們行動迅捷且默契十足,他們無聲無息地穿梭於街巷之間,每一次出手都精準而致命。
天啟城的夜空,再一次被一道道血光所籠罩,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死亡氣息。
一時間,朝廷重臣們成為了這些殺手的重點目標。
一個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在死裏逃生後,迎接來的不是黎明的曙光,而是冰冷的刀刃。
他們的府邸內,門客和護衛死的死,傷的傷,更多的人則選擇在大亂爆發前夕,悄悄卷走主人的財富,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以求自保。
在這混亂不堪的時刻,百裏筠秋的去留,反而被大多數人遺忘在了腦後。
南城門。
隨著藥人禍亂的最終平息,司空長風帶著朱雀令,與前來支援的顧劍門一同迴到了城中。
然而,卻有一人,借著夜雨的掩護,駕著一匹渾身漆黑的烈馬,以驚人的速度衝出了南城門。
馬蹄聲在雨夜中顯得格外響亮,伴隨著一陣陣唿嘯的風聲,守城的士兵都被這股不可阻擋的氣勢所震懾,無人敢上前阻攔。
這匹黑馬一路狂奔,直至遠離了天啟城的喧囂,來到了官道上。
大約行出了十裏之遙,突然間,一旁的林木間傳來了一陣輕微的響動。
緊接著,一個熟悉而略帶調侃的聲音在夜色中響起:“你就打算這麽離開?”
君玉,這位總是帶著幾分不羈與風流的師兄,此刻正悠閑地耷拉著一條腿坐在粗壯的樹杈上。
他一手撐著油紙傘,抵擋著夜雨的侵襲,另一手則拎著一個雕刻精美的白玉酒葫蘆,目光則牢牢鎖定在官道之上,仿佛早已料到百裏筠秋會經過此地。
乍一聽到君玉的聲音,百裏筠秋猛地一夾馬腹。
那匹烈馬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緒波動,前蹄高高揚起,幾乎要將她整個人拋向空中。
隨後它又朝前踉蹌了兩步,這才在百裏筠秋的控製下,終於穩住了身形。
她緩緩迴頭,望向那個在急驟的夜雨中依舊顯得那麽從容不迫的師兄。
他的目光依舊溫和如初,仿佛能穿透一切陰霾,直達人心最深處。
“師兄?”百裏筠秋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惑,眉宇間輕輕蹙起。
她不明白君玉為何會突然出現在這裏。
君玉輕輕一笑,那雙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一眼便看穿了她心中的疑慮。
他緩緩開口,聲音沉著:“行館已經被我布下了一座從學宮中學來的陣法,除非修為達到半步神遊之境,否則無人能悄無聲息地踏入其中。”
君玉的話如同一劑定心丸,讓百裏筠秋心中的不安逐漸消散。
見她神情一緩,君玉突然輕聲笑了起來,那笑聲中帶著幾分欣慰。
“果然,你不是君邪境,更不是鬼仙。你隻是刻意蒙蔽了自己的心神,想要以此來欺詐我們這些熟悉你的人。”
“不過,終究還是瞞不過師兄的眼睛。”百裏筠秋的神情依舊淡然,仿佛早已料到君玉會識破她的偽裝。
雨珠從她蓑笠的邊緣不斷滴落,沿著她的臉頰滑落,與淚水交織在一起,模糊了她眼前的視線。
君玉自得地點了點頭,臉上洋溢著一種作為師兄的驕傲和滿足。
然而,他的目光卻又隨之落在了百裏筠秋的眉心上。
那裏仍舊殘留著那道血爪印,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她的肌膚上,為她增添了幾分妖豔和神秘。
“這一點,我自始至終都有些想不通。”君玉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困惑,“未曾入魔,卻眉現血爪,你究竟如何做到?”
百裏筠秋伸手輕輕撫過自己的眉心,仿佛想要撫平那道血爪印留下的痕跡。
“逍遙禦風門的四位開山祖師中,有一人曾儒、道、魔三修,以魔頭之姿,躋身天下絕頂之列。他所留下的秘法,便是我能夠如此做的關鍵。”
昔日學宮閉關修行之際,百裏筠秋並未選擇再次鎮壓體內日益膨脹的殺意,而是另辟蹊徑。
她借著黃龍山開山祖師之一謝羽靈留下的一法,將之徹底掌控於股掌之間。
此法,雖被世人視為入魔之道,實則不然。
它並未讓人真正墮入萬劫不複的邪途,其本質與儒家的修身養性、釋家的禪定悟道、道家的自然無為並無根本的不同,皆是對心性的一種磨礪與提升。
隻是,此法對心性的要求,更為嚴苛,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既然你心中已有計較,我這個做師兄的,除了幾句忠告,也確實沒什麽實質性的東西能幫你了。”
君玉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欣慰,他輕輕一笑,將手中那隻雕刻著繁複花紋的白玉葫蘆拋向空中。
百裏筠秋眼疾手快,穩穩地將它接在掌心之中,葫蘆上殘留的涼意讓她不禁微微一顫。
君玉繼續道:“這是百裏東君親手釀製的風花雪月酒,他特意囑咐我,見到你後務必轉交於你,並說了一句話——酒喝完了,就迴家吧。”
百裏筠秋低頭凝視著手中晶瑩剔透的白玉葫蘆,狐疑地抬起頭,目光中夾雜著幾分不解與好奇,“這真是他說的?”
“信與不信,皆在於你心。”君玉微微一笑。
“好,既然如此,師兄也請代我傳一句話吧。就說……”百裏筠秋輕輕將白玉葫蘆綁在馬鞍上,目光愈發堅定。
“酒喝完了,我就迴家。”
言猶在耳,她已策馬揚鞭,馬蹄聲轟鳴,宛如潮水般洶湧而去。
君玉自樹梢輕盈躍下,漫步至官道之上,目光緊隨她那逐漸模糊的背影,嘴角不經意間勾勒出一抹釋然的笑意,溫暖而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