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三國反應
換裝後人前顯聖,揮手間帶飛古人 作者:摘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神明填海造陸,揮手變橋的舉動,很快就被傳播了出去,慶帝收到了聞心和辰州知州遞上來的折子,永寧長公主和盛帝也通過安插的探子得知了這些消息。
慶國皇宮,慶帝看完折子,哈哈大笑道:“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被傳召的於侍郎連忙道:“陛下,辰海橋連通兩州,大大方便了經貿往來,應當在兩岸設立相關機構或者部分及時管理,萬萬不能辜負神女娘娘此舉。”
不過於侍郎知道自己是禮部的人,這個不歸禮部管理,他這麽說也隻是勸誡陛下及時和朝臣商議此事。
“愛卿說的有理,明日早朝再議。”慶帝的心思很顯然沒有放在這件事上,“愛卿你說,這次神女娘娘在海州做了這麽多的好事,是不是代表了對朕最近行為的認可,已經不計較之前的事情了?”
於侍郎抽了抽嘴角,沉默了一瞬才道:“神明心思,臣無法揣測。”
沒從對方口中聽到自己想聽的話,慶帝臉上閃過一抹不悅。
這時候,大太監傳令皇後娘娘過來了。
皇後娘娘也是慶帝喊來的,還是因為聞心的事情,還不待皇後行完禮,慶帝就甩過來一道折子,拍著桌案道:“看看,看看你的好妹妹,非要留在海州不迴來,她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朕賜婚的不滿嗎?”
這次聞心在海州近距離接觸到了神女娘娘,更是得到了神女娘娘的誇獎,加上平定海州動亂的功勞,這些事情已經逐漸在慶國的百姓中傳開。
隨著這次事情傳開,很多人終於敢談起幾年前聞心收服海州的功勞了。
這一次,慶帝再也無法隱藏和遮掩屬於聞心的光芒。
於侍郎撿起地上的折子遞給了皇後娘娘,他對皇後的親妹妹聞將軍是心懷敬意的,在她身上,他看到了自家夫人說的女性的力量。
餘光瞥了眼還在怒意中的慶帝,於侍郎心道,這次聞將軍的事情傳播的如此厲害,還有他夫人祝福會的功勞呢,不過他是不會跟陛下說的。
看完折子,皇後心裏湧起淡淡的傷感,她知道,妹妹做了這個決定,以後便很少會迴慶都了,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她。
不過,她非常支持妹妹的決定。
“陛下,此次小妹在海州的所作所為,皆有神女娘娘看在眼裏。臣妾想,小妹也是深思熟慮才做出的這個結果。”
於侍郎附和道:“皇後娘娘說的有道理,聞將軍的各種舉動,必然都是暗暗順著神女娘娘的心意。”
兩人的一番話讓慶帝的怒火平息了不少,也隱隱覺得聞心留在海州莫不是神女娘娘的意思,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就拿聞心沒辦法了。
“既如此,便讓聞將軍擔任海州知州,聞家軍分散在海州和其他沿海州城駐守,以防再有海外之人來犯。”
到最後,慶帝還是削了聞心的兵權。
皇後娘娘長舒了一口氣,雖然妹妹的兵權沒了大半,但是成了海州知州,能夠彌補她多年前的遺憾,親自治理海州了。
…
大安國的皇宮,自從永寧長公主接手朝政以來,基本就不住在宮外的公主府了,而是在皇宮裏選了一座宮殿。
蘭子淵快步從外麵踏入殿內,“皇姐,慶國海州的事情——”
“本宮已知曉。”永寧長公主示意蘭子淵過來坐。
“皇姐,我當然知道您肯定清楚,我要說的是另外一件事兒。”
還沒說是什麽事,蘭子淵就滿臉笑容。
“是百姓們的聲音。”
嚴格來說,百姓們酸了,心酸,盛國有死寂沙漠裏的清泉河,慶國有連通兩州的辰海橋,都是神女娘娘親手締造的奇跡。
雖說大安國也有淨靈府,但是百姓們已有猜測,等神明離開的那天,淨靈府應該也不複存在。
所以大安國的百姓們此刻對另外兩國滿是羨慕。
聽完後,永寧長公主輕笑:“本宮倒是覺得,神女娘娘公平的很,當初神明最開始降臨的就是大安國,已然是我們的幸運了。”
他們大安國本就是三國中最強的,受到神明的幫助,接受到的新知識也是最多的。
永寧長公主相信,未來,他們有能力自己締造奇跡。
“百姓們太閑了,該給他們一些新的談資了。”
原本正在喝茶的蘭子淵動作一頓,“皇姐,你準備動手了?”
“嗯,就選在除夕那天。這麽好的日子,想必皇兄舍不得讓大安的百姓們為他哭喪吧!”
雖然除夕那天還沒來,但是蘭子淵莫名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等皇姐登基了,他是不是又能繼續遊山玩水了?
蘭子淵的小心思都寫在了臉上,被永寧長公主一眼看出,她突然想起前兩天侍女念的京城裏時興的話本子,裏麵有句話:我會繼承家裏的一切,包括你,我愚蠢的弟弟。
此時此刻,她深有體會。
…
盛國皇宮,夏侯炎澄風塵仆仆的大踏步入宮,冬日裏的寒風吹的他發絲上的金色小鈴鐺發出悅耳的聲音。
旁邊領路的大太監道:“世子,數月不見,您看著有些疲倦,陛下見了,怕是要心疼的。”
“無礙”
夏侯炎澄知道自己在沙州這幾個月,日日吹著風沙,臉上的細皮嫩肉早就沒了,整個人看起來膚色也比之前要深了些,更顯威武。
“大公主出使三界山,沒出什麽亂子吧?”
在沙州的那段時間,夏侯炎澄全身心的撲在了推進漠族和各州的往來上,對於其他事情的關注很少。
大太監笑了笑:“大公主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迴來還和陛下以及娘娘描述天宮的模樣。不過大公主還是和之前一樣,沉迷於各種新奇的穿著打扮,還從定州那邊買迴來一堆吃的喝的。”
夏侯炎澄也是無奈一笑:“她這還是和以前一樣。”
說罷,夏侯炎澄已經到了禦書房,拜見了盛帝。
禦書房內,還有幾位朝中重臣。
“迴來的正好。”盛帝看到變化了不少的夏侯炎澄,感到頗為欣慰,此番受到神明懲戒沒能去得了三界山,而是留在了沙州,也是另一番鍛煉。
慶國皇宮,慶帝看完折子,哈哈大笑道:“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被傳召的於侍郎連忙道:“陛下,辰海橋連通兩州,大大方便了經貿往來,應當在兩岸設立相關機構或者部分及時管理,萬萬不能辜負神女娘娘此舉。”
不過於侍郎知道自己是禮部的人,這個不歸禮部管理,他這麽說也隻是勸誡陛下及時和朝臣商議此事。
“愛卿說的有理,明日早朝再議。”慶帝的心思很顯然沒有放在這件事上,“愛卿你說,這次神女娘娘在海州做了這麽多的好事,是不是代表了對朕最近行為的認可,已經不計較之前的事情了?”
於侍郎抽了抽嘴角,沉默了一瞬才道:“神明心思,臣無法揣測。”
沒從對方口中聽到自己想聽的話,慶帝臉上閃過一抹不悅。
這時候,大太監傳令皇後娘娘過來了。
皇後娘娘也是慶帝喊來的,還是因為聞心的事情,還不待皇後行完禮,慶帝就甩過來一道折子,拍著桌案道:“看看,看看你的好妹妹,非要留在海州不迴來,她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朕賜婚的不滿嗎?”
這次聞心在海州近距離接觸到了神女娘娘,更是得到了神女娘娘的誇獎,加上平定海州動亂的功勞,這些事情已經逐漸在慶國的百姓中傳開。
隨著這次事情傳開,很多人終於敢談起幾年前聞心收服海州的功勞了。
這一次,慶帝再也無法隱藏和遮掩屬於聞心的光芒。
於侍郎撿起地上的折子遞給了皇後娘娘,他對皇後的親妹妹聞將軍是心懷敬意的,在她身上,他看到了自家夫人說的女性的力量。
餘光瞥了眼還在怒意中的慶帝,於侍郎心道,這次聞將軍的事情傳播的如此厲害,還有他夫人祝福會的功勞呢,不過他是不會跟陛下說的。
看完折子,皇後心裏湧起淡淡的傷感,她知道,妹妹做了這個決定,以後便很少會迴慶都了,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她。
不過,她非常支持妹妹的決定。
“陛下,此次小妹在海州的所作所為,皆有神女娘娘看在眼裏。臣妾想,小妹也是深思熟慮才做出的這個結果。”
於侍郎附和道:“皇後娘娘說的有道理,聞將軍的各種舉動,必然都是暗暗順著神女娘娘的心意。”
兩人的一番話讓慶帝的怒火平息了不少,也隱隱覺得聞心留在海州莫不是神女娘娘的意思,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就拿聞心沒辦法了。
“既如此,便讓聞將軍擔任海州知州,聞家軍分散在海州和其他沿海州城駐守,以防再有海外之人來犯。”
到最後,慶帝還是削了聞心的兵權。
皇後娘娘長舒了一口氣,雖然妹妹的兵權沒了大半,但是成了海州知州,能夠彌補她多年前的遺憾,親自治理海州了。
…
大安國的皇宮,自從永寧長公主接手朝政以來,基本就不住在宮外的公主府了,而是在皇宮裏選了一座宮殿。
蘭子淵快步從外麵踏入殿內,“皇姐,慶國海州的事情——”
“本宮已知曉。”永寧長公主示意蘭子淵過來坐。
“皇姐,我當然知道您肯定清楚,我要說的是另外一件事兒。”
還沒說是什麽事,蘭子淵就滿臉笑容。
“是百姓們的聲音。”
嚴格來說,百姓們酸了,心酸,盛國有死寂沙漠裏的清泉河,慶國有連通兩州的辰海橋,都是神女娘娘親手締造的奇跡。
雖說大安國也有淨靈府,但是百姓們已有猜測,等神明離開的那天,淨靈府應該也不複存在。
所以大安國的百姓們此刻對另外兩國滿是羨慕。
聽完後,永寧長公主輕笑:“本宮倒是覺得,神女娘娘公平的很,當初神明最開始降臨的就是大安國,已然是我們的幸運了。”
他們大安國本就是三國中最強的,受到神明的幫助,接受到的新知識也是最多的。
永寧長公主相信,未來,他們有能力自己締造奇跡。
“百姓們太閑了,該給他們一些新的談資了。”
原本正在喝茶的蘭子淵動作一頓,“皇姐,你準備動手了?”
“嗯,就選在除夕那天。這麽好的日子,想必皇兄舍不得讓大安的百姓們為他哭喪吧!”
雖然除夕那天還沒來,但是蘭子淵莫名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等皇姐登基了,他是不是又能繼續遊山玩水了?
蘭子淵的小心思都寫在了臉上,被永寧長公主一眼看出,她突然想起前兩天侍女念的京城裏時興的話本子,裏麵有句話:我會繼承家裏的一切,包括你,我愚蠢的弟弟。
此時此刻,她深有體會。
…
盛國皇宮,夏侯炎澄風塵仆仆的大踏步入宮,冬日裏的寒風吹的他發絲上的金色小鈴鐺發出悅耳的聲音。
旁邊領路的大太監道:“世子,數月不見,您看著有些疲倦,陛下見了,怕是要心疼的。”
“無礙”
夏侯炎澄知道自己在沙州這幾個月,日日吹著風沙,臉上的細皮嫩肉早就沒了,整個人看起來膚色也比之前要深了些,更顯威武。
“大公主出使三界山,沒出什麽亂子吧?”
在沙州的那段時間,夏侯炎澄全身心的撲在了推進漠族和各州的往來上,對於其他事情的關注很少。
大太監笑了笑:“大公主的表現還是不錯的,迴來還和陛下以及娘娘描述天宮的模樣。不過大公主還是和之前一樣,沉迷於各種新奇的穿著打扮,還從定州那邊買迴來一堆吃的喝的。”
夏侯炎澄也是無奈一笑:“她這還是和以前一樣。”
說罷,夏侯炎澄已經到了禦書房,拜見了盛帝。
禦書房內,還有幾位朝中重臣。
“迴來的正好。”盛帝看到變化了不少的夏侯炎澄,感到頗為欣慰,此番受到神明懲戒沒能去得了三界山,而是留在了沙州,也是另一番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