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旭神色無波地整理好了被向夜闌看過的信件,良久,方才如有所想的開了口:“又或不然。”
“怎麽?”
“事前投誠是為讓侯爺安心,至於這事後投誠……”
薄昭旭的眉頭輕挑,頗有些打趣秋溟的意味,他同侍衛的手中接過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人名與官職,道:“這是於前幾日赴難的朝臣名單,攏共有一百一十七人,本王若未記錯,西夏朝庭的中央重臣一共僅有二百八十人而已。”
這還未算上他們所攜的親眷。
向夜闌馬上就明白了薄昭旭話中的意思,那些皇嗣很清楚自己就是一個“廢物”,根本沒能力接手西夏國君留下來的爛攤子。
秋溟宛若自嘲的苦笑兩聲,甚是無奈:“得,四王爺明擺著是威脅本候呢,前兩日確是不少文臣遇難,但朝中的武將尚在,與四王爺一同拿下胡國,絕對不成問題,隻是這事成之後,四王爺可得為本候好好引薦些靠得住的人手。”
薄昭旭允得爽快:“自然。”
想來那西夏國君也是十分自私,知曉自己時日不多,索性將江山社稷盡數毀壞,所謂“帶不走的東西”,一般人還真未必會鬥膽接手這樣的爛攤子,在虎視眈眈想要吞並華國與西夏的胡國對抗。
但秋溟不是尋常人,薄昭旭更鮮走尋常路,這兩人聯起手來,能把胡國吞的骨頭都不剩下。
不多時,來為老婦看診的太醫被南諶請迴,這是向夜闌所瞧見的第一位女太醫,更要算是南諶細心了。
“王爺,我看這位婆婆有些畏怕男子,又不清楚她身上又多少的傷,所以我先陪這位太醫姑娘去給婆婆看診,晚些迴來找你,你看如何?”
薄昭旭詫異地點頭,“你可從未問過本王的意見,饒是本王不允,你也從來都不會當作一迴事。本王何嚐能困的住你?”
向夜闌的薄唇抿坐一線,意味深長地拍了拍薄昭旭的肩膀,俯在人耳旁低語:“我是想提醒王爺別忘了自己這一身的傷,若是趁著我不在,再與小侯爺交起手來,我就一個人迴華國去,再不理你了,懂嗎?”
薄昭旭鳳眸微合,自己究竟是何時“淪落”的要被向夜闌給威脅了?卻仍是十分的感歎:“你這懲罰,好是狠毒。”
向夜闌聳了聳肩:“現在你發現了吧,我就是一個如此惡毒的女人,怎麽,你終於決定要開始害怕了?”
薄昭旭攬過向夜闌的腰,在人額上輕吻,“本王亦不是什麽善類,所以你我正好相配。”
向夜闌發現自己還真是說不過薄昭旭這樣的黑洞,索性還是放棄了與薄昭旭“較量”的念頭,轉身去迎那位女太醫。
女太醫頗為寡言,音色空靈:“請殿下帶路。”
讓向夜闌這個第一次走進此地的人帶路,豈不是在鬧著玩?她琢磨了一會兒,還是顧慮著老婦的身子狀態已不適合大肆挪動,幹脆將人帶到了偏殿處的太妃榻上安置。
老婦的眼中蒙著一層花白的影,再不肯多說一句話,麵對女太醫想要為她輕解衣袍檢查傷勢,她也漠然的沒有任何反應,好像她真是木人,一舉一動都在旁人的拿捏與操控之下方能運動。
看到這些,向夜闌實在不好受。
女太醫抬起老婦瘦似無骨的手腕,眉頭輕輕蹙起,驀然相問:“此人是誰?怎會,怎會……”
她瞧著是個鎮靜從容的姑娘,陡然如此慌亂,令向夜闌也擔憂了起來:“怎麽了?可是有什麽問題?”
女太醫不語,掀起了剛為老婦蓋上不久的小毯,老婦的衣裙處赫然是斑斑血跡,連小毯上都沾了許多。
向夜闌皺了眉,自責湧上心頭:“是不是因為我貿然挪動,把她帶到此處,傷到了她身子哪裏?”
“並非。”
女太醫扭頭去在自己的藥箱裏作著什麽文章,揪心的同向夜闌解釋:“她這是小產了,但她這樣的年紀,身子又單薄的厲害,就算沒有任何人碰她,她也會小產的,身子受不住而已。可……臣也從未見過這般的例子。”
何止是她未見過,連向夜闌都未見過。
“有勞你為婆婆醫治了。你看她身上那些鎖環可還能拆下來麽?若是想要拆下來,會不會傷到她的身子?”
“臣會量力而為。”
女太醫先是為自己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珠,此事棘手的程度不亞於她所見過的任何兇症,隻怕還要更加兇險。
半晌,候在門外的向夜闌終於聽見了女太醫開口:“殿下可以進來了。”
一推開門,便是刺鼻的血腥味。
這還是三四位宮人往複撤出了十餘盆血水以後的成果。
女太醫不與向夜闌客套半句,單是聚精會神地從藥箱中取出一盤圓香,置於偏殿空置已久的香爐之上。
換作平時,向夜闌定要覺得這盤香的味道嗆得刺鼻,但此時中和壓製了空氣中的血腥味,著實好聞了許多。
女太醫紮起垂落的發絲,望著向夜闌微微一笑:“如此一來,殿下應當不會覺得側殿的血腥氣刺鼻難忍了。”
糟糕,這女子竟如此體貼。
向夜闌差點覺得自己是在怦然心動。
“鎖環你拆了沒有?還是,已久沒有辦法拆下來了?”
向夜闌從容地邁進側殿,發現無力癱在榻上的老婦已經被人換好了一身幹淨整潔的衣物,雖然樸素,但比她原來那身華麗而髒汙的宮裝要好上數倍不止。
女太醫搖了搖頭,為老婦掖好被角之餘,同樣小心地抬出了老婦的一隻手來為向夜闌示意:“臣用了些繁瑣的法子,令其皮肉與這些鎖環分離了,苦於能力所限,無法將鎖環卸下,但想用外力將鎖環卸下已經不成問題了。”
眼見如此,向夜闌同是鬆了一口氣:“那就好,辛苦你了,你方才說她是小產,究竟是誤診,還是……”
唯獨對於此事,女太醫的態度無比堅定:“的確就是小產,月份應當隻有一月而已。臣未見過任何先例,一時疏忽,險些害了一條人命,所幸還未太遲。此人究竟是何身份,才會縷縷小產,將身子害到如此地步?”
向夜闌如實答複:“是君後娘娘。”
兩人默契的一同沉沒了片刻,女太醫放下了所有的困惑,道:“果然,那這便不足為奇了。”
“為何?”
女太醫反問向夜闌:“殿下難道不知為何宮中除了伺候國君的二位先生,單單隻有女子做太醫,而沒有男子?”
向夜闌想了想,道:“是因為要避嫌?還是因為曾出過什麽先例?”
極端的例子向夜闌也不是沒有見過,畢竟寧死也不願讓郎中來為自己診治的女子不在少數,更有因為直接見了太醫的麵而直接尋死的,到底是被人言所迫害……
“均不是。”女太醫淡漠地搖了搖頭,“是因為救治小產一事,要屬女子更為擅長,而宮中常有女子小產,太醫院也被下令隻招女子入局,以應不時之需,可饒是如此,宮中每年仍有數十人因小產而死。”
千言萬語,都被向夜闌化作了一個念頭——西夏國君可真不是個東西!
女太醫又說:“可像君後娘娘在這個年紀縷次小產的例子,休要說是臣一人,縱是太醫院的所有人,也未必見過一件……而臣方才仔細為娘娘看過,雖然娘娘身量單薄,瞧著虛弱,但底子不差,應當是常年滋補才會如此,否則別說是長壽至今,就是熬過一次小產,身子就已經垮掉了。”
“應當是如此。”
向夜闌想起了宮人白術所摔翻的食盒,盡管大半都混作了一團,但還是能辨認得出,其中有血燕、靈芝、冬蟲、人參、石蛙,這還隻是被向夜闌認出來的而已。
她當時還納悶,若西夏國君隻是為了囚禁這位君後撒氣,又為何要準備這些貴重補品伺候著?
這些在華國姑且是好尋的補品,但在西夏國,身價至少要再翻四到五倍,但西夏人大多體質好,有錢也不會打這個水漂聽響。
可向夜闌無論如何都未往這個方麵想過——西夏國君這是為了行禽獸之事,方才用各種補品丹藥為君後養身,經曆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折磨。
她幾乎是與女太醫同時發出了一聲感慨:“喪盡天良。”
達成共識,往往隻需要這樣無形的默契。
殿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先映入向夜闌耳中的乃是一婦人的慘叫聲,哎呦大唿著什麽“殿下饒命”、“老奴知錯”、“老奴冤枉”,反反複複這般求饒的腔調,叫得是好生淒厲。
女太醫如是見慣了這樣的景象,專心收拾著自己的藥箱,道:“臣與此事無關,留此照看君後娘娘一時,殿下最好還是去看一眼發生了何事。”
遇瓜不吃,的確不是她向夜闌的性格。
向夜闌再次和女太醫拱手道了謝,繞迴主殿去瞧發生了何時,竟是那位大皇子氣勢洶洶地拖著一位宮裏的姑姑走迴主殿這邊,怒氣不可遏製分毫。
“怎麽?”
“事前投誠是為讓侯爺安心,至於這事後投誠……”
薄昭旭的眉頭輕挑,頗有些打趣秋溟的意味,他同侍衛的手中接過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人名與官職,道:“這是於前幾日赴難的朝臣名單,攏共有一百一十七人,本王若未記錯,西夏朝庭的中央重臣一共僅有二百八十人而已。”
這還未算上他們所攜的親眷。
向夜闌馬上就明白了薄昭旭話中的意思,那些皇嗣很清楚自己就是一個“廢物”,根本沒能力接手西夏國君留下來的爛攤子。
秋溟宛若自嘲的苦笑兩聲,甚是無奈:“得,四王爺明擺著是威脅本候呢,前兩日確是不少文臣遇難,但朝中的武將尚在,與四王爺一同拿下胡國,絕對不成問題,隻是這事成之後,四王爺可得為本候好好引薦些靠得住的人手。”
薄昭旭允得爽快:“自然。”
想來那西夏國君也是十分自私,知曉自己時日不多,索性將江山社稷盡數毀壞,所謂“帶不走的東西”,一般人還真未必會鬥膽接手這樣的爛攤子,在虎視眈眈想要吞並華國與西夏的胡國對抗。
但秋溟不是尋常人,薄昭旭更鮮走尋常路,這兩人聯起手來,能把胡國吞的骨頭都不剩下。
不多時,來為老婦看診的太醫被南諶請迴,這是向夜闌所瞧見的第一位女太醫,更要算是南諶細心了。
“王爺,我看這位婆婆有些畏怕男子,又不清楚她身上又多少的傷,所以我先陪這位太醫姑娘去給婆婆看診,晚些迴來找你,你看如何?”
薄昭旭詫異地點頭,“你可從未問過本王的意見,饒是本王不允,你也從來都不會當作一迴事。本王何嚐能困的住你?”
向夜闌的薄唇抿坐一線,意味深長地拍了拍薄昭旭的肩膀,俯在人耳旁低語:“我是想提醒王爺別忘了自己這一身的傷,若是趁著我不在,再與小侯爺交起手來,我就一個人迴華國去,再不理你了,懂嗎?”
薄昭旭鳳眸微合,自己究竟是何時“淪落”的要被向夜闌給威脅了?卻仍是十分的感歎:“你這懲罰,好是狠毒。”
向夜闌聳了聳肩:“現在你發現了吧,我就是一個如此惡毒的女人,怎麽,你終於決定要開始害怕了?”
薄昭旭攬過向夜闌的腰,在人額上輕吻,“本王亦不是什麽善類,所以你我正好相配。”
向夜闌發現自己還真是說不過薄昭旭這樣的黑洞,索性還是放棄了與薄昭旭“較量”的念頭,轉身去迎那位女太醫。
女太醫頗為寡言,音色空靈:“請殿下帶路。”
讓向夜闌這個第一次走進此地的人帶路,豈不是在鬧著玩?她琢磨了一會兒,還是顧慮著老婦的身子狀態已不適合大肆挪動,幹脆將人帶到了偏殿處的太妃榻上安置。
老婦的眼中蒙著一層花白的影,再不肯多說一句話,麵對女太醫想要為她輕解衣袍檢查傷勢,她也漠然的沒有任何反應,好像她真是木人,一舉一動都在旁人的拿捏與操控之下方能運動。
看到這些,向夜闌實在不好受。
女太醫抬起老婦瘦似無骨的手腕,眉頭輕輕蹙起,驀然相問:“此人是誰?怎會,怎會……”
她瞧著是個鎮靜從容的姑娘,陡然如此慌亂,令向夜闌也擔憂了起來:“怎麽了?可是有什麽問題?”
女太醫不語,掀起了剛為老婦蓋上不久的小毯,老婦的衣裙處赫然是斑斑血跡,連小毯上都沾了許多。
向夜闌皺了眉,自責湧上心頭:“是不是因為我貿然挪動,把她帶到此處,傷到了她身子哪裏?”
“並非。”
女太醫扭頭去在自己的藥箱裏作著什麽文章,揪心的同向夜闌解釋:“她這是小產了,但她這樣的年紀,身子又單薄的厲害,就算沒有任何人碰她,她也會小產的,身子受不住而已。可……臣也從未見過這般的例子。”
何止是她未見過,連向夜闌都未見過。
“有勞你為婆婆醫治了。你看她身上那些鎖環可還能拆下來麽?若是想要拆下來,會不會傷到她的身子?”
“臣會量力而為。”
女太醫先是為自己擦了一把額頭的汗珠,此事棘手的程度不亞於她所見過的任何兇症,隻怕還要更加兇險。
半晌,候在門外的向夜闌終於聽見了女太醫開口:“殿下可以進來了。”
一推開門,便是刺鼻的血腥味。
這還是三四位宮人往複撤出了十餘盆血水以後的成果。
女太醫不與向夜闌客套半句,單是聚精會神地從藥箱中取出一盤圓香,置於偏殿空置已久的香爐之上。
換作平時,向夜闌定要覺得這盤香的味道嗆得刺鼻,但此時中和壓製了空氣中的血腥味,著實好聞了許多。
女太醫紮起垂落的發絲,望著向夜闌微微一笑:“如此一來,殿下應當不會覺得側殿的血腥氣刺鼻難忍了。”
糟糕,這女子竟如此體貼。
向夜闌差點覺得自己是在怦然心動。
“鎖環你拆了沒有?還是,已久沒有辦法拆下來了?”
向夜闌從容地邁進側殿,發現無力癱在榻上的老婦已經被人換好了一身幹淨整潔的衣物,雖然樸素,但比她原來那身華麗而髒汙的宮裝要好上數倍不止。
女太醫搖了搖頭,為老婦掖好被角之餘,同樣小心地抬出了老婦的一隻手來為向夜闌示意:“臣用了些繁瑣的法子,令其皮肉與這些鎖環分離了,苦於能力所限,無法將鎖環卸下,但想用外力將鎖環卸下已經不成問題了。”
眼見如此,向夜闌同是鬆了一口氣:“那就好,辛苦你了,你方才說她是小產,究竟是誤診,還是……”
唯獨對於此事,女太醫的態度無比堅定:“的確就是小產,月份應當隻有一月而已。臣未見過任何先例,一時疏忽,險些害了一條人命,所幸還未太遲。此人究竟是何身份,才會縷縷小產,將身子害到如此地步?”
向夜闌如實答複:“是君後娘娘。”
兩人默契的一同沉沒了片刻,女太醫放下了所有的困惑,道:“果然,那這便不足為奇了。”
“為何?”
女太醫反問向夜闌:“殿下難道不知為何宮中除了伺候國君的二位先生,單單隻有女子做太醫,而沒有男子?”
向夜闌想了想,道:“是因為要避嫌?還是因為曾出過什麽先例?”
極端的例子向夜闌也不是沒有見過,畢竟寧死也不願讓郎中來為自己診治的女子不在少數,更有因為直接見了太醫的麵而直接尋死的,到底是被人言所迫害……
“均不是。”女太醫淡漠地搖了搖頭,“是因為救治小產一事,要屬女子更為擅長,而宮中常有女子小產,太醫院也被下令隻招女子入局,以應不時之需,可饒是如此,宮中每年仍有數十人因小產而死。”
千言萬語,都被向夜闌化作了一個念頭——西夏國君可真不是個東西!
女太醫又說:“可像君後娘娘在這個年紀縷次小產的例子,休要說是臣一人,縱是太醫院的所有人,也未必見過一件……而臣方才仔細為娘娘看過,雖然娘娘身量單薄,瞧著虛弱,但底子不差,應當是常年滋補才會如此,否則別說是長壽至今,就是熬過一次小產,身子就已經垮掉了。”
“應當是如此。”
向夜闌想起了宮人白術所摔翻的食盒,盡管大半都混作了一團,但還是能辨認得出,其中有血燕、靈芝、冬蟲、人參、石蛙,這還隻是被向夜闌認出來的而已。
她當時還納悶,若西夏國君隻是為了囚禁這位君後撒氣,又為何要準備這些貴重補品伺候著?
這些在華國姑且是好尋的補品,但在西夏國,身價至少要再翻四到五倍,但西夏人大多體質好,有錢也不會打這個水漂聽響。
可向夜闌無論如何都未往這個方麵想過——西夏國君這是為了行禽獸之事,方才用各種補品丹藥為君後養身,經曆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折磨。
她幾乎是與女太醫同時發出了一聲感慨:“喪盡天良。”
達成共識,往往隻需要這樣無形的默契。
殿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先映入向夜闌耳中的乃是一婦人的慘叫聲,哎呦大唿著什麽“殿下饒命”、“老奴知錯”、“老奴冤枉”,反反複複這般求饒的腔調,叫得是好生淒厲。
女太醫如是見慣了這樣的景象,專心收拾著自己的藥箱,道:“臣與此事無關,留此照看君後娘娘一時,殿下最好還是去看一眼發生了何事。”
遇瓜不吃,的確不是她向夜闌的性格。
向夜闌再次和女太醫拱手道了謝,繞迴主殿去瞧發生了何時,竟是那位大皇子氣勢洶洶地拖著一位宮裏的姑姑走迴主殿這邊,怒氣不可遏製分毫。