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此局陛下全勝
我那失蹤多年的兄長造反成功了 作者:未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寄的這番以比喻來做的解釋,不可謂不細致,況明透如阿璀,已然洞悉。
她道:“所以如今朝中的觀望,一邊是新貴事不關己的觀望,一邊是世家各有所圖的觀望……”
崔寄點頭讚同,將方才暫時放到地上的杯盞碗碟等物,都照舊一樣樣挪迴小幾上。
繼續道:“不過觀望也隻是觀望,不會有什麽變數了。薛公望既然已經被陛下的雷霆手段一擼到底,便代表陛下態度堅定,這樣的態度放在那,若有人還看不清,那麽他們便不適合混跡朝堂了。不過那些一個賽一個的人精,怎麽會看不明白?所以新貴們觀望的更多是陛下的態度,最聰明的做法便是作壁上觀,所以新貴如今安靜丟開手去的做法,陛下是滿意的。”
“那麽世家呢?不過廢了一個薛公望和一個楊熙,如何便能篤定世家那邊會就此放棄對抗重開科舉?”阿璀想來想去,疑惑的還是這一點。
畢竟世家總還是都在那一個水果碟子裏頭,便是嫌隙再大,還能跳出去那個碟子不成?
崔寄明白阿璀疑惑的地方,笑問:“你以為先前方建德的作用是什麽?”
方建德……
阿璀突然想起來,先前最先直接揭開薛公望刺殺之事與薛公望有關係的方建德。
那日在明德殿,阿兄借自己之口警告方建德,或許便是想借方建德之手徹查刺殺之事。
“方建德與薛公望是姻親關係,但薛公望借幻術表演行刺殺事這個案子,卻是方建德親手督辦,親自結案的。在朝中上下眼中,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更真的真相……”阿璀揣度,“連方建德在此事中都是居中自保,甚至為避禍,絲毫不留情麵,直接將矛頭指向薛家,沒有一點迴護徇私之處。這便是告訴所有人,薛家完了,他們不必再對薛家的起複抱有任何希望……甚至是明晃晃地告誡所有人,安分一點。”
“正是如此。世家那些人將這些都看在眼裏,所以他們如今很安靜。”崔寄繼續道,“不過還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
阿璀疑惑看向他,等著他後邊的話。
崔寄道:“陛下旨意廢薛公望吏部尚書位的第二天晚上,宵禁之後,陛下曾秘密召見方建德,這事情你可知道?”
“唔……”阿璀想了想,約莫四五日前了吧,這事情她確實沒有留意。
“看來是不曾留意?”崔寄見她模樣,微微笑起來,“不過陛下秘密召見這件事這不重要,應該也就是為複命之事。但在陛下召見之前,那一整天,方建德可是將登門找他探尋消息的人一個個都見了。”
“那些登方建德門的人,應該都是原本與薛公望有牽扯的世家?”阿璀了然。
“沒錯……”崔寄道,“若說撤職薛公望是扯開裹著那些果子的帕子,停職楊熙便是讓那帕子不可能再裹迴去,那麽離間帕子裏頭的那些果子便在此處,便是讓餘下的果子不可能再去尋個新的帕子。”
“離間?如何離間?”阿璀略一思索,忽然想起來,現在宴會中傷了崔寄的那個刺客,後來便是被大理寺提走的……
她頓時了然,驚詫道:“先前那個刺客?”
“是……”崔寄笑道,“那日我先留下刺客,其實也沒有問出更多的東西。但旁人知道刺客在我手裏留過一遭,便總會以為我問出了更多。本來這事情,也用不著大理寺插手,我自己便可以充當如今方建德的角色,但你阿兄偏偏覺得由大理寺經手更加名正言順。”
“大約是阿兄心疼兄長受傷,不願兄長再多勞累。”阿璀也明白了方建德在此事情中的作用。
大約便是那日刺客移交大理寺之後,這刺客之口,說什麽與不說什麽,便隻由得陛下決定了。
“所以……刺殺之事,到底是不是薛公望?”阿璀最後問起。
崔寄搖頭,但笑不語。
“不是他?”阿璀詫異,“那是誰?平國公……或是新貴那邊?”
對於阿璀的猜測,崔寄倒是有一些詫異。
縱觀整件事情,若是猜測是新貴那邊的手段,畢竟兩派相爭政見不同,有此敵對的陷害手段倒也尋常,但是他確實沒想到阿璀會猜到平國公身上。
“亦或是……平國公授意之下,反對科舉之事的所有世家?”
這下崔寄的詫異更深,反倒是有些不敢置信了。
她一貫深入簡出的,哪裏看得到的這許多?
但隻瞧崔寄此時的神色,阿璀便知道,自己的這個猜測,應該就最正確的答案了。
所以一切倒也明了了,刺殺之事本不是一人安排,這其中或許還有隱藏在深處一直未曾冒出頭來的如平國公之類的手筆,但最後偏是薛公望頂了鍋。
而阿兄與崔兄長也根本不在意真正的刺殺之人是誰,他們授意方建德利用刺客之口,以各種所謂的刺客吐露出來的消息,離間各個反對科舉的世家。
有薛公望那個前車之鑒在,那些人為了甩開幹係,保全自身,自然能避開多遠便避開多遠。
安靜,而不起風波。
這便是最終的目的。
“所以這件事情,已經是結局了?”阿璀喃喃,“此局……陛下大獲全勝”
“已然終局。”崔寄見阿璀神情淡然,不知她在想些什麽,有心逗問於她,便道,“但最終一錘定音的結局隻在一個,阿璀猜猜,在何處?”
阿璀微微垂首,將如今朝中自己知道的那些官員盤了一盤,想了好一會兒,忽然目光一亮,抬起頭來,朝崔寄道:“你是說杜明芳?阿兄想讓杜明芳補吏部尚書一職?”
“對,中書的旨意大約已經交門下了,也就在這幾日了。”崔寄捏開袖子上不知何時沾上的一根頭發,慢慢道,“杜明芳是個有好運氣的人,明明什麽都沒有做,不過是最先表明了自己支持科舉的態度,便將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之位收入囊中。”
她道:“所以如今朝中的觀望,一邊是新貴事不關己的觀望,一邊是世家各有所圖的觀望……”
崔寄點頭讚同,將方才暫時放到地上的杯盞碗碟等物,都照舊一樣樣挪迴小幾上。
繼續道:“不過觀望也隻是觀望,不會有什麽變數了。薛公望既然已經被陛下的雷霆手段一擼到底,便代表陛下態度堅定,這樣的態度放在那,若有人還看不清,那麽他們便不適合混跡朝堂了。不過那些一個賽一個的人精,怎麽會看不明白?所以新貴們觀望的更多是陛下的態度,最聰明的做法便是作壁上觀,所以新貴如今安靜丟開手去的做法,陛下是滿意的。”
“那麽世家呢?不過廢了一個薛公望和一個楊熙,如何便能篤定世家那邊會就此放棄對抗重開科舉?”阿璀想來想去,疑惑的還是這一點。
畢竟世家總還是都在那一個水果碟子裏頭,便是嫌隙再大,還能跳出去那個碟子不成?
崔寄明白阿璀疑惑的地方,笑問:“你以為先前方建德的作用是什麽?”
方建德……
阿璀突然想起來,先前最先直接揭開薛公望刺殺之事與薛公望有關係的方建德。
那日在明德殿,阿兄借自己之口警告方建德,或許便是想借方建德之手徹查刺殺之事。
“方建德與薛公望是姻親關係,但薛公望借幻術表演行刺殺事這個案子,卻是方建德親手督辦,親自結案的。在朝中上下眼中,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更真的真相……”阿璀揣度,“連方建德在此事中都是居中自保,甚至為避禍,絲毫不留情麵,直接將矛頭指向薛家,沒有一點迴護徇私之處。這便是告訴所有人,薛家完了,他們不必再對薛家的起複抱有任何希望……甚至是明晃晃地告誡所有人,安分一點。”
“正是如此。世家那些人將這些都看在眼裏,所以他們如今很安靜。”崔寄繼續道,“不過還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
阿璀疑惑看向他,等著他後邊的話。
崔寄道:“陛下旨意廢薛公望吏部尚書位的第二天晚上,宵禁之後,陛下曾秘密召見方建德,這事情你可知道?”
“唔……”阿璀想了想,約莫四五日前了吧,這事情她確實沒有留意。
“看來是不曾留意?”崔寄見她模樣,微微笑起來,“不過陛下秘密召見這件事這不重要,應該也就是為複命之事。但在陛下召見之前,那一整天,方建德可是將登門找他探尋消息的人一個個都見了。”
“那些登方建德門的人,應該都是原本與薛公望有牽扯的世家?”阿璀了然。
“沒錯……”崔寄道,“若說撤職薛公望是扯開裹著那些果子的帕子,停職楊熙便是讓那帕子不可能再裹迴去,那麽離間帕子裏頭的那些果子便在此處,便是讓餘下的果子不可能再去尋個新的帕子。”
“離間?如何離間?”阿璀略一思索,忽然想起來,現在宴會中傷了崔寄的那個刺客,後來便是被大理寺提走的……
她頓時了然,驚詫道:“先前那個刺客?”
“是……”崔寄笑道,“那日我先留下刺客,其實也沒有問出更多的東西。但旁人知道刺客在我手裏留過一遭,便總會以為我問出了更多。本來這事情,也用不著大理寺插手,我自己便可以充當如今方建德的角色,但你阿兄偏偏覺得由大理寺經手更加名正言順。”
“大約是阿兄心疼兄長受傷,不願兄長再多勞累。”阿璀也明白了方建德在此事情中的作用。
大約便是那日刺客移交大理寺之後,這刺客之口,說什麽與不說什麽,便隻由得陛下決定了。
“所以……刺殺之事,到底是不是薛公望?”阿璀最後問起。
崔寄搖頭,但笑不語。
“不是他?”阿璀詫異,“那是誰?平國公……或是新貴那邊?”
對於阿璀的猜測,崔寄倒是有一些詫異。
縱觀整件事情,若是猜測是新貴那邊的手段,畢竟兩派相爭政見不同,有此敵對的陷害手段倒也尋常,但是他確實沒想到阿璀會猜到平國公身上。
“亦或是……平國公授意之下,反對科舉之事的所有世家?”
這下崔寄的詫異更深,反倒是有些不敢置信了。
她一貫深入簡出的,哪裏看得到的這許多?
但隻瞧崔寄此時的神色,阿璀便知道,自己的這個猜測,應該就最正確的答案了。
所以一切倒也明了了,刺殺之事本不是一人安排,這其中或許還有隱藏在深處一直未曾冒出頭來的如平國公之類的手筆,但最後偏是薛公望頂了鍋。
而阿兄與崔兄長也根本不在意真正的刺殺之人是誰,他們授意方建德利用刺客之口,以各種所謂的刺客吐露出來的消息,離間各個反對科舉的世家。
有薛公望那個前車之鑒在,那些人為了甩開幹係,保全自身,自然能避開多遠便避開多遠。
安靜,而不起風波。
這便是最終的目的。
“所以這件事情,已經是結局了?”阿璀喃喃,“此局……陛下大獲全勝”
“已然終局。”崔寄見阿璀神情淡然,不知她在想些什麽,有心逗問於她,便道,“但最終一錘定音的結局隻在一個,阿璀猜猜,在何處?”
阿璀微微垂首,將如今朝中自己知道的那些官員盤了一盤,想了好一會兒,忽然目光一亮,抬起頭來,朝崔寄道:“你是說杜明芳?阿兄想讓杜明芳補吏部尚書一職?”
“對,中書的旨意大約已經交門下了,也就在這幾日了。”崔寄捏開袖子上不知何時沾上的一根頭發,慢慢道,“杜明芳是個有好運氣的人,明明什麽都沒有做,不過是最先表明了自己支持科舉的態度,便將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之位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