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袁氏起兵
三國第一後勤大師,蕭何算什麽? 作者:蓮花落地成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篇檄文署名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太傅袁隗。
原來,袁氏覺得時機成熟,袁隗和袁熙都逃出了洛陽。以奉先太後遺詔討伐漢賊董卓的理由,向洛陽方麵的董卓正式開戰了!
袁隗找了個已經死去的人,給了自己假節的權力,然後號召天下群雄聚義來討伐董卓。由於袁氏已經準備了許久,所以一下子就得到了眾多響應,從長沙孫堅到涿郡公孫瓚,從冀州袁紹到徐州陶謙,除了青州和幽州一帶,幾乎整個河東地區都加入了,甚至河內太守王匡都背叛了董卓,讓袁氏的大軍勢力幾乎可以說是囊括半個天下也不為過。
如果要說例外,那就是被董卓派出來鎮守潁川郡的曹操。他帶著本部兵馬出鎮潁川,實際上多少是雙方都不願意得罪諸多世家的結果,那些不方便留在京中的人士,以及不服從董卓的士族,被董卓打包了數萬人貶謫出京。其中大多數,就由曹操率領的三千人馬護送出京城。
畢竟,這些人不是袁氏子弟,又都不肯和董卓合作,那就隻能是趕走再說。為了保護這些人的安全,曹操還從家鄉陳留招募了新的兵馬,以及許多河南地區的豪傑來相助,才算是讓曹操成功的在潁川站穩了腳跟。
這站穩腳跟之後,他對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的命令置若罔聞,對董卓迴援的命令也是置若罔聞,甚至對已經加入袁氏的豫州刺史孔伷的命令都是不理,就是死守著保境安民四個字,毫不在意這場大戰的結果。
好在,潁川世家頗多,又與袁氏關係密切,所以這一決策似乎也得到袁氏的默許。終究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想節外生枝。
按照檄文所說,這些支持袁氏的諸侯可以在三月初一到滎陽會盟,共同進攻洛陽,除董卓清君側!
看到這篇檄文,劉備臉色相當難看。此刻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一直從軍還在基層打拚的小人物,他如今作為掌握實權的一方州牧,已經能夠意識到,這一做法的意義就是漢帝僅存的一點權威就要土崩瓦解了。這並不是什麽清君側,而是公開的反叛,與北宮伯玉聲稱的清君側沒有任何不同。
隻要袁氏沒有在這場衝突之中徹底被擊潰,那麽大漢朝廷的地位也就從此一蹶不振了。而參與這次清君側的諸侯,大多數也就真的成為了諸侯,擺脫漢庭的控製。
至於袁氏能夠從中吃下多大的蛋糕,那可就沒人知道了。作為首倡者,他們能夠從中攫取的利益是最多的,也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可從現在的局麵看,這一切都已經不可阻止了。與其說這是一次真正的軍事行動,不如說是一次盛大的表演,袁氏要向所有人宣告,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主人了。
除非董卓現在宣布下野,劉備才有瓦解袁氏圖謀,進軍滎陽阻止袁氏會盟的正當理由。否則,那同樣是對漢室權威的挑釁。因為,他等於是認同了董卓那個可笑的廢立理由,同樣讓漢室的權威變得極其脆弱。
“哎……袁氏如此毒計,進漢室衰微,退漢室傾頹,我等為之奈何?”
劉備不由得長歎出聲,既是向眾人詢問接下來應該怎麽做的辦法,也是向著眾人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劉備絕對不會和袁氏結盟,也不會服從於董卓,他希望能夠找出這樣一條匡扶漢室的辦法。
隻不過,這個辦法在座的諸公是一點也想不出來,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也就是孔融想到了問題提問道:“我等必定勠力同心匡扶漢室,隻是董卓掌神器,袁氏乃托孤之臣又有太後遺詔。我等當何以自處?”
“文舉(孔融的字)兄,隻要等董卓退出洛陽,自然有人會將辦法雙手奉上。”
麵對孔融的疑問,就輪到顧南行出馬了。
按照心理學來說,這就是一個反複強化的過程,如果一直沒有懷疑,人們並不會建立很強的信心。就像是企業一樣,老板帶你一個項目成功了之後,你對他很有信心。但是如果對方帶你一個項目成功之後,又在你懷疑的時候又成功了,反複幾次,你對他的信心自然是會格外牢固。
劉備似乎就是天生就了解這樣的技巧,幾件反複增強信心你的小事,有時候比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都能夠增強你的信心。而顧南行作為劉備軍中第一號的謀士,堪稱劉備軍中一直以來的二號人物,既然劉備大哥發問,表明了態度,同時讓心存疑慮的人再次跳出來。那打消這些疑慮,那就必然是顧南行的職責了。
“不知,顧府君如何知之?”
一直如同小透明一樣樂平國相也提出了同樣的疑問,顯然對於在座的許多還在把這亂世當成是之前時代的人們,還需要不少適應的過程。對此,顧南行表示這就是他擅長的領域了,在這個時代了,講ppt這件事情,現在還是他顧南行最專業。
於是,顧南行拍拍手掌,讓士兵把他專門設計的巨大石板抬了出來。為什麽是石板?當然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麽製作玻璃了。至於書寫用的東西,那是簡雍曾經發現燒陶失敗的部分殘片很適合寫字。於是,顧南行讓師傅故意失敗,已經搞出來了類似於粉筆的玩意兒,正好可以滿足現在給眾人講解的需要。
顧南行的講解並不複雜,他隻是把當今的局勢做了清晰的說明。
何進因為袁氏的計謀殞命,本來完全可以掌握京師,他們袁氏就可以通過控製朝堂來掌握朝政。何太後失去了大將軍的製約,那麽根本不足為慮,到時候袁紹控製西園校尉甚至成為大將軍,袁術擁兵在外,他們完全可以徹底控製天下局勢。到時候,隻要假借靈帝曾經要擁立的是陳留王劉宏,那麽就可以如同王莽一般掌握天下。
隻不過,他們本來以為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董卓並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殺死丁原,整合原來十常侍的勢力,又把自己包裝成董太後一黨的繼承者,迅速掌握了京中的軍權,讓自己獲得了和袁氏分庭抗禮的力量。讓袁氏控製朝政的計劃是徹底落空。
這樣,天下之中最主要的矛盾就變成了袁氏和董卓的矛盾,也是董太師和袁太傅在朝堂上爭鋒的局麵。
原來,袁氏覺得時機成熟,袁隗和袁熙都逃出了洛陽。以奉先太後遺詔討伐漢賊董卓的理由,向洛陽方麵的董卓正式開戰了!
袁隗找了個已經死去的人,給了自己假節的權力,然後號召天下群雄聚義來討伐董卓。由於袁氏已經準備了許久,所以一下子就得到了眾多響應,從長沙孫堅到涿郡公孫瓚,從冀州袁紹到徐州陶謙,除了青州和幽州一帶,幾乎整個河東地區都加入了,甚至河內太守王匡都背叛了董卓,讓袁氏的大軍勢力幾乎可以說是囊括半個天下也不為過。
如果要說例外,那就是被董卓派出來鎮守潁川郡的曹操。他帶著本部兵馬出鎮潁川,實際上多少是雙方都不願意得罪諸多世家的結果,那些不方便留在京中的人士,以及不服從董卓的士族,被董卓打包了數萬人貶謫出京。其中大多數,就由曹操率領的三千人馬護送出京城。
畢竟,這些人不是袁氏子弟,又都不肯和董卓合作,那就隻能是趕走再說。為了保護這些人的安全,曹操還從家鄉陳留招募了新的兵馬,以及許多河南地區的豪傑來相助,才算是讓曹操成功的在潁川站穩了腳跟。
這站穩腳跟之後,他對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的命令置若罔聞,對董卓迴援的命令也是置若罔聞,甚至對已經加入袁氏的豫州刺史孔伷的命令都是不理,就是死守著保境安民四個字,毫不在意這場大戰的結果。
好在,潁川世家頗多,又與袁氏關係密切,所以這一決策似乎也得到袁氏的默許。終究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想節外生枝。
按照檄文所說,這些支持袁氏的諸侯可以在三月初一到滎陽會盟,共同進攻洛陽,除董卓清君側!
看到這篇檄文,劉備臉色相當難看。此刻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一直從軍還在基層打拚的小人物,他如今作為掌握實權的一方州牧,已經能夠意識到,這一做法的意義就是漢帝僅存的一點權威就要土崩瓦解了。這並不是什麽清君側,而是公開的反叛,與北宮伯玉聲稱的清君側沒有任何不同。
隻要袁氏沒有在這場衝突之中徹底被擊潰,那麽大漢朝廷的地位也就從此一蹶不振了。而參與這次清君側的諸侯,大多數也就真的成為了諸侯,擺脫漢庭的控製。
至於袁氏能夠從中吃下多大的蛋糕,那可就沒人知道了。作為首倡者,他們能夠從中攫取的利益是最多的,也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可從現在的局麵看,這一切都已經不可阻止了。與其說這是一次真正的軍事行動,不如說是一次盛大的表演,袁氏要向所有人宣告,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主人了。
除非董卓現在宣布下野,劉備才有瓦解袁氏圖謀,進軍滎陽阻止袁氏會盟的正當理由。否則,那同樣是對漢室權威的挑釁。因為,他等於是認同了董卓那個可笑的廢立理由,同樣讓漢室的權威變得極其脆弱。
“哎……袁氏如此毒計,進漢室衰微,退漢室傾頹,我等為之奈何?”
劉備不由得長歎出聲,既是向眾人詢問接下來應該怎麽做的辦法,也是向著眾人表明自己的態度。他劉備絕對不會和袁氏結盟,也不會服從於董卓,他希望能夠找出這樣一條匡扶漢室的辦法。
隻不過,這個辦法在座的諸公是一點也想不出來,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也就是孔融想到了問題提問道:“我等必定勠力同心匡扶漢室,隻是董卓掌神器,袁氏乃托孤之臣又有太後遺詔。我等當何以自處?”
“文舉(孔融的字)兄,隻要等董卓退出洛陽,自然有人會將辦法雙手奉上。”
麵對孔融的疑問,就輪到顧南行出馬了。
按照心理學來說,這就是一個反複強化的過程,如果一直沒有懷疑,人們並不會建立很強的信心。就像是企業一樣,老板帶你一個項目成功了之後,你對他很有信心。但是如果對方帶你一個項目成功之後,又在你懷疑的時候又成功了,反複幾次,你對他的信心自然是會格外牢固。
劉備似乎就是天生就了解這樣的技巧,幾件反複增強信心你的小事,有時候比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都能夠增強你的信心。而顧南行作為劉備軍中第一號的謀士,堪稱劉備軍中一直以來的二號人物,既然劉備大哥發問,表明了態度,同時讓心存疑慮的人再次跳出來。那打消這些疑慮,那就必然是顧南行的職責了。
“不知,顧府君如何知之?”
一直如同小透明一樣樂平國相也提出了同樣的疑問,顯然對於在座的許多還在把這亂世當成是之前時代的人們,還需要不少適應的過程。對此,顧南行表示這就是他擅長的領域了,在這個時代了,講ppt這件事情,現在還是他顧南行最專業。
於是,顧南行拍拍手掌,讓士兵把他專門設計的巨大石板抬了出來。為什麽是石板?當然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麽製作玻璃了。至於書寫用的東西,那是簡雍曾經發現燒陶失敗的部分殘片很適合寫字。於是,顧南行讓師傅故意失敗,已經搞出來了類似於粉筆的玩意兒,正好可以滿足現在給眾人講解的需要。
顧南行的講解並不複雜,他隻是把當今的局勢做了清晰的說明。
何進因為袁氏的計謀殞命,本來完全可以掌握京師,他們袁氏就可以通過控製朝堂來掌握朝政。何太後失去了大將軍的製約,那麽根本不足為慮,到時候袁紹控製西園校尉甚至成為大將軍,袁術擁兵在外,他們完全可以徹底控製天下局勢。到時候,隻要假借靈帝曾經要擁立的是陳留王劉宏,那麽就可以如同王莽一般掌握天下。
隻不過,他們本來以為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董卓並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殺死丁原,整合原來十常侍的勢力,又把自己包裝成董太後一黨的繼承者,迅速掌握了京中的軍權,讓自己獲得了和袁氏分庭抗禮的力量。讓袁氏控製朝政的計劃是徹底落空。
這樣,天下之中最主要的矛盾就變成了袁氏和董卓的矛盾,也是董太師和袁太傅在朝堂上爭鋒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