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之後,王老三就立刻聯係劉大海了。


    麵對他的疑問,唐東明依舊沒有迴話,隻是抱著這隻瓷瓶細細的看著。


    紋路的確是暴露了一些問題,但最起碼東西是老的。


    燒製技藝不像是宋朝傳承,再加上保存比較完好,所以看起來才會這麽完美。


    得出這般結論,他心中也覺得有些奇怪,無論從什麽角度看,這件瓷器的做工都是無可挑剔。


    輕歎一聲,他開始在腦海中迴憶有關汝窯的特征。


    真正的汝窯瓷胎均為灰白色,俗稱香灰胎,從瓶口往裏看,倒也的確能驗證。


    而釉麵多為鴨蛋天青色,釉層一般不會很厚,層次由濃淡區分。


    所以看上去,有時候會像是深淺不一的海浪,伴隨著燒製溫度和工藝順序不同,釉麵會開裂成紋。


    按照形狀,分成了許多種類,如今手裏這一枚看上去應該就是蟹爪紋。


    可仔細觀察,又覺得有些不像……


    看著看著,唐東明也有些犯難了。


    他隻懂細節,又沒有親自燒製過瓷器,眼前這隻天青色汝窯瓷瓶,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麵鏡子。


    不管怎樣辨別,它都具備汝窯所有的特征,可越是這樣,就越是讓人不得不去懷疑。


    將瓶子給翻過來,底部很明顯有著五顆支釘。


    受限於工藝,通常汝窯瓷器在製作之時,會保留有一個底座來維持穩定性。


    而為了瓷器的完整性,工匠們會將底座細化成幾個三角形的支撐。


    在出窯之後,用鐵鉗輕輕一敲,便能自然脫落。


    平日裏瓷器朝上擺放,這些支釘的殘餘部分就很好地被隱藏起來,同時也更加的美觀大氣。


    唐東明的右手食指輕輕地撫摸著釉麵,光滑平整,一點凹凸不平的感覺都沒有。


    這讓他微微皺起了眉頭,按照曆史記載,大約是明朝時期,人們才攻克了技術難關,大大降低了瓷器的瑕疵率,而宋朝的工匠很明顯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綜合這些特征,他快速地在腦海中思考了一番,如果沒有判斷錯,這件瓷器製作的確精巧,但同樣的,根本就不如汝窯所產。


    摩挲了一番瓶口,唐東明緩緩抬起頭來,隨手從桌子上取來一支手電筒。


    打開燈對著裏麵照了進去,同樣光潔平整的內壁,也順應著驗證了他的想法。


    宋朝古人製瓷,多半不會考慮瓶身內部的結構。


    瓷器一開始的確要兼顧實用性,但隨著時代推移,它逐漸的變成了一種上層階級手裏的奢侈品。


    而漸漸的,觀賞性開始大過了實用性。


    為了使表麵盡可能的光滑平整,匠人們隻能將好的胎材放在外表,從而舍棄了內裏的構造。


    如今自己手中這件瓷瓶,內壁和外表幾乎是一樣的光滑,除了沒上釉麵,摸上去根本沒有任何區別。


    看來這或許根本就不是一件汝窯瓷器。


    很多人隻顧著觀察外表,卻忽視了內裏的構造,而總算有了既定的結論,他輕鬆了一口氣。


    正當想要收迴眼神之時,他眼角餘光忽然瞥見瓷瓶底部有著一枚官印……


    “唐先生,你到底看得怎麽樣了,半天不說話,我這心裏的確是焦急萬分啊!”


    劉大海猶豫了半天,才緩緩開口。


    他知道鑒寶師在確認古董細節的時候,需要高度專注,旁人不得叨擾。


    方才他退到一邊,目光落在唐東明的身上,見他表情一會喜一會疑,心裏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起伏跌宕。


    若這件瓷器真的是假的,自己還要賠王老板錢……


    “已經有結果了,劉廠長,這件瓷器的工藝成色的確算上乘,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這不是汝窯!”


    此話一出,劉大海撲通一下直接坐在了地上。


    這件瓷器,他是以三千塊的價格給王老三的,這筆錢足足為玻璃廠贏得了一個月左右的喘息時間。


    可錢都已經花了,叫他該如何是好?


    “劉先生,廠子不容易,我也能理解,看在你今天將唐先生給帶到我這兒來的份上,這錢可以不著急,反正我藏品多,也不差這一個!”


    王老三則是點點頭,表現得十分豁達。


    瓷器真偽有了結論,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能跟著落地。


    至於三千塊錢,於他而言,隻是三十張紙罷了,算不了什麽。


    退一步說,他當時也不僅僅是看上了這件瓷器。


    同樣也秉持著做好事的念頭,想過要幫劉大海一把,如今真相大白,也沒必要鬧得不愉快。


    “那就多謝王先生了!”


    簡單一番話,直接讓劉大海感動得熱淚盈眶。


    而唐東明則是在腦海中迴想自己方才看到的那枚官印,總覺得很熟悉,但卻一時之間又想不起來。


    索性搖搖頭,暫且將這些念想給按捺下。


    方才隻顧著看瓷器了,他似乎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


    王老三看上去明顯不怎麽懂得鑒別古物,那麽到底是誰告訴他瓷器是假的呢?


    隨著這個想法在腦海中浮現,唐東明不由得看向了書桌之後的王老三。


    稍微猶豫了一下,感覺還是直接開口問。


    “王老三,據劉廠長所說,您是將東西買迴去之後一段時間才發現不對,請問你是怎麽發現的呢?”


    聽到這話,王老三有些嫌棄地看了一眼那瓷瓶,隨後漫不經心地迴答,“哦!這個啊,我現在曾找一個瘸腿鑒寶師鑒定過,是他告訴我的!”


    瘸腿鑒寶師?難不成是瘸老三?


    瘸腿兩個字,很快就引起了唐東明的注意。


    不過這屬於他人隱私,他也不方便再繼續追問。


    但也確實是有一陣子沒有看到瘸老三了,上迴去古玩市場,那些熟悉的攤販老板也在感歎不見了瘸老三的蹤跡。


    若這件事真的是他在背後操縱,其實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唐東明深吸一口氣,思緒不由得再度迴到了先前的那枚官印上。


    熟悉的圖案,還有特製朱砂文字,倒有些像明宣德年間的風格。


    “王老板,你準備如何處置這件瓷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86:從鑒寶撿漏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大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大人並收藏重生1986:從鑒寶撿漏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