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安靜中,又是辰辰清脆的童音,“大哥,大哥,那你是怎麽知道這麽多事情的啊,還有你前麵講的那個故事,可好聽啦。”
“這就是我想讓全家去涼州的緣由,去涼州你和姐姐就可以讀書識字,隻要識字了,好多好多事情就可以從書本上學到。”
“說白了,如果你和姐姐這輩子一直在這城南莊村,你們就以為這世界隻有你們看到的這兩座大山中間夾的這條穀地這麽大,也一定以為這世上最繁華的去處肯定是狄道縣城。但是去了涼州,等你倆識了字,能讀書了,讀的書越多,懂得道理也就越多,那時候,你們心裏的天地就會越來越廣闊。”
等劉凡的一番話說完,兩個妹妹臉上盡是一片向往的神色。隻聽董子也吭吭唧唧地說道:“哥……我也想學。”
劉凡笑道:“當然沒問題,你隻要想學,家裏頭哥哥借來的書你隨便看就是,有啥不懂的就問我。”
這時,叔叔緩緩地說道:“剛才你和兩個妹妹出門去後,董子才告訴我,你們兩人已經是朝廷的大官啦,我還不知道這官到底有多大,董子說就是狄道縣的縣尊大老爺見了你,也要向你行大禮,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我們老劉家,別說出個當官的,聽說祖祖輩輩連個秀才公都沒出過,這是祖墳上冒青煙啦,剛才我和你娘還對搬到涼州有點猶豫,既然你們兩人闖下了這麽大的前程,又能讓你們的兩個妹妹今後有個好歸宿,那我們再猶豫什麽,對不對,孩子他娘?”
嬸子應道:“對呀,凡子一開始說要離開咱村子,我真有點不舍,畢竟我和你爹一輩子也沒離開過這裏一步,但我不能成為四個孩子的絆腳石啊!”
聽了嬸娘的話,劉凡趕緊應道:“娘,那能呢,況且去涼州不僅僅是為了兩個妹妹,更是讓一家人團聚,讓爹娘今後能夠多享享福。你倆才四十多歲,以後享福的日長還長著呢!”
“好好好,娘說不過你,四年不見你這嘴比衙門裏的訟師的嘴還能說,一切都依你。”
劉凡笑道:“那好吧,娘我還有事要對你們說。”
“說吧、說吧。”
“是這樣的,我想了好長時間,我們城南莊村二十多戶人家隻所以生活如此窮困,不僅是耕地少,更主要的是大部分耕地都是澆不上水的旱地,一畝地的收成比洮河邊上那幾塊水澆地少了一半都多。既然我們一家就要搬走了,我也想給咱村子裏留下點念想,想從上遊的李家莊附近開一條水渠來,把我們這些旱地大部分變成水澆地。”
“噢,你提的這事做成了是個積攢陰德的好事情,但前十幾年有人就提出過這樣的想法,從城裏請來的先生丈量後才知道從李家莊開一條水渠到咱們村要耗費不少錢糧,最主要的是因為要挖開隔在我們和李家莊的那道山梁。據估計整條渠修成了最少也要一百來貫,分到全莊子二十來戶人家,每家每戶都要拿出近五兩銀子來,你知道對莊戶人家來說,靠幾畝薄田一輩子也讚不下五兩銀子,這件事情也就沒人提了。”
聽了叔叔的話,劉凡看了一眼堂下有一個還沒打開的包裹說道:“爹,娘,是這樣的,我和董子這次迴來,除去買東西以及路上用去的,還拿迴來近二百八十兩銀子,我想拿出來一百三十兩做這件事,剩餘的一百五十兩留作搬家以及到涼州後一段時間的花銷,你倆看行嗎?”
一聽劉凡拿迴來二百八十兩銀子,叔嬸兩人驚的臉上都變了顏色,要知道兩人自小就沒見過多少銀子,見的最多的也是前兩年耿大偉當兵五年升了哨長後營裏批了大假迴鄉時兩個兒子順便讓耿大偉幫忙帶迴來的五兩銀子,老劉家一下子成了村裏最有錢的人家之一,拿出了其中的三兩銀子就買下了河邊的一畝水田……
隻見叔嬸兩人吭哧了好半天也沒說出一句圄圇話來。
連旁邊當觀眾的董子都等的有點不耐煩,悶聲道:“爹、娘,哥哥問你們呢,到底同意不同意?”
叔叔憋了好半天,終於憋出一句話來,“我和你娘老了,這事你倆做主……你倆做主。”
嬸娘也緊跟著點了點頭。
劉凡看到叔嬸兩人都同意自己的意見,就又開口道:“爹,娘,既然你們都同意,那這事就定了,我明天給蘇叔和馬強、小海三人也說一下,讓他們也一起湊個份子,蘇叔拿出五兩銀子,讓馬強和小海也各拿出一兩銀子,共同把這個事情做下來,也讓他們在莊子上留下個好名聲。”
“另外,我們一家、蘇叔一家還有馬強、小海都不可能在莊子上留多長時間,開渠的事情還要爹爹出麵找幾個靠得住的人負責,把水渠修好、修牢固,不要最後弄成錢花沒了,但事兒卻沒辦好。”
“這我曉得,我明天就去給你莊子上有德望的幾個老漢說,讓他們幾個出麵,事情就不會出現啥大問題,水渠一定能修好。”
四年沒見,一家人就好像有說不盡的話、商量不完的事情,就連辰辰也難得地沒打瞌睡,一家人一直聊到快半夜了才在嬸娘的催促下各自迴房睡覺。
自立秋以來,甘涼地區就再也沒有下過一場透雨,五六十天裏難得的幾迴小雨也是剛剛濕了地麵就被風吹的無影無蹤。
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雖然秋分已經過了八九天,但俗語說的“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剛進入民間俗稱的小陽春,氣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感覺更加溫暖如春,自日上三竿開始,白花花的太陽就向地上漫灑著熱氣,特別是個別大中午還匆忙趕路的人們,一會兒就被頭頂上毒辣辣的太陽烤出一身熱汗。
一眼望不見頭的驛道上,現在隻剩下三人還在風塵仆仆地騎馬趕路,身後傳來一名疲累的聲音,“凡子哥,得休息一下,再這樣跑下去,三匹馬都跑廢了。”
跑在前麵的一人輕輕扯動了一下韁繩讓馬速緩下來,隨口說道:“看出來了,現在離涼州估計也就個把時辰的路,但再不休息,我看不是馬要廢,你也要廢了。”
這話一出口,跟在後麵的另外一人哈哈大笑起來,引得說話的兩人也一起笑了起來。
隻聽另外一個說道,“凡子哥,你是不了解馬強,他就是個吃貨,他不是害怕自己跑廢了,而是看到前麵那客棧的旗杆了。”
看客到這裏肯定已經猜出來了,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探親後從狄道返迴涼州的劉凡、馬強及小海三人。
由於從涼州臨走時,郭總管傳話給劉凡,讓他無論如何要在十月初五之前趕迴涼州,故爾劉凡和馬強三人滿打滿算隻在村子裏呆了三天,因為已與蘇叔私下說好了董子與惠兒的事情,劉凡就直接把董子和蘇叔一起留了下來。
雖然劉凡一家和蘇叔一家好的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劉凡也向蘇叔說了,到涼州後兩家人先擠到一個宅院裏住下,但有些事卻不能馬虎,特別是牽扯到女孩子出嫁,這不但是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更是兩個家庭的大事,所以劉凡臨走時就向叔叔和嬸娘說了,三媒六聘的禮都要走到,姑家舅家的至親和二十多家莊戶也一並要請到。
說話功夫,三人已走到客棧前,劉凡看到由於天氣炎熱,客棧掌櫃把店裏的桌椅全部搬到前麵的空地上,十幾張圓桌上滿滿當當都是人。
“這就是我想讓全家去涼州的緣由,去涼州你和姐姐就可以讀書識字,隻要識字了,好多好多事情就可以從書本上學到。”
“說白了,如果你和姐姐這輩子一直在這城南莊村,你們就以為這世界隻有你們看到的這兩座大山中間夾的這條穀地這麽大,也一定以為這世上最繁華的去處肯定是狄道縣城。但是去了涼州,等你倆識了字,能讀書了,讀的書越多,懂得道理也就越多,那時候,你們心裏的天地就會越來越廣闊。”
等劉凡的一番話說完,兩個妹妹臉上盡是一片向往的神色。隻聽董子也吭吭唧唧地說道:“哥……我也想學。”
劉凡笑道:“當然沒問題,你隻要想學,家裏頭哥哥借來的書你隨便看就是,有啥不懂的就問我。”
這時,叔叔緩緩地說道:“剛才你和兩個妹妹出門去後,董子才告訴我,你們兩人已經是朝廷的大官啦,我還不知道這官到底有多大,董子說就是狄道縣的縣尊大老爺見了你,也要向你行大禮,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我們老劉家,別說出個當官的,聽說祖祖輩輩連個秀才公都沒出過,這是祖墳上冒青煙啦,剛才我和你娘還對搬到涼州有點猶豫,既然你們兩人闖下了這麽大的前程,又能讓你們的兩個妹妹今後有個好歸宿,那我們再猶豫什麽,對不對,孩子他娘?”
嬸子應道:“對呀,凡子一開始說要離開咱村子,我真有點不舍,畢竟我和你爹一輩子也沒離開過這裏一步,但我不能成為四個孩子的絆腳石啊!”
聽了嬸娘的話,劉凡趕緊應道:“娘,那能呢,況且去涼州不僅僅是為了兩個妹妹,更是讓一家人團聚,讓爹娘今後能夠多享享福。你倆才四十多歲,以後享福的日長還長著呢!”
“好好好,娘說不過你,四年不見你這嘴比衙門裏的訟師的嘴還能說,一切都依你。”
劉凡笑道:“那好吧,娘我還有事要對你們說。”
“說吧、說吧。”
“是這樣的,我想了好長時間,我們城南莊村二十多戶人家隻所以生活如此窮困,不僅是耕地少,更主要的是大部分耕地都是澆不上水的旱地,一畝地的收成比洮河邊上那幾塊水澆地少了一半都多。既然我們一家就要搬走了,我也想給咱村子裏留下點念想,想從上遊的李家莊附近開一條水渠來,把我們這些旱地大部分變成水澆地。”
“噢,你提的這事做成了是個積攢陰德的好事情,但前十幾年有人就提出過這樣的想法,從城裏請來的先生丈量後才知道從李家莊開一條水渠到咱們村要耗費不少錢糧,最主要的是因為要挖開隔在我們和李家莊的那道山梁。據估計整條渠修成了最少也要一百來貫,分到全莊子二十來戶人家,每家每戶都要拿出近五兩銀子來,你知道對莊戶人家來說,靠幾畝薄田一輩子也讚不下五兩銀子,這件事情也就沒人提了。”
聽了叔叔的話,劉凡看了一眼堂下有一個還沒打開的包裹說道:“爹,娘,是這樣的,我和董子這次迴來,除去買東西以及路上用去的,還拿迴來近二百八十兩銀子,我想拿出來一百三十兩做這件事,剩餘的一百五十兩留作搬家以及到涼州後一段時間的花銷,你倆看行嗎?”
一聽劉凡拿迴來二百八十兩銀子,叔嬸兩人驚的臉上都變了顏色,要知道兩人自小就沒見過多少銀子,見的最多的也是前兩年耿大偉當兵五年升了哨長後營裏批了大假迴鄉時兩個兒子順便讓耿大偉幫忙帶迴來的五兩銀子,老劉家一下子成了村裏最有錢的人家之一,拿出了其中的三兩銀子就買下了河邊的一畝水田……
隻見叔嬸兩人吭哧了好半天也沒說出一句圄圇話來。
連旁邊當觀眾的董子都等的有點不耐煩,悶聲道:“爹、娘,哥哥問你們呢,到底同意不同意?”
叔叔憋了好半天,終於憋出一句話來,“我和你娘老了,這事你倆做主……你倆做主。”
嬸娘也緊跟著點了點頭。
劉凡看到叔嬸兩人都同意自己的意見,就又開口道:“爹,娘,既然你們都同意,那這事就定了,我明天給蘇叔和馬強、小海三人也說一下,讓他們也一起湊個份子,蘇叔拿出五兩銀子,讓馬強和小海也各拿出一兩銀子,共同把這個事情做下來,也讓他們在莊子上留下個好名聲。”
“另外,我們一家、蘇叔一家還有馬強、小海都不可能在莊子上留多長時間,開渠的事情還要爹爹出麵找幾個靠得住的人負責,把水渠修好、修牢固,不要最後弄成錢花沒了,但事兒卻沒辦好。”
“這我曉得,我明天就去給你莊子上有德望的幾個老漢說,讓他們幾個出麵,事情就不會出現啥大問題,水渠一定能修好。”
四年沒見,一家人就好像有說不盡的話、商量不完的事情,就連辰辰也難得地沒打瞌睡,一家人一直聊到快半夜了才在嬸娘的催促下各自迴房睡覺。
自立秋以來,甘涼地區就再也沒有下過一場透雨,五六十天裏難得的幾迴小雨也是剛剛濕了地麵就被風吹的無影無蹤。
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雖然秋分已經過了八九天,但俗語說的“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剛進入民間俗稱的小陽春,氣溫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感覺更加溫暖如春,自日上三竿開始,白花花的太陽就向地上漫灑著熱氣,特別是個別大中午還匆忙趕路的人們,一會兒就被頭頂上毒辣辣的太陽烤出一身熱汗。
一眼望不見頭的驛道上,現在隻剩下三人還在風塵仆仆地騎馬趕路,身後傳來一名疲累的聲音,“凡子哥,得休息一下,再這樣跑下去,三匹馬都跑廢了。”
跑在前麵的一人輕輕扯動了一下韁繩讓馬速緩下來,隨口說道:“看出來了,現在離涼州估計也就個把時辰的路,但再不休息,我看不是馬要廢,你也要廢了。”
這話一出口,跟在後麵的另外一人哈哈大笑起來,引得說話的兩人也一起笑了起來。
隻聽另外一個說道,“凡子哥,你是不了解馬強,他就是個吃貨,他不是害怕自己跑廢了,而是看到前麵那客棧的旗杆了。”
看客到這裏肯定已經猜出來了,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探親後從狄道返迴涼州的劉凡、馬強及小海三人。
由於從涼州臨走時,郭總管傳話給劉凡,讓他無論如何要在十月初五之前趕迴涼州,故爾劉凡和馬強三人滿打滿算隻在村子裏呆了三天,因為已與蘇叔私下說好了董子與惠兒的事情,劉凡就直接把董子和蘇叔一起留了下來。
雖然劉凡一家和蘇叔一家好的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劉凡也向蘇叔說了,到涼州後兩家人先擠到一個宅院裏住下,但有些事卻不能馬虎,特別是牽扯到女孩子出嫁,這不但是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更是兩個家庭的大事,所以劉凡臨走時就向叔叔和嬸娘說了,三媒六聘的禮都要走到,姑家舅家的至親和二十多家莊戶也一並要請到。
說話功夫,三人已走到客棧前,劉凡看到由於天氣炎熱,客棧掌櫃把店裏的桌椅全部搬到前麵的空地上,十幾張圓桌上滿滿當當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