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13]
《山海經·圖讚》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樸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築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的深林築巢,產卵以後,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裏,隻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後雄鳳尋找食物飼養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14]
曆史起源編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裏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河姆渡鳳凰
河姆渡鳳凰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係。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15]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16]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麵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曆史。經專家鑒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6]
沅水鳳凰
沅水鳳凰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麵,一隻側麵迴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麵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曆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借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係。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係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13]
《山海經·圖讚》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樸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築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的深林築巢,產卵以後,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裏,隻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後雄鳳尋找食物飼養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14]
曆史起源編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裏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河姆渡鳳凰
河姆渡鳳凰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係。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15]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16]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麵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曆史。經專家鑒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6]
沅水鳳凰
沅水鳳凰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麵,一隻側麵迴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麵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曆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借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係。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係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16]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16]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p>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13]
《山海經·圖讚》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樸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築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的深林築巢,產卵以後,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裏,隻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後雄鳳尋找食物飼養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14]
曆史起源編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裏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河姆渡鳳凰
河姆渡鳳凰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係。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15]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16]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麵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曆史。經專家鑒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6]
沅水鳳凰
沅水鳳凰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麵,一隻側麵迴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麵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曆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借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係。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係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征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13]
《山海經·圖讚》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樸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築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的深林築巢,產卵以後,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裏,隻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後雄鳳尋找食物飼養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14]
曆史起源編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裏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河姆渡鳳凰
河姆渡鳳凰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係。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旋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15]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16]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麵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曆史。經專家鑒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6]
沅水鳳凰
沅水鳳凰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麵,一隻側麵迴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征: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麵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曆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借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係。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係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16]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16]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