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老者道:“早聽說楚少俠刀劈洪澤四兇,今日再劍挑呂梁三惡,揚名西北好了。”雙筆互擊,啷的一聲脆響,直穿人耳鼓,響聲中,雙筆一奔楚青流胸腹,一點咽喉,竟是中宮直進。楚青流長劍斜斜上指,不隔不擋,下盤腳步不動,放他雙筆直入,這般打法,瘦老者還真未見過,莫名的就有些心裏發虛,雙筆去勢竟緩了不少。
此時楚青流左則杆鞭襲向自己左肋,右側短棒砸向自己右肩,也已同時攻到,楚青流身形下挫,向左跨步,放短棍走空,砸向瘦老者右手判官筆,軟鞭擊空,鞭頭襲向使棍青年左胯。
楚青流一劍未出就化解了三人圍攻,固然得力於方才觀戰多時,已知對手虛實,不過身手也確實了得,看來刀劈洪澤四兇雲雲,絕非虛言。適才他若是出手,早己就傷了一個,至少那使棍青年絕逃不過去,無奈他無意傷人把事情鬧大,隻想讓三人知難而退,自己帶了薛老四走路。
再鬥數招,仍複如此。旁邊那白衣人突然說道:“楚少俠果然好身手。”聲音清越,但聲調平淡,聽不出喜怒。又道:“王有功退下。”那使短棒的青年聽命遠遠退開。
白衣人說道:“戴亮星,你們隻管合力將這小子斃在這裏喂狼也就是了,人死便不能說話,吳抱奇也不會掐算,就必然想到你們頭上來,出手不要有顧慮。”聽口氣已很是不悅。那使杆鞭的漢子趕緊應了一聲“是!”手下加緊,杆鞭杆梢或軟或硬,加緊攻出,威勢大增。
少了那王有功牽累,戴亮星與瘦老者施展開來果然自如許多。楚青流聽白衣人既這般說話,知道今日之事難以善罷甘休,不流血殺人怕是難有了局,非出辣手不可。一掌拍飛迎麵杆鞭鞭頭,長劍順勢跟進,直挑戴亮星喉管,全然不顧身後瘦老者的雙筆。
戴亮星在白衣人的嚴命之下不敢退後,此時杆鞭已在外門,無奈之下身形急轉,堪堪讓過劍鋒,左掌斬向楚青流右腕。楚青流上步沉腕,寶劍迴拖,一來一往,劍身絕不空過,俱都不離戴亮星喉頭胸口,戴亮星再也不敢不退,饒是如此,左肩卻也被割開一條長口,雖未入骨,血已留出少。
楚青流身勢劍勢無絲毫遲滯,順勢轉身,斬向瘦老者手腕,瘦老者眼見戴亮星受傷,驚慌之下,雙筆迴收,護住胸口麵部,不想右側連腹帶肋已被挑中,啊的一聲叫出聲來。
楚青流並不追殺二人,展開身法,兩步已衝到王有功身前,王有功已然嚇得傻了,待要舉棍,左右肩已連中兩劍,手臂再也舉不起來。楚青流一腳將他踢倒,揮劍在其膝灣腳踝處連割四劍,將筋脈盡數割斷。適才薛老四被逼自刎,這王有功竟能借機衝上一棍擊碎薛老四左膝,心地之毒辣實在不問可知,此種人留在世上,實在是有害無益。
楚青流提劍而立,說道:“他打碎薛大哥膝蓋,我割他雙腿筋脈,這公平的很。你們盡可以裹傷,姓楚的不趁人之危。”
二人顯然被他的威勢辣手所懾,默默撕衣襟紮裹傷口,複又掄鞭舉筆上前再戰,但氣勢已弱了不少。
白衣人冷哼一聲道:“楚青流,年紀輕輕,出手好毒辣,你何不一劍刺死王有功?戴亮星秦三吉,聽我說話。秦三吉在前,戴亮星在後,撥草尋蛇、畫龍點睛,走!”
戴秦二人齊應一聲,一運軟鞭撥草尋蛇掃向楚青流雙腿,一使判官筆點向楚青流雙眼左肋。
這兩招極尋常的招法,此時在白衣人的口令下使出,竟然輕重快慢極為合適,似是一套武功。顯然白衣人不單熟知二人的武功招法,也對二人的武功修為了若指掌,一招使出會有何種效驗早已胸有成竹。再往深了說,經過這短短一段時間觀戰,他對楚青流的武功也已了然於胸,楚青流出劍能有多快,步法能有多靈便,他自信已然全都把握,才會如此在一旁喝令二人出招。細細想來,令人不能不氣餒生畏。
楚青流卻雄心陡起,冷笑一聲,身子陡然拔起,兩般兵器全部走空,楚青流左腳輕踩秦三吉左臂,右腳已站在了秦三吉肩頭,腳尖微微用力,已封住其肩解穴,當啷一聲,判官筆落地。
二人瞬時愣在當場,隻要不是傻子就該能夠想到,楚青流若是一腳踢向秦三吉的腦袋,他那裏還有命在?這師門絕技楚青流本不欲施展,如今為了威壓當場,也就說不得了。
白衣人讚道:“好個昆侖派的踏枝步,你們退下,我來鬥鬥楚少俠。”緩緩抽出腰間佩劍,又將劍鞘摘下,一抖手拋給戴亮星,將衣襟結束利落,這才上步,雖未脫掉外衣,也已極為慎重。
這人三十多歲不到四十,麵目微黑,五官很是疏朗,雙目深不見底,難見其情色。手中劍尖直指地麵,無絲毫火氣,隻是圍著楚青流緩緩踱步。行至楚青流薛老四中間時,這人連退數步,並不迴身,手中劍已刺向薛老四持刀手腕,薛老四手腕受製,毫無反擊之能,待到楚青流急衝上前,白衣人已一劍刺穿薛老四心口。
這人滑步讓開,長劍也隨勢拔出,一股血流迎麵向楚青流急衝。
楚青流避開血流過去抱起薛老四,薛老四已然氣絕。
白衣人道:“我這也是師法楚少俠的故技,日後你就會知道,此人實在是不得不死。他這一死,你也不必遵守帶他迴莊的諾言了,帶一個人迴莊養起來,這事說起來輕巧,卻著實麻煩的很。他死了,這三個人便也好迴去交差。你剛才也饒了秦三吉一命,這總算是人情,咱們何不一張紙掀翻,這個小小的過節就此揭過?這王有功的筋脈麽,嗬嗬,就說是薛老四挑的。薛老四死了,你我才能安心比劍,你看這有多好?楚少俠,我可沒有折磨他,他死得很幹脆,你對他也算有了個交待。”
難得他一氣說了這許多話,起初還冷硬淡漠,到後來幾乎是軟語勸說了,楚青流若不是親曆此事,難保不被他說動。
楚青流收攝心神,與白衣人對麵而立,知他礙於身份絕不會先出手,便也不再客套,劍尖虛點對方手腕,隨即抽迴。白衣人笑道:“少莊主好客氣,在下承你的情。”此人動氣手後言語反而多了起來。
楚青流不知此人虛實,不敢絲毫大意,挺劍平平前刺,去勢卻不甚快,白衣人橫劍護住門戶,絕不妄動。劍行過半,楚青流左手掩住右手,不讓對方看清自己手勢,劍身一化為三,一攻其劍上,二攻其劍下,去勢迅捷,猶如長蛇連連吐信。
白衣人置下攻兩道劍影不顧,長劍上挑,撥開來劍,待要順勢再攻,楚青流已從他身側穿過,兩人移動腳步,仍是對麵而立。這一攻一守,楚青流絕未占到上風,但也很難說就是輸了。
許多門派的劍法講求虛招繁多,講求一化為五,一化為七,甚而至於有一化為九的,昆侖劍法不作此想,一化為三已是極致,再多就已不許,要被罵作旁門左道了。虛化愈多,手腕小臂轉動便愈大,明眼之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關竅。若再細論劍理,其中講究還遠不止這些,所以昆侖派有套初階劍法索性取名“三三劍法”,以提醒門人,劍術的大道絕不在於能挽出幾朵劍花,而是別有講求。
白衣人能隔開楚青流來劍,顯然並非出於僥幸,而是眼力確實過人。楚青流本可以故技重施,照樣再連刺三劍,若還不能得手便再連刺三劍,白衣人當著秦覺吉、戴亮星的麵,礙於身份,多半會照樣攔截,隻要有一次擋不住,便會陷於被動。但那樣打鬥未免太有失風度,何況對方還未必就會靜等著他攻上後再出手攔截。
白衣人笑道:“你不肯再攻,我就也來攻上一劍。”出劍平刺楚青流胸腹。楚青流學著他剛才模樣,橫劍護住門戶。白衣人劍出過半,不待楚青流劍身抖起攔截,劍尖便疾點楚青流劍身,一點即起,隨勢上挑楚青流胸口咽喉,來勢極快。如此打法,顯然並未謹守前言,已說得上無賴使奸。
楚青流任由劍身下沉,手上絕不用力強爭,隻是移動腳步,待到對方劍尖彈起再刺出時,楚青流已然閃開,手中劍由下返上,斜挑白衣人小腹左肋,竟是以攻對攻。
白衣人側轉身形閃開,說道:“你這不是昆侖劍法,更像是刀法。”楚青流道:“劍法刀法,哪裏有這麽多的分別。”挺劍再進,轉瞬間兩人已鬥了二十餘招,雙方似是互有默契,均是不隔不架,全力尋隙快攻。
再鬥十多招,楚青流心下大定,知道對方並未有意留有後招,不必擔心他在招法上突出奇兵。照此鬥下去,就算很難傷得了對手,自己卻也不難全身而退,薛老四已死,自己已後顧無憂,真到危機時刻,大可以一走了之。
眼看已鬥到八十多招,白衣人猛然縱出圈外,說道:“這種打法,有趣實在是有趣,不過想贏楚少俠隻怕得費去不少工夫,若不小心劃破了衣服,不免掃人興頭,咱們換個打法。”說罷踏步上前,一劍緩緩刺出,同時左掌虛拍,楚青流隻覺有一股醇和之氣壓向自己胸腹,雖然唿吸不至於困難,卻已是極不自在。一試丹田真氣,流轉倒也無礙,但當麵卻似有強勁大風吹過。原來白衣人所說的換個打法,竟是比拚內力。
在望海山莊,楚青流與師父較藝時,倒也試過這種打法,畢竟行走江湖,何種對手都能遇到,多知多聞總沒有壞處。吳抱奇時常也使出或輕或重諸般不同的內力與楚青流互鬥,讓弟子以弱對強,以巧破力,故而楚青流遇到內力強過自己的對手,也不致於慌亂,往往還能以招法取勝。但眼前這白衣人顯然不是略強,而是強過他太多,在此人麵前,楚青流全然是束手束腳。對於此等對手,若是生死相鬥,也不是毫無辦法,火攻水攻、毒藥暗器、密室陷阱、群起圍攻、亂箭齊射,種種手段計謀用之不盡,但一對一猝然走到對麵頂頭,唯有避開才是上策。
楚青流不甘心就此退走,決定冒險一鬥以圖僥幸,這等艱難苦鬥對人極有益處,若就此退走,未免太也可惜。當下退後兩步,再試真氣,已然順暢不少,心下稍安。
白衣人緩步迫上,又是一掌拍出,楚青流仍是斜斜退後。如此轉了兩個圈子,楚青流突然向左奔出十來丈,再奔迴來時左手已多了一根長約五六尺的帶葉軟枝。
白衣人再度發掌,楚青流隻是稍退,將左手樹枝深入對方掌風之中,對方掌力渾厚,但軟枝柔韌,搖擺間已將勁力化去,卻不會折斷。試過數次,楚青流已深悉白衣人的掌力變化。人力總有其限度,內力外力並非真能如排山倒海般滾滾而來,總有新力舊力接續的空檔,就算是再細微,空檔畢竟是空檔,這就是可乘之機。
楚青流正欲從側麵攻上,白衣人收掌撤劍,說道:“楚少俠好智計,佩服佩服。咱們不用再打下去了,我贏不了你,你也贏不了我,咱們認個平手如何?”
楚青流不顧江湖規矩,插手阻攔他們追殺本派叛人,他占盡贏麵卻甘願自認平手罷鬥,輕輕放過此事,實是不合情理。此舉大出楚青流意料,楚青流既不好出言詢問,又不便上前纏鬥,竟愣在當場。
白衣人抱拳拱手,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你我若是有緣,不久定當再會。在下石寒,眼下是亂人盟的一名教眾,在黃河兩岸討生活。”說畢將長劍拋給戴亮星,掉頭而去。
戴亮星接劍入鞘,秦三吉背起那個王有功,看也不看楚青流一眼,尾隨石寒行去。
楚青流獨立當場,實在不能相信會有這樣的事。石寒?亂人盟?如此武功,怎就從未聽人說起過?自己犯了江湖大忌,他們雖說未必就能將自己擊殺在荒山裏,為何要放過自己?那句不久定當再會又是何意?
此時楚青流左則杆鞭襲向自己左肋,右側短棒砸向自己右肩,也已同時攻到,楚青流身形下挫,向左跨步,放短棍走空,砸向瘦老者右手判官筆,軟鞭擊空,鞭頭襲向使棍青年左胯。
楚青流一劍未出就化解了三人圍攻,固然得力於方才觀戰多時,已知對手虛實,不過身手也確實了得,看來刀劈洪澤四兇雲雲,絕非虛言。適才他若是出手,早己就傷了一個,至少那使棍青年絕逃不過去,無奈他無意傷人把事情鬧大,隻想讓三人知難而退,自己帶了薛老四走路。
再鬥數招,仍複如此。旁邊那白衣人突然說道:“楚少俠果然好身手。”聲音清越,但聲調平淡,聽不出喜怒。又道:“王有功退下。”那使短棒的青年聽命遠遠退開。
白衣人說道:“戴亮星,你們隻管合力將這小子斃在這裏喂狼也就是了,人死便不能說話,吳抱奇也不會掐算,就必然想到你們頭上來,出手不要有顧慮。”聽口氣已很是不悅。那使杆鞭的漢子趕緊應了一聲“是!”手下加緊,杆鞭杆梢或軟或硬,加緊攻出,威勢大增。
少了那王有功牽累,戴亮星與瘦老者施展開來果然自如許多。楚青流聽白衣人既這般說話,知道今日之事難以善罷甘休,不流血殺人怕是難有了局,非出辣手不可。一掌拍飛迎麵杆鞭鞭頭,長劍順勢跟進,直挑戴亮星喉管,全然不顧身後瘦老者的雙筆。
戴亮星在白衣人的嚴命之下不敢退後,此時杆鞭已在外門,無奈之下身形急轉,堪堪讓過劍鋒,左掌斬向楚青流右腕。楚青流上步沉腕,寶劍迴拖,一來一往,劍身絕不空過,俱都不離戴亮星喉頭胸口,戴亮星再也不敢不退,饒是如此,左肩卻也被割開一條長口,雖未入骨,血已留出少。
楚青流身勢劍勢無絲毫遲滯,順勢轉身,斬向瘦老者手腕,瘦老者眼見戴亮星受傷,驚慌之下,雙筆迴收,護住胸口麵部,不想右側連腹帶肋已被挑中,啊的一聲叫出聲來。
楚青流並不追殺二人,展開身法,兩步已衝到王有功身前,王有功已然嚇得傻了,待要舉棍,左右肩已連中兩劍,手臂再也舉不起來。楚青流一腳將他踢倒,揮劍在其膝灣腳踝處連割四劍,將筋脈盡數割斷。適才薛老四被逼自刎,這王有功竟能借機衝上一棍擊碎薛老四左膝,心地之毒辣實在不問可知,此種人留在世上,實在是有害無益。
楚青流提劍而立,說道:“他打碎薛大哥膝蓋,我割他雙腿筋脈,這公平的很。你們盡可以裹傷,姓楚的不趁人之危。”
二人顯然被他的威勢辣手所懾,默默撕衣襟紮裹傷口,複又掄鞭舉筆上前再戰,但氣勢已弱了不少。
白衣人冷哼一聲道:“楚青流,年紀輕輕,出手好毒辣,你何不一劍刺死王有功?戴亮星秦三吉,聽我說話。秦三吉在前,戴亮星在後,撥草尋蛇、畫龍點睛,走!”
戴秦二人齊應一聲,一運軟鞭撥草尋蛇掃向楚青流雙腿,一使判官筆點向楚青流雙眼左肋。
這兩招極尋常的招法,此時在白衣人的口令下使出,竟然輕重快慢極為合適,似是一套武功。顯然白衣人不單熟知二人的武功招法,也對二人的武功修為了若指掌,一招使出會有何種效驗早已胸有成竹。再往深了說,經過這短短一段時間觀戰,他對楚青流的武功也已了然於胸,楚青流出劍能有多快,步法能有多靈便,他自信已然全都把握,才會如此在一旁喝令二人出招。細細想來,令人不能不氣餒生畏。
楚青流卻雄心陡起,冷笑一聲,身子陡然拔起,兩般兵器全部走空,楚青流左腳輕踩秦三吉左臂,右腳已站在了秦三吉肩頭,腳尖微微用力,已封住其肩解穴,當啷一聲,判官筆落地。
二人瞬時愣在當場,隻要不是傻子就該能夠想到,楚青流若是一腳踢向秦三吉的腦袋,他那裏還有命在?這師門絕技楚青流本不欲施展,如今為了威壓當場,也就說不得了。
白衣人讚道:“好個昆侖派的踏枝步,你們退下,我來鬥鬥楚少俠。”緩緩抽出腰間佩劍,又將劍鞘摘下,一抖手拋給戴亮星,將衣襟結束利落,這才上步,雖未脫掉外衣,也已極為慎重。
這人三十多歲不到四十,麵目微黑,五官很是疏朗,雙目深不見底,難見其情色。手中劍尖直指地麵,無絲毫火氣,隻是圍著楚青流緩緩踱步。行至楚青流薛老四中間時,這人連退數步,並不迴身,手中劍已刺向薛老四持刀手腕,薛老四手腕受製,毫無反擊之能,待到楚青流急衝上前,白衣人已一劍刺穿薛老四心口。
這人滑步讓開,長劍也隨勢拔出,一股血流迎麵向楚青流急衝。
楚青流避開血流過去抱起薛老四,薛老四已然氣絕。
白衣人道:“我這也是師法楚少俠的故技,日後你就會知道,此人實在是不得不死。他這一死,你也不必遵守帶他迴莊的諾言了,帶一個人迴莊養起來,這事說起來輕巧,卻著實麻煩的很。他死了,這三個人便也好迴去交差。你剛才也饒了秦三吉一命,這總算是人情,咱們何不一張紙掀翻,這個小小的過節就此揭過?這王有功的筋脈麽,嗬嗬,就說是薛老四挑的。薛老四死了,你我才能安心比劍,你看這有多好?楚少俠,我可沒有折磨他,他死得很幹脆,你對他也算有了個交待。”
難得他一氣說了這許多話,起初還冷硬淡漠,到後來幾乎是軟語勸說了,楚青流若不是親曆此事,難保不被他說動。
楚青流收攝心神,與白衣人對麵而立,知他礙於身份絕不會先出手,便也不再客套,劍尖虛點對方手腕,隨即抽迴。白衣人笑道:“少莊主好客氣,在下承你的情。”此人動氣手後言語反而多了起來。
楚青流不知此人虛實,不敢絲毫大意,挺劍平平前刺,去勢卻不甚快,白衣人橫劍護住門戶,絕不妄動。劍行過半,楚青流左手掩住右手,不讓對方看清自己手勢,劍身一化為三,一攻其劍上,二攻其劍下,去勢迅捷,猶如長蛇連連吐信。
白衣人置下攻兩道劍影不顧,長劍上挑,撥開來劍,待要順勢再攻,楚青流已從他身側穿過,兩人移動腳步,仍是對麵而立。這一攻一守,楚青流絕未占到上風,但也很難說就是輸了。
許多門派的劍法講求虛招繁多,講求一化為五,一化為七,甚而至於有一化為九的,昆侖劍法不作此想,一化為三已是極致,再多就已不許,要被罵作旁門左道了。虛化愈多,手腕小臂轉動便愈大,明眼之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關竅。若再細論劍理,其中講究還遠不止這些,所以昆侖派有套初階劍法索性取名“三三劍法”,以提醒門人,劍術的大道絕不在於能挽出幾朵劍花,而是別有講求。
白衣人能隔開楚青流來劍,顯然並非出於僥幸,而是眼力確實過人。楚青流本可以故技重施,照樣再連刺三劍,若還不能得手便再連刺三劍,白衣人當著秦覺吉、戴亮星的麵,礙於身份,多半會照樣攔截,隻要有一次擋不住,便會陷於被動。但那樣打鬥未免太有失風度,何況對方還未必就會靜等著他攻上後再出手攔截。
白衣人笑道:“你不肯再攻,我就也來攻上一劍。”出劍平刺楚青流胸腹。楚青流學著他剛才模樣,橫劍護住門戶。白衣人劍出過半,不待楚青流劍身抖起攔截,劍尖便疾點楚青流劍身,一點即起,隨勢上挑楚青流胸口咽喉,來勢極快。如此打法,顯然並未謹守前言,已說得上無賴使奸。
楚青流任由劍身下沉,手上絕不用力強爭,隻是移動腳步,待到對方劍尖彈起再刺出時,楚青流已然閃開,手中劍由下返上,斜挑白衣人小腹左肋,竟是以攻對攻。
白衣人側轉身形閃開,說道:“你這不是昆侖劍法,更像是刀法。”楚青流道:“劍法刀法,哪裏有這麽多的分別。”挺劍再進,轉瞬間兩人已鬥了二十餘招,雙方似是互有默契,均是不隔不架,全力尋隙快攻。
再鬥十多招,楚青流心下大定,知道對方並未有意留有後招,不必擔心他在招法上突出奇兵。照此鬥下去,就算很難傷得了對手,自己卻也不難全身而退,薛老四已死,自己已後顧無憂,真到危機時刻,大可以一走了之。
眼看已鬥到八十多招,白衣人猛然縱出圈外,說道:“這種打法,有趣實在是有趣,不過想贏楚少俠隻怕得費去不少工夫,若不小心劃破了衣服,不免掃人興頭,咱們換個打法。”說罷踏步上前,一劍緩緩刺出,同時左掌虛拍,楚青流隻覺有一股醇和之氣壓向自己胸腹,雖然唿吸不至於困難,卻已是極不自在。一試丹田真氣,流轉倒也無礙,但當麵卻似有強勁大風吹過。原來白衣人所說的換個打法,竟是比拚內力。
在望海山莊,楚青流與師父較藝時,倒也試過這種打法,畢竟行走江湖,何種對手都能遇到,多知多聞總沒有壞處。吳抱奇時常也使出或輕或重諸般不同的內力與楚青流互鬥,讓弟子以弱對強,以巧破力,故而楚青流遇到內力強過自己的對手,也不致於慌亂,往往還能以招法取勝。但眼前這白衣人顯然不是略強,而是強過他太多,在此人麵前,楚青流全然是束手束腳。對於此等對手,若是生死相鬥,也不是毫無辦法,火攻水攻、毒藥暗器、密室陷阱、群起圍攻、亂箭齊射,種種手段計謀用之不盡,但一對一猝然走到對麵頂頭,唯有避開才是上策。
楚青流不甘心就此退走,決定冒險一鬥以圖僥幸,這等艱難苦鬥對人極有益處,若就此退走,未免太也可惜。當下退後兩步,再試真氣,已然順暢不少,心下稍安。
白衣人緩步迫上,又是一掌拍出,楚青流仍是斜斜退後。如此轉了兩個圈子,楚青流突然向左奔出十來丈,再奔迴來時左手已多了一根長約五六尺的帶葉軟枝。
白衣人再度發掌,楚青流隻是稍退,將左手樹枝深入對方掌風之中,對方掌力渾厚,但軟枝柔韌,搖擺間已將勁力化去,卻不會折斷。試過數次,楚青流已深悉白衣人的掌力變化。人力總有其限度,內力外力並非真能如排山倒海般滾滾而來,總有新力舊力接續的空檔,就算是再細微,空檔畢竟是空檔,這就是可乘之機。
楚青流正欲從側麵攻上,白衣人收掌撤劍,說道:“楚少俠好智計,佩服佩服。咱們不用再打下去了,我贏不了你,你也贏不了我,咱們認個平手如何?”
楚青流不顧江湖規矩,插手阻攔他們追殺本派叛人,他占盡贏麵卻甘願自認平手罷鬥,輕輕放過此事,實是不合情理。此舉大出楚青流意料,楚青流既不好出言詢問,又不便上前纏鬥,竟愣在當場。
白衣人抱拳拱手,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你我若是有緣,不久定當再會。在下石寒,眼下是亂人盟的一名教眾,在黃河兩岸討生活。”說畢將長劍拋給戴亮星,掉頭而去。
戴亮星接劍入鞘,秦三吉背起那個王有功,看也不看楚青流一眼,尾隨石寒行去。
楚青流獨立當場,實在不能相信會有這樣的事。石寒?亂人盟?如此武功,怎就從未聽人說起過?自己犯了江湖大忌,他們雖說未必就能將自己擊殺在荒山裏,為何要放過自己?那句不久定當再會又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