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英姿颯爽女將軍
換裝後人前顯聖,揮手間帶飛古人 作者:摘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遊芳華讚許點頭:“確實如此,月妃乃是水州那位姚知州的親妹妹,同時也是丞相大人的養女,而丞相就是姚知州背後倚靠的對象。”
此事牽涉甚多,遊芳華說的時候很小聲,以免周圍吃飯的客人會聽到幾人談話。
“所以,邱家以商賈身份給這位丞相斂財,姚家獻女給這位丞相固權,姚知州和邱雅的結合,完全是利益。”
羅英睜大眼睛,朝著舒靈豎起大拇指,“阿舒姑娘好生厲害,大理寺查了好久查出來的前因後果,你一句話就給說清楚了。”
“雙方牽扯的太深了,丞相財權皆不缺,幾乎把持了一半的朝政,被月妃吹了耳旁風的慶帝,經常不去早朝,就連姚知州的官位,都是當初科舉賄賂的結果。”遊芳華深深歎了一口氣。
大理寺把事情查清楚之後,月妃就被廢除了封號關進了冷宮,丞相下獄,收取賄賂幫助科舉舞弊的禮部侍郎下獄,連同下獄的還有數位官員。
丞相家,禮部侍郎家,還有姚知州家以及邱家,全部抄家,家產充公。
除了丞相,禮部侍郎,姚知州,邱雅和邱原五人殺頭,剩下的被此案牽連的官員,隻有少數幾位流放,其餘的全部官降一階。
那位月妃娘娘,還好好的在冷宮裏麵待著呢,白綾毒酒什麽都沒有。
這還是神女娘娘顯靈才讓慶帝狠心的結果,不然,慶帝寧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過這番話,遊芳華到底沒對著舒靈說出來。
有些話即使不說,舒靈也看的出來。
祂從未親自見過這位慶帝,之前了解過這位慶帝是位在位二十多年的守成之君,如今一看,對方不是守成,而是有些昏庸了。
“等過幾天,水州那些人押送到慶都,就會在午門統一斬首。若是阿舒姑娘到時候還在慶都,倒是可以去看看。”
“看那時我是否還在吧,若是在,定要去看個熱鬧。”
舒靈有個小小的想法,祂到時候肯定是還在慶都的,但是是以阿舒姑娘的身份還有以神女娘娘的身份,有些說不準。
說了一堆糟心事,三人連忙大快朵頤起來,享受著桌上的美食。
羅英起身給兩人盛好熱乎乎的羊肉湯,這湯做的好,膻味很少湯味又鮮,喝著身體暖洋洋的。
“還未恭喜姐夫升官禮部侍郎,姐姐你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呢!”
羅英夾著一塊烤羊排放到了遊芳華的盤子裏麵。
“你莫不是拿這烤羊排當謝禮了?”
“那自然不是。”
舒靈忍住笑聲,“你喚要從於知州變成於侍郎的那個男人叫做姐夫?”
羅英之前是於知州的妾室,現在又喊對方姐夫,實在是有些好笑了。
“那可不,我每次喊於大人姐夫,於大人都無地自容,然後向姐姐求助。”羅英低聲道,“我覺得姐姐呀,禦夫有術!”
這下,舒靈是真的忍不住笑了,這姑娘也太會說了。
“你們倆呀,一個比一個會說!”
遊芳華用公筷給兩人一人夾了個大雞腿。
“夫君升官為禮部侍郎,是因為此案導致官職的空缺,我被封誥命,不僅是因為祝福會。”
遊芳華沒多解釋,羅英聽不太懂,舒靈卻深深看了她一眼。
如果不是因為此案出現官職空缺,就算於知州有水泥方子的功勞,升任京官也遙遙無期,因為慶帝不太想改變朝堂格局,輕易不變動官職。
而遊芳華被封為誥命,也是因為她被神女娘娘看中為神明話事人,此番更是引得神明顯靈,說白了慶帝就是看在神明的麵子上才給的誥命。
祝福會的其他姑娘,和遊芳華一起做了那麽多的事情,也沒得到半分嘉獎。
不過遊芳華是個很會管理的人,其他姐妹們沒有得到好處,她就給姐妹們放了長假,每人都給了一筆可觀的賞銀,她們從慶帝那裏拿不到賞賜,遊芳華給了。
臨別之際,兩人約舒靈明日午後去金葉湖遊船,舒靈應下了。
秋光染古巷,煙火映人間,翌日舒靈一身紅裝,來到了金葉湖岸邊。
金葉湖兩側種滿了銀杏樹,深秋裏金黃的葉片打著圈兒落在了水麵上,鋪滿了明鏡似的湖麵。
一艘精巧的畫舫破開水流,停泊在了湖岸邊,這艘畫舫比舒靈之前在水州看到的那艘要小不少,但勝在更加精致。
“阿舒姑娘!”羅英腳步歡快的從船梯的位置下來,朝著舒靈招手。
“每天見你,你都漂漂亮亮的,真好看!”羅英繞著舒靈轉了一圈,看著她的衣服讚歎不已。
四星套裝《新梅初綻》,淺粉色羅裳搭配亮眼的朱紅色對襟,絲質的披帛和錦緞的鞋麵,發髻上簪著幾朵娟秀小花,後麵插著金粉色梅枝式樣的對釵,比之昨日穿的厚實了不少,應該算沒有辜負遊芳華的關心。
“我記得是搖櫓船?”
“本是提前租了艘妝點漂亮的搖櫓船,想著我們三人在船上煮一壺香茗,品一碟茶點,未想到那搖櫓船被今晨的船客打鬧破了個洞,是坐不了了。”
兩人一起走上畫舫,羅英繼續解釋道:“好在遊姐姐遇到了出門遊湖的聞姑娘,請我們乘坐她的畫舫。”
羅英口中的聞姑娘已經大踏步走了過來,發髻高高豎起,隻戴著一根素簪,穿著一身紅色勁裝,麵容英氣,氣質颯爽。
“阿舒姑娘。”聞心笑容爽朗的和舒靈打招唿,在她的眼中,舒靈能看到很明顯的欣賞和敬佩。
遊芳華也快步過來介紹,原來聞心是慶國皇後的親妹妹。
除了這層身份,她更廣為人知和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另外一個身份——聞將軍!
“原來收複海州的就是聞將軍。”舒靈其實知道慶國有一位女將軍,這位女將軍的功績就是幫助慶帝收複了海州,這也是慶帝在位二十多年最大的政績。
大概是覺得這番政績靠的是一個女子,因此慶帝對聞將軍的態度一般,甚至民間都鮮少聽聞聞將軍事跡,若這裏不是慶都,恐怕都沒什麽議論聞心。
此事牽涉甚多,遊芳華說的時候很小聲,以免周圍吃飯的客人會聽到幾人談話。
“所以,邱家以商賈身份給這位丞相斂財,姚家獻女給這位丞相固權,姚知州和邱雅的結合,完全是利益。”
羅英睜大眼睛,朝著舒靈豎起大拇指,“阿舒姑娘好生厲害,大理寺查了好久查出來的前因後果,你一句話就給說清楚了。”
“雙方牽扯的太深了,丞相財權皆不缺,幾乎把持了一半的朝政,被月妃吹了耳旁風的慶帝,經常不去早朝,就連姚知州的官位,都是當初科舉賄賂的結果。”遊芳華深深歎了一口氣。
大理寺把事情查清楚之後,月妃就被廢除了封號關進了冷宮,丞相下獄,收取賄賂幫助科舉舞弊的禮部侍郎下獄,連同下獄的還有數位官員。
丞相家,禮部侍郎家,還有姚知州家以及邱家,全部抄家,家產充公。
除了丞相,禮部侍郎,姚知州,邱雅和邱原五人殺頭,剩下的被此案牽連的官員,隻有少數幾位流放,其餘的全部官降一階。
那位月妃娘娘,還好好的在冷宮裏麵待著呢,白綾毒酒什麽都沒有。
這還是神女娘娘顯靈才讓慶帝狠心的結果,不然,慶帝寧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過這番話,遊芳華到底沒對著舒靈說出來。
有些話即使不說,舒靈也看的出來。
祂從未親自見過這位慶帝,之前了解過這位慶帝是位在位二十多年的守成之君,如今一看,對方不是守成,而是有些昏庸了。
“等過幾天,水州那些人押送到慶都,就會在午門統一斬首。若是阿舒姑娘到時候還在慶都,倒是可以去看看。”
“看那時我是否還在吧,若是在,定要去看個熱鬧。”
舒靈有個小小的想法,祂到時候肯定是還在慶都的,但是是以阿舒姑娘的身份還有以神女娘娘的身份,有些說不準。
說了一堆糟心事,三人連忙大快朵頤起來,享受著桌上的美食。
羅英起身給兩人盛好熱乎乎的羊肉湯,這湯做的好,膻味很少湯味又鮮,喝著身體暖洋洋的。
“還未恭喜姐夫升官禮部侍郎,姐姐你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呢!”
羅英夾著一塊烤羊排放到了遊芳華的盤子裏麵。
“你莫不是拿這烤羊排當謝禮了?”
“那自然不是。”
舒靈忍住笑聲,“你喚要從於知州變成於侍郎的那個男人叫做姐夫?”
羅英之前是於知州的妾室,現在又喊對方姐夫,實在是有些好笑了。
“那可不,我每次喊於大人姐夫,於大人都無地自容,然後向姐姐求助。”羅英低聲道,“我覺得姐姐呀,禦夫有術!”
這下,舒靈是真的忍不住笑了,這姑娘也太會說了。
“你們倆呀,一個比一個會說!”
遊芳華用公筷給兩人一人夾了個大雞腿。
“夫君升官為禮部侍郎,是因為此案導致官職的空缺,我被封誥命,不僅是因為祝福會。”
遊芳華沒多解釋,羅英聽不太懂,舒靈卻深深看了她一眼。
如果不是因為此案出現官職空缺,就算於知州有水泥方子的功勞,升任京官也遙遙無期,因為慶帝不太想改變朝堂格局,輕易不變動官職。
而遊芳華被封為誥命,也是因為她被神女娘娘看中為神明話事人,此番更是引得神明顯靈,說白了慶帝就是看在神明的麵子上才給的誥命。
祝福會的其他姑娘,和遊芳華一起做了那麽多的事情,也沒得到半分嘉獎。
不過遊芳華是個很會管理的人,其他姐妹們沒有得到好處,她就給姐妹們放了長假,每人都給了一筆可觀的賞銀,她們從慶帝那裏拿不到賞賜,遊芳華給了。
臨別之際,兩人約舒靈明日午後去金葉湖遊船,舒靈應下了。
秋光染古巷,煙火映人間,翌日舒靈一身紅裝,來到了金葉湖岸邊。
金葉湖兩側種滿了銀杏樹,深秋裏金黃的葉片打著圈兒落在了水麵上,鋪滿了明鏡似的湖麵。
一艘精巧的畫舫破開水流,停泊在了湖岸邊,這艘畫舫比舒靈之前在水州看到的那艘要小不少,但勝在更加精致。
“阿舒姑娘!”羅英腳步歡快的從船梯的位置下來,朝著舒靈招手。
“每天見你,你都漂漂亮亮的,真好看!”羅英繞著舒靈轉了一圈,看著她的衣服讚歎不已。
四星套裝《新梅初綻》,淺粉色羅裳搭配亮眼的朱紅色對襟,絲質的披帛和錦緞的鞋麵,發髻上簪著幾朵娟秀小花,後麵插著金粉色梅枝式樣的對釵,比之昨日穿的厚實了不少,應該算沒有辜負遊芳華的關心。
“我記得是搖櫓船?”
“本是提前租了艘妝點漂亮的搖櫓船,想著我們三人在船上煮一壺香茗,品一碟茶點,未想到那搖櫓船被今晨的船客打鬧破了個洞,是坐不了了。”
兩人一起走上畫舫,羅英繼續解釋道:“好在遊姐姐遇到了出門遊湖的聞姑娘,請我們乘坐她的畫舫。”
羅英口中的聞姑娘已經大踏步走了過來,發髻高高豎起,隻戴著一根素簪,穿著一身紅色勁裝,麵容英氣,氣質颯爽。
“阿舒姑娘。”聞心笑容爽朗的和舒靈打招唿,在她的眼中,舒靈能看到很明顯的欣賞和敬佩。
遊芳華也快步過來介紹,原來聞心是慶國皇後的親妹妹。
除了這層身份,她更廣為人知和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另外一個身份——聞將軍!
“原來收複海州的就是聞將軍。”舒靈其實知道慶國有一位女將軍,這位女將軍的功績就是幫助慶帝收複了海州,這也是慶帝在位二十多年最大的政績。
大概是覺得這番政績靠的是一個女子,因此慶帝對聞將軍的態度一般,甚至民間都鮮少聽聞聞將軍事跡,若這裏不是慶都,恐怕都沒什麽議論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