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四月的春光正好,不冷也不熱。田褚英不願呆在店裏,他喜歡搬把椅子坐到碼頭邊兒的槐樹下,看著過往的行人,和江麵上的船隻來來去去。他挎著刀,椅子邊放了一個帶嘴兒的茶壺,偶爾他會走到岸邊對著正在跟牙人爭吵的賣家喝斥幾句,更多的時候他隻是在樹蔭下歇著,挺好的。


    這便是田褚英的新差事,他能感覺到其他夥計對他的羨慕,但這沒用,除了馮一,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對手。他喜歡也很適應這份活兒,原來他給賭坊看場子,現下他負責看碼頭。驕陽下的碼頭,不時有滿載著糧食的商販與牙人激烈的討價還價。牙人的頭兒沒換,現在還是由黃三兒領頭,有七八個牙人跟著他,他們總是以各種理由盡量把價錢壓低,無情地摧毀著販糧人的期望,最後往往是合盛糧行以略微高一點兒的價錢把糧收走。其他的糧號也打破慣例不時派人候在碼頭,也打算邁過牙人直接收糧。


    不是坐商便不能越過牙人直接在碼頭上做買賣,這是壞了規矩,不僅牙人不幹,合盛也不幹。但規矩是人定的,也由人來改,憑什麽,憑拳頭。即便是坐商,你在碼頭上勢力不夠,你就別想直接在碼頭上插手交易,於是碼頭上的打鬥頻繁發生。說白了,這是一個憑棍棒說話的叢林。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那怕是一個局外人,通過時常的觀察,你也會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自從上迴那次幾十人的鬥毆之後,合盛糧行由於有了對州城的船運,再次增加了五名夥計,同時他們招收夥計的標準並未改變,依舊是身高體壯滿臉橫肉,這麽十五六人依舊日日在碼頭上習武弄棍。若不知底細的哪會看出他們是賣糧的,這分明便是武行嘛。就這樣還是有兩個夥計選擇辭工走了,畢竟現下在合盛碼頭上工成了一種高危的職業,時時麵臨打架鬥毆,受傷是難免的,心理壓力不小。為此,周道專門給糧號上工的夥計每人每天四十文的貼補,美其名曰操練補貼,這使得他們的工錢比別人都快翻番了。再加上這些夥計都是專門挑出來身強力大能打的,有每日練武對抗的環境和周道等人時時打著的雞血,比如"你們是最強的!"相互烘托下人心逐漸穩定下來。


    在碼頭上你留心看,慢慢地你會發現,幾乎每次收糧都是牙人打頭陣,聯手壓價,可最後用略高出一小截的價格把糧收走得利的,往往是合盛的人,而牙人們好像對此無動於衷。


    牙人們做的其他生意,合盛的人是從不參合的。當然牙人們也會收走一部分糧食,加了傭錢轉手倒給其餘的幾家糧商。那些糧商可以不要,但若甩了牙人直接到碼頭上交易,那便隻有打了。在隨後的幾番人數不算多的戰鬥中,那幾家糧商的人都吃了虧,即使他們叫了十多二十幾個人來,也都被打爬下。很簡單,他們要對付的不再是七八個牙人,而是牙人背後的合盛。


    並且合盛糧行還作了一件之前大家基本忽略掉的事,他們驚訝的發現,當他們幾家糧商聯合了四五十人再去找迴場子的時候。就在碼頭上,沒有事先的埋伏或準備,從碼頭的各處,包括停靠在岸邊的貨船上,很快便集結起了手握棍棒的數量與他們差不多的人手。這些人是挑夫與船夫,合盛對這些靠碼頭生活的漢子發出了明確的訊息,不跟合盛糧行一條心的,今後便不用在碼頭混了。第二,跟著合盛幹才有生意可做並且會越來越好。合盛悄然間對挑夫和船夫進行了整合,隨著他糧食生意的快速增長,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合盛一家不但占據了本縣糧食買賣的半壁江山,並開始將生意做到了州城。挑夫和船夫雖是苦力,但對於自己的行當他們卻是敏感的,他們憑著直覺便知道應該站在哪一邊。最現實的選擇便是誰控製了碼頭他們便站在誰那一邊。


    所以當幾家聯合起來的糧商,在湊出各自的一部分夥計和繳約的一些閑手,持了棍棒來到碼頭的時候。麵對著合盛的人,這些比較起來算得上是訓練有素的強勞力,其結果就往往不會有懸念。除了在打鬥中受傷,還要麵對官差的惡意,誰讓是他們主動上門鬥毆惹事生非呢?不僅要嚐牢獄之災,還得拿錢贖人,怎樣一個衰字了得。


    在此情形下,幾個商家也在調整對策,一邊極積備戰準備打下碼頭來。在這之前他們更多地避免在碼頭上直接交易,而是派人下鄉,深入到各村鎮主動地要約大戶收購糧食。此舉還是收到一定的成效,不過主動收購跟直接收送上門來的糧食相比,在心態上是不大一樣的,從而影響到要價。同時在人力成本上也會有所增加,路途中糧食不能久存,考慮到交通的便利和收糧數量的多寡,另外還有糧價的隨時波動,這種上門收糧僅能適用於一些沿河的種糧大戶。能否收得上來基本得現場談價,議價方式上不占優,操作起來除了有水份也並不便利。雖說當地進價會便宜些,但收上糧再運迴縣城,比起從碼頭牙人的手上收糧也便宜得有限。所以,對於被周道霸著的碼頭,還得繼續打。


    雙方都在續力,準備一舉把對方打趴下。但相對來說,周道處於被動的一方,他在等。聚眾鬥毆是有講究的,得分地方,在城內,在縣太爺眼皮子底下誰也不敢亂來,城門一關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那就耗著吧,雖然餘糧記財大氣粗,但周道的營生刨去各項額外的開銷後還有贏餘,"時間在我們這邊兒。"他怕,又不怕。


    目前的這種情況,潘爺總體上還是滿意的。雖然城外碼頭時常發生械鬥,對於潘爺這個直接管著治安的捕頭來說,麵上是有些不好看,不過總掌本縣治安的縣尉方旭都未覺得有啥不好看的,再者更上麵的李會和於大人也當不知道,那還有啥可說的。這段時日牢裏關了不少人,能不時的增舔些進項,對此上下還是基本滿意的。不過最近的情況起了變化,潘爺得到消息,幾家糧商準備搞迴大的,他們找了徐十一和外縣的混子,糾集幾家聯絡了足有幾百人,準備把合盛徹底打癱打殘趕出本地!


    人多嘴雜,這麽大的動靜至少是瞞不了潘爺的。潘爺帶了丘二和黃葵直接進了餘糧記,找到餘青田便問他,“械鬥之事準備得如何了?”“啥械鬥之事?”潘爺並不理他,接著道“我想你們應該還沒準備好,你讓各家糧號把店裏的家裏的細軟都收拾收拾。”看著麵無表情的餘青田,潘爺道“於大人讓我帶個話,若是死了人,鬧得大了,抄家拿人!先從你家開始。不論到時候誰贏,反正本縣是不會再有你餘糧記這家糧號了。”


    潘爺翻眼看著餘青田,“該說的話老子已經帶到了。”說罷轉身走了。留了黃葵二人站在那兒,看著餘東家,又相互瞧了一眼,趕緊跟著潘爺走了。餘青田怨憤的目光盯著他們的背影走出了很遠,直至轉過街角不見他還一直這麽釘在門口,右手緊攥著拳頭,額頭上青筋暴露,憋了很久才低吼出一句“狗官!"


    “如何?”徐辯在他的後院裏問道,院中擺了三把椅子,坐著徐辯、潘爺和周道三人。“都與他說了。”潘爺答道,至於餘青田之後會有何反應,還會不會聚眾來打,那是他自己的事兒了。“還是得做足準備,有什麽風吹草動,你安插的人要及時報訊。”周道點點頭道,“我估計他們會收手,至少各家不會那麽心齊。隻要他幾個沒瘋,就會有所顧忌。不過我們得做到,要打,就隨時奉陪。”徐辯點了點頭,“你可以試著再拉攏一家,分化他們。"


    “還有一件事,於大人才從州城那邊得到的消息:大理的國都被攻陷了。”徐辯很嚴肅,“啊。”周道聽得猝不及防,猛然一愣,一時間又陷入了沉默。


    “大理的國都被攻陷,這件事發生在去年底。韃子軍以東中西三路攻擊大理,留汪徳臣漢軍一路在宋境的嘉州一帶同餘帥對峙,以守側後。大理軍則由丞相高泰祥親率大軍沿金沙江南側一線布防,遂兩軍在金沙江形成對峙。十二月初,韃子西路軍主帥兀良合台率軍西進繞過大理軍防線,以羊皮筏子渡江然後向南進入深山,再翻越旦當嶺,當大軍突然出現在納西麽些部族腹地時,家裏都被端了,麽些部投降,蒙軍占領三賧(今麗江)。兀良合台部不曾停留,裹挾麽些部從側後突襲大理軍主力,大理軍金沙江防線崩潰,高泰祥率主力退往都城,以重兵據通往都城的咽喉要地龍首關迎戰。蒙軍東、中兩路先後渡江與西路軍在龍首關外會師。休整一日後,由親王忽必烈親自督戰,令東中西三路軍不間斷全線猛攻,第二日關破,全殲大理軍主力,並乘勝於二十八日攻破大理都城。大理國主段興智,丞相高泰祥出逃。”


    徐辯緩緩地說著,周道潘爺默默地聽著。“聽說那忽必烈下了止殺令,蒙古人沒有屠城,正遣軍四處攻略城寨和追殺。最後傳出的消息是大理丞相高泰祥已於姚州被俘並斬首。”徐辯說完好一會兒,三個人都不吭聲,像是還在迴味與琢磨。“狗日的,好快。”半晌潘爺來了一句,“韃子確實曆害!大理國幾百年的基業,說沒就沒了,連個動靜都沒有。”周道表情嚴肅地看著徐辯的眼睛,問道“你注意到沒有,這大理被滅國是發生在邸報上所說的餘帥小勝汪德臣一戰之前?”


    “嗯?”潘爺沒反應過來,徐辯點點頭接過話來,“蒙古人去年十二月下旬攻下了大理都城和周邊城寨,一月中旬汪德臣在嘉州攻餘帥小敗,此二者可有何關係?”他並未等誰作答,而是接著說“說明蒙軍攻滅大理後,封鎖了消息,另外命汪德臣主動攻擊餘帥以作試探,所以小打了一仗,蒙古人也試探出了我大宋在嘉州的軍力虛實。餘帥統領大軍屯集嘉州一線,顯然已作好了準備。"


    徐辯接著道"現下已時至四月,蒙軍並未趁著打掉了大理的主力,即刻掉頭會師嘉州的汪德臣部來對陣宋軍,說明他們也沒有勝算,或者說是兩邊皆無勝算,是以在嘉州還是僵持著。不過蒙古人此戰已達成了其攻滅大理並對大宋形成夾攻之勢的目的。”“那餘帥現在主動攻擊呢?或許蒙軍在大理也是元氣大傷呢?”周道心有不甘地問道。“有些晚了,至少不會是好的時機,我想這個餘帥理會得。當然若無朝廷的授權,越境出兵這麽大的事,隻怕不易。哎?!怪隻怪大理太不成氣,蒙古人這麽遠的長途奔襲,大理不僅未能將蒙軍拖入進退不能的泥潭,反倒是一戰而亡,未能爭取到宋軍出兵的機會。哎?!這到底是大理太弱,還是蒙古太強??”徐辯直說得搖頭謂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末將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慢手老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慢手老張並收藏宋末將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