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再見恩師
三國第一後勤大師,蕭何算什麽? 作者:蓮花落地成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宴會,許多新人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尤其是荀攸,作為了解清楚了劉備軍考核體係,又思路開闊不拘泥於儒家或者某種理念的人,簡直是劉備軍麵試官吏的不二人選。
雖然說顧南行設置了kpi考核製度,但是晉升和任命這種事情現在還是非常隨意的,經常是劉備和顧南行想到什麽就指定什麽。
劉備作為相人大師,他所任用的大多數都比較準確,可顧南行沒有這個本事,他隻是依照數據看個大概。
要知道,人力資源也是資源,隨著時間拉長,以及管理區域和官吏越來越多。已經出現過不止一次,讓適合管律法的人去做貿易,讓適合做生意的去管軍事這種事情。
在古代社會,這種事情那是相當之多,也非常常見。哪怕是科舉考試之後,從翰林院外放的官吏,他們學問很好,可是大多數甚至連律法也背不完全。畢竟,考試也不考這個呀!
舉例來說,海瑞為官之所以豪強退避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熟悉大明律,而且看得懂各種魚鱗圖冊等等。
顧南行倒是不知道這些曆史知識,他是實踐出真知。可他也知道,怎麽樣解決這個問題啊!那就是建立一個人力資源部門,一方麵要幫助顧南行他們考察官員們績效如何,另一方麵,也要發掘這些人擅長什麽,更有效的把他們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並且進行合理的調整。
這個崗位要第一時間幫顧南行處理所有與他同來的世家子弟的安排問題,順便整理所有劉備軍轄區內的官員職位和崗位,確認需要多少人怎麽管理。最關鍵的是,初期除了原本管理這件事的禮官和幾個小吏之外,就荀攸自己幹這件事。
所以,荀公子加油吧!
但是,隨著顧南行的政策逐漸拓展開,他的實用與儒家的區別也被他的老師等人察覺。
就像現在,顧南行和劉備就隻能是坐在三位大儒麵前,像是學生一樣接受三位老師的訓話。
“李兄,你弟子的易行道當真不得了,非儒非法,卻盡得法家精髓。縱商鞅重生,也不及萬一。”
鄭玄坐在桌前,看似調侃的對著李衍說道。如果以藍星華夏人觀點看,這話是讚揚的話。可是,如果以儒家學者觀點來看,把自己的做法說成是法家什麽意思?商鞅創造了暴秦,自己身死於自己的法律裏,是什麽比喻?
李衍也知道,這鄭玄對於顧南行一切強調法度,並且把法律和規定深入到財產和官吏管理之中頗為不滿,便對著顧南行說:“南行,鄭師說你是法家弟子,可有此事?”
顧南行見狀急忙解釋道:“師父,盧師,鄭師,弟子絕非學的法家!商鞅、韓非之法,皆是束民之法,無論何事都用刑罰來管束。我所行都是以‘仁’為先,盡量不用刑來管束眾人,怎麽能說我是法家呢?”
“嗯,說的不錯。那麽,你凡事不講禮儀,不管是管理官員還是吏民,如此怎麽能算是儒呢?”這一迴鄭玄更加直接的詢問了。
要知道這是儒學,一切都是以親親這一觀念闡發開來的。但是顧南行強調的規則,那可都是以數據說話,或者是強調商業裏的信譽,這自然是不符合親親的觀念。畢竟,父子之間這樣的關係,在古代就不是一種能夠明算賬的關係,甚至於說父子明算賬本身,就是一種違反儒家道德規範的行為。
是以,顧南行急忙答道:“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律法規則防小人而不防君子,小人知律法而不敢為惡,方能以禮儀教之。”
顧南行解釋這一通,與其說是給眼前三位大儒辯經,不如說是要給願意加入劉備軍,或者不得不服從劉備軍勢力的士子和遊俠解釋,顧南行這些政策的合理性在哪裏,以及為什麽符合儒家的理想。
畢竟,總不能顧南行去和其他人辯論,而必須要靠這些大儒幫他去寫文章,宣傳他的思想,解釋他的做法。
劉備得到了假節的權力之後,青州和東州所有的官吏,他都有撤換調整的權力。這些調整要依據顧南行的考評辦法,那在背後的學理上也必須要說得通。否則,引起官員集體反彈,哪怕是怠工都很致命。
終於,在顧南行解釋了一番之後,盧植率先點了點頭道:“鄭兄,你就別難為李兄這位高足了。你再問,他就要說這都是為了漢室複興了。我看,他這套至少成效顯著。我若是為先帝相出這樣的方法,或許天下不至於到如此地步。或許,這就是天命吧。那句話怎麽說來著,生而知之,即為天意。”
盧植說完,其他的兩位大儒都點頭稱是。毫無疑問,他們接受了顧南行的說法,會幫助顧南行解釋他的做法。
得到了三位大儒的幫助,劉備和顧南行自然要起身感謝,表示對老師的尊重。
隻不過,這也並不是大儒們來此的全部目的。鄭玄大師想要在顧南行的學校裏增添一些講道的文章,希望更好的宣傳他那一脈的學問,並且刻經於各處。這自然也得到了顧南行和劉備的響應,尤其是顧南行,那必須是馬上同意。
至於盧植老師,則是帶著劉虞的請求前來的。袁氏將劉和送迴了幽州,但是由於遭受了很多折磨,劉和已經幾乎是個廢人了。
這讓劉虞這位長者十分傷心,已經很難履行自己作為幽州牧的職責。而這種情況給了公孫瓚擴張的機會,讓他強化了在幽州郡縣的控製,並且擴充軍備準備控製幽州更多的區域。
對於公孫瓚這種多次掠奪進獻給漢庭的稅賦的軍閥,劉虞就算是幾乎沒有辦法履行自己的職責,也不可能把幽州交給對方。
而且,很早之前劉備就有意將公孫瓚所控製的區域奪迴來,重新控製住。以強化自身的戰力和兵力。
於是,盧植便帶著劉虞的請托來找劉備了。
雖然說顧南行設置了kpi考核製度,但是晉升和任命這種事情現在還是非常隨意的,經常是劉備和顧南行想到什麽就指定什麽。
劉備作為相人大師,他所任用的大多數都比較準確,可顧南行沒有這個本事,他隻是依照數據看個大概。
要知道,人力資源也是資源,隨著時間拉長,以及管理區域和官吏越來越多。已經出現過不止一次,讓適合管律法的人去做貿易,讓適合做生意的去管軍事這種事情。
在古代社會,這種事情那是相當之多,也非常常見。哪怕是科舉考試之後,從翰林院外放的官吏,他們學問很好,可是大多數甚至連律法也背不完全。畢竟,考試也不考這個呀!
舉例來說,海瑞為官之所以豪強退避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他熟悉大明律,而且看得懂各種魚鱗圖冊等等。
顧南行倒是不知道這些曆史知識,他是實踐出真知。可他也知道,怎麽樣解決這個問題啊!那就是建立一個人力資源部門,一方麵要幫助顧南行他們考察官員們績效如何,另一方麵,也要發掘這些人擅長什麽,更有效的把他們配置到合適的崗位上,並且進行合理的調整。
這個崗位要第一時間幫顧南行處理所有與他同來的世家子弟的安排問題,順便整理所有劉備軍轄區內的官員職位和崗位,確認需要多少人怎麽管理。最關鍵的是,初期除了原本管理這件事的禮官和幾個小吏之外,就荀攸自己幹這件事。
所以,荀公子加油吧!
但是,隨著顧南行的政策逐漸拓展開,他的實用與儒家的區別也被他的老師等人察覺。
就像現在,顧南行和劉備就隻能是坐在三位大儒麵前,像是學生一樣接受三位老師的訓話。
“李兄,你弟子的易行道當真不得了,非儒非法,卻盡得法家精髓。縱商鞅重生,也不及萬一。”
鄭玄坐在桌前,看似調侃的對著李衍說道。如果以藍星華夏人觀點看,這話是讚揚的話。可是,如果以儒家學者觀點來看,把自己的做法說成是法家什麽意思?商鞅創造了暴秦,自己身死於自己的法律裏,是什麽比喻?
李衍也知道,這鄭玄對於顧南行一切強調法度,並且把法律和規定深入到財產和官吏管理之中頗為不滿,便對著顧南行說:“南行,鄭師說你是法家弟子,可有此事?”
顧南行見狀急忙解釋道:“師父,盧師,鄭師,弟子絕非學的法家!商鞅、韓非之法,皆是束民之法,無論何事都用刑罰來管束。我所行都是以‘仁’為先,盡量不用刑來管束眾人,怎麽能說我是法家呢?”
“嗯,說的不錯。那麽,你凡事不講禮儀,不管是管理官員還是吏民,如此怎麽能算是儒呢?”這一迴鄭玄更加直接的詢問了。
要知道這是儒學,一切都是以親親這一觀念闡發開來的。但是顧南行強調的規則,那可都是以數據說話,或者是強調商業裏的信譽,這自然是不符合親親的觀念。畢竟,父子之間這樣的關係,在古代就不是一種能夠明算賬的關係,甚至於說父子明算賬本身,就是一種違反儒家道德規範的行為。
是以,顧南行急忙答道:“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律法規則防小人而不防君子,小人知律法而不敢為惡,方能以禮儀教之。”
顧南行解釋這一通,與其說是給眼前三位大儒辯經,不如說是要給願意加入劉備軍,或者不得不服從劉備軍勢力的士子和遊俠解釋,顧南行這些政策的合理性在哪裏,以及為什麽符合儒家的理想。
畢竟,總不能顧南行去和其他人辯論,而必須要靠這些大儒幫他去寫文章,宣傳他的思想,解釋他的做法。
劉備得到了假節的權力之後,青州和東州所有的官吏,他都有撤換調整的權力。這些調整要依據顧南行的考評辦法,那在背後的學理上也必須要說得通。否則,引起官員集體反彈,哪怕是怠工都很致命。
終於,在顧南行解釋了一番之後,盧植率先點了點頭道:“鄭兄,你就別難為李兄這位高足了。你再問,他就要說這都是為了漢室複興了。我看,他這套至少成效顯著。我若是為先帝相出這樣的方法,或許天下不至於到如此地步。或許,這就是天命吧。那句話怎麽說來著,生而知之,即為天意。”
盧植說完,其他的兩位大儒都點頭稱是。毫無疑問,他們接受了顧南行的說法,會幫助顧南行解釋他的做法。
得到了三位大儒的幫助,劉備和顧南行自然要起身感謝,表示對老師的尊重。
隻不過,這也並不是大儒們來此的全部目的。鄭玄大師想要在顧南行的學校裏增添一些講道的文章,希望更好的宣傳他那一脈的學問,並且刻經於各處。這自然也得到了顧南行和劉備的響應,尤其是顧南行,那必須是馬上同意。
至於盧植老師,則是帶著劉虞的請求前來的。袁氏將劉和送迴了幽州,但是由於遭受了很多折磨,劉和已經幾乎是個廢人了。
這讓劉虞這位長者十分傷心,已經很難履行自己作為幽州牧的職責。而這種情況給了公孫瓚擴張的機會,讓他強化了在幽州郡縣的控製,並且擴充軍備準備控製幽州更多的區域。
對於公孫瓚這種多次掠奪進獻給漢庭的稅賦的軍閥,劉虞就算是幾乎沒有辦法履行自己的職責,也不可能把幽州交給對方。
而且,很早之前劉備就有意將公孫瓚所控製的區域奪迴來,重新控製住。以強化自身的戰力和兵力。
於是,盧植便帶著劉虞的請托來找劉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