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高懸於天,灑下清冷的光輝。華燈初上,汴京城內,喧鬧的酒肆與客棧間流淌著無盡的笑語,卻隱藏著層層陰霾。近日,城中發生了一樁惡性命案,受害者竟是一位名叫餘巧的女子,年方二十,傾國傾城,肌膚如雪,玲瓏的身姿讓人心醉神迷。然而,她在繁華的瞬息間,卻遭遇了可怕的厄運。


    餘巧被發現在家中慘死,屍體麵色蒼白,嘴角帶著一絲不甘的笑意,似乎在訴說著她無辜的冤屈。包拯得知此事後,立即趕往案發現場,心中暗自思忖:“此案絕不簡單!”


    在案發現場,包拯仔細審視著周圍的一切。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餘巧的屍體上,映照出她白皙的臉龐,側麵看去,猶如一尊絕美的雕塑。此時,南俠展昭也趕到,身披白衣,英俊飄灑。他輕聲問道:“包大人,對此案有何看法?”


    包拯凝視著餘巧的屍體,眉頭緊鎖:“餘巧雖死,卻依舊麵帶微笑,似乎她絕非單純的死於殺人之手。”


    “我聽說,餘巧生前與一位公子交往密切,那人名聲不佳,或許與此案有關。”展昭注視著包拯,目光中滿是好奇。


    “那公子可有嫌疑?”包拯轉過頭來,眼中閃過一抹銳利的光。


    “眼下難以判斷,但可以進一步調查。”展昭垂下眼簾,顯得頗為思索。


    就在兩人探討之際,師爺公孫述亦加入了討論,他麵如學士,言辭溫文爾雅,適時地說道:“包大人,此案的諸多細節尚有待掘藏。初步調查,發現餘巧家中並未失竊,或許她的死並非因金錢糾葛,反而是其他隱情。”


    包拯點了點頭,心裏暗想:“其中必有蹊蹺。”


    隨即,眾人開始查閱餘巧生前的交往記錄,發現她與多位俊朗公子關係密切。其中有個叫王朝的公子,瀟灑倜儻,頗受女子青睞。他當日曾與餘巧約會,但卻撇清了與她的關係。包拯決定見見王朝。


    在王朝居所,包拯直入主題:“王公子,餘巧之死,你可有何線索?”


    王朝麵露惶恐,搖頭道:“大人,此事與我無關。我們當時隻是朋友,絕非情人!”


    “朋友?可你卻是最後一個與她見麵的人。”包拯不為所動,眼光直逼而去。


    “我......我隻是去探望她,她當時心情不佳。”王朝神情慌張,似乎在迴憶什麽。


    “她為何心情不佳?”包拯韌而不拔,逼問道。


    王朝猶豫片刻,終於歎息:“她最近心有所屬,卻遭他人阻二。她對那人情深意切,卻無法相守。此際,我曾勸她要懂得自我珍重。”


    包拯心中暗道:“果然,情感糾葛必不可少。”


    在王朝的敘述中,包拯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信息:沒被人看重的情感關係,一定有一人暗中指使。於是,包拯和展昭決定進一步查訪餘巧的死因。此時,馬漢、一名擅長武藝的俠士,加入調查,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


    經過周詳的調查,馬漢查找到餘巧的密友,從她口中得知了餘巧近來頻頻與一名叫做馬浩的書生交往,且兩人感情頗為深厚,然而,有另一個女子對此頗為不滿。


    “馬浩身份顯赫,餘巧卻隻是名不見經傳之女,難免會有隱患。”包拯思考良久,確認了這個方向。


    馬漢劉得知這裏麵還有一位名叫李心綺的少女,她對餘巧態度冷漠,心中似乎也埋藏著怨恨。“她和馬浩有著纏綿悱惻的愛情,餘巧的存在,自然讓她心生妒忌。”


    包拯帶著展昭、馬漢找到了李心綺。她身材修長,膚若凝脂,桃花眼中透著一絲傲氣,嘴角微勾,似乎對眼前的男子毫不在意。


    “你與餘巧有過接觸嗎?”包拯一臉嚴肅,直入主題。


    李心綺微微一愣:“餘巧我雖見過幾麵,但我與她並無深交,問我何用?”


    “她臨終前可曾與你傾訴過什麽?”包拯繼續追問。


    李心綺唇角微動:“她隻不過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愛慕不成,豈輪得到我來怨恨?”


    顯然,李心綺的態度讓包拯更加疑惑。但心內卻有一絲不安,似乎事情並不如她所言簡單。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案件的真相卻逐漸浮出水麵。


    經過幾日的追查與盤問,包拯的 suspicion 集中在了一張信紙上,這張信紙上記錄了餘巧與馬浩的私信。翻閱之下,上麵提到馬浩被人逼迫,同時還提到了一位神秘的“白衣女子”。


    “即便馬浩心有所屬,但我仍助你逃脫此劫。”信中最後一行字清晰可見,令包拯陷入深思。


    他當即召集展昭與馬漢,商議對策:“馬浩疑似心有所屬,卻在信件中透露出有人設下了圈套。”


    三人決定再次會見馬浩,深入探討這件事情。而馬浩此時正因餘巧之死而痛苦不已,故對調查產生了極大的抵觸。


    “馬公子,你可否交待真相?”包拯追問道。


    “我所言皆為實,餘巧與我情意相傾,然她的死絕無所由。”馬浩眼中盡是懊悔。


    展昭見狀,輕聲勸道:“可這似乎與信中的內容大相徑庭。”


    馬浩麵露驚愕,強忍著傷痛:“我全不知情,餘巧對我情深,我則傾心她,怎會做出此等事情?”


    “難以置信!”公孫述緊隨其後,緩緩解釋,“或許真相並不為此。”


    經過重重的盤問與細致的調查,包拯終於找到了一個重要的線索。根據附近鄰居的證言,案發當天,曾有一名白衣女子在餘巧的家中出現,顯得異常可疑。


    “所有的關鍵線索都在這‘白衣女子’身上,她很可能是此案的幕後黑手!”包拯判斷道。


    包拯心思縝密,推理出“白衣女子”即是和馬浩有私人關係的李心綺。她因妒忌怨恨,害了餘巧,然而,她同樣以絕妙的手法掩蓋了自己的罪行。


    幾天後,一場在酒樓的較量中悄然上演。馬漢打聽到李心綺會在此赴一場社交宴會,包拯決定趁機設下圈套。


    “隨她而來,所謂的秋水共長天一色,都是一場玩笑。”包拯似有所悟,嘴角上揚。然而內心的波濤卻在暗流湧動。


    宴席之上,曲終人散,李心綺再度亮相,依舊風韻猶存,然而神情卻略顯緊張。包拯與展昭則巧妙布置,伺機而動,準備揭開她的偽裝。


    “李小姐,想必對餘巧的死有所知。”包拯緩緩開口,目光如鷹隼般緊盯著她。


    李心綺神色微變,故作鎮定:“大人謬讚,我一介女子,何來察覺。”


    但包拯的直率與洞察力已令她無處遁形,他決定將馬浩的信件當眾宣讀,盯緊她的反應。信中字字句句都牽扯出她深藏心中的怨恨,最終將她逼至死角。


    “我本無意,其實,我對餘巧並不妒。《那白衣女子》隻是我隨口而言的倫理伎倆,誰知她卻送命了。”李心綺在眾目睽睽之下崩潰,眼淚止不住地流淌而下,傾訴著無辜的靈魂出竅。


    萬千真相湧上心頭,在包拯的心中翻湧。他雙目如炬,意念通透,每一步皆為波濤騰擊。最終,在眾人的見證下,案件的真相一一浮出水麵,兇手昭然若揭。


    “李心綺,為何心生恨意?餘巧不過是一介平凡女子,爾如此狠心動手,罪不可恕!”展昭並不屈服,捉拿她的時機一到,便策馬而上。


    她冷笑一聲:“妒忌又如何?餘巧擁有的不止是馬浩的情意,還有對我的一切,她讓一切都黯然失色!”


    但包拯卻如一座不動的高峰,麵對她的強硬態度,愈發堅定,寸步不讓:“你已無所遁形,終究是要為你所做的付出代價!”


    終究,李心綺被捕,而馬浩內心重重的負罪感都化為烏有。包拯帶著一絲解脫的微笑,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輕鬆。


    “此案雖解,但更大的考驗是內心的掙紮。我們都是世間的過客,理應以善良來麵對一切。”包拯喃喃自語,自語之中也透出幾分釋然。


    餘巧冤屈得以平反,正義最終降臨,包拯與展昭、馬漢、公孫述等人四人緊緊相隨,傲立在這條正義之路上。而這條路上蘊含的,卻是對真實永無止境的追求與堅持。


    繁華城郭中,月光漸漸灑落,似是送走了一段悲劇,又為一段新的傳奇打開了序幕。正義之心,從未缺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包青天之冤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劍飄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劍飄香並收藏包青天之冤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