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西施,


    各類西施畫像


    各類西施畫像(4張)


    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4]


    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係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雲:諸暨苧蘿山,有西浣紗石。


    《輿地誌》、《十道誌》、《嘉泰會稽誌》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曆代文人學士喜作歌驪之行,唐代詩人李白《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雲:“西施越溪女,明豔光雲海……未入吳王宮殿時,浣紗古石今猶在。”


    人物生平編輯


    基本


    越諸暨苧蘿村鬻


    西施


    西施


    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稱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詞遂為美女之代稱。西子病心而顰,村東醜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顰,富人見之,閉戶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東施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此即東施效顰之典[5]。西施常浣紗於水上,魚為之沉,故有沉魚之說,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踐圖複國,以吳王好色,乃用範蠡謀,徧訪國中美色,得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乃獻於吳王夫差。吳王嬖之,日事遊樂而廢朝政,親佞幸而遠賢良,終至國破身亡。吳既滅,勾踐以西子為亡國尤物,浮西子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鴟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鴟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報(伍)子胥之忠。


    《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崔道融《西施灘》雲:“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雲:“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王維《西施詠》雲:“豔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魚玄機雲:“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女神去相和。一雙笑靨纔迴首,十萬精兵盡倒戈。”


    皮日休《館娃宮懷古》雲


    西施


    西施


    :“綺閣飄香下太湖,亂兵侵曉上姑蘇。越王大有堪羞處,隻把西施賺得吳。”盧摯《西施》雲:“建姑蘇百尺高台,貪看西施,杏臉桃腮。月暗錢塘,不提防越國兵來。吳王塚殘陽暮靄,伍員長文老樹蒼苔。範蠡賢哉,社稷功成,煙水船開!”明姚綬詩雲:“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一去姑蘇無複返,岸旁桃李為誰春?”


    今蘇州城西有館娃宮、一劍涇、玩月池、響屧廊、西施洞等遺跡。諸暨苧蘿村有西子祠,田錫山撰聯雲:“決報吳心,成沼吳功,夫婿五湖舟,坐笑先機文種味;以傾國貌,洗辱國恥,女兒百世祀,若論配饗木蘭宜。”


    介紹


    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苧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複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國苧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苧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5]。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6]


    與範蠡設計:


    西施石刻像


    西施石刻像


    “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大夫範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苧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麵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範郎。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迴會稽,教習歌舞,準備獻給吳王夫差。[6]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隻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


    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係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癡,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結局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麵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麵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於館娃宮內。


    2、被範蠡帶走說


    這種說


    西施


    西施


    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麽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範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範蠡和西施墓。


    3、被範蠡沉湖說


    西施在越滅吳後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範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誌》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雲係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範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後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後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東周列國誌》上就是這種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星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致並收藏帝國星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