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梁錦昭看得出來,他娘,比出事前憔悴多了。雖然妝容精致,但眼角的皺紋明顯多了。笑得開心,眼裏總會有一閃而過的哀怨。
二十幾年前的崔素英,可是名震京城的第一美女。那時的五大世家還沒有現在這麽落魄,雖然被皇上打壓,但朝中還是有許多高官是這幾家的人。崔氏已經去逝的祖父,就是吏部侍郎。
那時,許多人家都想求娶這幾家的女兒,包括皇子。崔素英,就是這些世家女裏最美麗最耀眼的一個,可以說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那時的世家女,很多都瞧不起將門,覺得是莽夫,沒有才情,不懂風雅。她們最喜歡的,就是像潘駙馬那樣才貌雙全又溫潤如玉的青年公子。
而崔氏跟梁宜謙在賞梅宴上一見鍾情,不顧姐妹們的嘲笑,嫁給了梁宜謙。
隻是,崔氏子嗣艱難。雖然一進門就懷了孕,卻因為胎兒過大,差點一屍兩命。生了三天兩夜,孩子是生下來了,崔氏卻因為大出血,再難懷孕。更不幸的是,在兒子兩歲那年,差點重病而亡,檢查出來竟然得了六癇。得了這種病,不僅不能承爵,不能走仕途,還很可能會夭折。崔氏傷心欲絕,想死的心都有。
梁錦昭得了那個病,崔氏傷心欲絕,想死的心都有。梁家長輩也是難過不已,這是梁家的長房長孫啊。
老老國公求到悲空老神仙那裏,老神仙願意幫孩子治病,還說若機緣到了,孩子的病或許能夠痊愈。對外則說梁家小娃天賦異稟,被老神仙收為俗家弟子。
梁錦昭三歲時就被送去大慈寺,老神仙和張仲昆聯手醫治。他十歲前,每年一大半的時日都不在府裏。崔氏忍著母子分離的痛苦,盼望兒子能夠痊愈。
送走孩子後,崔氏就把自己的丫頭送給丈夫做妾,希望能為丈夫留下子嗣。若是兒子的病不能治好,丈夫總有後人,自己也有個依靠。秦姨娘爭氣,還真生了一個兒子。她心裏雖然酸澀,還是對那孩子視如己出。
同時,崔氏又安排自己最得力的下人崔掌櫃,也就是她的乳娘崔嬤嬤的侄子去大慈寺所在的溪山縣開鋪子,幫著照顧梁錦昭。
沒想到,上天垂憐,六年後,崔氏又意外懷孕。她正滿心歡喜的時候,禦醫卻建議她不要生這胎,說她的身子受損嚴重,怕一屍兩命。這話如同晴空裏的炸雷,把她的心炸得支離破碎。
崔氏痛定思痛,作了決定,哪怕死,也要把孩子生下來。她喜歡孩子,多少日夜因思念遠方的兒子而涕淚沾襟。
她不顧丈夫的反對,又曆經艱難生下孩子。是個軟軟的女兒,隻是又小又瘦,接生婆和禦醫都說很難養活。也該這孩子命大,正好老神仙在報國寺,於是老老國公又把老神仙請來。老神仙給孩子看了病,又取了「錦玉」這個名字,說隻有這個名字才能壓得住她。果然,孩子取了這個名字後,不僅病好了,也健康長大。隻不過,崔氏因為生孩子身體損傷嚴重,梁錦玉一生下就被抱去了萬壽堂。她的病好後,因為老太君寂寞,又舍不得梁錦玉,女兒便一直在萬壽堂生活。
梁錦昭十七那年,他的病徹底治好了,崔氏高興得喜極而泣。
崔氏以為自己圓滿了,一對兒女漂亮又健康,她就等著享福了。可梁錦昭一迴府就鬧著去軍營,說從軍是他從小的夢想。崔氏雖然因為癡情嫁給了武將,可卻發自內心希望自己的兒子飽讀詩書,像她的祖輩那樣以文治天下。但她反對無效,所有長輩都同意兒子去從軍。那天,她也嚐到了孩子不是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苦處。
崔氏又想著,兒子都十七歲了,許多這麽大的後生都成親了,自己有了孫子,一定領過來自己親手養。便提出了給兒子定親的事,她早就看中了幾家閨女,可丈夫說,昭兒不宜早婚,恐有血光之災。
她又覺得兒子那麽大了,早該知曉人事,又擔心兒子在寺裏被清規戒律束縛得清心寡欲,便給了兒子一個通房丫頭。哪想到,兒子一迴房,就把那丫頭踢了出去,母子兩個也第一次紅臉起了爭執。
之後,崔氏更是覺得自己事事不順。梁錦昭休沐也不著家,天天鼓搗啥火銃大炮的。迴家了,也是多在前院跟他祖父和父親談論這些,甚至跑萬壽堂都比來她這裏勤。後來更不得了了,梁錦昭要去邊關打仗。更要命的是,為了讓皇上同意他組建霹靂營,竟以項上人頭立下了軍令狀。
她就這麽一個兒子,她生孩子有多艱難隻有她最清楚,她不願意再品償之前那種幾千個日日夜夜時刻擔心兒子會死去的痛苦。她哭,鬧,求,甚至假裝拿繩子上吊,不僅沒能阻止兒子的決心,還招致長輩們的不滿,說她婦人之見,目光短淺。
再後來,從溪山縣迴來的梁老國公說給梁錦昭定了一個媳婦,就是錢家閨女。
那位錢小姑娘,多年前崔氏就從崔掌櫃的口中聽說過,早慧,精明,潑辣,做生意不輸男兒。隻可惜,那孩子命苦,父親陣亡,母親失憶,祖父殘疾,一家子病弱都要靠她掙錢養活,又時常被惡霸欺負。崔氏還動了惻隱之心,讓崔掌櫃看顧著那孩子些,可憐。後來,那孩子還來了府裏,不止精明,靈俐,還極漂亮。這樣的小姑娘,她也憐惜。
她隻是憐惜。
但是,讓那小姑娘給自己當兒媳婦,她一百個不願意。哪怕後來小姑娘的身份高了,跟皇家有親,是潘子安的外孫女,祖父被封了伯……甚至,長輩們說老神仙給小姑娘批了大富大貴的命,她還是不願意。她自己,她的娘家婆家的兄弟姐妹,侄兒侄女,哪一個不富貴了?
她的兒子多優秀,高大,俊朗,還是衛國公府世子,年紀輕輕就當了正三品的官。雖然是武將,但懂兵法會布陣的儒將跟莽夫大不一樣。多少名門閨秀想嫁給他,壽王妃曾經暗示過好幾次。
這麽優秀的兒子,怎麽能娶從小就拋頭露麵討生活又倍受惡人欺負的農門女。
令崔氏所料未及的是,這門親事不僅長輩願意,丈夫願意,連兒子都喜歡得緊。她反對無效,沒人聽她的。她實在沒折了,就幹了件這輩子最追悔莫及的蠢事,迴娘家跟自己親娘和兩個弟妹說了幾句不想讓錢小姑娘當兒媳婦的話。本意是想讓弟妹潘氏給潘駙馬帶個話,潘駙馬愛臉麵,或許會說動錢家人知難而退。
二十幾年前的崔素英,可是名震京城的第一美女。那時的五大世家還沒有現在這麽落魄,雖然被皇上打壓,但朝中還是有許多高官是這幾家的人。崔氏已經去逝的祖父,就是吏部侍郎。
那時,許多人家都想求娶這幾家的女兒,包括皇子。崔素英,就是這些世家女裏最美麗最耀眼的一個,可以說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那時的世家女,很多都瞧不起將門,覺得是莽夫,沒有才情,不懂風雅。她們最喜歡的,就是像潘駙馬那樣才貌雙全又溫潤如玉的青年公子。
而崔氏跟梁宜謙在賞梅宴上一見鍾情,不顧姐妹們的嘲笑,嫁給了梁宜謙。
隻是,崔氏子嗣艱難。雖然一進門就懷了孕,卻因為胎兒過大,差點一屍兩命。生了三天兩夜,孩子是生下來了,崔氏卻因為大出血,再難懷孕。更不幸的是,在兒子兩歲那年,差點重病而亡,檢查出來竟然得了六癇。得了這種病,不僅不能承爵,不能走仕途,還很可能會夭折。崔氏傷心欲絕,想死的心都有。
梁錦昭得了那個病,崔氏傷心欲絕,想死的心都有。梁家長輩也是難過不已,這是梁家的長房長孫啊。
老老國公求到悲空老神仙那裏,老神仙願意幫孩子治病,還說若機緣到了,孩子的病或許能夠痊愈。對外則說梁家小娃天賦異稟,被老神仙收為俗家弟子。
梁錦昭三歲時就被送去大慈寺,老神仙和張仲昆聯手醫治。他十歲前,每年一大半的時日都不在府裏。崔氏忍著母子分離的痛苦,盼望兒子能夠痊愈。
送走孩子後,崔氏就把自己的丫頭送給丈夫做妾,希望能為丈夫留下子嗣。若是兒子的病不能治好,丈夫總有後人,自己也有個依靠。秦姨娘爭氣,還真生了一個兒子。她心裏雖然酸澀,還是對那孩子視如己出。
同時,崔氏又安排自己最得力的下人崔掌櫃,也就是她的乳娘崔嬤嬤的侄子去大慈寺所在的溪山縣開鋪子,幫著照顧梁錦昭。
沒想到,上天垂憐,六年後,崔氏又意外懷孕。她正滿心歡喜的時候,禦醫卻建議她不要生這胎,說她的身子受損嚴重,怕一屍兩命。這話如同晴空裏的炸雷,把她的心炸得支離破碎。
崔氏痛定思痛,作了決定,哪怕死,也要把孩子生下來。她喜歡孩子,多少日夜因思念遠方的兒子而涕淚沾襟。
她不顧丈夫的反對,又曆經艱難生下孩子。是個軟軟的女兒,隻是又小又瘦,接生婆和禦醫都說很難養活。也該這孩子命大,正好老神仙在報國寺,於是老老國公又把老神仙請來。老神仙給孩子看了病,又取了「錦玉」這個名字,說隻有這個名字才能壓得住她。果然,孩子取了這個名字後,不僅病好了,也健康長大。隻不過,崔氏因為生孩子身體損傷嚴重,梁錦玉一生下就被抱去了萬壽堂。她的病好後,因為老太君寂寞,又舍不得梁錦玉,女兒便一直在萬壽堂生活。
梁錦昭十七那年,他的病徹底治好了,崔氏高興得喜極而泣。
崔氏以為自己圓滿了,一對兒女漂亮又健康,她就等著享福了。可梁錦昭一迴府就鬧著去軍營,說從軍是他從小的夢想。崔氏雖然因為癡情嫁給了武將,可卻發自內心希望自己的兒子飽讀詩書,像她的祖輩那樣以文治天下。但她反對無效,所有長輩都同意兒子去從軍。那天,她也嚐到了孩子不是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苦處。
崔氏又想著,兒子都十七歲了,許多這麽大的後生都成親了,自己有了孫子,一定領過來自己親手養。便提出了給兒子定親的事,她早就看中了幾家閨女,可丈夫說,昭兒不宜早婚,恐有血光之災。
她又覺得兒子那麽大了,早該知曉人事,又擔心兒子在寺裏被清規戒律束縛得清心寡欲,便給了兒子一個通房丫頭。哪想到,兒子一迴房,就把那丫頭踢了出去,母子兩個也第一次紅臉起了爭執。
之後,崔氏更是覺得自己事事不順。梁錦昭休沐也不著家,天天鼓搗啥火銃大炮的。迴家了,也是多在前院跟他祖父和父親談論這些,甚至跑萬壽堂都比來她這裏勤。後來更不得了了,梁錦昭要去邊關打仗。更要命的是,為了讓皇上同意他組建霹靂營,竟以項上人頭立下了軍令狀。
她就這麽一個兒子,她生孩子有多艱難隻有她最清楚,她不願意再品償之前那種幾千個日日夜夜時刻擔心兒子會死去的痛苦。她哭,鬧,求,甚至假裝拿繩子上吊,不僅沒能阻止兒子的決心,還招致長輩們的不滿,說她婦人之見,目光短淺。
再後來,從溪山縣迴來的梁老國公說給梁錦昭定了一個媳婦,就是錢家閨女。
那位錢小姑娘,多年前崔氏就從崔掌櫃的口中聽說過,早慧,精明,潑辣,做生意不輸男兒。隻可惜,那孩子命苦,父親陣亡,母親失憶,祖父殘疾,一家子病弱都要靠她掙錢養活,又時常被惡霸欺負。崔氏還動了惻隱之心,讓崔掌櫃看顧著那孩子些,可憐。後來,那孩子還來了府裏,不止精明,靈俐,還極漂亮。這樣的小姑娘,她也憐惜。
她隻是憐惜。
但是,讓那小姑娘給自己當兒媳婦,她一百個不願意。哪怕後來小姑娘的身份高了,跟皇家有親,是潘子安的外孫女,祖父被封了伯……甚至,長輩們說老神仙給小姑娘批了大富大貴的命,她還是不願意。她自己,她的娘家婆家的兄弟姐妹,侄兒侄女,哪一個不富貴了?
她的兒子多優秀,高大,俊朗,還是衛國公府世子,年紀輕輕就當了正三品的官。雖然是武將,但懂兵法會布陣的儒將跟莽夫大不一樣。多少名門閨秀想嫁給他,壽王妃曾經暗示過好幾次。
這麽優秀的兒子,怎麽能娶從小就拋頭露麵討生活又倍受惡人欺負的農門女。
令崔氏所料未及的是,這門親事不僅長輩願意,丈夫願意,連兒子都喜歡得緊。她反對無效,沒人聽她的。她實在沒折了,就幹了件這輩子最追悔莫及的蠢事,迴娘家跟自己親娘和兩個弟妹說了幾句不想讓錢小姑娘當兒媳婦的話。本意是想讓弟妹潘氏給潘駙馬帶個話,潘駙馬愛臉麵,或許會說動錢家人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