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足不出戶銷售
八零:迫嫁糙漢懷上三胞胎 作者:閃爍星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生產完,王芳在醫院吃了頓飯,沒什麽事,下午就出院迴家了。
畢竟是順產,王芳又年輕,確實也是恢複得快的。
南方的秋日,雖然不冷,劉剛還是照俗例給她裹得嚴嚴實實的。
還給她戴上了口罩。
這有點讓王芳覺得有點多餘了。
可劉剛就是不許,“不要吹風。我聽嬸子們說,月子裏吹風,骨頭要疼的。”
好嘛,王芳見男人這麽執著,隻能聽勸。
這會是請了村裏的拖拉機來拉人,吳愛國開的拖拉機。
劉瑩,劉堅還有桂花一人抱一個,和王芳都是坐在拖拉機裏迴去的。
這一下村裏可熱鬧了。
也不少人想過來湊湊喜氣,都知道了劉家老大媳婦生了三個。
還都是男孩!
村裏嬸子給羨慕的喲!
在拖拉機邊,就扒拉著邊看孩子邊說,“桂花,你有福氣啊!一下來了三個孫子。
小芳也太厲害了點。”
“就是,一下來三個孫子,得給小芳多補補,生孩子多不容易!”
“可不就是!小芳你也太能幹了點。
當時我家小子說想要娶你,我當時怎麽就舍不得那點彩禮呢。
現在嬸子我啊,腸子都悔青了。”
農村人就是這樣,說話非常的直白。
王芳對這種覺得女人就是生育工具,生幾個兒子就了不起的話,真的無法認同。
要讓她選,她肯定想要一個姑娘的,
女孩多好啊,女孩的衣服多好看啊。
可上天給的緣分,給了就接受。
她可是真不要再生了。
懷三胞胎的酸爽,誰懷誰知道。
她累的不想說話,緊緊的縮在車上。反正戴著口罩,一閉眼,什麽都看不見。
劉瑩還是懂得多一些,“桂花嬸子有福氣,等辦滿月酒的時候,桂花嬸子會請大家來吃席的。
小芳剛生了,需要休息,我們就先迴去了。”
開拖拉機的是吳曉霞的小叔吳愛國,將拖拉機又開了起來,“大家讓讓啊,小心啊。”
拖拉機緩緩駛進了小芳的院子。
王芳自此開始了月子生活。
生了三個仔,奶水壓根不夠喝,堵奶是什麽她不知道。三個娃也不可能讓她堵的。
王芳每日喂奶後,都覺得自己身心都被掏空了。
好在劉瑩日日給她燉雞湯,能夠她補一補的。
劉剛也很給力,除了喂奶,不讓她抱孩子,說抱多了腰會疼,
而抱孩子的事,婆婆,曉霞,娟嬸子也能幫得上忙。
這月子比她想象中要輕鬆些。
她覺得自己是過上了母豬的生活。
她每天隻管吃了睡,睡醒了喂奶,喂奶後繼續睡,把自己又養得白胖白胖的。
其實她不講究生完不下床不出門什麽的。
可家人不讓。
能讓劉剛偷偷拿了熱水給她在屋裏讓她擦洗擦洗,也已經不錯了。等她能洗頭的那一天,她可真覺得整個人都輕了半斤。
出了月子,王芳覺得自己終於活過來了。她看著鏡子裏的自己,因為吃得好睡得好,反而比懷孕前還圓潤了些。
因為喂奶,這胸也是漲了不知道幾個尺碼。
又換了超級大的那種胸衣。
沒辦法,現在的條件有限,又是冬天,不是自己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
坐月子隻能入鄉隨俗。
擺滿月宴的時候,村裏的人都來了。
這可是村裏的一大喜事啊。
村裏人也沒什麽送的,就是送點雞蛋。
白玉芬也來了,給送了兩隻養了半年多的雞。說肉嫩,可以補補。
誰不知道要吃老母雞,雞仔在農村,都是不吃的,要喂養一段時間,至少養一年,等雞大了才吃。
反正送來什麽劉剛就收了。
自從知道三胞胎基因是家族遺傳後,劉剛就更堅信小芳的說辭,白玉芬,很有可能不是她親媽。他對這個嶽母,沒有任何情緒。
李春花一家三口,是和李春燕陳燕妮一起來的。
王芳在屋裏看孩子,也都沒有理會外麵的事情。
三個孩子取了名字,老大?家逸、老二家辰、老三家樂。
這三個孩子,趕在80年年末出生,還沒有太多的雞娃的概念。
王芳小的時候是被爸媽雞娃,痛苦難言,她就希望她的孩子,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過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再說了,有她和劉剛給孩子打的基礎,這孩子能差得了嗎?
滿月這天,王芳還收到了北城季敏編輯的來信,說有一段時間沒收到她的投稿了,問是不是發生什麽事了?
上次王芳寄來的蘑菇幹她收到了,覺得很好。問能不能多買些,他們辦公室有不少人要的。
如果可以給他們寄個100袋。多少錢會從郵局給她匯過來。
雖然這是很小的訂單,但王芳還是讓劉剛去匯了。
最後是100袋需要收50元,另外快遞費付了5元,一起就是55元。
王芳在迴信中告知了季敏需要匯的款項55元。迴信的時候也解釋了自己的現在的狀況。並告知了季敏她現在的電話號碼。有事情還可以給她打電話了。
在信中她還交了兩篇稿件。
其中一篇就是有些蘑菇生產種植的。講了如何大規模培育,如何曬幹烘幹,還講了農產品如何銷售。
比如怎麽包裝,讓單位作為福利發放,還有上市銷售等。還有新鮮的每日怎麽賣。
這妥妥的就是教農民如何致富啊。這種文章,也正是現在經濟初期,國家提倡的。
在文中還提到了種植蘑菇的這個姑娘生了三胞胎,這裏麵是有私心的。
這篇文章,除了打蘑菇的廣告,她也想找找親人。
如果真像北城那一家子的人那樣,說生三胞胎的是非常罕見的,是家族基因,那是不是她也能借這個機會,能找到親人呢?
王芳是趁月子期間,讓劉剛拉來了電話線。
這個時代,要裝電話,是很貴的,花了1000元,買機器,拉線路,都要錢。
但是王芳覺得值得。
畢竟這線路,還不是家用,還想著蘑菇廠接單用的。
以後這個電話機能產生的效益,比這1000元要多得多。
劉家又走在了村最前列,是除了大隊公社之外,第一家有電話的。
十五天後,王芳的稿件刊登了。
蘑菇那篇文章,毫無意外的放在了農業版。
她的電話和地址也都沒有被刪減。
她心裏可真是太感謝季敏了。
這可是省了不少的廣告費啊。
果然文章刊登出來後,就有不少的人來電,寫信來求購了。
還有要學習經驗的。
王芳都沒拒絕。
談妥的,就有人將匯款單給匯了過來。
這年頭,都是先匯款再發貨的。
這可不王芳就在這個時代,實現了足不出戶的銷售。
副市長辦公室也專門來電了,表揚了他們的農業發展思路,要從其他鄉鎮派人來學習,今年過年黨政機關單位等,都要采購蘑菇幹作為福利發放。
王芳知道,這個香菇幹的生意,是容易被複製的。
農業的這個紅利,能吃個三年就不錯了。
好在蘑菇幹是消耗品,大家買完還想買的,怎麽說王芳也是占了先機的。
畢竟是順產,王芳又年輕,確實也是恢複得快的。
南方的秋日,雖然不冷,劉剛還是照俗例給她裹得嚴嚴實實的。
還給她戴上了口罩。
這有點讓王芳覺得有點多餘了。
可劉剛就是不許,“不要吹風。我聽嬸子們說,月子裏吹風,骨頭要疼的。”
好嘛,王芳見男人這麽執著,隻能聽勸。
這會是請了村裏的拖拉機來拉人,吳愛國開的拖拉機。
劉瑩,劉堅還有桂花一人抱一個,和王芳都是坐在拖拉機裏迴去的。
這一下村裏可熱鬧了。
也不少人想過來湊湊喜氣,都知道了劉家老大媳婦生了三個。
還都是男孩!
村裏嬸子給羨慕的喲!
在拖拉機邊,就扒拉著邊看孩子邊說,“桂花,你有福氣啊!一下來了三個孫子。
小芳也太厲害了點。”
“就是,一下來三個孫子,得給小芳多補補,生孩子多不容易!”
“可不就是!小芳你也太能幹了點。
當時我家小子說想要娶你,我當時怎麽就舍不得那點彩禮呢。
現在嬸子我啊,腸子都悔青了。”
農村人就是這樣,說話非常的直白。
王芳對這種覺得女人就是生育工具,生幾個兒子就了不起的話,真的無法認同。
要讓她選,她肯定想要一個姑娘的,
女孩多好啊,女孩的衣服多好看啊。
可上天給的緣分,給了就接受。
她可是真不要再生了。
懷三胞胎的酸爽,誰懷誰知道。
她累的不想說話,緊緊的縮在車上。反正戴著口罩,一閉眼,什麽都看不見。
劉瑩還是懂得多一些,“桂花嬸子有福氣,等辦滿月酒的時候,桂花嬸子會請大家來吃席的。
小芳剛生了,需要休息,我們就先迴去了。”
開拖拉機的是吳曉霞的小叔吳愛國,將拖拉機又開了起來,“大家讓讓啊,小心啊。”
拖拉機緩緩駛進了小芳的院子。
王芳自此開始了月子生活。
生了三個仔,奶水壓根不夠喝,堵奶是什麽她不知道。三個娃也不可能讓她堵的。
王芳每日喂奶後,都覺得自己身心都被掏空了。
好在劉瑩日日給她燉雞湯,能夠她補一補的。
劉剛也很給力,除了喂奶,不讓她抱孩子,說抱多了腰會疼,
而抱孩子的事,婆婆,曉霞,娟嬸子也能幫得上忙。
這月子比她想象中要輕鬆些。
她覺得自己是過上了母豬的生活。
她每天隻管吃了睡,睡醒了喂奶,喂奶後繼續睡,把自己又養得白胖白胖的。
其實她不講究生完不下床不出門什麽的。
可家人不讓。
能讓劉剛偷偷拿了熱水給她在屋裏讓她擦洗擦洗,也已經不錯了。等她能洗頭的那一天,她可真覺得整個人都輕了半斤。
出了月子,王芳覺得自己終於活過來了。她看著鏡子裏的自己,因為吃得好睡得好,反而比懷孕前還圓潤了些。
因為喂奶,這胸也是漲了不知道幾個尺碼。
又換了超級大的那種胸衣。
沒辦法,現在的條件有限,又是冬天,不是自己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
坐月子隻能入鄉隨俗。
擺滿月宴的時候,村裏的人都來了。
這可是村裏的一大喜事啊。
村裏人也沒什麽送的,就是送點雞蛋。
白玉芬也來了,給送了兩隻養了半年多的雞。說肉嫩,可以補補。
誰不知道要吃老母雞,雞仔在農村,都是不吃的,要喂養一段時間,至少養一年,等雞大了才吃。
反正送來什麽劉剛就收了。
自從知道三胞胎基因是家族遺傳後,劉剛就更堅信小芳的說辭,白玉芬,很有可能不是她親媽。他對這個嶽母,沒有任何情緒。
李春花一家三口,是和李春燕陳燕妮一起來的。
王芳在屋裏看孩子,也都沒有理會外麵的事情。
三個孩子取了名字,老大?家逸、老二家辰、老三家樂。
這三個孩子,趕在80年年末出生,還沒有太多的雞娃的概念。
王芳小的時候是被爸媽雞娃,痛苦難言,她就希望她的孩子,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過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再說了,有她和劉剛給孩子打的基礎,這孩子能差得了嗎?
滿月這天,王芳還收到了北城季敏編輯的來信,說有一段時間沒收到她的投稿了,問是不是發生什麽事了?
上次王芳寄來的蘑菇幹她收到了,覺得很好。問能不能多買些,他們辦公室有不少人要的。
如果可以給他們寄個100袋。多少錢會從郵局給她匯過來。
雖然這是很小的訂單,但王芳還是讓劉剛去匯了。
最後是100袋需要收50元,另外快遞費付了5元,一起就是55元。
王芳在迴信中告知了季敏需要匯的款項55元。迴信的時候也解釋了自己的現在的狀況。並告知了季敏她現在的電話號碼。有事情還可以給她打電話了。
在信中她還交了兩篇稿件。
其中一篇就是有些蘑菇生產種植的。講了如何大規模培育,如何曬幹烘幹,還講了農產品如何銷售。
比如怎麽包裝,讓單位作為福利發放,還有上市銷售等。還有新鮮的每日怎麽賣。
這妥妥的就是教農民如何致富啊。這種文章,也正是現在經濟初期,國家提倡的。
在文中還提到了種植蘑菇的這個姑娘生了三胞胎,這裏麵是有私心的。
這篇文章,除了打蘑菇的廣告,她也想找找親人。
如果真像北城那一家子的人那樣,說生三胞胎的是非常罕見的,是家族基因,那是不是她也能借這個機會,能找到親人呢?
王芳是趁月子期間,讓劉剛拉來了電話線。
這個時代,要裝電話,是很貴的,花了1000元,買機器,拉線路,都要錢。
但是王芳覺得值得。
畢竟這線路,還不是家用,還想著蘑菇廠接單用的。
以後這個電話機能產生的效益,比這1000元要多得多。
劉家又走在了村最前列,是除了大隊公社之外,第一家有電話的。
十五天後,王芳的稿件刊登了。
蘑菇那篇文章,毫無意外的放在了農業版。
她的電話和地址也都沒有被刪減。
她心裏可真是太感謝季敏了。
這可是省了不少的廣告費啊。
果然文章刊登出來後,就有不少的人來電,寫信來求購了。
還有要學習經驗的。
王芳都沒拒絕。
談妥的,就有人將匯款單給匯了過來。
這年頭,都是先匯款再發貨的。
這可不王芳就在這個時代,實現了足不出戶的銷售。
副市長辦公室也專門來電了,表揚了他們的農業發展思路,要從其他鄉鎮派人來學習,今年過年黨政機關單位等,都要采購蘑菇幹作為福利發放。
王芳知道,這個香菇幹的生意,是容易被複製的。
農業的這個紅利,能吃個三年就不錯了。
好在蘑菇幹是消耗品,大家買完還想買的,怎麽說王芳也是占了先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