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龍在京都善後,安排各種事宜,與此同時,在東海城中,張恩鵬和馬上一眾師兄弟十餘人已經在向馬明峰辭行。
毫無察覺的馬明峰忽然得知這個消息,讓他驚慌不已。
他敢自立為王,打出為張百川複仇的名號,不隻是試探大蜀國,而是因為有這一眾來自南山的人。
其實,馬明峰的父親張百川早就曾明確告知過他,日後將會有如同蒯龍身旁那樣的能人異士前來襄助於他,而這些人無一例外皆是出自南山。
隻不過,馬明峰並不知道父親張百川的真實意圖竟然是要分裂整個大蜀國。
畢竟,畢竟自己女兒還是大蜀國的女帝!可是,誰能想到父親竟會突然間在朝堂之上慘遭蒯龍毒手,而自己的女兒對此卻是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一想到此處,馬明峰便感到一股無名之火直衝天靈蓋,心中的憤怒簡直難以遏製。
加上張恩鵬一行前來,說是奉了師父遺命,前來輔助於他,推翻大蜀國。
馬明峰忽然得到助力,稍加驗證,就知道個個都是能人異士。這讓他認真的思量了許久,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先行自立為東蜀王。
這個舉動不僅僅是向外界宣告他為張百川報仇的決心,更是對他那心愛的女兒發出的一次嚴厲警告。
馬明峰透過這一舉動告訴女兒,如果無法替他死去的父親報仇,那麽他將不得不采取更為極端的手段,徹底推翻女兒的統治,自己登上皇位,成為一代新君。
然而,如此大逆不道的謀反行為必然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無論是朝堂之上的大臣們,還是鄉間田野中的普通百姓,對於他這種行徑的支持恐怕都會相當有限。
因此,他給自己自立為王找到了一個看似合理且能夠贏得民心的理由,那便是為慘遭殺害的張百川複仇。打著這樣的旗號,逐漸收攏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然而,令馬明峰始料未及的是,遠在南疆的張凡如竟然也膽大妄為地自立稱帝!
這一消息傳來,使得馬明峰心中一陣狂喜。原本混亂不堪的局勢如今變得愈發錯綜複雜,而這恰恰給了他絕佳的機會,可以加速推進自己精心策劃已久的陰謀。
可是,京都的變故也超出了他的預計,女兒禪位不成,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居然出逃離開了京都,放下整個大蜀國不顧!
正當他猶豫要不要借機也立國之時,蒯龍卻返迴京都接受了禪位,改國號為“蜀”,並且親征南疆,大獲全勝。
他幾次都想出兵援助張凡如,都被張恩鵬等人拒絕。
他們接到的師父的遺命之中沒有幫助其他人的義務,而馬明峰在東域的時間不長,真正忠心的手下還不足,如果軍隊再無人領兵,他也沒勝算。
這樣一拖再拖,蒯龍收複南疆之後,再來東域,他就已經完全被動。加上張恩鵬等人,無意與蒯龍為敵,導致最後剩下了東海城這一座孤城。幸而東域富饒,被困一年半載還不會出現饑荒,雖然人心有些浮動,可是他關閉城門,出不去的東海城居民也沒辦法。
而現在張恩鵬等人要辭行,那就真的成了雪上加霜。
“各位,你們這是怎麽了?不是你們自己說的奉了南山你們師父的遺命前來助我的嗎?”馬明峰不解的看著張恩鵬問道。
“馬王爺,我們是奉了師父遺命前來助你推翻大蜀國。但如今大蜀國依然不在,我們也算是完成了師父的遺命。”張恩鵬說道。
“你們......”馬明峰被張恩鵬的話給說得啞口無言。
蒯龍雖然是接受的禪位,但國號是真的改了啊!不是“大蜀國”,而是“蜀國”了。
但這麽想都覺得不對啊!這蒯龍是接受的禪位,不是打下或者篡位的,怎麽就不是大蜀國了呢!
可是,任由他如何解釋,從張恩鵬幾人的神色上,讓他看不到一點希望。
“各位,你們出不了城的!”馬都在一邊幫著父親解釋道:“東海城外,全是魏玉華的軍士駐守,你們怎麽能出得去?”
張恩鵬沒有給他們解釋,手上握著蒯龍給他們的文書,更別說就算沒有,師兄弟十餘人要離開也不是什麽難事。開口道:“馬王爺,你們好自為之吧!山高水長,今後應該不會再見!”
馬明峰看著離去的十餘人,他沒辦法阻攔,這些人剛來的時候就證明了自己為什麽能幫到他,他很清楚自己手下的不管是將軍還是幕僚誰都留不下這十餘人,頹然的坐下,瞬間感覺天都要塌了。
“父親,我覺得如今之計,還是要先找到妹妹再說。”馬都在一邊獻計道。
他從西疆潛伏逃到東域,已經是兇險萬分,如果不是西疆正在大麵積的開采巨石,他也找不到這樣的機會。
如今父子團聚,也從父親口中得知了爺爺張百川和妹妹佘宇晨與自己的關係,年輕的心中難免有無限的暢想。
可現在助力的人全部離去,瞬間讓他明白,單靠他們父子和這並不齊心的東海城,想要獲得什麽已經是奢望,目前唯一能救命的就隻有妹妹,曾經的大蜀國女帝佘宇晨或許能有什麽辦法救他們父子一命。
畢竟當初佘宇晨禪位,蒯龍居然不接招逃了。
而自己妹妹“逃”了,蒯龍反而返迴京都接任了皇位。
他雖然不敢肯定,但侄女佘雙月依然還是公主,這就說明蒯龍和佘宇晨之間肯定有他們還不知道的秘密。甚至聯想到佘宇晨的來曆,父子都懷疑過佘雙月很有可能是蒯龍和佘宇晨的女兒。
盡管這顯得有些荒唐,因為佘宇晨是和高悅大婚之後,正常誕下的,並沒有機會和時間與蒯龍有機會再誕下一個孩子。
然而,現在他們無論怎麽想,保命卻成了現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了。
父子二人緊急商議之後,做了一個再次令人意外的決定。
而遠在京都的蒯龍迴到京都善後各種事宜之後,開始有條不紊的治理朝政,為即將可能發生在西疆的變化做準備,一個意想不到的奏折送到了他麵前——東海城中的馬明峰忽然通過魏玉華遞上來一份奏折,願主動削去王位,隻擔任東海城城主,馬都出任城守。
毫無察覺的馬明峰忽然得知這個消息,讓他驚慌不已。
他敢自立為王,打出為張百川複仇的名號,不隻是試探大蜀國,而是因為有這一眾來自南山的人。
其實,馬明峰的父親張百川早就曾明確告知過他,日後將會有如同蒯龍身旁那樣的能人異士前來襄助於他,而這些人無一例外皆是出自南山。
隻不過,馬明峰並不知道父親張百川的真實意圖竟然是要分裂整個大蜀國。
畢竟,畢竟自己女兒還是大蜀國的女帝!可是,誰能想到父親竟會突然間在朝堂之上慘遭蒯龍毒手,而自己的女兒對此卻是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一想到此處,馬明峰便感到一股無名之火直衝天靈蓋,心中的憤怒簡直難以遏製。
加上張恩鵬一行前來,說是奉了師父遺命,前來輔助於他,推翻大蜀國。
馬明峰忽然得到助力,稍加驗證,就知道個個都是能人異士。這讓他認真的思量了許久,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先行自立為東蜀王。
這個舉動不僅僅是向外界宣告他為張百川報仇的決心,更是對他那心愛的女兒發出的一次嚴厲警告。
馬明峰透過這一舉動告訴女兒,如果無法替他死去的父親報仇,那麽他將不得不采取更為極端的手段,徹底推翻女兒的統治,自己登上皇位,成為一代新君。
然而,如此大逆不道的謀反行為必然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無論是朝堂之上的大臣們,還是鄉間田野中的普通百姓,對於他這種行徑的支持恐怕都會相當有限。
因此,他給自己自立為王找到了一個看似合理且能夠贏得民心的理由,那便是為慘遭殺害的張百川複仇。打著這樣的旗號,逐漸收攏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然而,令馬明峰始料未及的是,遠在南疆的張凡如竟然也膽大妄為地自立稱帝!
這一消息傳來,使得馬明峰心中一陣狂喜。原本混亂不堪的局勢如今變得愈發錯綜複雜,而這恰恰給了他絕佳的機會,可以加速推進自己精心策劃已久的陰謀。
可是,京都的變故也超出了他的預計,女兒禪位不成,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居然出逃離開了京都,放下整個大蜀國不顧!
正當他猶豫要不要借機也立國之時,蒯龍卻返迴京都接受了禪位,改國號為“蜀”,並且親征南疆,大獲全勝。
他幾次都想出兵援助張凡如,都被張恩鵬等人拒絕。
他們接到的師父的遺命之中沒有幫助其他人的義務,而馬明峰在東域的時間不長,真正忠心的手下還不足,如果軍隊再無人領兵,他也沒勝算。
這樣一拖再拖,蒯龍收複南疆之後,再來東域,他就已經完全被動。加上張恩鵬等人,無意與蒯龍為敵,導致最後剩下了東海城這一座孤城。幸而東域富饒,被困一年半載還不會出現饑荒,雖然人心有些浮動,可是他關閉城門,出不去的東海城居民也沒辦法。
而現在張恩鵬等人要辭行,那就真的成了雪上加霜。
“各位,你們這是怎麽了?不是你們自己說的奉了南山你們師父的遺命前來助我的嗎?”馬明峰不解的看著張恩鵬問道。
“馬王爺,我們是奉了師父遺命前來助你推翻大蜀國。但如今大蜀國依然不在,我們也算是完成了師父的遺命。”張恩鵬說道。
“你們......”馬明峰被張恩鵬的話給說得啞口無言。
蒯龍雖然是接受的禪位,但國號是真的改了啊!不是“大蜀國”,而是“蜀國”了。
但這麽想都覺得不對啊!這蒯龍是接受的禪位,不是打下或者篡位的,怎麽就不是大蜀國了呢!
可是,任由他如何解釋,從張恩鵬幾人的神色上,讓他看不到一點希望。
“各位,你們出不了城的!”馬都在一邊幫著父親解釋道:“東海城外,全是魏玉華的軍士駐守,你們怎麽能出得去?”
張恩鵬沒有給他們解釋,手上握著蒯龍給他們的文書,更別說就算沒有,師兄弟十餘人要離開也不是什麽難事。開口道:“馬王爺,你們好自為之吧!山高水長,今後應該不會再見!”
馬明峰看著離去的十餘人,他沒辦法阻攔,這些人剛來的時候就證明了自己為什麽能幫到他,他很清楚自己手下的不管是將軍還是幕僚誰都留不下這十餘人,頹然的坐下,瞬間感覺天都要塌了。
“父親,我覺得如今之計,還是要先找到妹妹再說。”馬都在一邊獻計道。
他從西疆潛伏逃到東域,已經是兇險萬分,如果不是西疆正在大麵積的開采巨石,他也找不到這樣的機會。
如今父子團聚,也從父親口中得知了爺爺張百川和妹妹佘宇晨與自己的關係,年輕的心中難免有無限的暢想。
可現在助力的人全部離去,瞬間讓他明白,單靠他們父子和這並不齊心的東海城,想要獲得什麽已經是奢望,目前唯一能救命的就隻有妹妹,曾經的大蜀國女帝佘宇晨或許能有什麽辦法救他們父子一命。
畢竟當初佘宇晨禪位,蒯龍居然不接招逃了。
而自己妹妹“逃”了,蒯龍反而返迴京都接任了皇位。
他雖然不敢肯定,但侄女佘雙月依然還是公主,這就說明蒯龍和佘宇晨之間肯定有他們還不知道的秘密。甚至聯想到佘宇晨的來曆,父子都懷疑過佘雙月很有可能是蒯龍和佘宇晨的女兒。
盡管這顯得有些荒唐,因為佘宇晨是和高悅大婚之後,正常誕下的,並沒有機會和時間與蒯龍有機會再誕下一個孩子。
然而,現在他們無論怎麽想,保命卻成了現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了。
父子二人緊急商議之後,做了一個再次令人意外的決定。
而遠在京都的蒯龍迴到京都善後各種事宜之後,開始有條不紊的治理朝政,為即將可能發生在西疆的變化做準備,一個意想不到的奏折送到了他麵前——東海城中的馬明峰忽然通過魏玉華遞上來一份奏折,願主動削去王位,隻擔任東海城城主,馬都出任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