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龍盯著孟慶半晌未動,似是在衡量他話中的真誠。
實則他也是在考慮要不要用這麽一個大將軍。
從他能忠誠佘瑤女帝而言,並非沒有主見之人,甚至都不能說他跟錯了人。
隻是出了自己這麽一個半途殺出的人,能預料得到的又有誰。
但今日這能屈能伸的表現,又讓他有些猶豫。
他在思索,孟慶就一直半彎著腰。蒯龍忽然開口道:“孟大將軍對孟州之可有什麽期望?”
孟慶的肩頭微微抖動了一下,但這一下足以讓蒯龍意識到孟慶低頭的原委了。
果然孟慶抬起頭看向蒯龍,“大將軍未來一定是大蜀國權路通天之人,還望成全小兒,不求高官,但求能為國效力。”
蒯龍似是滿意的點頭道:“孟大將軍,有你這句話就夠了。忠於大蜀國才是正道。兵部你應該比較熟,疏通一下,讓他去南疆,之後如何發展,取決於他自己。”
孟慶心下一鬆,遲疑的問道。“那禁軍那邊呢?”
“晉王都已經安睡蜀道山了,州之留在禁軍也沒任何作用。”蒯龍笑道:“不過,你就迴不了兵部了。至少現在是不行。”
“末將一切聽大將軍安排。”孟慶站起來躬身施禮。
這一次,蒯龍沒有阻止。
之後,蒯龍和孟慶巡視了一圈大營,並沒有和公孫聖表示出什麽特殊狀態,就帶上孟慶騎上烏驄一路向北,在當初流民所在的山穀中看到依然還有數千人滯留。歎了口氣,用極低的聲音自語道:“鬆庫卜,看在先帝去世,你還算懂事,這次我就不追究了。”
言罷,也不管孟慶聽明白沒有,說道:“孟大將軍,停止給這些流民的供應,不管是誰家送來做善事的,一律不準投放。”
孟慶還沒來得及細問緣由,蒯龍已經拉轉馬頭,一路狂奔向京都方向。
畢舊看孟慶還一臉懵逼的樣子,多說了一句:“孟大將軍,按蒯大將軍的話做就是。”
次日,朝會之上,蒯龍難得的主動開口,向佘晨女帝上奏,“陛下,京都城北尚有數千流民滯留,若是不及時處置,僅靠救濟不是長久之計。”
佘宇晨問道:“蒯愛卿有何建議?”
蒯龍說道:“西涼城安定,土地不再遭受戰火這本是好事,但人口不足,土地空置太多,從封圖城和勁州城遷移也要自願。雖有朝廷頒發鼓勵,但畢竟開荒後再等下一季收成需要時間,一切都還要重新開始,著實不太能滿足。臣建議,將流民悉數遷往西涼城。”
佘宇晨點頭,“愛卿此舉,朕認為可行。此事就交於鐵軍抽調一支小隊護送即可。”
蒯龍本該領旨謝恩的,但他卻站著沒動,也沒說話,眼角看向了韋昕。
韋昕愣了一下,似乎明白過來,拿著玉板的手微微舉了一下再度放下。
就看見禦史所在的區域,一個人影站了出來,“陛下,蒯大將軍此言明顯是不懂耕種。”
蒯龍嘴角微微一笑,還算好,腦子夠靈活。
腳步輕移閃到了一邊,讓這個站出來的人影出現在女帝佘晨眼前,正是韋昕之子,韋盧新。
佘宇晨眉頭皺了一下,“韋愛卿認為有什麽不妥?”
韋盧新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對自己點點頭,馬上接著說道:“微臣到監察院之前乃是戶部司庫,官職雖小,卻知道一個事實,也是蒯大將軍未曾明說的。”
“什麽地方?”
“流民遷移不是壞事,但遷移前去從事耕種,明顯不適合。”
佘宇晨語氣略有些冰冷了,“為什麽流民就不能去從事耕種?難道全靠京都富商救濟?”
韋盧新咬著牙繼續說道:“陛下,耕種所需農具、牛、馬,由誰來承擔?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難道讓流民用雙手開荒種地?”
佘宇晨的臉色一僵,似乎韋盧新所說的確是有道理。眼神看向站到一旁的蒯龍,卻開口詢問張百川和韋昕,“兩位輔臣可有解決之道?”
張百川和韋昕一肚子聞言,卻是內心叫苦,事是蒯龍提的,佘晨女帝卻問他們二人。
剛才韋盧新不提,他們都沒想到這事,要不然剛才也會出聲提醒了。
張百川迴頭看著蒯龍,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蒯大將軍既然有此提議,想來應該有應對之策。”
韋昕也跟著說道:“韋盧新之言是從實際出發,想來也是為提醒蒯大將軍。”
佘宇晨無奈,隻好看向蒯龍道:“蒯愛卿是否有應對之策?”
蒯龍這才又重新站迴中間,說道:“剛才韋禦史所說的確是提醒了微臣。就在剛才思索了一番,還真讓臣找到了應對之策。”
韋盧新暗自擦了擦汗,就這一會兒比他在戶部做司庫的時候流的汗水還多,背心都濕透了。
就聽見蒯龍說道:“自從有流民聚集,京都多有善人行善事。今日朝堂之上,恐怕不少大臣皆發過善心,實在是我大蜀國君臣仁厚,見不得老百姓受苦,我覺得陛下應當予以表彰。”
滿朝文武全都傻眼了,這蒯龍說流民遷移的事,怎麽又扯到救濟上去了。
佘宇晨也是有些發愣,點了點頭,“蒯愛卿所言有理。此事史官應當登記在冊,記入我大蜀國國史當中。”
“陛下仁厚,不止是愛民如子,也對臣下體諒,此表彰必定會讓群臣和京都富碩名流千秋留名。”蒯龍當即就躬身施禮,奉迎的話張口就來。
把佘宇晨弄得有些臉熱,不過晃眼看見蒯龍手握的玉板上大拇指豎起。
心頭似乎有一些明白,畢竟當年初在西疆指定如何應對之時,她也是知曉的。
盡管情況有些變化,但大體思路應該錯不了。當即就叫史官出列,登記有哪些大臣去給流民送過“愛心”,無論施粥還是送錢糧衣服全都登記下來。散朝之後,再將非官員的也都一一記錄。
史官哪兒記錄過這麽龐大的人群,史書上特別眾多的人也都是一句“女帝仁愛,群臣皆附。”但既然皇帝已經開口了,隻能當庭記錄。
實則他也是在考慮要不要用這麽一個大將軍。
從他能忠誠佘瑤女帝而言,並非沒有主見之人,甚至都不能說他跟錯了人。
隻是出了自己這麽一個半途殺出的人,能預料得到的又有誰。
但今日這能屈能伸的表現,又讓他有些猶豫。
他在思索,孟慶就一直半彎著腰。蒯龍忽然開口道:“孟大將軍對孟州之可有什麽期望?”
孟慶的肩頭微微抖動了一下,但這一下足以讓蒯龍意識到孟慶低頭的原委了。
果然孟慶抬起頭看向蒯龍,“大將軍未來一定是大蜀國權路通天之人,還望成全小兒,不求高官,但求能為國效力。”
蒯龍似是滿意的點頭道:“孟大將軍,有你這句話就夠了。忠於大蜀國才是正道。兵部你應該比較熟,疏通一下,讓他去南疆,之後如何發展,取決於他自己。”
孟慶心下一鬆,遲疑的問道。“那禁軍那邊呢?”
“晉王都已經安睡蜀道山了,州之留在禁軍也沒任何作用。”蒯龍笑道:“不過,你就迴不了兵部了。至少現在是不行。”
“末將一切聽大將軍安排。”孟慶站起來躬身施禮。
這一次,蒯龍沒有阻止。
之後,蒯龍和孟慶巡視了一圈大營,並沒有和公孫聖表示出什麽特殊狀態,就帶上孟慶騎上烏驄一路向北,在當初流民所在的山穀中看到依然還有數千人滯留。歎了口氣,用極低的聲音自語道:“鬆庫卜,看在先帝去世,你還算懂事,這次我就不追究了。”
言罷,也不管孟慶聽明白沒有,說道:“孟大將軍,停止給這些流民的供應,不管是誰家送來做善事的,一律不準投放。”
孟慶還沒來得及細問緣由,蒯龍已經拉轉馬頭,一路狂奔向京都方向。
畢舊看孟慶還一臉懵逼的樣子,多說了一句:“孟大將軍,按蒯大將軍的話做就是。”
次日,朝會之上,蒯龍難得的主動開口,向佘晨女帝上奏,“陛下,京都城北尚有數千流民滯留,若是不及時處置,僅靠救濟不是長久之計。”
佘宇晨問道:“蒯愛卿有何建議?”
蒯龍說道:“西涼城安定,土地不再遭受戰火這本是好事,但人口不足,土地空置太多,從封圖城和勁州城遷移也要自願。雖有朝廷頒發鼓勵,但畢竟開荒後再等下一季收成需要時間,一切都還要重新開始,著實不太能滿足。臣建議,將流民悉數遷往西涼城。”
佘宇晨點頭,“愛卿此舉,朕認為可行。此事就交於鐵軍抽調一支小隊護送即可。”
蒯龍本該領旨謝恩的,但他卻站著沒動,也沒說話,眼角看向了韋昕。
韋昕愣了一下,似乎明白過來,拿著玉板的手微微舉了一下再度放下。
就看見禦史所在的區域,一個人影站了出來,“陛下,蒯大將軍此言明顯是不懂耕種。”
蒯龍嘴角微微一笑,還算好,腦子夠靈活。
腳步輕移閃到了一邊,讓這個站出來的人影出現在女帝佘晨眼前,正是韋昕之子,韋盧新。
佘宇晨眉頭皺了一下,“韋愛卿認為有什麽不妥?”
韋盧新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對自己點點頭,馬上接著說道:“微臣到監察院之前乃是戶部司庫,官職雖小,卻知道一個事實,也是蒯大將軍未曾明說的。”
“什麽地方?”
“流民遷移不是壞事,但遷移前去從事耕種,明顯不適合。”
佘宇晨語氣略有些冰冷了,“為什麽流民就不能去從事耕種?難道全靠京都富商救濟?”
韋盧新咬著牙繼續說道:“陛下,耕種所需農具、牛、馬,由誰來承擔?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難道讓流民用雙手開荒種地?”
佘宇晨的臉色一僵,似乎韋盧新所說的確是有道理。眼神看向站到一旁的蒯龍,卻開口詢問張百川和韋昕,“兩位輔臣可有解決之道?”
張百川和韋昕一肚子聞言,卻是內心叫苦,事是蒯龍提的,佘晨女帝卻問他們二人。
剛才韋盧新不提,他們都沒想到這事,要不然剛才也會出聲提醒了。
張百川迴頭看著蒯龍,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蒯大將軍既然有此提議,想來應該有應對之策。”
韋昕也跟著說道:“韋盧新之言是從實際出發,想來也是為提醒蒯大將軍。”
佘宇晨無奈,隻好看向蒯龍道:“蒯愛卿是否有應對之策?”
蒯龍這才又重新站迴中間,說道:“剛才韋禦史所說的確是提醒了微臣。就在剛才思索了一番,還真讓臣找到了應對之策。”
韋盧新暗自擦了擦汗,就這一會兒比他在戶部做司庫的時候流的汗水還多,背心都濕透了。
就聽見蒯龍說道:“自從有流民聚集,京都多有善人行善事。今日朝堂之上,恐怕不少大臣皆發過善心,實在是我大蜀國君臣仁厚,見不得老百姓受苦,我覺得陛下應當予以表彰。”
滿朝文武全都傻眼了,這蒯龍說流民遷移的事,怎麽又扯到救濟上去了。
佘宇晨也是有些發愣,點了點頭,“蒯愛卿所言有理。此事史官應當登記在冊,記入我大蜀國國史當中。”
“陛下仁厚,不止是愛民如子,也對臣下體諒,此表彰必定會讓群臣和京都富碩名流千秋留名。”蒯龍當即就躬身施禮,奉迎的話張口就來。
把佘宇晨弄得有些臉熱,不過晃眼看見蒯龍手握的玉板上大拇指豎起。
心頭似乎有一些明白,畢竟當年初在西疆指定如何應對之時,她也是知曉的。
盡管情況有些變化,但大體思路應該錯不了。當即就叫史官出列,登記有哪些大臣去給流民送過“愛心”,無論施粥還是送錢糧衣服全都登記下來。散朝之後,再將非官員的也都一一記錄。
史官哪兒記錄過這麽龐大的人群,史書上特別眾多的人也都是一句“女帝仁愛,群臣皆附。”但既然皇帝已經開口了,隻能當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