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漢陰丈人
漢陰丈人者,楚人也。子貢適楚,過漢陰,見丈人為囿,入井抱甕而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機於此,後重前輕,挈水若抽,其名為槔,用力寡而見功多。”丈人作色而笑曰:“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子貢愕然,慚,俯而不對。有間,丈人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丈人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智,獨弦歌以賣名聲於天下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勿妨吾事。”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裏而後愈。
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者,鄭人也。道德甚優,列禦寇師事之。初,禦寇好遊,壺丘子曰:“禦寇好遊,遊何所好?”列子曰:“遊之樂所玩無故。人之遊也,觀其所見,我之遊也,觀其所變。”
壺丘子曰:“禦寇之遊,固與人同,而曰固與人異。凡所見亦恆見其變,玩彼物之無物不知我亦無故。務外遊不知務內觀,外遊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取足於身,遊之至也;求備於物,遊之不至也。”於是列子自以為不知遊,將終身不出,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
老商氏
老商氏者,不知何許人也,列禦寇師焉,兼友伯高子而進於其道。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因間請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月,意不巳,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今複脫然,是以又來。”
列子曰:“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自吾之學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巳。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老商始一引吾並席而坐。今汝居先生之門,曾未洽時,履虛乘風,其可得乎!”
列禦寇
列禦寇者,鄭人也,隱居不仕。鄭穆公時,子陽為相,專任刑法,列禦寇乃絕跡窮巷,麵有饑色。或告子陽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子陽聞而悟,使官載粟數十乘而與之。禦寇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之。
入見其妻,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非命也哉!”禦冠笑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居一年,鄭人殺子陽,其黨皆死,禦寇安然獨全。終身不仕,著書八篇,言道家之意,號曰《列子》。
莊周
莊周者,宋之蒙人也。少學老子,為蒙縣漆園史,遂遺世自放,不仕,王公大人皆不得而器之。楚威王使大夫以百金聘周,周方釣於濮水之上,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二千歲矣,巾笥而藏之於廟堂之上。此龜寧無為留骨而貴乎?寧生曳尾塗中乎?”大夫曰:“寧掉尾塗中耳。”莊子曰:“往矣,吾方掉尾於塗中。”或又以千金之幣迎周為相,周曰:“子不見郊祭之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菽,及其牽入太廟,欲為孤豚,其可得乎?”遂終身不仕。
段幹木
段幹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心誌不遂,乃治清節,遊西河,師事卜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等居於魏,皆為將,唯幹木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就造其門,段幹木逾牆而避文侯。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廬而軾。其仆問曰:“幹木布衣也,居軾其廬,不巳甚乎?”
文侯曰:“段幹木,賢者也。不移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裏。吾敢不軾乎?幹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幹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又請為相,不肯。後卑己固請見,與語,文侯立倦不敢息。夫文侯名過齊桓公者,蓋能尊段幹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東郭順子
東郭順子者,魏人也,修道守真。田子方師事之,而為魏文侯師友,侍坐於文侯,數稱溪工。文侯曰:“溪工子之師耶?”子方曰:“非也,無擇之裏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則,子無師耶?”子方曰:“有。”文侯曰:“子師誰耶?”子方曰:“東郭順子也。”
文侯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嚐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則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子方出,文侯曰:“遠哉!全德之君子。始吾以聖智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帥,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真土梗耳,夫魏真為我累耳。”
公儀潛
公儀潛者,魯人也,與子思為友。穆公因子思而致命,欲以為相。子思曰:“公儀子此所以不至也。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飲水,汲亦願在下風。如以高官厚祿為釣餌,而無信用之心,公儀子智若魯者,可也,不爾,則不逾君之庭。且臣不佞,又不能為君操竿下釣,以傷守節之士。”潛竟終身不屈。
王鬥
王鬥者,齊人也,修道不仕,與顏斶並時。曾造齊宣王門,欲見宣王,宣王使謁者延鬥入,鬥曰:“鬥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鬥,為好士,於王何如?”謁者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王趨而迎之於門,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鬥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之愛尺縠也。”王曰:“何謂也?”鬥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國,非左右便辟則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也。”王起謝曰:“寡人有罪於國家矣!”於是舉士五人,任之以官,齊國大治,王鬥之力也。
顏斶
顏斶(音處),齊人也。宣王見之,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宜王繼曰:“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太牢,乘安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遂辭而去。
黔婁先生
黔婁先生者,齊人也,修身清節,不求進於諸侯。魯恭公聞其賢,遣使致禮,賜粟三千鍾,欲以為相,辭不受。齊王又禮之,以黃金百斤聘為卿,又不就。著書四篇,言道家之務,號《黔婁子》,終身不屈,以壽終。
陳仲子
陳仲子者,齊人也。其兄戴為齊卿,食祿萬鍾,仲子以為不義,將妻子適楚,居於陵,自謂“於陵仲子”。窮不苟求,不義之食不食。遭歲饑,乏糧三曰,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實之蟲者,三咽而能視身。自織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聞其賢,欲以為相,遣使持金百鎰,至於陵聘仲子。
仲子入謂妻曰:“楚王欲以我為相,今曰為相,明曰結駟連騎,食方丈於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書,樂在其中矣。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過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於是出謝使者,遂相與逃去,為人灌園。
漁父
漁父者,楚人也,楚亂,乃匿名隱釣於江濱。楚頃襄王時,屈原為三閭大夫,名顯於諸侯,為上官靳尚所譖,王怒,放之江濱,被發行吟於澤畔。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原曰:“舉世混濁而我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不凝滯於萬物,故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揚其波,汨其泥?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歠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自令放為?”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吾足。”遂去深山,自閉匿,人莫知焉。
安期生
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秦始皇東遊,請與語三曰三夜,賜金璧直數千萬。出置阜鄉亭而去,留赤玉舄為報,留書與始皇曰:“後數十年,求我於蓬萊山下。”及秦敗,安期生與其友蒯通交往,項羽欲封之,卒不肯受。
河上丈人
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國人也。明老子之術,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號曰“河上丈人”。當戰國之末,諸侯交爭,馳說之士鹹以權勢相傾,唯丈人隱身修道,老而不虧。傳業於安期生,為道家之宗焉。
樂臣公
樂臣公者,宋人也。其先宋公族,其後別從趙。其族樂毅,顯名於諸侯,而臣公獨好黃老,恬靜不仕。及趙為秦昭王滅,臣公東之齊,以《老子》顯名,齊人尊之,號稱“賢師”,趙人田叔等皆尊事焉。
蓋公
蓋公者,齊之膠西人也,明《老子》,師事樂臣公。漢之起,齊人爭往於世主,唯蓋公獨遁居不仕。及漢定天下,曹參為齊丞相,盡延問長老諸生以百數,何以治齊。人人各殊,參不知所從。聞蓋公善治黃老,乃使人厚幣聘之。
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遂推此類,為參具言之。參悅,乃避正堂舍之,師事之,齊果大治。及參入相漢,導蓋公之道,故天下歌之。蓋公雖為參師,然未嚐仕,以壽終。
四皓
四皓者,皆河內軹人也,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裏先生,三曰綺裏季,四曰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
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入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穀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誌。”乃共入商雒,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
黃石公
黃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亂,自隱姓名,時人莫知者。
初,張良易姓為長,自匿下邳,步遊沂水圯上,與黃石公相遇。未謁,黃石公故墜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詐,愕然欲毆之,為其老人也,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驚。公行裏所還,謂良曰:“孺子可教也。後五曰平明,與我期此。”良愈怪之,複跪曰:“諾!”
五曰平旦,良往,公怒曰:“與老人期,何後也?”後五曰早會,良雞鳴往,公又先在,複怒曰:“何後也!”後五曰早會,良夜半往。有頃,公亦至,喜曰:“當如是。”乃出一編書與良,曰:“讀是,則為王者師矣。後十三年,孺子見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不見。良旦視其書,乃是太公兵法。良異之,因講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後與沛公遇於陳留,沛公用其言,輒有功。後十三年,從高祖退濟北穀城山下,得黃石,良乃寶祠之。及良死,與石並葬焉。
魯二徵士
魯二徵士者,皆魯人也。高祖定天下,即皇帝位,博士叔孫通白征魯諸儒三十餘人,欲定漢儀禮。二士獨不肯行,罵通曰:“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而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百年之德而後可舉。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汙我!”通不敢致而去。
【注】徵士:音隻是,隱士的意思;魯二徵士,就是魯國的兩位隱士。
田何
田何,字子莊,齊人也。自孔子授《易》,五傳至何。及秦禁學,以《易》為卜筮之書,獨不禁,故何傳之不絕。漢興,田何以齊諸田徙杜陵,號曰“杜田生”,以《易》受弟子,東武王同子仲、洛陽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等,皆顯當世。惠帝時,何年老家貧,守道不仕。帝親幸其廬,以受業,終為《易》者宗。
王生
王生者,漢文景時人也,善為黃老,退居不仕,與南陽張釋之交。當時,釋之為公車令,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劾奏太子、梁王不敬。文帝善之,遷至廷尉。及文帝崩,太子代立為帝,是謂景帝。
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用王生計,卒乃見上謝之,景帝不過也。王生嚐與釋之及公卿召會,庭中立,王生襪解,顧謂釋之:“為我結襪”。釋之前跪而係之,既退,或讓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係襪乎?”
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係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皆賢王生而重張廷尉。
摯峻
摯峻,字伯陵,京兆長安人也。少治清節,與太史令司馬遷交好。峻獨退身修德,隱於岍山。遷既親貴,乃以書勸峻進,曰:“遷聞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伏惟伯陵材能絕大,高尚其誌,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荷累其名,固巳貴矣。然未盡太上之所由也,願先生少致意焉。”
峻報書曰:“峻聞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處,故悔吝去於身。利不可以虛受,名不可以苟得。漢興以來,帝王之道於斯始顯,能者見利,不肖者自屏,亦其時也。《周易》“太君有命”、“小人勿用”,徒欲偃仰從容以遊餘齒耳。”峻之守節不移如此。
遷居太史官,為李陵遊說,下腐刑,果以悔吝被辱。峻遂高尚不仕,卒於岍,岍人立祠,號曰“岍居士”,世奉祀之不絕。
韓福
韓福者,涿人也,以行義修潔著名。昭帝時,將軍霍光秉政,表顯義士,郡國條奏行狀。天子謂福等五人行義最高,以德行徵至京兆,病不得進。元鳳元年,詔策曰:“朕湣勞福以官職之事,賜帛五十匹,遣歸。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裏。”福歸,終身不仕,卒於家。
成公
成公,成帝時人,自隱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時人號曰“成公”。成帝出遊,問之,成公不屈節。上曰:“朕能富貴人,能殺人,子何逆朕?”成公曰:“陛下能貴人,臣能不受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能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能不犯陛下之法。”上不能折,使郎二人就受政事十二篇。
安丘望之
安丘望之者,京兆長陵人也,少治《老子》經,恬靜不求進宦,號曰“安丘丈人”。成帝聞,欲見之,望之辭不肯見。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師焉。望之不以見敬為高,愈曰損退,為巫醫於民間。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之學。扶風耿況、王汲等皆師事之,從受《老子》,終身不仕,道家宗焉。
宋勝之
宋勝之者,南陽安眾人也。少孤,年五歲失父母,家於穀城聚中,孝慕甚篤,聚中化之。少長,有禮。勝之每行見老人擔負,輒以身代之,獵得禽獸,嚐分肉與有親者。貧依姊,居數歲,乃至長安,受《易》,通明以信義見稱。從兄褒為東平內史,遣使召之,勝之曰:“眾人所樂者,非勝之願也。”乃去,遊太原,從郇越牧羊,以琴書自娛。丞相孔光聞而就太原,辟之不至。元始三年,病卒於太原。
張仲蔚
張仲蔚者,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
嚴遵
嚴遵,字君平,蜀人也。隱居不仕,常賣卜於成都市,曰得百錢以自給。卜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楊雄少從之遊,屢稱其德。李強為益州牧,喜曰:“吾得君平為從事足矣!”雄曰:“君可備禮與相見,其人不可屈也。”王鳳請交,不許。
蜀有富人羅衝者,問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無以自發。”衝為君平具車馬衣糧,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餘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餘。”衝曰:“吾有萬金,子無儋石,乃雲有餘,不亦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予家,人定而役未息,晝夜汲汲,未嚐有足。今我以卜為業,不下床而錢自至,猶餘數百,塵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餘而子不足邪?”衝大慚。君平歎曰:“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故不仕也。”時人服之。
彭城老父
彭城老父者,楚之隱人也,見漢室衰,乃自隱修道,不治名利,至年九十餘。王莽時,征故光祿大夫龔勝欲為太子師友,祭酒恥事二姓,莽迫之,勝遂不食而死。莽使者及郡守以下會斂者數百人,老父痛勝以名致禍,乃獨入哭勝,甚悲。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哭畢而趨出,眾莫知其誰也。
韓順
韓順,字子良,天水成紀人也,以經行清白,辟州宰,不詣。王莽末,隱於南山。地皇四年,漢起兵於南陽,順同縣隗囂等起兵,自稱“上將軍”,西州大震。唯順修道山居,執操不迴。囂以道術深遠,使人齎璧帛,卑辭厚禮聘順,欲以為師。順因使謝囂曰:“禮有來學,義無往教。即欲相師,但入深山來。”囂聞矍然,不致強屈。其後囂等諸姓皆滅,唯順山棲安然,以貧潔自終焉。
鄭樸
鄭樸,字子真,穀口人也,修道靜默,世服其清高。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之,遂不屈。楊雄盛稱其德,曰“穀口鄭子真”。耕於嚴石之下,名振京師,馮翊人刻石祠之,至今不絕。
李弘
李弘,字仲元,蜀人也。居成都裏中,化之,班白不負擔,男女不錯行。弘嚐被召為縣令,鄉人共送之,元無心就行,因共酣飲,月餘不去。刺史使人喻之,仲元遂遊奔,不之官。惟楊雄重之,曰:“不夷不惠,居於可否之間。
向長
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於莽,固辭乃止。潛隱於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歎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嫁娶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於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
閔貢
閔貢,字仲叔,太原人也,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仲叔食無菜,遺以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煩耳,今更作煩邪!”受而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巳。仲叔恨曰:“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檄而去。複以博士征,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曰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其令聞,敕吏常給焉。仲叔怪,問知之,乃歎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壽終。
漢陰丈人
漢陰丈人者,楚人也。子貢適楚,過漢陰,見丈人為囿,入井抱甕而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機於此,後重前輕,挈水若抽,其名為槔,用力寡而見功多。”丈人作色而笑曰:“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子貢愕然,慚,俯而不對。有間,丈人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丈人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智,獨弦歌以賣名聲於天下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勿妨吾事。”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裏而後愈。
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者,鄭人也。道德甚優,列禦寇師事之。初,禦寇好遊,壺丘子曰:“禦寇好遊,遊何所好?”列子曰:“遊之樂所玩無故。人之遊也,觀其所見,我之遊也,觀其所變。”
壺丘子曰:“禦寇之遊,固與人同,而曰固與人異。凡所見亦恆見其變,玩彼物之無物不知我亦無故。務外遊不知務內觀,外遊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取足於身,遊之至也;求備於物,遊之不至也。”於是列子自以為不知遊,將終身不出,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
老商氏
老商氏者,不知何許人也,列禦寇師焉,兼友伯高子而進於其道。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因間請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月,意不巳,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今複脫然,是以又來。”
列子曰:“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自吾之學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巳。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老商始一引吾並席而坐。今汝居先生之門,曾未洽時,履虛乘風,其可得乎!”
列禦寇
列禦寇者,鄭人也,隱居不仕。鄭穆公時,子陽為相,專任刑法,列禦寇乃絕跡窮巷,麵有饑色。或告子陽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子陽聞而悟,使官載粟數十乘而與之。禦寇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之。
入見其妻,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非命也哉!”禦冠笑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居一年,鄭人殺子陽,其黨皆死,禦寇安然獨全。終身不仕,著書八篇,言道家之意,號曰《列子》。
莊周
莊周者,宋之蒙人也。少學老子,為蒙縣漆園史,遂遺世自放,不仕,王公大人皆不得而器之。楚威王使大夫以百金聘周,周方釣於濮水之上,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二千歲矣,巾笥而藏之於廟堂之上。此龜寧無為留骨而貴乎?寧生曳尾塗中乎?”大夫曰:“寧掉尾塗中耳。”莊子曰:“往矣,吾方掉尾於塗中。”或又以千金之幣迎周為相,周曰:“子不見郊祭之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菽,及其牽入太廟,欲為孤豚,其可得乎?”遂終身不仕。
段幹木
段幹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心誌不遂,乃治清節,遊西河,師事卜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璜、吳起等居於魏,皆為將,唯幹木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就造其門,段幹木逾牆而避文侯。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廬而軾。其仆問曰:“幹木布衣也,居軾其廬,不巳甚乎?”
文侯曰:“段幹木,賢者也。不移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裏。吾敢不軾乎?幹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幹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又請為相,不肯。後卑己固請見,與語,文侯立倦不敢息。夫文侯名過齊桓公者,蓋能尊段幹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東郭順子
東郭順子者,魏人也,修道守真。田子方師事之,而為魏文侯師友,侍坐於文侯,數稱溪工。文侯曰:“溪工子之師耶?”子方曰:“非也,無擇之裏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則,子無師耶?”子方曰:“有。”文侯曰:“子師誰耶?”子方曰:“東郭順子也。”
文侯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嚐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則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子方出,文侯曰:“遠哉!全德之君子。始吾以聖智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帥,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真土梗耳,夫魏真為我累耳。”
公儀潛
公儀潛者,魯人也,與子思為友。穆公因子思而致命,欲以為相。子思曰:“公儀子此所以不至也。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飲水,汲亦願在下風。如以高官厚祿為釣餌,而無信用之心,公儀子智若魯者,可也,不爾,則不逾君之庭。且臣不佞,又不能為君操竿下釣,以傷守節之士。”潛竟終身不屈。
王鬥
王鬥者,齊人也,修道不仕,與顏斶並時。曾造齊宣王門,欲見宣王,宣王使謁者延鬥入,鬥曰:“鬥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鬥,為好士,於王何如?”謁者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王趨而迎之於門,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鬥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之愛尺縠也。”王曰:“何謂也?”鬥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國,非左右便辟則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也。”王起謝曰:“寡人有罪於國家矣!”於是舉士五人,任之以官,齊國大治,王鬥之力也。
顏斶
顏斶(音處),齊人也。宣王見之,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宜王繼曰:“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太牢,乘安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遂辭而去。
黔婁先生
黔婁先生者,齊人也,修身清節,不求進於諸侯。魯恭公聞其賢,遣使致禮,賜粟三千鍾,欲以為相,辭不受。齊王又禮之,以黃金百斤聘為卿,又不就。著書四篇,言道家之務,號《黔婁子》,終身不屈,以壽終。
陳仲子
陳仲子者,齊人也。其兄戴為齊卿,食祿萬鍾,仲子以為不義,將妻子適楚,居於陵,自謂“於陵仲子”。窮不苟求,不義之食不食。遭歲饑,乏糧三曰,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實之蟲者,三咽而能視身。自織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聞其賢,欲以為相,遣使持金百鎰,至於陵聘仲子。
仲子入謂妻曰:“楚王欲以我為相,今曰為相,明曰結駟連騎,食方丈於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書,樂在其中矣。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過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於是出謝使者,遂相與逃去,為人灌園。
漁父
漁父者,楚人也,楚亂,乃匿名隱釣於江濱。楚頃襄王時,屈原為三閭大夫,名顯於諸侯,為上官靳尚所譖,王怒,放之江濱,被發行吟於澤畔。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原曰:“舉世混濁而我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不凝滯於萬物,故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揚其波,汨其泥?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歠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自令放為?”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吾足。”遂去深山,自閉匿,人莫知焉。
安期生
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秦始皇東遊,請與語三曰三夜,賜金璧直數千萬。出置阜鄉亭而去,留赤玉舄為報,留書與始皇曰:“後數十年,求我於蓬萊山下。”及秦敗,安期生與其友蒯通交往,項羽欲封之,卒不肯受。
河上丈人
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國人也。明老子之術,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號曰“河上丈人”。當戰國之末,諸侯交爭,馳說之士鹹以權勢相傾,唯丈人隱身修道,老而不虧。傳業於安期生,為道家之宗焉。
樂臣公
樂臣公者,宋人也。其先宋公族,其後別從趙。其族樂毅,顯名於諸侯,而臣公獨好黃老,恬靜不仕。及趙為秦昭王滅,臣公東之齊,以《老子》顯名,齊人尊之,號稱“賢師”,趙人田叔等皆尊事焉。
蓋公
蓋公者,齊之膠西人也,明《老子》,師事樂臣公。漢之起,齊人爭往於世主,唯蓋公獨遁居不仕。及漢定天下,曹參為齊丞相,盡延問長老諸生以百數,何以治齊。人人各殊,參不知所從。聞蓋公善治黃老,乃使人厚幣聘之。
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遂推此類,為參具言之。參悅,乃避正堂舍之,師事之,齊果大治。及參入相漢,導蓋公之道,故天下歌之。蓋公雖為參師,然未嚐仕,以壽終。
四皓
四皓者,皆河內軹人也,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裏先生,三曰綺裏季,四曰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
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入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穀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誌。”乃共入商雒,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
黃石公
黃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亂,自隱姓名,時人莫知者。
初,張良易姓為長,自匿下邳,步遊沂水圯上,與黃石公相遇。未謁,黃石公故墜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詐,愕然欲毆之,為其老人也,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驚。公行裏所還,謂良曰:“孺子可教也。後五曰平明,與我期此。”良愈怪之,複跪曰:“諾!”
五曰平旦,良往,公怒曰:“與老人期,何後也?”後五曰早會,良雞鳴往,公又先在,複怒曰:“何後也!”後五曰早會,良夜半往。有頃,公亦至,喜曰:“當如是。”乃出一編書與良,曰:“讀是,則為王者師矣。後十三年,孺子見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不見。良旦視其書,乃是太公兵法。良異之,因講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後與沛公遇於陳留,沛公用其言,輒有功。後十三年,從高祖退濟北穀城山下,得黃石,良乃寶祠之。及良死,與石並葬焉。
魯二徵士
魯二徵士者,皆魯人也。高祖定天下,即皇帝位,博士叔孫通白征魯諸儒三十餘人,欲定漢儀禮。二士獨不肯行,罵通曰:“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而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百年之德而後可舉。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汙我!”通不敢致而去。
【注】徵士:音隻是,隱士的意思;魯二徵士,就是魯國的兩位隱士。
田何
田何,字子莊,齊人也。自孔子授《易》,五傳至何。及秦禁學,以《易》為卜筮之書,獨不禁,故何傳之不絕。漢興,田何以齊諸田徙杜陵,號曰“杜田生”,以《易》受弟子,東武王同子仲、洛陽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等,皆顯當世。惠帝時,何年老家貧,守道不仕。帝親幸其廬,以受業,終為《易》者宗。
王生
王生者,漢文景時人也,善為黃老,退居不仕,與南陽張釋之交。當時,釋之為公車令,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劾奏太子、梁王不敬。文帝善之,遷至廷尉。及文帝崩,太子代立為帝,是謂景帝。
釋之恐,稱病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用王生計,卒乃見上謝之,景帝不過也。王生嚐與釋之及公卿召會,庭中立,王生襪解,顧謂釋之:“為我結襪”。釋之前跪而係之,既退,或讓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係襪乎?”
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係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皆賢王生而重張廷尉。
摯峻
摯峻,字伯陵,京兆長安人也。少治清節,與太史令司馬遷交好。峻獨退身修德,隱於岍山。遷既親貴,乃以書勸峻進,曰:“遷聞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伏惟伯陵材能絕大,高尚其誌,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荷累其名,固巳貴矣。然未盡太上之所由也,願先生少致意焉。”
峻報書曰:“峻聞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處,故悔吝去於身。利不可以虛受,名不可以苟得。漢興以來,帝王之道於斯始顯,能者見利,不肖者自屏,亦其時也。《周易》“太君有命”、“小人勿用”,徒欲偃仰從容以遊餘齒耳。”峻之守節不移如此。
遷居太史官,為李陵遊說,下腐刑,果以悔吝被辱。峻遂高尚不仕,卒於岍,岍人立祠,號曰“岍居士”,世奉祀之不絕。
韓福
韓福者,涿人也,以行義修潔著名。昭帝時,將軍霍光秉政,表顯義士,郡國條奏行狀。天子謂福等五人行義最高,以德行徵至京兆,病不得進。元鳳元年,詔策曰:“朕湣勞福以官職之事,賜帛五十匹,遣歸。其務修孝弟,以教鄉裏。”福歸,終身不仕,卒於家。
成公
成公,成帝時人,自隱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時人號曰“成公”。成帝出遊,問之,成公不屈節。上曰:“朕能富貴人,能殺人,子何逆朕?”成公曰:“陛下能貴人,臣能不受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能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能不犯陛下之法。”上不能折,使郎二人就受政事十二篇。
安丘望之
安丘望之者,京兆長陵人也,少治《老子》經,恬靜不求進宦,號曰“安丘丈人”。成帝聞,欲見之,望之辭不肯見。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師焉。望之不以見敬為高,愈曰損退,為巫醫於民間。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之學。扶風耿況、王汲等皆師事之,從受《老子》,終身不仕,道家宗焉。
宋勝之
宋勝之者,南陽安眾人也。少孤,年五歲失父母,家於穀城聚中,孝慕甚篤,聚中化之。少長,有禮。勝之每行見老人擔負,輒以身代之,獵得禽獸,嚐分肉與有親者。貧依姊,居數歲,乃至長安,受《易》,通明以信義見稱。從兄褒為東平內史,遣使召之,勝之曰:“眾人所樂者,非勝之願也。”乃去,遊太原,從郇越牧羊,以琴書自娛。丞相孔光聞而就太原,辟之不至。元始三年,病卒於太原。
張仲蔚
張仲蔚者,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屬文,好詩賦,常居窮素,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性不治榮名,時人莫識,唯劉龔知之。
嚴遵
嚴遵,字君平,蜀人也。隱居不仕,常賣卜於成都市,曰得百錢以自給。卜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楊雄少從之遊,屢稱其德。李強為益州牧,喜曰:“吾得君平為從事足矣!”雄曰:“君可備禮與相見,其人不可屈也。”王鳳請交,不許。
蜀有富人羅衝者,問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無以自發。”衝為君平具車馬衣糧,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餘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餘。”衝曰:“吾有萬金,子無儋石,乃雲有餘,不亦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予家,人定而役未息,晝夜汲汲,未嚐有足。今我以卜為業,不下床而錢自至,猶餘數百,塵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餘而子不足邪?”衝大慚。君平歎曰:“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故不仕也。”時人服之。
彭城老父
彭城老父者,楚之隱人也,見漢室衰,乃自隱修道,不治名利,至年九十餘。王莽時,征故光祿大夫龔勝欲為太子師友,祭酒恥事二姓,莽迫之,勝遂不食而死。莽使者及郡守以下會斂者數百人,老父痛勝以名致禍,乃獨入哭勝,甚悲。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哭畢而趨出,眾莫知其誰也。
韓順
韓順,字子良,天水成紀人也,以經行清白,辟州宰,不詣。王莽末,隱於南山。地皇四年,漢起兵於南陽,順同縣隗囂等起兵,自稱“上將軍”,西州大震。唯順修道山居,執操不迴。囂以道術深遠,使人齎璧帛,卑辭厚禮聘順,欲以為師。順因使謝囂曰:“禮有來學,義無往教。即欲相師,但入深山來。”囂聞矍然,不致強屈。其後囂等諸姓皆滅,唯順山棲安然,以貧潔自終焉。
鄭樸
鄭樸,字子真,穀口人也,修道靜默,世服其清高。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之,遂不屈。楊雄盛稱其德,曰“穀口鄭子真”。耕於嚴石之下,名振京師,馮翊人刻石祠之,至今不絕。
李弘
李弘,字仲元,蜀人也。居成都裏中,化之,班白不負擔,男女不錯行。弘嚐被召為縣令,鄉人共送之,元無心就行,因共酣飲,月餘不去。刺史使人喻之,仲元遂遊奔,不之官。惟楊雄重之,曰:“不夷不惠,居於可否之間。
向長
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於莽,固辭乃止。潛隱於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歎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嫁娶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於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
閔貢
閔貢,字仲叔,太原人也,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仲叔食無菜,遺以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煩耳,今更作煩邪!”受而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巳。仲叔恨曰:“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檄而去。複以博士征,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曰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其令聞,敕吏常給焉。仲叔怪,問知之,乃歎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