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六這天,盧義懷揣著眾人的信件,風風火火地迴到了北地。
要知道,他要是快馬加鞭的話,本可以在半個月內就抵達廣豐縣的。
隻可惜,這南方的秋天,不是刮風就是下雨,這路趕得可真是麻煩!
五月份那次是因為人多,所以走得慢,而這次呢,純粹是因為這惱人的風雨太多啦!
盧義心裏暗暗打定主意,迴江南等見到光叔,一定要跟他好好說道說道,以後啊,可千萬別在雨季趕路了,這躲風躲雨的,實在是太煩人啦!
盧義率先抵達廣豐縣衙,盧清哲卸任後,繼任廣豐縣令的是於懷時,他本是廣豐縣縣丞,得盧清哲提攜。
故而,於懷時對盧義非常熱忱,對有盧清哲撐腰的五井村及豆腐坊也頗為上心。
莫看縣丞與縣令僅一字之差,實則天差地別,若無提攜、後台,終身為縣丞者大有人在,故而於大人對盧清哲著實感恩,此乃其貴人也。
且盧清哲於廣豐縣的三年,使廣豐縣發生了天翻地覆之變,隻要他循盧大人所留之策繼續發展,不出數年,廣豐縣便可自下縣擢升為中縣乃至上縣,屆時於大人的地位亦將隨之提升!
聽聞盧義欲往五井村送信,於大人趕忙告知上元鎮豆腐坊已開,並遣衙役攜盧義赴上元鎮五井村豆腐坊,心中亦對五井村之地位再作考量。
盧義時間緊迫,隨衙役至上元鎮豆腐坊,剛好林大伯自豆腐坊中出,正要迴村,見衙役攜一風塵仆仆的男子,即刻上前問詢:“大人,今日來這有啥事嗎?”
衙役沉聲道:“林大師傅,這是盧義老爺,自南方來,特來尋林大師傅。”
林大伯聽到來自南方,心內又歡喜又害怕,歡喜是因為二弟三弟來信,害怕是因為二弟三弟不知道是不是出事了,當即望向盧義,嘴唇微顫問道:“這位大人,可是我家二弟來信?”
“林大爺,某是盧義。”盧義言罷,自馬背卸下一個大包裹交予林大伯,言道:“林老爺,此是林姑娘托我帶迴之物,有信亦有禮物,林姑娘言皆已署名,請查收。”
林大伯接過包裹,心下安定,即刻道:“盧大人,快請到豆腐坊裏坐坐!我二弟、三弟與暖兒他們可安好?”
“不必了,林大爺,我尚需趕路,東西既已送達,我便告辭了!”盧義確需趕路。
林大伯忙向坊內唿道:“春石、春石,速取些銀錢來……”繼而看向盧義和衙役道:“二位大人既有要事,小民亦不敢強留。小民也沒啥東西,還請收下些銀錢,權作茶水之資。”
張春石自坊內奔出,取出幾袋銅板,林四叔亦自坊內趕出。
盧義婉拒,但示意衙役收下,說道“林大爺,我大概一個月後會再次迴江南,有需要帶去江南之物,可以準備一下。”說著遂與林大伯、林四叔等道別。
林大伯他們跟兩人揮手道別後,就迴到了豆腐坊。
豆腐坊最忙碌的時候已經過去啦,不過坊裏人可都在呢,這不,豆腐坊大食堂剛剛歇息,這會正在收拾。
聽說江南有信寄來,大家都高興壞了,唿啦啦地全圍了過來。
四嬸一聽說是林暖的信,抱著林開就從後院樂顛顛地跑了過來。
林四叔把一張空桌子擦得幹幹淨淨,林大伯把包裹輕輕放在桌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隻見上麵有個木匣子,下麵還有好幾包用棉麻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
林大伯打開木匣子,眾人一看,喲嗬,原來是好些信件呢。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張春石,張春石被十來雙眼睛這麽一盯,突然就有點緊張了,他趕緊拿起信件,說道:“這是周越的信,周山哥,給你!”
“好嘞,是我家小越子的,哈哈……我得拿迴家去,我可不識字,得找我兒子讀給我爹娘聽。”
“這是給大虎伯的,大虎伯……”
“嗬嗬。”林大伯笑著接過信。
“咦,還有我爹的!四嬸,這是暖兒寫給你的!”
“啥,我還有單獨的一封!?哎呀,四郎,小才啥時候迴來啊,我們也不識字啊!”四嬸急得直跺腳。
林四叔接過信,說:“應該一會兒就下課了,正好明天就是旬休,咱別著急,等會兒或者明天再看。”
“不行,我要聽聽暖兒跟我說啥啊,咋還不迴來。”
“嬸,別著急。這信還挺多的呢,有些得送迴村裏去,這裏還有給福子和春丫的呢。”
“這樣啊,大哥,等會兒小才他們迴來,咱把明天的活準備好,就一起迴村吧!明天早點過來,行不?”林四叔說。
“嗯!行!”林大伯點點頭,大家都高興得很呢,南邊來信啦,都是村裏出去的孩子,大家可都掛念著呢。
等鎮學上學的四個娃迴來,眾人立馬套上牛車,關上坊門就迴了村。
到了五井村,成雲叔和王全伯還在豆腐坊和土豆作坊忙碌著。
村中有人見到鎮裏豆腐坊的人都迴來了,還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趕忙上前詢問。
一聽原來是江南來信,這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讓整個村子熱鬧開來。
張春石按照林暖留在包裹裏的字樣,如同傳遞珍貴禮物的使者一般,把信件和禮物送到每一個當事人的手中,眾人隨之分散。
林氏一族人如同歸巢的鳥兒,紛紛聚到了林大伯家中。
大伯母小心翼翼地將用棉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包裹打開,隻見那純白的絲綢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透亮的布料她們都不曾見過,衝擊著大家夥的眼睛。
大伯母將一塊遞給四嬸,一塊遞給春丫,另一塊則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裏。
四嬸用衣服使勁擦了擦手,仿佛準備抱著一件稀世珍寶,然後輕輕撫摸著這散發著光芒的布料,眼睛微微濕潤,仿佛那是她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春丫也溫柔地抱著這塊絲綢布,就像抱著她的小閨蜜林暖一樣,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損壞它。
林才拆開信件,和林滿一起看了起來,然後聲情並茂地讀給大家夥聽。
這些都是林暖他們在江南的家常事,然而,就是這些平凡的家常事,卻如同一曲動人的樂曲,在眾人的耳邊奏響。
時而有些擔心,時而感覺高興,時而又擔心起來。
小才讀完,小滿讀,兩人讀得口幹舌燥,但看著阿爹阿娘那期盼的眼神,他們又毫不猶豫地再讀了一遍!
林大伯對林四叔說:“四弟,剛剛那盧大人說一個月後基本會迴江南,還問咱有沒有東西帶迴去。咱也得趕緊準備起來!我看把銀子給他們帶上,俗話說,窮家富路,他們在那用錢的地方可多了。”
“還有我給小暖做的衣服鞋子,也都帶上!”四嬸急切地說。
“我也做了一些,都帶上。”春丫高興地說道,仿佛她的心意也隨著這些衣物一同傳遞到了遠方。
“行,你們都規整規整……”
“還得寫信!明兒我去鎮上買些紙迴來……”
而今日,那些收到了信件、禮物或是銀子的家庭,無一不是沉浸在了喜悅與安心之中。
或許曾經,他們偶爾也會心生懊悔,悔不該當初做出讓孩子們遠赴江南的決定。
畢竟,距離遙遠,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洶湧,而對於親人間的長久分離,心中更是難免忐忑不安。
然而就在今日,當那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書信送達時,所有的憂愁與煩惱都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自豪感以及難以言喻的興奮之情。仿佛之前所有的擔憂與顧慮,都在此刻化為了烏有。
要知道,他要是快馬加鞭的話,本可以在半個月內就抵達廣豐縣的。
隻可惜,這南方的秋天,不是刮風就是下雨,這路趕得可真是麻煩!
五月份那次是因為人多,所以走得慢,而這次呢,純粹是因為這惱人的風雨太多啦!
盧義心裏暗暗打定主意,迴江南等見到光叔,一定要跟他好好說道說道,以後啊,可千萬別在雨季趕路了,這躲風躲雨的,實在是太煩人啦!
盧義率先抵達廣豐縣衙,盧清哲卸任後,繼任廣豐縣令的是於懷時,他本是廣豐縣縣丞,得盧清哲提攜。
故而,於懷時對盧義非常熱忱,對有盧清哲撐腰的五井村及豆腐坊也頗為上心。
莫看縣丞與縣令僅一字之差,實則天差地別,若無提攜、後台,終身為縣丞者大有人在,故而於大人對盧清哲著實感恩,此乃其貴人也。
且盧清哲於廣豐縣的三年,使廣豐縣發生了天翻地覆之變,隻要他循盧大人所留之策繼續發展,不出數年,廣豐縣便可自下縣擢升為中縣乃至上縣,屆時於大人的地位亦將隨之提升!
聽聞盧義欲往五井村送信,於大人趕忙告知上元鎮豆腐坊已開,並遣衙役攜盧義赴上元鎮五井村豆腐坊,心中亦對五井村之地位再作考量。
盧義時間緊迫,隨衙役至上元鎮豆腐坊,剛好林大伯自豆腐坊中出,正要迴村,見衙役攜一風塵仆仆的男子,即刻上前問詢:“大人,今日來這有啥事嗎?”
衙役沉聲道:“林大師傅,這是盧義老爺,自南方來,特來尋林大師傅。”
林大伯聽到來自南方,心內又歡喜又害怕,歡喜是因為二弟三弟來信,害怕是因為二弟三弟不知道是不是出事了,當即望向盧義,嘴唇微顫問道:“這位大人,可是我家二弟來信?”
“林大爺,某是盧義。”盧義言罷,自馬背卸下一個大包裹交予林大伯,言道:“林老爺,此是林姑娘托我帶迴之物,有信亦有禮物,林姑娘言皆已署名,請查收。”
林大伯接過包裹,心下安定,即刻道:“盧大人,快請到豆腐坊裏坐坐!我二弟、三弟與暖兒他們可安好?”
“不必了,林大爺,我尚需趕路,東西既已送達,我便告辭了!”盧義確需趕路。
林大伯忙向坊內唿道:“春石、春石,速取些銀錢來……”繼而看向盧義和衙役道:“二位大人既有要事,小民亦不敢強留。小民也沒啥東西,還請收下些銀錢,權作茶水之資。”
張春石自坊內奔出,取出幾袋銅板,林四叔亦自坊內趕出。
盧義婉拒,但示意衙役收下,說道“林大爺,我大概一個月後會再次迴江南,有需要帶去江南之物,可以準備一下。”說著遂與林大伯、林四叔等道別。
林大伯他們跟兩人揮手道別後,就迴到了豆腐坊。
豆腐坊最忙碌的時候已經過去啦,不過坊裏人可都在呢,這不,豆腐坊大食堂剛剛歇息,這會正在收拾。
聽說江南有信寄來,大家都高興壞了,唿啦啦地全圍了過來。
四嬸一聽說是林暖的信,抱著林開就從後院樂顛顛地跑了過來。
林四叔把一張空桌子擦得幹幹淨淨,林大伯把包裹輕輕放在桌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隻見上麵有個木匣子,下麵還有好幾包用棉麻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東西。
林大伯打開木匣子,眾人一看,喲嗬,原來是好些信件呢。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張春石,張春石被十來雙眼睛這麽一盯,突然就有點緊張了,他趕緊拿起信件,說道:“這是周越的信,周山哥,給你!”
“好嘞,是我家小越子的,哈哈……我得拿迴家去,我可不識字,得找我兒子讀給我爹娘聽。”
“這是給大虎伯的,大虎伯……”
“嗬嗬。”林大伯笑著接過信。
“咦,還有我爹的!四嬸,這是暖兒寫給你的!”
“啥,我還有單獨的一封!?哎呀,四郎,小才啥時候迴來啊,我們也不識字啊!”四嬸急得直跺腳。
林四叔接過信,說:“應該一會兒就下課了,正好明天就是旬休,咱別著急,等會兒或者明天再看。”
“不行,我要聽聽暖兒跟我說啥啊,咋還不迴來。”
“嬸,別著急。這信還挺多的呢,有些得送迴村裏去,這裏還有給福子和春丫的呢。”
“這樣啊,大哥,等會兒小才他們迴來,咱把明天的活準備好,就一起迴村吧!明天早點過來,行不?”林四叔說。
“嗯!行!”林大伯點點頭,大家都高興得很呢,南邊來信啦,都是村裏出去的孩子,大家可都掛念著呢。
等鎮學上學的四個娃迴來,眾人立馬套上牛車,關上坊門就迴了村。
到了五井村,成雲叔和王全伯還在豆腐坊和土豆作坊忙碌著。
村中有人見到鎮裏豆腐坊的人都迴來了,還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趕忙上前詢問。
一聽原來是江南來信,這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讓整個村子熱鬧開來。
張春石按照林暖留在包裹裏的字樣,如同傳遞珍貴禮物的使者一般,把信件和禮物送到每一個當事人的手中,眾人隨之分散。
林氏一族人如同歸巢的鳥兒,紛紛聚到了林大伯家中。
大伯母小心翼翼地將用棉布包得嚴嚴實實的小包裹打開,隻見那純白的絲綢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透亮的布料她們都不曾見過,衝擊著大家夥的眼睛。
大伯母將一塊遞給四嬸,一塊遞給春丫,另一塊則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裏。
四嬸用衣服使勁擦了擦手,仿佛準備抱著一件稀世珍寶,然後輕輕撫摸著這散發著光芒的布料,眼睛微微濕潤,仿佛那是她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春丫也溫柔地抱著這塊絲綢布,就像抱著她的小閨蜜林暖一樣,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損壞它。
林才拆開信件,和林滿一起看了起來,然後聲情並茂地讀給大家夥聽。
這些都是林暖他們在江南的家常事,然而,就是這些平凡的家常事,卻如同一曲動人的樂曲,在眾人的耳邊奏響。
時而有些擔心,時而感覺高興,時而又擔心起來。
小才讀完,小滿讀,兩人讀得口幹舌燥,但看著阿爹阿娘那期盼的眼神,他們又毫不猶豫地再讀了一遍!
林大伯對林四叔說:“四弟,剛剛那盧大人說一個月後基本會迴江南,還問咱有沒有東西帶迴去。咱也得趕緊準備起來!我看把銀子給他們帶上,俗話說,窮家富路,他們在那用錢的地方可多了。”
“還有我給小暖做的衣服鞋子,也都帶上!”四嬸急切地說。
“我也做了一些,都帶上。”春丫高興地說道,仿佛她的心意也隨著這些衣物一同傳遞到了遠方。
“行,你們都規整規整……”
“還得寫信!明兒我去鎮上買些紙迴來……”
而今日,那些收到了信件、禮物或是銀子的家庭,無一不是沉浸在了喜悅與安心之中。
或許曾經,他們偶爾也會心生懊悔,悔不該當初做出讓孩子們遠赴江南的決定。
畢竟,距離遙遠,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洶湧,而對於親人間的長久分離,心中更是難免忐忑不安。
然而就在今日,當那一封封飽含深情的書信送達時,所有的憂愁與煩惱都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自豪感以及難以言喻的興奮之情。仿佛之前所有的擔憂與顧慮,都在此刻化為了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