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你也應該能明白,交通肇事中,把人撞死和撞傷,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傷者持續性醫療費用的賠償,肯定要比對死者的一次性賠償多得多。
所以有些時候,會在新聞裏看到,有些沒人性的司機撞人之後,看被撞的人沒有死,就會故意倒車,將被撞者反複碾壓致死的這種情況。
這個於顯龍雖然沒有對老太太進行反複碾壓,但他這種見死不救的行為,按照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也可以定性為故意殺人。
現場附近的一個攝像頭把全過程都拍了下來,所以後來我們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和間接故意殺人罪對於顯龍提起了公訴。”
“我猜是那位左律師幫於顯龍脫了罪吧。”
“沒錯,那個左紹成在法庭上,辯稱於顯龍有嚴重的心理疾病,在撞完人之後,因為受到驚嚇,導致心理疾病發作,精神恍惚,失去了自主行為能力,並且還出具了一張心理醫生作出的診斷書。
雖然我們都知道,於顯龍這小子有心理病這件事純屬扯淡,那張所謂的診斷書也很可能是花錢買的,但我們又沒法證明他的心理疾病是假的。
按照‘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和‘疑罪從無’的原則,這起案子的一審法官,駁迴了公訴方關於間接故意殺人罪的訴訟請求。
同時因為於顯龍並沒有超速或酒駕,在事故中隻是負主要責任,而並非全部責任,而且於顯龍家裏願意對死者家屬作出數額不低的經濟賠償,所以最後隻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於顯龍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
死者家屬中,死者的兒子服從判決,但死者的孫子徐匯始終不服判決,堅持上訴到市中院,但他也始終拿不出更有力的證據。
二審法官也就是景中閣,駁迴了上訴,維持原判,而且這也是終審判決。
庭審結束後,死者的孫子徐匯情緒非常激動,聲稱要報複於顯龍、左紹成和景中閣。”
“那這樣看來這起案子的死者家屬徐匯應該是最有嫌疑的人。”
“不錯,我當時參與了這起案子,我記得二審宣判之後,於顯龍還在退庭時用言語挑釁過徐匯,徐匯當時就要動手,被我攔住了,那個左紹成還說要告徐匯威脅和誹謗。
更可氣的是這個於顯龍後來還以治療心理疾病為由,在緩刑期間跑到國外逍遙去了,一直到今天也沒迴來。”
“那你們如果認為徐匯的嫌疑最大,把他帶迴來問一問就行了嘛。”杜林說道。
李憲點點頭,“我們當然把他帶迴來了,但他有很有力的不在場證據,我們又把他放了。”
杜林有些奇怪,“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他有很有力的不在場證據,那你們為什麽還是盯著這個徐匯?”
“沒錯兒,他是有不在場證明,但他的不在場證明太完美了,完美的不像是一個真實的不在場證明。”
“哦?”杜林有些好奇,“是什麽樣的不在場證明會讓你們有這種懷疑。”
李憲從一旁的檔案盒裏拿出了一份材料。
“這個就是我們當時給他取的筆錄,當我們前去調查的幹警剛剛表明來意的時候,徐匯便直接拿出了一份在通信公司調取的通話詳單,上麵明確地記載著,在左紹成和景中閣被殺的那兩天,也就是7月15日和21日,他都分別給他手機運營商的客服打過幾通電話,反映了幾個在手機使用方麵的問題,運營商方麵都是有通話錄音的,而且詳單上‘號碼撥出地’這一欄顯示,徐匯打這些電話的地點都是在500多公裏以外他工作的城市,根本不在中湖本地。”
“那這確實是很有力的不在場證據啊,你們為什麽還要懷疑他?”
“怎麽說呢,就是一種感覺,他迴答問題迴答的太快了,太完美了。就好像對於我們警察要問的每一個問題,他都早有準備一樣。”
“早有準備?”
“打個比方說,我們的幹警在找到他的時候,剛剛說明來意,他便說,我有證據證明我當時不在中湖,說完就拿出了這幾張通話詳單,而且你來看,”李憲指著那張通話詳單上,幾個撥打客服電話的通話記錄。“在左紹成和景中閣遇害的當天,徐匯的手機通話記錄顯示,他隻打了這幾個客服電話,其他的電話一個都沒有打。
我們找到這家通信運營公司,調取了徐匯與客服對話的電話錄音,他當時提出的幾個問題都是一些不痛不癢、雞毛蒜皮的小事,給我們的感覺就好像他當時打這幾個電話,並不是真的有什麽問題需要解決,而就是為了證明他不在中湖,這份通話詳單就是精心準備出來的,一份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杜林手指點了點這份通話詳單,“你的意思是,這份不在場證明雖然很完美,但是過於刻意。”
“沒錯,你這個詞用的非常準確,就是太過於刻意了。”
“這個叫徐匯的人詳細資料在哪裏?”
李憲從下麵掏出了一個文件夾,裏麵隻有薄薄的兩頁紙。
“給,這個就是他的個人資料,沒什麽特別的,普通的公司職員而已。”
“行了,情況我了解的差不多了,我也該走了,這個我能帶迴去看嗎?”杜林捏著那兩頁紙問道。
“這個東西倒不是特別保密,這樣,原件不能讓你帶走,我找個人給你複印一份拿走。”
“對了,水法醫在嗎?我找他有點事?”杜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刑警隊的驗屍房裏,水國昌正戴著麵罩,拿著一把高速運轉的手鋸,和一具屍體堅硬的胸骨較勁。
“忙著呢,水法醫?”杜林和水國昌打了個招唿。
水國昌聞聲抬頭,看到是杜林,便和他點了點頭,“你等一下,我把這位死者的胸骨取下後再和你聊。”
杜林連忙從旁邊取過兩隻一次性醫用手套上前幫忙。
一邊兒幫忙,杜林一邊說道。
“這個死者是哪個案子的死者?”
“死者名叫景中閣,是咱們市中院的法官。”
“你也應該能明白,交通肇事中,把人撞死和撞傷,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傷者持續性醫療費用的賠償,肯定要比對死者的一次性賠償多得多。
所以有些時候,會在新聞裏看到,有些沒人性的司機撞人之後,看被撞的人沒有死,就會故意倒車,將被撞者反複碾壓致死的這種情況。
這個於顯龍雖然沒有對老太太進行反複碾壓,但他這種見死不救的行為,按照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也可以定性為故意殺人。
現場附近的一個攝像頭把全過程都拍了下來,所以後來我們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和間接故意殺人罪對於顯龍提起了公訴。”
“我猜是那位左律師幫於顯龍脫了罪吧。”
“沒錯,那個左紹成在法庭上,辯稱於顯龍有嚴重的心理疾病,在撞完人之後,因為受到驚嚇,導致心理疾病發作,精神恍惚,失去了自主行為能力,並且還出具了一張心理醫生作出的診斷書。
雖然我們都知道,於顯龍這小子有心理病這件事純屬扯淡,那張所謂的診斷書也很可能是花錢買的,但我們又沒法證明他的心理疾病是假的。
按照‘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和‘疑罪從無’的原則,這起案子的一審法官,駁迴了公訴方關於間接故意殺人罪的訴訟請求。
同時因為於顯龍並沒有超速或酒駕,在事故中隻是負主要責任,而並非全部責任,而且於顯龍家裏願意對死者家屬作出數額不低的經濟賠償,所以最後隻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於顯龍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
死者家屬中,死者的兒子服從判決,但死者的孫子徐匯始終不服判決,堅持上訴到市中院,但他也始終拿不出更有力的證據。
二審法官也就是景中閣,駁迴了上訴,維持原判,而且這也是終審判決。
庭審結束後,死者的孫子徐匯情緒非常激動,聲稱要報複於顯龍、左紹成和景中閣。”
“那這樣看來這起案子的死者家屬徐匯應該是最有嫌疑的人。”
“不錯,我當時參與了這起案子,我記得二審宣判之後,於顯龍還在退庭時用言語挑釁過徐匯,徐匯當時就要動手,被我攔住了,那個左紹成還說要告徐匯威脅和誹謗。
更可氣的是這個於顯龍後來還以治療心理疾病為由,在緩刑期間跑到國外逍遙去了,一直到今天也沒迴來。”
“那你們如果認為徐匯的嫌疑最大,把他帶迴來問一問就行了嘛。”杜林說道。
李憲點點頭,“我們當然把他帶迴來了,但他有很有力的不在場證據,我們又把他放了。”
杜林有些奇怪,“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他有很有力的不在場證據,那你們為什麽還是盯著這個徐匯?”
“沒錯兒,他是有不在場證明,但他的不在場證明太完美了,完美的不像是一個真實的不在場證明。”
“哦?”杜林有些好奇,“是什麽樣的不在場證明會讓你們有這種懷疑。”
李憲從一旁的檔案盒裏拿出了一份材料。
“這個就是我們當時給他取的筆錄,當我們前去調查的幹警剛剛表明來意的時候,徐匯便直接拿出了一份在通信公司調取的通話詳單,上麵明確地記載著,在左紹成和景中閣被殺的那兩天,也就是7月15日和21日,他都分別給他手機運營商的客服打過幾通電話,反映了幾個在手機使用方麵的問題,運營商方麵都是有通話錄音的,而且詳單上‘號碼撥出地’這一欄顯示,徐匯打這些電話的地點都是在500多公裏以外他工作的城市,根本不在中湖本地。”
“那這確實是很有力的不在場證據啊,你們為什麽還要懷疑他?”
“怎麽說呢,就是一種感覺,他迴答問題迴答的太快了,太完美了。就好像對於我們警察要問的每一個問題,他都早有準備一樣。”
“早有準備?”
“打個比方說,我們的幹警在找到他的時候,剛剛說明來意,他便說,我有證據證明我當時不在中湖,說完就拿出了這幾張通話詳單,而且你來看,”李憲指著那張通話詳單上,幾個撥打客服電話的通話記錄。“在左紹成和景中閣遇害的當天,徐匯的手機通話記錄顯示,他隻打了這幾個客服電話,其他的電話一個都沒有打。
我們找到這家通信運營公司,調取了徐匯與客服對話的電話錄音,他當時提出的幾個問題都是一些不痛不癢、雞毛蒜皮的小事,給我們的感覺就好像他當時打這幾個電話,並不是真的有什麽問題需要解決,而就是為了證明他不在中湖,這份通話詳單就是精心準備出來的,一份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杜林手指點了點這份通話詳單,“你的意思是,這份不在場證明雖然很完美,但是過於刻意。”
“沒錯,你這個詞用的非常準確,就是太過於刻意了。”
“這個叫徐匯的人詳細資料在哪裏?”
李憲從下麵掏出了一個文件夾,裏麵隻有薄薄的兩頁紙。
“給,這個就是他的個人資料,沒什麽特別的,普通的公司職員而已。”
“行了,情況我了解的差不多了,我也該走了,這個我能帶迴去看嗎?”杜林捏著那兩頁紙問道。
“這個東西倒不是特別保密,這樣,原件不能讓你帶走,我找個人給你複印一份拿走。”
“對了,水法醫在嗎?我找他有點事?”杜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刑警隊的驗屍房裏,水國昌正戴著麵罩,拿著一把高速運轉的手鋸,和一具屍體堅硬的胸骨較勁。
“忙著呢,水法醫?”杜林和水國昌打了個招唿。
水國昌聞聲抬頭,看到是杜林,便和他點了點頭,“你等一下,我把這位死者的胸骨取下後再和你聊。”
杜林連忙從旁邊取過兩隻一次性醫用手套上前幫忙。
一邊兒幫忙,杜林一邊說道。
“這個死者是哪個案子的死者?”
“死者名叫景中閣,是咱們市中院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