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長安城,自正陽南征以來,郜國公主多遣人馬,日日探其遠近,聞大軍出五百裏,壓心之石揭去,召集心腹數人,議進取之策。


    郜國公主謂眾曰:“今大軍去,明月可誅,江山可奪。諸公有何良策?”


    蕭鼎曰:“正陽雖去,城中留羅玉守京城,不除羅玉,大事不可為之。”


    李萬曰:“蕭公之言是也,除羅玉,他人不足為慮也。”


    郜國公主曰:“何人能取羅玉首級也?”


    無人敢往。


    蕭鼎曰:“聞突厥親王,東遼小天王,兩國之兵攻潼關,秦極戰敗不出也,公主一借燕王之槍絕正陽,二借親王之刃可除羅玉,待兩敗具傷,公主大事可行矣。”


    郜國公主喜曰:“蕭大人有子房之術也。”


    次日早朝,郜國公主上奏唐王曰:“突厥、東遼合兵來襲,潼關守將戰敗矣。以臣之見,皇上速遣羅玉將軍,往潼關助秦極,此乃萬全之策也。”


    陸贄曰:“老臣以為不可,此乃空心之計也。


    若有它變,城中無能將,何人為之用也。


    潼關城高險惡,元帥使秦極,數將居守,賊雖有兩國之眾,不能破矣。


    皇上若有疑慮,可遣使送酒肉,慰勞兵將,令其守城不戰,以待元帥平南歸來,兩國之危自解。


    況且,兩國之兵遠來,曠日持久則糧草短缺,攻之無望自去矣。”


    郜國公主曰:“陸尚書之言差也,潼關乃長安之門戶,若潼關有失,京城無存,危亡大事,豈可托一二人之身也。


    吾聞突厥秦王武功蓋世,遼王耶律鴻有異術,非秦極二三將可敵也。


    城中惟羅將軍,抵擋賊兵也,皇上速遣之。”


    唐王曰:“公主之言甚是,陸卿多慮也,京城有何異變。羅玉即刻,速往潼關助秦極退敵。”


    羅玉早有往潼關手刃仇人,為父羅衛報仇,恐長安有事不往也。羅玉身帶孝,出班曰:“臣遵旨。”


    遂羅玉出京城速往潼關。


    朝堂之上,眾臣多數皆郜國公主親信。上官問月自還女兒身,辭了官職,不入朝久矣。


    唐王寵任郜國公主,猶如懷抱毒蛇而不聞,豈知性命危在旦夕也。


    正是:


    菊花滿園黃金縷,秋風落葉雁悲聲。


    三春光景留不住,宮殿寒霜六月雪。


    且說羅玉領旨往潼關,行至潼關城下,使門兵通報,秦極迎入總兵府,言幾日戰事,羅玉曰:“明日小弟出關觀之。”


    是夜無話。


    二日羅玉出關交陣,突厥營。


    突厥守門兵奔入帥帳,報默天曰:“報元帥,潼關出將叫陣。”


    金天標上前曰:“王爺,小將出營,取其首級來也。”


    默天阻之,曰:“潼關閉門幾日,今出關交戰,恐來援將也,吾自出營觀之。”


    遂使金天標守營,自帶三千兵,出營來會羅玉。


    羅玉觀之,突厥營飄出一員大將,頃刻至羅玉前三丈之地,止馬而立。


    來將麵如幽潭,身高丈二尺,頭戴朱雀冠,披金鵬甲,手握殘月刀,坐騎通體黑色,如墨,名曰絕影。雄姿自露,將相之器也。


    羅玉奇之曰:“汝莫非,親王默天乎?”


    默天觀羅玉,麵汝冠玉,白袍如雪,迎風拂綾,一員驍將。


    默天曰:“然也,將軍何人?”


    羅玉對曰:“吾乃羅玉是也,吾朝於突厥曆來無隙,何來舉兵來犯也。”


    默天曰:“兵已城下,多言無益,惟力絕勝負耳。”


    羅玉催馬來戰,默天舉刀相迎,羅玉抬槍刺默天護心鏡,銀槍閃光而至,默天揮彎刀擋之。


    良駒滑過,調馬複至,默天舉刀砍落,一閃而下,羅玉雙手橫搶上擋,叮當二響,火花四濺。


    黑白戰馬,交叉而出,十丈二十丈,環繞奔走,截道而至,羅玉推衍長槍,甩槍連刺,峰迴路轉,百合盛開,左右反轉,相機行事,見縫插針,直搗黃龍。


    默天狂舞彎刀,圍繞周身,形影不離,九曲迴流,殘月墜崖,前後迴顧,無縫銜接,道道來迎,路路封鎖。


    二將奔突兩軍之間,大戰三百迴合,羅玉力不敵默天,欲使技取勝,撥馬便逃,默天止馬不追,收兵迴營去了。


    正是:


    千形萬象影縹緲,山從水複路渺茫。


    城高台空起風雲,芙蓉落淚連帶雨。


    且說羅玉敗入潼關,秦極下城樓迎入總兵府,問戰事曰:“賢弟今日,何人出戰也,勝敗如何?”


    羅玉伸手掌視之,曰:“出戰者,親王默天是也,其深淺難測,非吾所能敵也。”


    羅玉手掌破裂,指縫溢血。諸將之中無有,力勝金天標,默天者。惟段風烈相其媲美。


    秦極歎曰:“突厥不可小視也。”


    複聚諸將議之,曰:“金天標未除,默天難敵,何如?”


    龍子羽曰:“小將之見,突厥連日勝吾軍,必驕而無防備,夜襲其營,掠其糧草,默天雖強,兵無糧草,不能勝也。”


    殷天祿曰:“小將以為,不可,聞默天文武雙全,恐有備也,今敵強我弱,不如閉關據守,待其疲憊而擊之,此乃必勝之術也。”


    段風烈曰:“探花膽怯乎?潼關十萬精兵,數名大將,懼而不戰,乃天下人所笑,非英雄也。”


    諸將皆以襲營為良策。


    遂秦極欲夜劫突厥營,分兵點將,令曰:“羅玉、吳通,率一萬精兵戰北門。”


    龍子羽、王一諾,率一萬精兵往西門。


    段風烈、鄭宣,率一萬精兵去南門,吾自帶馮蘭亭,一萬人東門入,子時攻之,炮聲為號,四門殺入。


    殷天祿留守潼關。眾將令命曰:“諾。”


    分兵畢,等候天黑。


    是夜,突厥營,默天幾日見唐將皆勇如猛虎,又思突厥奸臣用事,深憂之,夜不能眠,走出帥帳,翹首觀天色,滿天星辰,夜靜如水。


    默天不自覺走上竹台,觀望潼關城,見潼關城樓燈火通明,照亮多於往時,疑之,思曰:恐唐將今夜劫吾大營也。


    默天下竹台,入帥帳,傳令諸將,曰:“今夜須如此如此,炮聲為號,四門殺出。”


    諸將皆領命而出,默天放出諸將,親自坐鎮中軍,待觀其變。


    子時唐兵,不出聲息至突厥,營門外,秦極傳令,一聲炮響,唐兵四門殺入,隻見營中空虛,無人也。


    秦極驚曰:“中計也,速撤。”


    言未必,突厥中軍一聲炮響,默天率兵自中軍殺出,突厥四門伏兵自外殺來,唐兵首尾不能顧,驚惶敗走。


    東門,馮蘭停遇金天標,一槍刺落馬下,秦極迎戰金天標。西門,宮子叔截龍子羽交戰。


    宮子叔麵如紫銅,頭繞黃羅,身披黃羅袍,手握生鐵棍,騎黃牛。


    宮子叔截路,舉棍擊落,龍子羽揮槍上擋,無心連戰,撥馬而走,宮子叔追之,王一諾舉刀來截,宮子叔揮棍擊之,王一諾抬刀擋,力小,刀脫手飛出,戰馬交錯,宮子叔複擊一棍,王一諾避之不及,中右脅,肋骨皆斷,吹落馬鞍而死。


    南門,段風烈迎戰薑魂。


    薑魂麵如青銅,頭戴白虎盔,荷葉流水甲,手握月牙棒,騎稻花驄。


    薑魂揮棒來擊,段風烈抬棍敲出,往潼關走,薑魂不能阻之。


    北門羅玉交戰蕭臻。


    蕭臻麵如白霜,頭戴九雲烈焰冠,紫金連環甲,大紅炮,手握丈八蛇矛,騎雲花駒。


    二將槍矛並用,來往穿插,戰五迴合,羅玉棄蕭臻而去。


    秦極、金天標便走便戰,突厥兵追殺三裏,默天傳令收兵,金天標罷兵歸營。


    秋草愁生遇寒霜,風月無度非世情。


    孤城戎馬起煙塵,秦楚明月漢宮衣。


    卻說秦極敗入關內,查點將士,傷了兩員州將,馮蘭亭、王一諾。


    士卒死傷一萬多人。


    自出山以來未曾有,今日之敗,戰之不勝,智取不成,一夜思之,達旦不眠,唯繞床徐步,夜漏未盡,迴憶過往之事。


    在元帥麵前,曲指伸頸,自以為能,未料今日,損兵折將,兵敗不能出,深憂之。


    詩曰:


    夜墜孤城月影殘,空流飛霜蛙聲少。


    江魚深潛看不見,兵甲技窮兩徘徊。


    冠冕胡纓猶堪在,腰掛吳鉤寒露白。


    西風古道車馬稀,天涯誌遠人斷腸。


    早,秦極簡便用餐,登城樓觀突厥營,牛旗飄飄,青煙嫋嫋。


    秦極思起一事,大軍南征,臨行之事,徐美祖遞秦極一幅,黃色錦囊,囑咐曰:“他日,戰事不決,解錦囊視之。”


    遂秦極下城樓,入內室,自枕下取出錦囊觀之。


    囊中有紙箋,上寫《欲退突厥,非明月公主,不成事。》


    秦極思曰:公主無縛雞之力,如何敵默天也。心雖有疑,別無良機,隻得寫一封書信,使段風烈,速往長安,請上官問月。


    段風烈依令而行,日晌入長安,至明月宮,舉字書,上官問月驚而觀之。


    書曰:


    小將秦極,拜公主月樓下,驚擾公主清休,死罪也,然,北遼,突厥兩國之兵犯潼關,因小將無能,數戰皆敗之突厥,損兵折將,有負皇上,元帥所托矣。


    望公主親至潼關,退突厥之兵,潼關之險可解矣。


    上官問月疑之,謂段風烈曰:“吾一不暗軍旅之事,二無舉鼎之力,豈能破突厥之兵矣,秦將軍何故招之?”


    段風烈對曰:“小將未知也。”


    上官問月思秦將軍有請,吾若不往,恐傷兵將之心。


    遂乘車駕隨段風烈來潼關,秦極迎入總兵府,請上高位。


    上官問月曰:“秦將軍不思問月,愚昧而招之,問月必效,力所能及,為國謀之。”


    秦極曰:“惟默天文武奇才,難敵也。”


    上官問月曰:“聞默天此人,突厥之賢臣也。若傳言屬實,其人豈是無禮之輩,秦將軍明日約默天,至兩軍陣前,觀其言行,而後謀進取之道。”


    秦極曰:“公主之言甚是。”


    遂秦極遣使,入突厥營,約明日陣前議事。默天應約迴使。


    月女升殿,蕭郎落陣。


    明日,秦極率眾將,護上官問月,出關至戰場。


    默天率兵而至,見唐軍陣前,車駕之上,坐一白衣女子,麵遮白紗,頭戴風月冠。


    眾將左右守護。


    默天奇異,思曰:唐兵此舉,使計謀乎?師者言,惟小人、女子不可無防也。”


    遂默天疑之,止馬不前。上官問月,上前移車駕,激曰:“吾聞王爺乃突厥之英雄,其料懼小女子,莫非傳言不實,膽小鼠輩乎?”


    默天聞言,催馬上前,至上官問月兩丈之地,止馬而觀之,上官問月溫柔如水,姿態優美。


    上官問月視默天,正是那街頭乞丐,救命之人,非他有誰。


    月老搭橋,芳心暗許,隻恨未知,家住何處,無盡相思,傾訴無門,朝思暮想,夢迴萬千,苦尋不得,愁白青山,三千情絲,掉落七八,喜從天降,白日做夢,何曾料想,沙場重逢。


    正是:


    明月相思慢銷魂,西風不度蕭郎麵。


    流水無情花有意,梧桐落雨枝漣漪。


    上官問月曰:“吾乃大唐明月公主,上官問月是也。大唐,突厥曆來,友好無隙。兵戎相見非兩國之善。吾此來有數句,肺腑之語,言王爺聽之。”


    默天曰:“公主盡言便是。”


    上官問月曰:“軍國機密,眾耳之下,豈能言也,兩方盡退左右而言之。”


    默天以為然,命諸將曰:“將士皆退出,一箭之地。未我之令不可近之。”


    金天標曰:“王爺,中原之人多狡詐,恐有奸計耳,不可孤身涉險。”


    默天曰:“我不失信於天下,乃失信於女子乎?諸將速退便是,不必多言。”


    諸將退去。


    上官問月亦謂,秦極諸將曰:“秦將軍,率諸將士,後撤一箭之地候之。”


    秦極行禮,曰:“公主不可以千金之軀,孤身犯險。若有小失,取秦極首級,不敵其罪之萬一也。”


    上官問月笑曰:“將軍默慮哉!默天英雄也,豈能行小人所為,無礙,將軍且退,吾自有計較。”


    秦極知不能違,率眾將退立,一箭之地。


    車駕,戰馬兵刃,皆去之,隻留上官問月,默天二人。


    上官問月:“突厥有滅國之禍,王爺知乎?”


    默天驚曰:“願聞之?”


    上官問月複曰:“王爺可自認破潼關,入長安乎?”


    默天曰:“未也。”


    上官問月曰:“王爺既不能入長安,何不早圖迴國,餘留不歸。時久變故,積怨必深,潼關守將乃元帥義兄也,若有差池,仇恨無解,元帥迴師之日,王爺宗社無存矣。”


    默天聞這般言語,驚出冷汗曰:“小王早有去意,西風不度也。”


    上官問月曰:“吾為王爺招之。”


    默天躬身行禮曰:“默天謝公主之厚德,他日若有差遣,默天必還今日之恩”


    默天迴馬欲走,上官問月阻之,曰:“王爺且慢,先國後私,國事議畢,私事未結也。王爺前時,入長安為何事?”


    默天聞之,驚曰:“探中原之勢也,公主真乃無所不知,吾未曾,與人言之,公主何以得知之。”


    上官問月揭麵紗,與默天視之,曰:“王爺識吾否?”


    默天觀上官問月,花容月貌,敬為天仙,不敢視之,似曾謀麵,不知何處,前世偶遇。正是:


    沉魚落雁花中仙,瑤池玉女月宮娥。


    秦嶺晚霞十二峰,雲繞巫山三春雨。


    默天癡呆曰:“默天愚昧,不識也。”


    上官問月曰:“王爺可記得,長安街中相救一書生。”


    默天曰:“書生乃公主所扮乎?”


    上官問月複探其為人,曰:“然也。當時事急,未報王爺救命之恩也,王爺使問月,何物償之。”


    默天曰:“舉手之義,默天豈敢有非分之想。公主無須掛懷矣。”


    上官問月曰:“王也真君子也。有婚否?”


    默天曰:“公主過譽也,未立府室耳。”


    上官問月對曰:“王也婚否?”


    默天曰:“無。”


    上官問月又曰:“王爺,兩國眾兵將之前,私會小女子,吾名節無處安,王爺何以待我。”


    默天幽潭墜石起波瀾,無風起浪三尺高。


    麵熱低首曰:“默天任憑公主吩咐。”


    上官問月自懷內取出,龍鳳玉佩拋於默天,囑咐曰:“王爺迴國,可遣使說媒,兩國結,婚姻之好。問月願與王爺,觀星月,賞花草,望王爺惜之。”


    默天捧過玉佩貼身藏好,自頸上取下月牙項鏈,躬身雙手奉上,曰:“默天草莽賤夫,得仙子眷顧,此乃上天恩賜,三生之幸,若負公主,黑山崩塌,默海枯竭,默天受萬刃之刑。”


    上官問月取之,自掛頸上,曰:“王爺,莫忘今日之,山盟海誓也。”


    上官問月落淚,蓮步迴走。


    默天跨步迴軍。


    詩曰:


    兩陣軍前立三誓,明月秋水弄漣漪。


    寸步飄飄落影霞,研姿翩翩起雲鶴。


    前生積善多行德,今朝竭忠得伴侶。


    曠世良緣慕神仙,月女思歸廣寒宮。


    秦極率諸將,起車駕,迎上官問月,入潼關。


    上官問月上坐,秦極問曰:“公主戰事何如?”


    上官問月笑曰:“突厥兵二三日,可去矣,今欠西風,吾為其招之。將軍須如此如此。”


    畢竟如何招風,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室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月醉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月醉書生並收藏唐室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