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立國百餘來年,從未有過太後垂簾聽政一事,雖然先皇去世已近半旬,江玉燕也非頭一次上朝,可是朝臣們還是不太適應,甚至大多心覺古怪。


    無他,首先,這個太後比之他們全數人都要年輕,年齡甚至可做自家孫女兒;其次,新皇之年幼實乃華夏千載未有,往前數數,最小的還是漢朝殤帝劉隆,雖然和現在這位新皇一樣。登基時還在繈褓,但劉隆那時出生已近百日。


    新皇朱載垊卻還不及其半數。先不提皇帝幾年內根本無法上朝,最讓諸位大臣擔憂的是,曆史上幾位幼主,大多早早夭折。


    其中自然病故的還是少數,多數死於政變或因他人把持朝政被迫害致死。


    想到那西漢孺子嬰和北魏孝明帝,朝堂諸公隻覺頭大如鬥。


    這孺子嬰,劉嬰居西漢皇太子之位,但是隻在王莽這個假皇帝的手下苟延殘喘的當了三年太子,四歲就被囚禁,王莽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


    劉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生生被養成了一個傻子。


    最後被亂軍所殺,死的時候年僅21歲,不知葬所。


    北魏孝明帝元詡也是個可憐人,他幼年繼位,權臣元叉、生母胡氏相繼擅權亂政,導致北方爆發起義,國勢日衰。武泰元年(528年),元詡不滿胡太後專權,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但密詔外泄,胡氏閱後大怒,元詡遂被其毒殺,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廟號肅宗,葬於定陵。


    這個套路後來被我大清的慈禧太後學了個全,用去毒殺大清“中興之主”光緒了,可笑的是,各種史料表示,光緒皇帝死前重病纏身,不停的使用帶有毒副作用藥物,再加上長時間的抑鬱,導致光緒身心俱潰,不治身亡,和慈禧沒有絲毫關係。


    直至一百年後,考古學家從光緒屍身上的一根頭發,檢驗到了曆史的真相,頭發中發現了大量的砷化物,即砒霜,人就是被毒死,沒得洗了。


    諸位大明臣公隻要想到這些後果,就覺得腦袋隱隱作痛。


    不過眼下這並不是最緊要的。


    “臣有本啟奏。”一著緋色公服,戴金銀花帶,做三品打扮,微髭長須,樣貌頗為周正的中年男子出列道。


    端坐在簾幕後的江玉燕視力極佳,見這人樣貌氣質不俗,心中觀感頗佳。


    楊金水極有眼色的附身對江玉燕道:“娘娘,這是禮部侍郎錢謙益。”


    江玉燕點點頭,楊金水直起身,中氣十足道:“講~”


    江玉燕忽的反應過來,錢謙益?那個柳如是的丈夫?水太涼?頭皮癢?這是才1520年沒錯吧?沒錯吧?她刻意擺出的端莊架勢差點維持不住。


    不過想想死了的努爾哈赤,和上位沒多久的黃台吉(沒用錯,音譯,不想給他用太極了),江玉燕又覺得能理解了。


    鬼知道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麽?都有黃台吉和錢謙益了,明末一大批人應該也是有的吧?


    “臣錢謙益建言,拆除豹房!”錢謙益目光堅定,以往朝堂小透明的他,要借此揚名!江玉燕鳳眼微眯,稍稍外頭看了眼默不作聲的朝堂諸公,下意識覺得不同尋常,一邊分神注意下麵百官的動靜。


    “先皇龍馭賓天已近半旬,皇上和娘娘又搬進了紫禁城,豹房空置,留之無用,不若拆除。”錢謙益補充道。


    此番他站出來發言,並非是他一人之念,而是代表了諸多同僚。


    自楊廷和謀逆後,文官集團一蹶不振,毛紀不堪大用,群龍無首之下,閹宦愈發肆意,是時候終止這樣的局麵了!


    江玉燕到底是新手,摸不清楚錢謙益到底要幹什麽,但是先拒絕是沒錯的,便淡淡道:“豹房不過先皇一處別苑,建造之時所費不菲,拆之可惜,不若留置。”


    話音剛落,又一中年文官跳了出來,大聲道:“豹房實乃先皇圈養猛獸以獵奇之所,兼納四方進獻之婦女,民間聲名早已臭不可聞!為我大明朝之聲名計,理應速速拆除!”


    這個人的話就差沒指著正德的棺材板子罵了,不就是想說豹房就是個動物園和寵幸婦女的地方了?


    紫禁城就不是了?江玉燕覺得莫名其妙。


    “這是右都禦史俞諫。”楊金水小聲道。


    俞諫是二品大員,他的出列發言,很快便帶出了一大片文官附和,武勳集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眼觀鼻鼻觀心都是一副入定了的樣子。


    倒是錢謙益有些納悶,他沒請俞諫啊?說好的由他引頭的,這俞諫跳出來是怎麽迴事兒?


    江玉燕大概明白了這些人的想法,無非就是想借否定朱厚照,來揚名,提升自身在朝堂的威望。


    她有些不悅,道:“豹房乃皇家別苑,占地不小,宮人眾多,貿然拆除,這些宮人如何安置?此事以後再議。”


    眾人還想爭取,卻見錢謙益又輕咳一聲,做出了要發言的架勢,隻得暫退。


    錢謙益早有準備,一招不行還有後手,他又道:“啟稟太後娘娘,臣還有本啟奏。”


    江玉燕倒沒阻止,示意其繼續。


    錢謙益臉上掛著微妙的笑容:“先皇於正德十四年下詔親征,時任僉都禦史王守仁已在七月底平定寧王叛亂,上卻隱瞞戰功,於八月親征,之後作為,實為南幸!


    如此可見,此前,百官為諫上巡遊、跪門實為忠言勸諫之舉,但其中多數人因此遭責打降級,改除為民,充軍者,如今是否應該讓該部備文上奏,起取複稱、酌量升用呢?


    更有被廷杖致死者,充軍故絕者,也該追贈諭祭【注1】,若如此舉措,朝堂眾正盈朝日不遠矣。”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議論紛紛,不少人出言附和,更有念起當日境況之人哽咽出聲,抬袖拭淚。


    “錢公所言甚是啊!”


    “大明實不該因言獲罪啊!”


    江玉燕臉色晦暗不明,新跟著伺候的楊金水覺得心驚膽戰。錢謙益等人的咄咄逼人他都能感覺到,百官如此迫切,如此同氣連枝,這是明白著要爭權,要欺負太後他們孤兒寡母啊。


    讓江玉燕稍感心安的是毛紀、王瓊和楊一清這三位閣臣並未開口。


    朱厚照當年為了兵權,是徹底和文官鬧翻了,本來打算好的,生擒寧王,維護宗親穩定,建立軍中威望,可惜,寧王沒能抗住王守仁。


    文官是不樂意皇帝親征的,他們的打算是如於謙一樣,手握兵權,說一不二,皇帝隻需待在皇宮,坐看諸位臣子治理這大好河山就行,何必如此折騰呢。


    若非江玉燕聽朱厚照講過,就真的以為正德十四年跪門勸諫之人,有錢謙益說的那麽清白可憐。


    帝王巡幸又不是沒有,就清朝某皇帝就數次下江南,那滿朝文武有人敢吱聲麽?


    怎麽在明朝,就搞出了“跪門勸諫”、“廷杖數人”這種事呢?


    江玉燕私心總結了幾點事因:


    第一,寧王和朝臣勾結,皇帝親征,寧王必敗,為了幫寧王解圍,部分臣子串聯勸諫,哪怕因此被貶謫,隻要寧王造反成功,他們轉瞬就能平凡,甚至因此升遷。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但他們沒想到寧王造反根本就沒撐多久,一番經營付之東流;


    第二,明朝沒搞滿清大興文字獄那套,讀書人和文臣還是故宋那套“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路。行為舉止都是故宋文臣的做派,不管是什麽崗位,都能對皇帝進行勸諫,其實自己的工作卻不見得做的多好,但是嘴炮和鍵盤俠當得挺優秀。


    乘上,在上麵的思路下,隨波逐流之輩對朱厚照勸諫,不過是沽名而已,“跪門”一事牽連官員足有百多位,部分人就是打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甚至覺得,隻要人夠多,皇帝就會被大勢所迫而低頭,不敢拿他們怎麽樣;


    皇帝低了頭,他們這些勸諫的就會名聲大噪;皇帝不低頭也無妨,不管是廷杖,還是貶謫,隻要加於身,自有同僚幫忙揚名,名傳四海不過時間問題,而後,風頭過了,還怕沒有官做?兩種後果都不虧。這幾乎是所有文人默認的潛規則,有它在,這些人才能肆無忌憚。


    朱厚照當然是沒有妥協,他將眾臣所謂“跪門”實為挑釁和要挾,大怒之下,於午門外廷杖一百零七人,打的大多為三十、四十、五十之數。


    文官羸弱,多人因此當場斃命,刑部主事劉校、照磨劉玨、工部主事何遵、兵部員外郎陸震等就在其中,還有幾個沒扛過後續創傷感染的,估計他們也沒想過真的就因此而死。


    江玉燕一點都不同情,她甚至想,這些人到了地府,不知道怎麽後悔呢。


    百官本應各司其職,卻學著都察院上躥下跳,狺狺狂吠,一口一個以死勸諫,長跪不起的,分明存心找死!


    朱厚照還能留大部分人一命,若她江玉燕身在其位,早就將這些人一掌拍死了!


    大明朝還缺幾個讀書人嗎?


    .


    .


    【注1】:改編自楊廷和所擬的登極詔書,中一條:“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員人等,因諫上巡遊、跪門責打降級改除為民充軍者,該部具奏起取複稱,酌量升用。打死者,追贈諭祭,仍蔭子入監讀書。充軍故絕者,一體追贈諭祭,複養親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垂簾聽政到大明女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圭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圭子.並收藏從垂簾聽政到大明女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