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蕭銳已經習慣了係統降臨時的龜速加載,今日這次竟然秒出,鮮少如此,頗讓蕭銳驚訝。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秒出的降臨會是啥?


    蕭銳頓時失去了興趣,便打開係統隨即一瞥,嗯?自己看到了什麽!


    再瞥,我的媽也!


    三瞥,沒看錯,眼睛沒毛病!


    然後雙眼被兩個字的名字吸引住,再也移不開目光了。


    “我艸,發達了。”


    ......


    齊國皇都攻破,齊皇被搶戰功的大夏將士誅殺,氣得冠軍侯狠狠嗬斥了李存孝,怎麽把人殺了,活抓迴去不香嗎?


    既然殺了那就殺了吧,反正陛下和太子殿下也沒要求活的,殺了還省心。


    攻破齊國皇都的第三天,這座滿目瘡痍的京師之地才恢複安靜。冠軍侯已經下達了安撫詔令,許諾百姓可以迴家,大夏兵馬秋毫不犯。所有齊國將領和士兵可以歸順大夏,過往過失既往不咎。至於城中難民,也被井然有序的安排在城外紮營,大夏糧食管夠。


    對此,冠軍侯派出捷報的同時,還向陛下和太子要糧,沒糧食可不行。


    安撫齊國局勢的同時,冠軍侯還有其他重要的事,一是北方的元軍,正在皇城以北一百餘裏觀望,他們搶走了一百六十萬石糧食,還覬覦著大夏和齊國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讓元軍虎視眈眈,可不是冠軍侯的性格,他立即安排李存孝和養由基統領二十萬大軍,向北進發。因為是第一次和元軍較量,而元軍又多為騎兵,機動性非常強,李存孝和養由基也不敢大意,生怕陰溝裏翻船,真的吃了敗仗那就難看了。


    元軍斥候立即將大夏兵馬北來的消息傳迴去,元軍首領也夠狡猾,也想會會大夏兵馬,便采用分而化之的戰略,二十萬元軍立即分為三部分,拉來了距離,分散在三片地方,相互的距離不遠不近,可以匯合,也可以遠離。匯合便可成包圍之勢,遠離便可迅速撤退。


    反觀李存孝的兵馬,二十萬大軍中,騎兵並不多,隻有四萬,剩下的是其他兵種,比如盾牌營、刀斧營、弓箭營、槍營等等。大夏兵馬講究的是多兵種聯合作戰,而聯合作戰的威力可以以一敵三。


    元軍多是騎兵,兵種單一好壞參半。好處是強大的機動性,讓人望塵莫及,進可攻,退可逃。並且騎兵的戰力就比步兵戰力要高,騎兵占據了馬匹高大、迅猛的優勢,可以衝垮步兵方陣,這也是前世蒙古騎兵所向披靡的原因。


    當然壞處也很明顯,一旦找到辦法克製了他們的辦法,那就是壓倒性勝利,會教他們好好做人。


    元軍也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故意分散化之,不敢直麵大夏的多兵種配合。


    而當李存孝知道元軍的狡猾時,冷笑一聲後,讓他們如願!於是也兵分三路,倒要看看誰是戰場主角!


    與此同時。


    大夏不僅要對付元軍,還要清剿齊國的那些起義軍。上次齊國朝廷已經招安了大部分叛軍,隻剩下兩三家,其中最大的就是南山軍,所以隻要消滅南山軍,其他叛賊就是小打小鬧了,不成氣候。


    南山軍的據點在齊國皇都最東麵的蓬州,這次他們率領近八萬起義軍西來,而當大夏攻破齊國皇都後,聽到消息的南山軍就出現了分裂。


    因為從一開始,南山軍就是赫親王讚助的起義軍,目的就是為了加速齊國的滅亡。赫親王自然不可能把糧食直接給南山軍,萬一他收糧不做事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裏麵有自己的人。


    南山軍有三位頭領,其中第三頭領就是赫親王安插的親信,是赫親王這些年發掘第一位將帥之才,便讓他在南山軍中坐鎮。


    如今,齊國被滅,這片土地落入大夏之手,南山軍何去何從變成了重要的抉擇。南山軍大頭領想迴蓬州,在蓬州開國自立為國,在他看過,就算大夏滅了齊國,北方還有元軍,讓他兩國打去吧,不影響他自立為國。


    人都有做皇帝的野望,而且還沒有自知之明。


    至於南山軍的二頭領,則打算北上,去元軍占領之地開創一片事業,因為他寧願直麵元軍,也不想直麵夏軍。更何況,去打元軍名聲好啊,這屬於驅逐外敵,將來就算闖不出名堂,投靠大夏也能換來功勞。


    至於三頭領,自然是想歸順大夏。如今赫親王就在大夏了,他的任務也完成了,也該見好就收。而且在他看來,大頭領的想法是白日做夢,自找死路。二頭領是好主意,但是領著這群叛賊去對抗精銳的元軍騎兵,腦袋秀逗了?


    所以意見不合之下,南山軍分裂了。


    當冠軍侯還沒開始對南山軍進行圍剿時,南山軍的大頭領就帶領三萬餘種退迴蓬州。


    二頭領三萬兵馬北上,準備去北方闖一闖,而三頭領則帶著餘下二萬起義軍繼續朝京都走去,準備歸順大夏。


    說也巧合,二頭領和三頭領剛剛分開,一個往北,一個往北,沒走半日,往北的二頭領竟然遭遇了元軍!


    元軍采取分散的打法,分散為三支兵馬,三支兵馬往下又分為各自的組成,繼續在各地橫行搶掠,而南山軍的二頭領恰好遭遇了一隻一萬人的元軍!


    南山軍二頭領一瞧,嘿,一萬騎兵,自己有三萬人,正好給自己送裝備的,所以打啊!


    誰知這一打,就知道下場了。


    三萬南山軍被殺得落荒而逃,死傷慘重,二頭領也被當場誅殺,失去了他北上建功立業的美夢。


    有逃跑的南山軍追上了三頭領的人馬,說明了此事。聽說二哥死了,這位三頭領頓時大怒!


    他雖然是赫親王派去南山軍的臥底,但畢竟和兩位義兄相處有些時日,感情是有的。現在二哥竟被元軍殺害,曾經的手下也悉數戰死,他如何不怒!


    但他也知道,手底下的兩萬大軍大部分都是難民出身,沒有經過訓練便趕鴨子上架,戰鬥力低下是正常的。


    不過這位三頭領並非頭腦簡單之人,赫親王稱讚他有將帥之才,能得這個讚譽,他會簡單嗎?


    他在擔任南山軍三頭領的這兩年多來,親力親為的訓練了一支精銳兵馬,人數不多,隻有三千人,一千騎兵,兩千步兵,他們每一人都是他的寶貝,是被他精心培養的,南山軍為何能成為齊國最大的起義軍,不是吹牛,這位三頭領的功勞占了七成。


    當然了,這裏麵也離不開赫親王的暗中資助。


    這三千人是他的利器,也是他的心頭肉,但此時為了報仇,也為了教訓囂張的元軍,他決定毫不保留的出擊!


    當即,他一聲令下,命令三千兵馬集結,而其他士兵則繼續西去。


    望著精心培養的三千兵馬,他啥也沒說,一聲令下:“出發!”


    然後一馬當前,領軍北上。


    這三千將士麵容堅毅,他們雖然是叛賊出身,但所受訓練不遜色於任何正規士兵,甚至過之。三頭領對他們說過,他們能出人頭地,世人會以他們為傲!


    現在就是證明的時候了!


    說不緊張和害怕是假的,元軍的兇名太響,他們隻有三千人馬,真的能以少勝多?


    三頭領也察覺到了手下將士的擔憂,他叫來所有隊正以上的將領,然後告訴他們:“元軍雖強,但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隻要抓到他們的弱點,消滅他們易如反掌。我的父母就是被元軍搶掠殺害的,你們中大部分人也都是!所以我訓練你們的戰鬥方式,就是以消滅元軍來操練的!去告訴你們手下的兒郎,這一次,不僅是為死去的南山軍兄弟報仇,更是為了我們的父母妻兒!一萬元軍騎兵而已,本頭領還真不懼他們絲毫!”


    他們大多數都是齊國北方人,家破人亡都是因為元軍搶掠,他們訓練這麽久,不正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報仇嗎?


    機會來了,殺!


    與此同時,剛剛消滅了二頭領的元軍騎兵也聽說了南方有兩三千的兵馬殺來,目標好像就是他們。


    這可把元軍的將領樂壞了,主動來送人頭,不要白不要!


    所以一萬元軍立即出發,也不講究什麽隊形,直接朝南方衝殺,準備吃下這個飯後的小甜點。


    很快,雙方撞上了。


    沒有什麽戰前鬥將,戰前瞎逼逼的前戲,隻有衝殺!


    隻見元國騎兵一手持韁繩,一手揮舞著屠刀,中間是身披重甲的騎兵,雖然人數不多,但威懾力極大,元國的重甲騎兵鬼戎軍可不是浪得虛名!而兩翼是輕甲騎兵,負責迂迴包抄,雖然元軍衝殺沒有個規章,但整體隊形還是有的,如同口袋,兩側騎兵開始包圍,企圖全殲。


    三頭領一馬當前,高舉手中長槍穩住陣營,兩側的旗手揮舞戰旗,兩側的騎兵立即護住兩側,而中間的步兵做好了準備。


    “殺!”


    雙方終於碰撞在了一起。


    元軍最善用的戰術是衝鋒切割,隻要破壞了對方陣營,便如入無人之境。


    但是這次,元軍騎兵遇到了麻煩!


    因為這群南山軍所用的兵器竟然是麻紮刀!


    所謂的麻紮刀,像一根長木棍上綁一把大砍刀的模樣,專砍馬腿!


    這位三頭領果然手段高明,他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是元軍,而是戰馬!就算是身披重甲的戰馬,也不能把馬腿包裹的嚴嚴實實!元軍以戰馬占據優勢,那就剁了你的戰馬!看看你還有沒有優勢!


    所以這兩千步兵的訓練從一開始,就和其他士兵的不同!


    任憑你騎馬衝鋒,我自低頭躲閃砍你馬腿,經過嚴格的訓練,這群步兵已經可以在騎兵衝鋒下得心應手的進攻了!


    馬腿被砍,馬匹摔倒,元軍直接摔個狗吃屎,更何況是重甲騎兵,一旦摔倒,想站起來都得費點勁。


    就這樣,自傲狂大的元軍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劣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蕭銳張若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以並收藏蕭銳張若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