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關羽戰華雄
三國第一後勤大師,蕭何算什麽? 作者:蓮花落地成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羽自然知道他的五千騎兵不可能是袁紹大軍的對手,所以他在漳河邊的獨峰山設下了伏擊,想要趁機重創袁紹的兵馬。隻要能夠達成這個目標,袁紹就有極大的可能撤軍。到時候,整個冀州北方就會落入到劉備手中。
哪怕失敗了,五千騎兵也不是好追的,更何況這些騎兵大多數是烏桓和鮮卑騎士,損失慘重也對劉備軍不會傷筋動骨。
至於關羽自己,他倒不是沒把自己的安危當迴事,而是頗有信心那袁紹軍中無人是他的對手。沒辦法,誰讓關羽曾經和袁紹軍中幾員大將都交過手,頗有些看不上對方。
隻不過這一次,他倒是遇上了對手,來自西涼軍的華雄。
華雄是袁紹軍在界橋之戰這場大戰之中是唯一沒有潰敗的將領,他所率領的兵馬被袁紹倚重作為先鋒沿著清河為袁氏後續大軍開路。
對於獨峰山這種利於安排伏兵的地形,華雄老於用兵,十分熟悉遊騎埋伏的西涼騎兵統領,自然會仔細偵查。
紀律還不如西涼騎兵的遊牧騎兵,哪怕是精銳也隻是強壯一些,裝備好一些的牧民。如何騙的過久經沙場長期訓練,幾乎是以當兵為業的西涼鐵騎?
不過短暫交手,伏兵就被發現,遭到了西涼鐵騎的追擊,迫使關羽的主力騎兵前來接應。
眼見著自己的計劃失算,關羽倒也沒有氣惱,隻是感慨了一句袁紹此人手下能人不少,絕非可以輕易擊潰的對手。
正要提刀上馬,卻突然想到了什麽對塌頓說:“你說來人是西涼鐵騎,那首領豈不是與子龍交戰之華雄?”
“二將軍說得沒錯,正是華雄和他手下的西涼鐵騎。我手下兄弟曾經在涼州見過他,實力不容小覷。”
“此人武功高強,又善用騎兵,乃是我軍心腹之患。若能斬之,也算不枉我埋伏一場。我有一計,你可願往?”
“二將軍你吩咐就好!”
塌頓與關羽合作多次,對關羽是心服口服,自然是言聽計從。
關羽這計策不複雜,就是讓塌頓在接應被發現的伏兵之時,詐敗逃散。然後等關羽突然殺出的時候,配合關羽發動反擊,一舉擒殺華雄!
所以,塌頓在入陣接應伏兵的時候全力與追來的西涼鐵騎一戰,等到華雄所率領的西涼騎兵主力前來之時,交戰不幾迴合,塌頓一撤其他騎兵自然而然地就散如滿天星,潰散在了原野上。
這一招是遊牧騎士慣用的手段,聚散如風,你退他就騷擾,你攻他就逃跑,讓那些裝備精良的士兵是十分難受。
可華雄在涼州多年,自然是很清楚這一套戰法,所以他根本不在乎那些四散奔逃的遊牧騎兵,而是緊緊追著指揮兵馬的塌頓。
正所謂蛇無頭不行,這遊牧騎士能夠聚散自如,離不開指揮者的指揮。沒了指揮者,很快這些遊牧民就會真的四散而逃,然後迅速逃走,逐漸迴到己方的營壘,或者幹脆逃迴到遙遠的北方草原去。
所以,華雄一路追著塌頓和他的隊伍猛攻。奈何塌頓和他的精銳親衛不僅裝備不錯,馬匹也都是精心挑選的,華雄雖然一路尾隨,讓塌頓無力召喚遊牧民騷擾,卻也沒辦法拉近雙方的距離。
追了幾次,都是追近了以後,塌頓和他的精銳騎士突然加速始終和華雄保持著距離。
見到此種情況,華雄作為將領的天生嗅覺發揮了作用,對左右說道:
“此賊不像是體力不支,反倒是在反複減速,我看其中是必定有詐。速退!”
華雄剛剛說完指揮眾人要向後退去,前方果然塌頓不再逃跑,反身殺了過來。
不過,領頭的不是塌頓,而是一名騎著高頭大馬,紅臉長須的大將。
看到此人以及他身後親衛打出來的那麵繡著紅色關字的大旗,華雄豈能不知道,他麵前出現的這人就是劉備軍大將,斬殺了顏良的關羽關雲長。
見到如此人物,華雄心中倒是毫無畏懼之心,反而是大喝一聲迎了上去。
沒辦法,那關羽所率領的精銳騎兵都是披掛重甲,占著高處的地利,若不是迎上去交戰,真被這股騎兵從後方衝殺上來。哪怕是西涼鐵騎,也根本承受不住,非得是送死大半不可。
反過來,雙方正麵衝殺一陣,關羽和塌頓這支兵馬衝鋒不成。兩軍廝殺開來,西涼精銳未必就不如這些遊牧民為主組成的隊伍。哪怕是不敵,訓練有素的騎兵在雙方混戰中撤退,那損失也小過被對方從背後追上。
抱著這樣的想法,華雄正麵迎上了關羽,要與關羽一戰。他作為西涼軍大將,在袁紹手下本就根基不穩,若是能夠擊敗或者斬殺關羽,那可就揚眉吐氣了。那些河北出身的將領,到時候都要矮他一頭。
抱著這樣的想法,手持大刀的華雄大吼一聲:“關羽納命來!”就與關羽戰在一處。
“插標賣首!”
關羽也不客氣,借著馬勢大刀當頭向著華雄斬去。
隻聽“鐺”的一聲,華雄手中精鐵大刀是應聲而斷,青龍偃月刀追風而至。華雄見狀是直接滾到了地上,讓青龍偃月刀直接把他胯下馬斬成兩段。
若是早年間,華雄正氣盛的時候那是絕對不會如此,但是董卓死前的榮華富貴,董卓死後的寄人籬下,讓他知道自己性命的寶貴。
不就是在地上打滾麽?怎麽了,隻要活下去,那就還有希望。
也如他所願,他的親兵是急忙趕來救他,並且趁著關羽衝殺的功夫扶著華雄上馬。沒辦法,在騎兵交戰中滾下馬去,免不了受些傷。
不過華雄顧不得那麽多,拖著傷軀,趁著關羽還沒掉頭追來,拔馬就走,總算是逃得性命。陪他一起追殺遊牧騎兵的那一千多西涼騎兵,就沒有那麽幸運了,被關羽擊潰了前鋒之後,那些遊牧騎兵重新聚集起來,幾乎是全軍覆沒。
看著滿麵春風的塌頓,關羽頗為遺憾的說:“本想釣一條大魚,沒想到隻撈到這一點好處!”
哪怕失敗了,五千騎兵也不是好追的,更何況這些騎兵大多數是烏桓和鮮卑騎士,損失慘重也對劉備軍不會傷筋動骨。
至於關羽自己,他倒不是沒把自己的安危當迴事,而是頗有信心那袁紹軍中無人是他的對手。沒辦法,誰讓關羽曾經和袁紹軍中幾員大將都交過手,頗有些看不上對方。
隻不過這一次,他倒是遇上了對手,來自西涼軍的華雄。
華雄是袁紹軍在界橋之戰這場大戰之中是唯一沒有潰敗的將領,他所率領的兵馬被袁紹倚重作為先鋒沿著清河為袁氏後續大軍開路。
對於獨峰山這種利於安排伏兵的地形,華雄老於用兵,十分熟悉遊騎埋伏的西涼騎兵統領,自然會仔細偵查。
紀律還不如西涼騎兵的遊牧騎兵,哪怕是精銳也隻是強壯一些,裝備好一些的牧民。如何騙的過久經沙場長期訓練,幾乎是以當兵為業的西涼鐵騎?
不過短暫交手,伏兵就被發現,遭到了西涼鐵騎的追擊,迫使關羽的主力騎兵前來接應。
眼見著自己的計劃失算,關羽倒也沒有氣惱,隻是感慨了一句袁紹此人手下能人不少,絕非可以輕易擊潰的對手。
正要提刀上馬,卻突然想到了什麽對塌頓說:“你說來人是西涼鐵騎,那首領豈不是與子龍交戰之華雄?”
“二將軍說得沒錯,正是華雄和他手下的西涼鐵騎。我手下兄弟曾經在涼州見過他,實力不容小覷。”
“此人武功高強,又善用騎兵,乃是我軍心腹之患。若能斬之,也算不枉我埋伏一場。我有一計,你可願往?”
“二將軍你吩咐就好!”
塌頓與關羽合作多次,對關羽是心服口服,自然是言聽計從。
關羽這計策不複雜,就是讓塌頓在接應被發現的伏兵之時,詐敗逃散。然後等關羽突然殺出的時候,配合關羽發動反擊,一舉擒殺華雄!
所以,塌頓在入陣接應伏兵的時候全力與追來的西涼鐵騎一戰,等到華雄所率領的西涼騎兵主力前來之時,交戰不幾迴合,塌頓一撤其他騎兵自然而然地就散如滿天星,潰散在了原野上。
這一招是遊牧騎士慣用的手段,聚散如風,你退他就騷擾,你攻他就逃跑,讓那些裝備精良的士兵是十分難受。
可華雄在涼州多年,自然是很清楚這一套戰法,所以他根本不在乎那些四散奔逃的遊牧騎兵,而是緊緊追著指揮兵馬的塌頓。
正所謂蛇無頭不行,這遊牧騎士能夠聚散自如,離不開指揮者的指揮。沒了指揮者,很快這些遊牧民就會真的四散而逃,然後迅速逃走,逐漸迴到己方的營壘,或者幹脆逃迴到遙遠的北方草原去。
所以,華雄一路追著塌頓和他的隊伍猛攻。奈何塌頓和他的精銳親衛不僅裝備不錯,馬匹也都是精心挑選的,華雄雖然一路尾隨,讓塌頓無力召喚遊牧民騷擾,卻也沒辦法拉近雙方的距離。
追了幾次,都是追近了以後,塌頓和他的精銳騎士突然加速始終和華雄保持著距離。
見到此種情況,華雄作為將領的天生嗅覺發揮了作用,對左右說道:
“此賊不像是體力不支,反倒是在反複減速,我看其中是必定有詐。速退!”
華雄剛剛說完指揮眾人要向後退去,前方果然塌頓不再逃跑,反身殺了過來。
不過,領頭的不是塌頓,而是一名騎著高頭大馬,紅臉長須的大將。
看到此人以及他身後親衛打出來的那麵繡著紅色關字的大旗,華雄豈能不知道,他麵前出現的這人就是劉備軍大將,斬殺了顏良的關羽關雲長。
見到如此人物,華雄心中倒是毫無畏懼之心,反而是大喝一聲迎了上去。
沒辦法,那關羽所率領的精銳騎兵都是披掛重甲,占著高處的地利,若不是迎上去交戰,真被這股騎兵從後方衝殺上來。哪怕是西涼鐵騎,也根本承受不住,非得是送死大半不可。
反過來,雙方正麵衝殺一陣,關羽和塌頓這支兵馬衝鋒不成。兩軍廝殺開來,西涼精銳未必就不如這些遊牧民為主組成的隊伍。哪怕是不敵,訓練有素的騎兵在雙方混戰中撤退,那損失也小過被對方從背後追上。
抱著這樣的想法,華雄正麵迎上了關羽,要與關羽一戰。他作為西涼軍大將,在袁紹手下本就根基不穩,若是能夠擊敗或者斬殺關羽,那可就揚眉吐氣了。那些河北出身的將領,到時候都要矮他一頭。
抱著這樣的想法,手持大刀的華雄大吼一聲:“關羽納命來!”就與關羽戰在一處。
“插標賣首!”
關羽也不客氣,借著馬勢大刀當頭向著華雄斬去。
隻聽“鐺”的一聲,華雄手中精鐵大刀是應聲而斷,青龍偃月刀追風而至。華雄見狀是直接滾到了地上,讓青龍偃月刀直接把他胯下馬斬成兩段。
若是早年間,華雄正氣盛的時候那是絕對不會如此,但是董卓死前的榮華富貴,董卓死後的寄人籬下,讓他知道自己性命的寶貴。
不就是在地上打滾麽?怎麽了,隻要活下去,那就還有希望。
也如他所願,他的親兵是急忙趕來救他,並且趁著關羽衝殺的功夫扶著華雄上馬。沒辦法,在騎兵交戰中滾下馬去,免不了受些傷。
不過華雄顧不得那麽多,拖著傷軀,趁著關羽還沒掉頭追來,拔馬就走,總算是逃得性命。陪他一起追殺遊牧騎兵的那一千多西涼騎兵,就沒有那麽幸運了,被關羽擊潰了前鋒之後,那些遊牧騎兵重新聚集起來,幾乎是全軍覆沒。
看著滿麵春風的塌頓,關羽頗為遺憾的說:“本想釣一條大魚,沒想到隻撈到這一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