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綿綿,歲如流沙。
那光陰似水,眨眼百年。
當然,在這個光陰凝滯的空間裏,隻要白衣僧人不曾停下,時間便不會流動一絲一毫。這個百年,隻是按照僧人的感官計量而來。
死氣灰霧之中,那一縷意識漸漸壯大來起來,第一次主動向僧人開口,
“我想起來了很多東西……”
白衣僧人依舊前行,語氣溫和地說道,“想起來是好事,隻是還不夠。”
又過了三百年,那縷意識愈發壯大,想起來更多東西,於是,他再次與僧人說道,
“我好似,叫作……孟希言。”
白衣僧人點點頭,輕輕安撫了袖中死氣的絲絲縷縷波動,“很好的一個名字,但你還可以記得更多。”
死氣之中的意識陷入了沉默,久久地沉默。
五百年光陰,轉瞬即逝。
直到這天,死氣湧動,一個被縮小了無數倍的灰袍少年,靜靜地盤坐在僧人大袖之上,輕輕說道,“我似乎全部想起來了……”
白衣僧人低眸,看著這個死氣凝聚的靈體,輕輕問道,“那你還願意修佛麽?”
孟希言沒有迴答,而是反問白衣僧人,“那大師是否介意過,被小子…打了一頓?”
白衣僧人輕笑一聲,搖了搖頭,“自然是不介意的。”
而後,白衣僧人抬眸看向遠處地光陰長河,但卻以袖袍籠罩了少年的靈體。因為,如今的孟希言,尚且沒有能力承受光陰長河之道,一旦瞥見,便是神仙難救。
金光繚繞之間,僧人溫和的聲音繼續說道,“死氣融魂,死氣入道,便是貧僧也無法為施主拔除,一旦強行施為,則無外乎於施主魂飛魄散。”
“故而,死氣可困,可限,不可除……”
“而如今之道………………”
白衣僧人開始講述大道,為少年講授天地規則,萬物常行,講授輪迴因果,今生來世,既如同聖人講經,為少年一一解惑,如同一位極有耐心的長輩,為後輩一一解惑。
這一講,又是過了數百年。
數百年中,少年參悟佛法,凝聚身形,在白衣僧人的傳道之下,走出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路。
他以仙骨為基,一朵佛心金蓮為軸,不斷塑造一副真正的,隻屬於他孟希言,脫於世俗的琉璃無垢軀。
隻是,在塑造麵龐之時,少年卻是久久沉默,難以出手。白衣僧人對此不置可否,隻是靜待少年做出一個選擇。
此後,白衣菩薩無量尊者傳法,以《佛心種金蓮》為根本佛經,《九世金蟬引》為護道天敕神通,修持佛性之根。
少年亦同樣以《道藏秋水》這部據佛衣僧人所言,乃是來自昔日仙庭秋水仙君所修之仙道經文為根本仙基石,《曜日琉璃淨世咒》為護道之法,潛心修持仙源之本。
沒有資質的少年,走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仙佛共持之路,於世間大道之旁,另辟蹊徑,獨開一道,於無量生靈之中,另起一峰。
第一境,無量生靈覺醒心輪(等等),修心輪而洗煉凡軀。而少年所修,在軀體之中,則是以秋水聚仙湖,種下一朵朵金色蓮花,以仙湖金蓮日日夜夜洗煉肉身。
第二境,無量生靈篆刻輪紋以修持蘊養輪法,而少年則以仙佛玄法於金蓮之上,篆刻仙文佛篆,引得仙音渺渺,梵音浩瀚之異象。
第三境,世間無量生靈渡七夢,體會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最終凝聚心輪化相萬物,成就心相偉力。而少年則於七夢之中,輪迴輾轉數次,最終顯化法身,己身即為己之心相。
第四境,則是在菩薩尊者的引導之下,以人身天地小牢籠,凝煉為陰神吸納無盡死氣,再以陽神與本體熔鑄為一體,徹底將死氣拘納於人身天地小牢籠之中,遏製死氣。
是以,這一境的少年,相比無量生靈,不僅少了陰神遠遊,陽神身外身之兩種神通,更是走上了一條極為艱難的路。
死氣乃是孟希言最根本的大道根本,隻要他活著的一日,大道前進的一日,死氣就會隨之水漲船高。
故而,這是一場極為艱難的與自己爭渡之路,一條向死而生之路。
此後的歲月,菩薩尊者多次出言,警醒少年,若非十死無生之境,最好莫要再次動用死氣。
否則,一朝死氣成道,不僅自身軀殼容不下死氣,就連天道也容不下死氣存在,屆時天罰降臨,便是他也難救於他。
此外,相比於其他修士的陰虛陽實分陰虛,陽實上下大境,其中又分立前中後三期而言,少年卻是隻有陰虛陽實一境,分為小成,大成,圓滿三境。
而到達此境之後,少年便停止了修行。
因為,尊者說他該迴去了。
然而,少年卻有些茫然。
因為,這具塑造了許久時光的軀體,哪怕已是佛心澄澈,仙心琉璃,少年卻遲遲難以下筆篆刻自己曾經的麵容。
不是因為忘記了。
數不清道不明的一種情緒,讓少年莫名覺得有些委屈,讓少年遲遲無法下筆勾勒麵容。
於是,在一片大袖飄搖中,少年停坐了許久,呆呆靜坐了許久。
菩薩尊者也沒有催他,隻是默默前行,為這位算得上是後生的少年,在光陰凝滯之境,撐起一片佛光普照。
他不會去幫少年主動解去心結。
解鈴還需係鈴人,此間心結,他雖為菩薩尊者,卻是難以渡化絲毫。是以,他便隻是靜靜等待,等待少年提筆為自己描眉的那一日。
好在,這一日並沒有等太久。
半載靜坐蓮花池旁,那位少年,緩緩站起身來,原本空蕩蕩的麵容之上,一張清美如畫的麵容逐漸浮現,最終清晰明了,定格永恆。
“多謝尊者。”
白衣少年俯身叩拜,誠心誠意。
“想通了?” 白衣僧人輕輕問道。
“不重要。”
少年搖了搖頭,眼眸平靜若水。
白衣僧人凝望少年,最終長歎一聲,“罷了……我且送你迴去罷……”
那光陰似水,眨眼百年。
當然,在這個光陰凝滯的空間裏,隻要白衣僧人不曾停下,時間便不會流動一絲一毫。這個百年,隻是按照僧人的感官計量而來。
死氣灰霧之中,那一縷意識漸漸壯大來起來,第一次主動向僧人開口,
“我想起來了很多東西……”
白衣僧人依舊前行,語氣溫和地說道,“想起來是好事,隻是還不夠。”
又過了三百年,那縷意識愈發壯大,想起來更多東西,於是,他再次與僧人說道,
“我好似,叫作……孟希言。”
白衣僧人點點頭,輕輕安撫了袖中死氣的絲絲縷縷波動,“很好的一個名字,但你還可以記得更多。”
死氣之中的意識陷入了沉默,久久地沉默。
五百年光陰,轉瞬即逝。
直到這天,死氣湧動,一個被縮小了無數倍的灰袍少年,靜靜地盤坐在僧人大袖之上,輕輕說道,“我似乎全部想起來了……”
白衣僧人低眸,看著這個死氣凝聚的靈體,輕輕問道,“那你還願意修佛麽?”
孟希言沒有迴答,而是反問白衣僧人,“那大師是否介意過,被小子…打了一頓?”
白衣僧人輕笑一聲,搖了搖頭,“自然是不介意的。”
而後,白衣僧人抬眸看向遠處地光陰長河,但卻以袖袍籠罩了少年的靈體。因為,如今的孟希言,尚且沒有能力承受光陰長河之道,一旦瞥見,便是神仙難救。
金光繚繞之間,僧人溫和的聲音繼續說道,“死氣融魂,死氣入道,便是貧僧也無法為施主拔除,一旦強行施為,則無外乎於施主魂飛魄散。”
“故而,死氣可困,可限,不可除……”
“而如今之道………………”
白衣僧人開始講述大道,為少年講授天地規則,萬物常行,講授輪迴因果,今生來世,既如同聖人講經,為少年一一解惑,如同一位極有耐心的長輩,為後輩一一解惑。
這一講,又是過了數百年。
數百年中,少年參悟佛法,凝聚身形,在白衣僧人的傳道之下,走出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路。
他以仙骨為基,一朵佛心金蓮為軸,不斷塑造一副真正的,隻屬於他孟希言,脫於世俗的琉璃無垢軀。
隻是,在塑造麵龐之時,少年卻是久久沉默,難以出手。白衣僧人對此不置可否,隻是靜待少年做出一個選擇。
此後,白衣菩薩無量尊者傳法,以《佛心種金蓮》為根本佛經,《九世金蟬引》為護道天敕神通,修持佛性之根。
少年亦同樣以《道藏秋水》這部據佛衣僧人所言,乃是來自昔日仙庭秋水仙君所修之仙道經文為根本仙基石,《曜日琉璃淨世咒》為護道之法,潛心修持仙源之本。
沒有資質的少年,走了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仙佛共持之路,於世間大道之旁,另辟蹊徑,獨開一道,於無量生靈之中,另起一峰。
第一境,無量生靈覺醒心輪(等等),修心輪而洗煉凡軀。而少年所修,在軀體之中,則是以秋水聚仙湖,種下一朵朵金色蓮花,以仙湖金蓮日日夜夜洗煉肉身。
第二境,無量生靈篆刻輪紋以修持蘊養輪法,而少年則以仙佛玄法於金蓮之上,篆刻仙文佛篆,引得仙音渺渺,梵音浩瀚之異象。
第三境,世間無量生靈渡七夢,體會喜、怒、憂、思、悲、恐、驚之七情,最終凝聚心輪化相萬物,成就心相偉力。而少年則於七夢之中,輪迴輾轉數次,最終顯化法身,己身即為己之心相。
第四境,則是在菩薩尊者的引導之下,以人身天地小牢籠,凝煉為陰神吸納無盡死氣,再以陽神與本體熔鑄為一體,徹底將死氣拘納於人身天地小牢籠之中,遏製死氣。
是以,這一境的少年,相比無量生靈,不僅少了陰神遠遊,陽神身外身之兩種神通,更是走上了一條極為艱難的路。
死氣乃是孟希言最根本的大道根本,隻要他活著的一日,大道前進的一日,死氣就會隨之水漲船高。
故而,這是一場極為艱難的與自己爭渡之路,一條向死而生之路。
此後的歲月,菩薩尊者多次出言,警醒少年,若非十死無生之境,最好莫要再次動用死氣。
否則,一朝死氣成道,不僅自身軀殼容不下死氣,就連天道也容不下死氣存在,屆時天罰降臨,便是他也難救於他。
此外,相比於其他修士的陰虛陽實分陰虛,陽實上下大境,其中又分立前中後三期而言,少年卻是隻有陰虛陽實一境,分為小成,大成,圓滿三境。
而到達此境之後,少年便停止了修行。
因為,尊者說他該迴去了。
然而,少年卻有些茫然。
因為,這具塑造了許久時光的軀體,哪怕已是佛心澄澈,仙心琉璃,少年卻遲遲難以下筆篆刻自己曾經的麵容。
不是因為忘記了。
數不清道不明的一種情緒,讓少年莫名覺得有些委屈,讓少年遲遲無法下筆勾勒麵容。
於是,在一片大袖飄搖中,少年停坐了許久,呆呆靜坐了許久。
菩薩尊者也沒有催他,隻是默默前行,為這位算得上是後生的少年,在光陰凝滯之境,撐起一片佛光普照。
他不會去幫少年主動解去心結。
解鈴還需係鈴人,此間心結,他雖為菩薩尊者,卻是難以渡化絲毫。是以,他便隻是靜靜等待,等待少年提筆為自己描眉的那一日。
好在,這一日並沒有等太久。
半載靜坐蓮花池旁,那位少年,緩緩站起身來,原本空蕩蕩的麵容之上,一張清美如畫的麵容逐漸浮現,最終清晰明了,定格永恆。
“多謝尊者。”
白衣少年俯身叩拜,誠心誠意。
“想通了?” 白衣僧人輕輕問道。
“不重要。”
少年搖了搖頭,眼眸平靜若水。
白衣僧人凝望少年,最終長歎一聲,“罷了……我且送你迴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