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豆大的汗珠順著衛子夫的額頭滾到了臉頰,采兮忙著拿錦帕不斷給子夫擦汗,穩婆焦急道:“吸氣,唿氣,吸氣,再唿氣...用力...”
“啊!”又一陣淩厲的叫聲,劉徹在門外不停地踱步,焦急異常。
衛子夫這一胎甚為難產,幾個時辰過去孩子還沒有生下來,太醫宮女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劉徹看的心如亂麻,眉頭緊蹙。
“怎麽樣了?怎麽樣了?快去看看。”劉徹再次遣了宮婢入內一看究竟。
“哇...”宮婢還未來得及入內,就聽內室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劉徹聞聲哈哈笑道:“朕的皇兒終於出來了!”
接著穩婆與采兮跑了出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夫人為陛下新添一名小公主。”
“小公主?”劉徹一愣,往前走的腳步明顯滯了下來,因著衛子夫接連生下兩位公主,這一胎被他和太後寄予了太多皇長子希望,可偏偏如今又是事與願違,這令他心裏十分不是滋味。
內室中央大紅錦帳高懸,衛子夫麵色蒼白虛弱地躺在錦床上,看著被乳母抱著喂奶的小女兒,她心中夾雜著說不清的感覺。雖有為人母的喜悅,但是一想到劉徹期待的眼神,衛子夫心中就沒來由的失落。
“叩見陛下!”聽見宮人叩拜,衛子夫強打起精神,但是身子太虛依然是坐不起來,劉徹走近忙按下衛子夫道:“不必多禮。”,看著一旁繈褓中的小公主,劉徹隻言道:“子夫,辛苦你了。”
衛子夫見劉徹一臉失落,心中明白,強顏歡笑道:“子夫沒用,未能替陛下誕下皇兒。”
劉徹搖搖頭,驚覺自己失態,忙擠出笑容抱起小公主道:“都是朕的孩兒,朕都喜歡。”
偏偏這個小公主又是如此伶俐,劉徹抱到手上,她不僅不哭竟還張開了小嘴衝著劉徹笑,這下把劉徹逗樂了,心情頓時由陰轉晴,笑道:“子夫你看,這個孩兒多乖巧伶俐,她好似認識朕,衝著朕在笑呢。”
衛子夫見狀百感交集,心道,孩兒啊,你果真心疼娘,“陛下的孩兒,自然是親近陛下的。”衛子夫柔聲說道。
“好,好…哈哈!”劉徹放下孩子,對衛子夫道:“朕去向太後報喜,太後知道你難產,遣了幾撥人來瞧過,這會估計正等的急呢。”
衛子夫俯首一禮道:“讓太後憂心了,臣妾謝過太後。”
“嗯...”劉徹笑道,“孩兒是朕的明珠,她一笑起來猶如天上的新月,朕賜名玥,號諸邑公主。”接著道:“衛夫人誕下小公主,賞黃金千兩,綾羅百匹,珠釵玉墜各兩副,鏨花玉鐲兩個,紅玉珊瑚一株。昭陽殿宮人照料有功,各自去少府領賞。”
“謝陛下!”眾宮婢齊聲叩謝。
“謝陛下!”采兮望著衛子夫與小公主,心中喜憂參半。
-----
皇室新添一名公主,本該是闔宮歡慶的喜事,不想王太後卻是鬱鬱寡歡。皇後中宮無子竟求巫蠱,如今被廢長門園,昭陽殿的衛夫人雖聖眷隆寵,卻接連誕下公主。算來自己的兒子已登基十餘載,但到現在連個皇子都沒有,王太後想來便長籲短歎。
“太後,淮南翁主殿外求見。”宮人見王太後情緒不佳,小心上前稟道。
王太後斂了斂臉色,道:“宣!”
少頃,劉陵笑吟吟地隨著宮人入殿,俯身施禮道:“陵兒聽聞衛夫人誕下公主,特來恭賀太後!”
王太後聞言擠出一絲笑容,招手道:“陵兒有心了,來,坐下說話。”
劉陵依言跪坐了下來,王太後朝著宮人揮了揮手,宮人知趣的退了下去。“陵兒啊,哀家這話也就隻能和你說說了,哀家這心裏頭不好受啊!”王太後頹下臉,唉聲歎氣道。
“太後這是怎麽了?”劉陵假裝不知,關切問道:“可是有何煩心之事?”
王太後歎了口氣,道:“衛夫人誕下公主,這本是件喜事,但奈何她已有兩位公主,此番又是誕下公主…哀家…哀家都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原來太後是為此事憂心…”劉陵感同身受道,“屈指算來,陛下登基已有十餘載,如今中宮被廢,後宮無子,難怪太後要憂心,此事若是落在陵兒頭上,隻怕更是要夙夜不寐…”
“唉…陵兒啊,你能明白哀家就好,此事哀家都不敢在陛下跟前提起…”說著王太後又是一陣歎息,“這些年若不是前皇後妒意深重,陛下如今怎麽會連個皇子都沒有?”
劉陵陪著王太後蹙眉歎息一陣,望著王太後一臉的心事,心中暗想,若是自己能趁此機會將適齡女子送入宮中,豈不是對將來的大業有利無害?一來宮內有自己的暗線,宮中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知道。二來若為劉徹看中,必要時吹吹枕頭風,對自己能有莫大的作用。再者如今陳阿嬌被廢長門園,怎麽能讓衛子夫獨霸後宮,有他人與之抗衡總比她一枝獨秀的好。
如此想來,劉陵不由試探說道:“若是太後信得過陵兒的眼光,陵兒便替太後選幾個品姿出眾的家人子送入宮中,太後看如何?”
“陵兒啊,終究是你最懂哀家的心!”王太後聞言展顏道,“此時若是哀家讓陛下擇家人子入宮,隻怕他要多心,陵兒如此安排倒是恰到好處!”
“唉…可惜哀家一直都想你與陛下親近,不想陛下卻…”提起上次納選之事,王太後禁不住又是一陣搖頭。
“太後,陵兒福薄,雖與陛下做不成夫妻,亦總是兄妹。然太後所憂之事關係江山社稷,陵兒會十二分心思對待,太後且放寬心。”對之前王太後避而不談納選之事,劉陵心中雖咒罵了數十遍,但此時麵含微笑,十分大度並體貼言道。
王太後聽後心中十分高興,不由含笑道:“陵兒,哀家替陛下多謝你了!”
劉陵麵上含笑謙辭,心中開始了新一輪的籌劃。
-----
“啪!”一卷奏牘被扔在了地上,劉徹大怒道:“著實欺朕太甚!”
“陛下何事如此動怒?”剛跨入殿中的衛青見狀急忙躬身問道。
劉徹切齒道:“朝廷剛接邊關信報,軍臣單於又興兵上穀,殺掠吏民,著實令朕痛恨!”
“軍臣單於自馬邑迴兵後,心怨朝廷設計誘陷,由此與我朝斷絕和親,且不時遣兵入塞侵盜。”衛青道,“陛下,匈奴之患已非一朝一夕,此患不除,隻怕我大漢邊塞永無安寧之日!”
劉徹蹙眉頷首道:“卿此言不差!朕久欲出兵征之,奈何朝中多事,又連年通道西南夷,未暇兼顧。但匈奴之事情勢如此,已不可再拖,朕雖意欲出兵,但放眼朝中,可堪大任者少這又少,亦是令朕憂心之處!”
“陛下!”衛青沉聲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衛青雖不才,願為陛下前驅!”
劉徹聞言讚許道:“仲卿年少奮勇,其誌可嘉,朕很是欣慰!如今要迎擊匈奴,但你並無行軍作戰的經驗,如何為之?”
衛青道:“陛下,昔年組建期門軍之時,韓大人曾命人教導過衛青兵法,衛青雖無實戰經驗,但有一腔報國熱血,願為百姓計量,替陛下分憂!”
“好!”劉徹讚道,“此事容朕仔細思量,再行決定!”
-----
東方初曉,值了一夜宿衛的公孫敖神色疲憊地望向東方冉冉升起的朝陽。
昭陽殿衛夫人誕下公主,他真心替她高興,這些年匆匆而過,他曾經很努力的去忘記過她,但越是用力,卻越是真實的記得和她有關的心思。零零散散的片段總在腦海中浮現,深深淺淺地替他迴憶著當年,也曾恨過自己,為何這般沒用,她早已不是當年需要他保護的弱女子,如今的她高高在上,是為衛夫人。他不敢,也不能,對她再存那份心。
“公孫兄!”
公孫敖循聲見是衛青,忙收起心思拱手道:“衛青,你怎麽來了?”
“陛下命我早朝廷議後去承明殿見駕。”衛青見公孫敖神色疲累,不由關切道,“公孫兄可是身體有何不適?”
公孫敖道:“許是吹了一夜涼風,不礙事。這些時日朝堂廷議皆與匈奴有關,陛下急召你,可是為此事?”
衛青點頭道:“近來陛下常為邊患憂,陛下欲出兵迎擊,接連幾日廷議皆是此事,是和是戰,就看陛下如何裁決了。”
公孫敖道:“依著陛下的心性,公孫看戰大於和。”
衛青點頭道:“我也是如此想。若陛下決定出戰,衛青願披甲出征,替陛下掃除邊患!”
公孫敖聞言忙道:“此事如何能缺了公孫?”
衛青驚喜道:“公孫兄難道也有此念?”
公孫敖點頭相應,心道,這如何不是讓自己解脫的好方法,即便戰死沙場也比在宮裏讓自己泥足深陷的好。衛青渾然不覺公孫敖心思,隻喜道:“若是你我兄弟可以並肩殺敵,當真痛快!”
公孫敖拍著衛青肩膀笑道:“男兒就當如此!”
-----
果然過了不久,劉徹便下旨選拔出征將領,經過幾輪比試,衛青與公孫敖均在入圍之列。最後是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劉徹端坐九龍寶殿,問道:“何謂主將之道?”
衛青列殿迴道:“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劉徹又問:“匈奴與我大漢交戰數十年,此番出征,如何用兵?”
衛青答道:“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好!”劉徹擊掌稱讚,繼而向公孫敖問道:“你有何才能堪當將才?”
公孫敖答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臣自小在義渠長大,能騎善射,對匈奴習性尤為了解,臣願為陛下先驅,掃平匈奴!”
“好!為將者,不外乎智信仁勇嚴,衛青,公孫敖,聽令!”
“衛青,朕拜你為車騎將軍,領兵一萬,直出上穀。公孫敖拜騎將軍,兵出代郡。”
“謝陛下!”衛青與公孫敖相視一笑,叩首謝恩。
“李廣,公孫賀出列!”殿內武將行列,李廣將軍與公孫賀將軍虎步上前,俯身聽旨。
“朕拜李廣為驍騎將軍,兵出雁門。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兵出雲中。衛青、公孫敖初次出征,兩位將軍要對他們悉心教導,培養大漢後起之秀。”
“諾!”李廣、公孫賀沉聲應道。
“爾等四路人馬分道前進共擊匈奴,朕與群臣在未央宮等候捷報!”劉徹的帝王雄心在此時一展無遺。
“諾!”聲音迴蕩在未央宮中,幾十年來與匈奴戰戰和和,和和戰戰,如今當以一戰一雪前恥!
“啊!”又一陣淩厲的叫聲,劉徹在門外不停地踱步,焦急異常。
衛子夫這一胎甚為難產,幾個時辰過去孩子還沒有生下來,太醫宮女來來去去,去去來來,劉徹看的心如亂麻,眉頭緊蹙。
“怎麽樣了?怎麽樣了?快去看看。”劉徹再次遣了宮婢入內一看究竟。
“哇...”宮婢還未來得及入內,就聽內室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劉徹聞聲哈哈笑道:“朕的皇兒終於出來了!”
接著穩婆與采兮跑了出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夫人為陛下新添一名小公主。”
“小公主?”劉徹一愣,往前走的腳步明顯滯了下來,因著衛子夫接連生下兩位公主,這一胎被他和太後寄予了太多皇長子希望,可偏偏如今又是事與願違,這令他心裏十分不是滋味。
內室中央大紅錦帳高懸,衛子夫麵色蒼白虛弱地躺在錦床上,看著被乳母抱著喂奶的小女兒,她心中夾雜著說不清的感覺。雖有為人母的喜悅,但是一想到劉徹期待的眼神,衛子夫心中就沒來由的失落。
“叩見陛下!”聽見宮人叩拜,衛子夫強打起精神,但是身子太虛依然是坐不起來,劉徹走近忙按下衛子夫道:“不必多禮。”,看著一旁繈褓中的小公主,劉徹隻言道:“子夫,辛苦你了。”
衛子夫見劉徹一臉失落,心中明白,強顏歡笑道:“子夫沒用,未能替陛下誕下皇兒。”
劉徹搖搖頭,驚覺自己失態,忙擠出笑容抱起小公主道:“都是朕的孩兒,朕都喜歡。”
偏偏這個小公主又是如此伶俐,劉徹抱到手上,她不僅不哭竟還張開了小嘴衝著劉徹笑,這下把劉徹逗樂了,心情頓時由陰轉晴,笑道:“子夫你看,這個孩兒多乖巧伶俐,她好似認識朕,衝著朕在笑呢。”
衛子夫見狀百感交集,心道,孩兒啊,你果真心疼娘,“陛下的孩兒,自然是親近陛下的。”衛子夫柔聲說道。
“好,好…哈哈!”劉徹放下孩子,對衛子夫道:“朕去向太後報喜,太後知道你難產,遣了幾撥人來瞧過,這會估計正等的急呢。”
衛子夫俯首一禮道:“讓太後憂心了,臣妾謝過太後。”
“嗯...”劉徹笑道,“孩兒是朕的明珠,她一笑起來猶如天上的新月,朕賜名玥,號諸邑公主。”接著道:“衛夫人誕下小公主,賞黃金千兩,綾羅百匹,珠釵玉墜各兩副,鏨花玉鐲兩個,紅玉珊瑚一株。昭陽殿宮人照料有功,各自去少府領賞。”
“謝陛下!”眾宮婢齊聲叩謝。
“謝陛下!”采兮望著衛子夫與小公主,心中喜憂參半。
-----
皇室新添一名公主,本該是闔宮歡慶的喜事,不想王太後卻是鬱鬱寡歡。皇後中宮無子竟求巫蠱,如今被廢長門園,昭陽殿的衛夫人雖聖眷隆寵,卻接連誕下公主。算來自己的兒子已登基十餘載,但到現在連個皇子都沒有,王太後想來便長籲短歎。
“太後,淮南翁主殿外求見。”宮人見王太後情緒不佳,小心上前稟道。
王太後斂了斂臉色,道:“宣!”
少頃,劉陵笑吟吟地隨著宮人入殿,俯身施禮道:“陵兒聽聞衛夫人誕下公主,特來恭賀太後!”
王太後聞言擠出一絲笑容,招手道:“陵兒有心了,來,坐下說話。”
劉陵依言跪坐了下來,王太後朝著宮人揮了揮手,宮人知趣的退了下去。“陵兒啊,哀家這話也就隻能和你說說了,哀家這心裏頭不好受啊!”王太後頹下臉,唉聲歎氣道。
“太後這是怎麽了?”劉陵假裝不知,關切問道:“可是有何煩心之事?”
王太後歎了口氣,道:“衛夫人誕下公主,這本是件喜事,但奈何她已有兩位公主,此番又是誕下公主…哀家…哀家都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原來太後是為此事憂心…”劉陵感同身受道,“屈指算來,陛下登基已有十餘載,如今中宮被廢,後宮無子,難怪太後要憂心,此事若是落在陵兒頭上,隻怕更是要夙夜不寐…”
“唉…陵兒啊,你能明白哀家就好,此事哀家都不敢在陛下跟前提起…”說著王太後又是一陣歎息,“這些年若不是前皇後妒意深重,陛下如今怎麽會連個皇子都沒有?”
劉陵陪著王太後蹙眉歎息一陣,望著王太後一臉的心事,心中暗想,若是自己能趁此機會將適齡女子送入宮中,豈不是對將來的大業有利無害?一來宮內有自己的暗線,宮中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知道。二來若為劉徹看中,必要時吹吹枕頭風,對自己能有莫大的作用。再者如今陳阿嬌被廢長門園,怎麽能讓衛子夫獨霸後宮,有他人與之抗衡總比她一枝獨秀的好。
如此想來,劉陵不由試探說道:“若是太後信得過陵兒的眼光,陵兒便替太後選幾個品姿出眾的家人子送入宮中,太後看如何?”
“陵兒啊,終究是你最懂哀家的心!”王太後聞言展顏道,“此時若是哀家讓陛下擇家人子入宮,隻怕他要多心,陵兒如此安排倒是恰到好處!”
“唉…可惜哀家一直都想你與陛下親近,不想陛下卻…”提起上次納選之事,王太後禁不住又是一陣搖頭。
“太後,陵兒福薄,雖與陛下做不成夫妻,亦總是兄妹。然太後所憂之事關係江山社稷,陵兒會十二分心思對待,太後且放寬心。”對之前王太後避而不談納選之事,劉陵心中雖咒罵了數十遍,但此時麵含微笑,十分大度並體貼言道。
王太後聽後心中十分高興,不由含笑道:“陵兒,哀家替陛下多謝你了!”
劉陵麵上含笑謙辭,心中開始了新一輪的籌劃。
-----
“啪!”一卷奏牘被扔在了地上,劉徹大怒道:“著實欺朕太甚!”
“陛下何事如此動怒?”剛跨入殿中的衛青見狀急忙躬身問道。
劉徹切齒道:“朝廷剛接邊關信報,軍臣單於又興兵上穀,殺掠吏民,著實令朕痛恨!”
“軍臣單於自馬邑迴兵後,心怨朝廷設計誘陷,由此與我朝斷絕和親,且不時遣兵入塞侵盜。”衛青道,“陛下,匈奴之患已非一朝一夕,此患不除,隻怕我大漢邊塞永無安寧之日!”
劉徹蹙眉頷首道:“卿此言不差!朕久欲出兵征之,奈何朝中多事,又連年通道西南夷,未暇兼顧。但匈奴之事情勢如此,已不可再拖,朕雖意欲出兵,但放眼朝中,可堪大任者少這又少,亦是令朕憂心之處!”
“陛下!”衛青沉聲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衛青雖不才,願為陛下前驅!”
劉徹聞言讚許道:“仲卿年少奮勇,其誌可嘉,朕很是欣慰!如今要迎擊匈奴,但你並無行軍作戰的經驗,如何為之?”
衛青道:“陛下,昔年組建期門軍之時,韓大人曾命人教導過衛青兵法,衛青雖無實戰經驗,但有一腔報國熱血,願為百姓計量,替陛下分憂!”
“好!”劉徹讚道,“此事容朕仔細思量,再行決定!”
-----
東方初曉,值了一夜宿衛的公孫敖神色疲憊地望向東方冉冉升起的朝陽。
昭陽殿衛夫人誕下公主,他真心替她高興,這些年匆匆而過,他曾經很努力的去忘記過她,但越是用力,卻越是真實的記得和她有關的心思。零零散散的片段總在腦海中浮現,深深淺淺地替他迴憶著當年,也曾恨過自己,為何這般沒用,她早已不是當年需要他保護的弱女子,如今的她高高在上,是為衛夫人。他不敢,也不能,對她再存那份心。
“公孫兄!”
公孫敖循聲見是衛青,忙收起心思拱手道:“衛青,你怎麽來了?”
“陛下命我早朝廷議後去承明殿見駕。”衛青見公孫敖神色疲累,不由關切道,“公孫兄可是身體有何不適?”
公孫敖道:“許是吹了一夜涼風,不礙事。這些時日朝堂廷議皆與匈奴有關,陛下急召你,可是為此事?”
衛青點頭道:“近來陛下常為邊患憂,陛下欲出兵迎擊,接連幾日廷議皆是此事,是和是戰,就看陛下如何裁決了。”
公孫敖道:“依著陛下的心性,公孫看戰大於和。”
衛青點頭道:“我也是如此想。若陛下決定出戰,衛青願披甲出征,替陛下掃除邊患!”
公孫敖聞言忙道:“此事如何能缺了公孫?”
衛青驚喜道:“公孫兄難道也有此念?”
公孫敖點頭相應,心道,這如何不是讓自己解脫的好方法,即便戰死沙場也比在宮裏讓自己泥足深陷的好。衛青渾然不覺公孫敖心思,隻喜道:“若是你我兄弟可以並肩殺敵,當真痛快!”
公孫敖拍著衛青肩膀笑道:“男兒就當如此!”
-----
果然過了不久,劉徹便下旨選拔出征將領,經過幾輪比試,衛青與公孫敖均在入圍之列。最後是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劉徹端坐九龍寶殿,問道:“何謂主將之道?”
衛青列殿迴道:“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劉徹又問:“匈奴與我大漢交戰數十年,此番出征,如何用兵?”
衛青答道:“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好!”劉徹擊掌稱讚,繼而向公孫敖問道:“你有何才能堪當將才?”
公孫敖答道:“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臣自小在義渠長大,能騎善射,對匈奴習性尤為了解,臣願為陛下先驅,掃平匈奴!”
“好!為將者,不外乎智信仁勇嚴,衛青,公孫敖,聽令!”
“衛青,朕拜你為車騎將軍,領兵一萬,直出上穀。公孫敖拜騎將軍,兵出代郡。”
“謝陛下!”衛青與公孫敖相視一笑,叩首謝恩。
“李廣,公孫賀出列!”殿內武將行列,李廣將軍與公孫賀將軍虎步上前,俯身聽旨。
“朕拜李廣為驍騎將軍,兵出雁門。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兵出雲中。衛青、公孫敖初次出征,兩位將軍要對他們悉心教導,培養大漢後起之秀。”
“諾!”李廣、公孫賀沉聲應道。
“爾等四路人馬分道前進共擊匈奴,朕與群臣在未央宮等候捷報!”劉徹的帝王雄心在此時一展無遺。
“諾!”聲音迴蕩在未央宮中,幾十年來與匈奴戰戰和和,和和戰戰,如今當以一戰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