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清哲是個年輕卻富有理想的世家子弟,自康聖元年年紀輕輕中舉,先在翰林院任職,後又調至廣豐縣任縣令,其實按照他的成績和家勢可以直接去上一級任知州也或者是同知,但盧清哲是個有抱負的世家子,他覺得自己可以從底層走起,了解民情,能更好地走通將來的官路!


    一個宰輔對於世家的重要性也無可比擬,至少宰輔十年內,世家可以再上一層樓,翰林院很好,天子近臣,但總比不得一縣一府長官來的更有挑戰性,跟父親(盧氏族長)商量後,他選擇了這個下縣,當然家族也為他安排了隨從、幕僚,甚至廚娘。


    然後他真的遇到了挑戰,一來沒到幾天,上任縣令製定的徭役已經開始了,作為公家令,他也不能做啥改變,但他聽到徭役死了一百六十來人後,他感覺心緒難平,周圍的幾個縣令一打聽,結果他們那更多,一人亡補貼一兩銀,他想想一兩銀實在太少,翻了翻縣衙賬簿,提到了二兩……世家子弟也是第一次體會到原來一兩二兩銀子可以抵一條生命!


    他下縣體察民情,吃到了又澀又難吃的飯食,還是縣裏食客最多的食肆!當然他也吃到了幾種新式菜樣,這種食物他居然沒有吃到過,還蠻好吃的!所以他又花了二十兩向食肆掌櫃買了食方,讓廚娘做給他吃,結果廚娘說市場上似乎並沒有原材料?!但她知道這是水裏的,還是她沒成親前,下河玩耍時摸到過,不過殼太硬,不能吃……


    他花了二十兩,結果原材料必須去食肆買才行,幸好廚娘學會後做出來比食肆做的好吃多了!也算稍稍安慰他一點……


    納糧稅前,書吏員拿來兩款鬥讓他選擇,他問清楚區別後,選擇了平底鬥,他不需要靠這點來衝功勞,納糧完成後書吏員告訴他今年的納稅比去年少了一百多石!額,好像沒有功,他還有少了功績……但他覺得他的百姓們好像笑容真實了一些。


    十月的徭役也是整個河南道必須安排的,所以他隻能在他能選擇的範圍內給予百姓最輕便一點的,結果今年十月的晝夜溫差居然較往年大上許多,然後他的勞動力人口又慘遭減員……


    往年縣誌基本提到本地大約十一月(本書基本都為農曆)中下旬會有大雪,但他結合自己所學,看著日益壓成的天氣,緊趕慢趕讓人通知了雪情,雖然不少人提前做了冬服,但架不住這場雪又爆又急,直接下了兩天兩夜,至使整個廣豐縣受災,他往周邊縣區一打聽,發現位於秦嶺山腳的縣區特別嚴重,而相對遠一些的雖然也有暴雪影響,但比他們這影響輕上不少。作為一縣長官,他趕緊聯係周圍受災嚴重的縣令,聯合上書知州望減免賦稅,並寫信給自己的三伯(河南道提督府同知),讓其與黃刺史多提一些,望早期促成此事;同時年輕的長官對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居然產生了懷疑,要不要選個黃道吉日開壇祭法呢,自己的縣令生涯會不會順利些,百姓的日子也會好過一點呢……


    ……


    隨著整個廣豐縣齊齊努力,總算大部分鎮村的災情算是緩過去了,五井村也是。


    接下來讓人頭疼的表示賦稅了,十一月底今年的第二輪賦稅就要交了,而此次暴雪,影響了粟米的收獲,本身下半年的粟米產量變少,隻夠堪堪繳稅而已,暴雪放晴三天,村民就開始提早收獲粟米,再放地裏隻會爛的更快,現在隻能搶救收獲下。看著收獲的粟米,村民都很悲傷,這意味著可能要把來年的留口糧交出去,那明年該如何!


    ……


    而幸,康朝現階段官員大部分都有理想抱負,總期待自己名垂千古,所以這次河南道的減免賦稅之事也很順利,在暴雪後第十天,廣豐縣衙就收到了減免賦稅的政令,當然是分級的,比如縣區受災尚可的地區,隻減免了半石,像五井村則減一半,像壓路頭村這樣特別嚴重的賦稅全免了!村民收到這個消息時,紛紛跪地叩謝帝王,感謝刺史和縣令以及前來通報的裏長等人……盧縣令總算感覺自己的氣順了一些,當然他的“開壇祭法”,不是!祈福祭祀也如火如荼地準備中,正好已經到年底,可以與民同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暖暖而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空執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空執與並收藏暖暖而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