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人類會自相殘殺嗎?”曉春瞪著大眼睛問道。
“如果地球上有一部分人類達到了二級文明,在他們眼裏,那些低智人類就已經不能算是人類了。”舞飛揚淡淡地道,“就算他們自己不動手清除那些低智人類,當地球進入高維空間時,那些達不到文明等級的人類也會被降級為非人類,就像猴子和大猩猩。”
“啊!”曉春驚訝得張大了嘴。
薑小維一雙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手中那塊芯片,看得出了神。
曾博士在一旁奇怪道:“你一直在看這塊芯片,看出什麽名堂來了嗎?快跟我講講!”
薑小維抬起眼睛看了他一眼,道:“我想到一件事,不過不是要跟你講!”他轉向舞飛揚,道:“戴森球工程不是需要大量人手嗎?為何不利用這種芯片呢?”
舞飛揚看著他,鼓勵道:“接著講!”
薑小維道:“這種芯片具有接近二級文明的自主意識,我們如果把這種芯片安裝到機器人身上,就等於讓機器人擁有了接近二級文明的自主意識。如果能大量生產這種機器人,運到水星和金星上去工作,一定能讓戴森球工程的進度大幅提升!”
“這個想法很好!”一向沉穩的安若素都忍不住站起身來,興奮地大聲道,“地球人類無法適應外星球的工作環境,但機器人就毫無問題。舞飛揚,你馬上去安排這件事情,動員全世界的生產力,大量製造適合在水星、金星以及在太空中工作的工程機器人;曾博士,你能盡快為我們製造出一百萬枚這種芯片嗎?”
曾博士聽到這個龐大的數字,麵露難色地撓了撓頭。這種意識芯片的製造難度跟普通芯片可不是一個等級的,每一枚芯片中的生物神經電路都需要非常精細複雜的操作,還有後期的調試和自主意識訓練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薑小維道:“其實用不著在每一個機器人身上都安裝這種芯片。在一個工地的信號接收範圍內,隻需要有一名機器人安裝了這種芯片,就能夠控製和指揮工地上的所有機器人工作。”
曾博士喜道:“這就好辦了!一百萬枚我是真的造不出來,不過造個幾萬枚芯片我還是有辦法的。”
“那就按這個方案去辦!”安若素揮了揮手,“一定要全力抓緊推進戴森球工程,銀河係光子帶剪切已經到達太陽係的邊緣,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華國的大量工程師、技術員和工人開赴世界各地,利用當地資源,組織當地人手,開采礦山、建立工廠,盡一切努力趕製工程機器人,提供給戴森球工程。華國原先為戰爭準備的大量機甲戰士也被改造成適合在外星環境中工作的工程機器人,交給舞飛揚,用光環傳送到金星礦場中開始工作。
地球人類在接下來的一年內為戴森球計劃趕製了數百萬台工程機器人,其中有數萬個安裝了自主意識芯片的工程機器人,全都具有相當於接近二級文明的自主意識,它們的工作能力非常強悍,大大加快了戴森球的建造進度。
水星很快就被開采殆盡,整顆行星逐漸消失在太空中,變成戴森球的各種零部件漂浮在太空中。
金星也最終縮小到隻剩三分之一,大量的零部件像金星的光環一般環繞在周圍,等待最後的組裝。
戴森球的基本構件是一種八角形或六角形的碳纖維金屬籠子,每個籠子的直徑為488km,相當於水星的十分之一大小,就像一個個漂浮在太空中的城市。
舞飛揚經過計算,需要製造3.95萬個這樣的籠子,所有籠子之間用碳納米管繩索互相連接起來,組成一個環繞太陽漂浮運行的巨大的戴森球(也可以稱為“戴森網”,它就像漁網一樣罩住太陽)。因為地球距離太陽太遠,所以從地球上根本就看不到它的存在。
金星的軌道接近正圓,組裝完的戴森球將會貼近金星軌道內側運行,距離太陽大約一億公裏,逃逸速度則與金星接近,以免被太陽引力所吸引而落入太陽內部。
戴森球的表麵用石墨烯超導體做導線,通電後能產生全球性磁場,以維持每一個籠子之間的距離穩定性。而每個籠子都可以獨立收集太陽能量以提供自身的等離子能量需求,同時定向放大太陽的能量,將這種等離子能量發送到太陽係外圍,與“日球層”一同形成一個籠罩整個太陽係的保護罩,以抵抗從外部席卷而來的銀河係光子帶剪切轟炸。
當光子帶剪切的能量衝擊而來的時候,大部分的光子能量會被這層防護罩所阻擋,從防護罩的外圍滑過,但還是會有少部分的能量穿透防護罩,進入太陽係內,對太陽形成衝擊。
這時環繞在太陽周圍的戴森球就能吸收這些光子能量,轉換為自身能量之後,再次發射出去抵禦外部的衝擊。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太陽不會直接遭受到光子帶剪切的衝擊。
在舞飛揚的帶領下,戴森球的組裝工程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太陽係中的大部分外星係種族都參與進來,亨特也帶著學生們忙前忙後。也許是因為距離太陽更近,可以更多地吸收太陽的能量,任奇、馮高峰和雙胞胎兄弟這四人都在短時間內成功晉升到二級文明,更能適應太空環境中工作了。
眼看著漂浮在太空中的3.95萬個碳纖維金屬籠子被一個又一個地連接起來,逐漸形成一個無比巨大的環繞太陽運行的大漁網,每個人都抑製不住興奮的心情。這可是代表宇宙先進科技的戴森球啊!是人類在太空中製造的科技藝術品!它就這樣呈現在眾人眼前,讓每一個參與戴森球工程的人都為之自豪!
當最後一個碳纖維金屬籠子被連接上去之後,戴森球開始圍繞著太陽緩緩運行,隨即速度越來越快,達到每秒35公裏,接近金星的公轉速度。
薑小維和舞飛揚一起站在金星上看著戴森球,幾乎感覺不到它在以難以想象的高速運轉。因為金星與戴森球的公轉速度非常接近,幾乎同步。就像人們站在地球上也根本感覺不到地球正以每秒30公裏的速度繞著太陽飛速運行。
“終於成功了!”薑小維喃喃地道,他轉頭注視著舞飛揚那嬌好的麵容,這些年來舞飛揚為戴森球投入全部的心血和努力,甚至還付出了等級跌落的巨大代價……現在這個艱巨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她應該可以鬆口氣了吧?
“隻要離成功還差一步,就一切都等於零。”舞飛揚平靜地道。
“如果地球上有一部分人類達到了二級文明,在他們眼裏,那些低智人類就已經不能算是人類了。”舞飛揚淡淡地道,“就算他們自己不動手清除那些低智人類,當地球進入高維空間時,那些達不到文明等級的人類也會被降級為非人類,就像猴子和大猩猩。”
“啊!”曉春驚訝得張大了嘴。
薑小維一雙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手中那塊芯片,看得出了神。
曾博士在一旁奇怪道:“你一直在看這塊芯片,看出什麽名堂來了嗎?快跟我講講!”
薑小維抬起眼睛看了他一眼,道:“我想到一件事,不過不是要跟你講!”他轉向舞飛揚,道:“戴森球工程不是需要大量人手嗎?為何不利用這種芯片呢?”
舞飛揚看著他,鼓勵道:“接著講!”
薑小維道:“這種芯片具有接近二級文明的自主意識,我們如果把這種芯片安裝到機器人身上,就等於讓機器人擁有了接近二級文明的自主意識。如果能大量生產這種機器人,運到水星和金星上去工作,一定能讓戴森球工程的進度大幅提升!”
“這個想法很好!”一向沉穩的安若素都忍不住站起身來,興奮地大聲道,“地球人類無法適應外星球的工作環境,但機器人就毫無問題。舞飛揚,你馬上去安排這件事情,動員全世界的生產力,大量製造適合在水星、金星以及在太空中工作的工程機器人;曾博士,你能盡快為我們製造出一百萬枚這種芯片嗎?”
曾博士聽到這個龐大的數字,麵露難色地撓了撓頭。這種意識芯片的製造難度跟普通芯片可不是一個等級的,每一枚芯片中的生物神經電路都需要非常精細複雜的操作,還有後期的調試和自主意識訓練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薑小維道:“其實用不著在每一個機器人身上都安裝這種芯片。在一個工地的信號接收範圍內,隻需要有一名機器人安裝了這種芯片,就能夠控製和指揮工地上的所有機器人工作。”
曾博士喜道:“這就好辦了!一百萬枚我是真的造不出來,不過造個幾萬枚芯片我還是有辦法的。”
“那就按這個方案去辦!”安若素揮了揮手,“一定要全力抓緊推進戴森球工程,銀河係光子帶剪切已經到達太陽係的邊緣,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華國的大量工程師、技術員和工人開赴世界各地,利用當地資源,組織當地人手,開采礦山、建立工廠,盡一切努力趕製工程機器人,提供給戴森球工程。華國原先為戰爭準備的大量機甲戰士也被改造成適合在外星環境中工作的工程機器人,交給舞飛揚,用光環傳送到金星礦場中開始工作。
地球人類在接下來的一年內為戴森球計劃趕製了數百萬台工程機器人,其中有數萬個安裝了自主意識芯片的工程機器人,全都具有相當於接近二級文明的自主意識,它們的工作能力非常強悍,大大加快了戴森球的建造進度。
水星很快就被開采殆盡,整顆行星逐漸消失在太空中,變成戴森球的各種零部件漂浮在太空中。
金星也最終縮小到隻剩三分之一,大量的零部件像金星的光環一般環繞在周圍,等待最後的組裝。
戴森球的基本構件是一種八角形或六角形的碳纖維金屬籠子,每個籠子的直徑為488km,相當於水星的十分之一大小,就像一個個漂浮在太空中的城市。
舞飛揚經過計算,需要製造3.95萬個這樣的籠子,所有籠子之間用碳納米管繩索互相連接起來,組成一個環繞太陽漂浮運行的巨大的戴森球(也可以稱為“戴森網”,它就像漁網一樣罩住太陽)。因為地球距離太陽太遠,所以從地球上根本就看不到它的存在。
金星的軌道接近正圓,組裝完的戴森球將會貼近金星軌道內側運行,距離太陽大約一億公裏,逃逸速度則與金星接近,以免被太陽引力所吸引而落入太陽內部。
戴森球的表麵用石墨烯超導體做導線,通電後能產生全球性磁場,以維持每一個籠子之間的距離穩定性。而每個籠子都可以獨立收集太陽能量以提供自身的等離子能量需求,同時定向放大太陽的能量,將這種等離子能量發送到太陽係外圍,與“日球層”一同形成一個籠罩整個太陽係的保護罩,以抵抗從外部席卷而來的銀河係光子帶剪切轟炸。
當光子帶剪切的能量衝擊而來的時候,大部分的光子能量會被這層防護罩所阻擋,從防護罩的外圍滑過,但還是會有少部分的能量穿透防護罩,進入太陽係內,對太陽形成衝擊。
這時環繞在太陽周圍的戴森球就能吸收這些光子能量,轉換為自身能量之後,再次發射出去抵禦外部的衝擊。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太陽不會直接遭受到光子帶剪切的衝擊。
在舞飛揚的帶領下,戴森球的組裝工程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太陽係中的大部分外星係種族都參與進來,亨特也帶著學生們忙前忙後。也許是因為距離太陽更近,可以更多地吸收太陽的能量,任奇、馮高峰和雙胞胎兄弟這四人都在短時間內成功晉升到二級文明,更能適應太空環境中工作了。
眼看著漂浮在太空中的3.95萬個碳纖維金屬籠子被一個又一個地連接起來,逐漸形成一個無比巨大的環繞太陽運行的大漁網,每個人都抑製不住興奮的心情。這可是代表宇宙先進科技的戴森球啊!是人類在太空中製造的科技藝術品!它就這樣呈現在眾人眼前,讓每一個參與戴森球工程的人都為之自豪!
當最後一個碳纖維金屬籠子被連接上去之後,戴森球開始圍繞著太陽緩緩運行,隨即速度越來越快,達到每秒35公裏,接近金星的公轉速度。
薑小維和舞飛揚一起站在金星上看著戴森球,幾乎感覺不到它在以難以想象的高速運轉。因為金星與戴森球的公轉速度非常接近,幾乎同步。就像人們站在地球上也根本感覺不到地球正以每秒30公裏的速度繞著太陽飛速運行。
“終於成功了!”薑小維喃喃地道,他轉頭注視著舞飛揚那嬌好的麵容,這些年來舞飛揚為戴森球投入全部的心血和努力,甚至還付出了等級跌落的巨大代價……現在這個艱巨的任務終於完成了,她應該可以鬆口氣了吧?
“隻要離成功還差一步,就一切都等於零。”舞飛揚平靜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